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宁 《百年潮》2023,(6):5-10
<正>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毛泽东是党内调查研究的开创者和杰出代表,他进行的农村社会调查,着手之早、持续之久、规模之大、内容之广、影响之深,在党内外都是十分突出的。毛泽东青年求学时代的“游学式”调查为后来从事的调查研究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自接受马克思主义,投身中国革命运动以后,毛泽东就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2.
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本世纪20年代引起学界之重视,40年代由于抗日战争需要而修筑滇缅、中印公路,许多著名学者认为此即张骞所建议开通之古道,对其后研究影响甚巨。其实这种认识存在着一定误区。如果从汉武帝开发西南夷之缘起,张骞指求身毒国道之措施,《华阳国志·永昌郡》“身毒国”方位之考定,古时僧人求法路线之走向,佛教传入四川之途径,西南地区出土文物之分布等众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古代西南交通特别是它的早期,言川滇缅印道,不如言柯道与蜀交趾道更为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3.
张志鹏 《华夏考古》2022,(1):111-115
雌盘制作年代为春秋晚期前段,是曾任蔡景侯太师的子趒(朝)之子雌所作。子趒(朝)是蔡庄侯之孙、蔡文侯之子、蔡景侯的兄弟。该盘形制独特,纹饰细腻,铭文内容丰富,对蔡国铜器断代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也为四环耳双衔环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盐亭蒙文通先生,以经学与古史研究知名於时。其治经学也,以经世致用为归,承乃师廖季平之说而更进一步,别开新境。要而言之,约有三端。一曰上古中国文化,有海岱、河洛、江汉三方民族之异,周秦学术因之而判分。二曰两汉经学不同於周秦儒学,一为经生之学,一为儒士之业。三曰秦汉之际新儒家最为卓越,立新法,创新制,旨在民治、平等;贵贱贫富之悬绝,欲一举而夷平之,非孔、孟“从周”之见所能范围。然揆之以孔孟“为兆民”之意,则可谓一脉相承。文通表彰秦汉间新儒家,其意殆在斯乎。“论古之事,原以衡今”;“无事非究古义,亦无事非究将来”;“先哲之术,岂苟为涂泽耳目之具哉”:是谓文通经学研究之结穴。  相似文献   

5.
<正>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和创新的起点。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并解决时代重大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1))以史为鉴,可以明智。回望近现代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2))  相似文献   

6.
今之河南,古为豫州,因其地望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州;又因其在形胜上多为修坦广袤的河流冲积平原,故别号中原。古代中原,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典型意义的缩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从这里开始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的,撇开中原文化而论中国传统文化,恐怕连话也说不周全。平心而论,中国传统文化根在河洛,应是不争之辞。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言必称儒、佛、道,此三者乃中国传统文化之主要载体,儒、道姑且不论,即以佛教而言,这株移植于异域的菩提树,也是最先在中原生根、…  相似文献   

7.
构筑工事之要点约有二种:(一)关于技术上;(二)关于战术上。今所研究为战术上之工事构筑。盖无论为永久或半永久筑城,或临时工事,均系战术上之一种工具,即藉以阻止敌人、掩蔽自己之建筑物也。故自有战争以来即有此种构筑,而筑城方法随时代之演进、战术之发展逐渐进步。惟是纵有坚固工事,若扼守不得其人,仍等于虚设,必须善为利用,一面藉以抵御敌人,一面发扬自己火力,  相似文献   

8.
<正>历史上任何一个现象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均或多或少地与当时社会产生某些联系,宋朝职役制度具体到其中的乡村职役制度也是如此。但是,既有成果却大多为了研究方便,追求史学文本之美,将“整体史”状态下的宋朝乡村职役制切割为条块状,一如摸象之盲人,以偏概全,致使“碎片化”取径大行其道。由此生发的问题是:归纳法、概括法、演绎法和比较法等运用于宋朝乡村职役研究时是否仍旧切实有效?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是我国古村落最为集中、最富有特色也最具有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省份之一。其中粤东北的梅州市是客家化发展的中心,客家人的传统民居是其古村落建筑最重要的代表。在秦以前,五岭以南称作南越,被视为“蛮夷之邦”,“化外之地”。秦以后,秦始皇派赵佗开发南越,梅州地区属南海郡。  相似文献   

10.
古钱币与民俗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许因从事文物工作之故,有缘接触方孔圆钱古代货币,从而有了对其进行剖析、比较和研究的机会。古钱币有孔方兄、上清童子、责统、阿增物等绰号,神通广大,有无所不及的功能。早在东晋时,有人就写道:“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亲之如兄,字日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额,开难发之四。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至,危可使安,死而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辩讼,非线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  相似文献   

11.
明史研究的又一新成果──曹国庆同志近著《严嵩年谱》出版嘉靖朝(1522─1566)是有明一代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严嵩在嘉靖朝长期身居要职,尤其是他入阁后20余年中,任首辅大学士竟有15年之久。任相时间之长.君臣之相得,权势之显赫,影响之深远,嘉靖朝仅...  相似文献   

12.
李艳红 《收藏家》2023,(3):98-109
许承尧是安徽近现代名人,清朝末代翰林,学识渊博,人生经历坎坷,阅历丰富。他不仅是近现代著名诗人、方志学家、书法家,还是赫赫有名的文物鉴藏家。书画文物是许承尧收藏的一大特色,数量众多,晋唐敦煌写经、宋明碑帖、明清书画等,皆价值连城,珍贵无比。一笺一跋,日积月累,来之十分不易。许承尧时常摩挲观赏,在裱边题跋题记,记来源,录文献,品得失,字斟句酌,精研细证。为了所藏文物不致流散,许承尧遗命建“檀干书藏”集中妥善保管,使家乡文脉得到永续、传承和弘扬。本文对许承尧旧藏书画文物进行系统梳理,分类研究,展示其旧藏书画之宏伟丰富,是研究许承尧个人生平、书法、鉴藏、交游等的珍贵资料,部分内容可以填补许承尧研究的空白领域。  相似文献   

13.
冯岁平 《文博》2002,(4):72-76
陕西勉县武侯祠,在全国武侯祠的定位,是早已确定了的:它是全国创建时间最早的武侯祠,也是蜀后主刘禅诏令所建唯一的一个武侯祠。千百年来,勉县武侯祠不断修葺、整治,使之成为陕南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也是人们膜拜千古名相诸葛亮,追念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理想场所。但该祠所在地的学者之研究,集中在魏蜀争夺汉中及“六出祁山”诸史实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编辑出版的《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文库》,旨在打造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学者展示研究成果及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现文库之九至十六均已出版。分别是:文库之九《蹈海赴国丹心志——广西归侨口述录》,林晓东主编、陈永升副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文库之十《五邑侨彦与故乡今昔》,吴淡初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相似文献   

15.
论适度     
适度原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原则。以往对此问题的研究讨论,一般只侧重于适度的程度、效果以及坚持适度原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等外延方面。本文拟就适度范畴本身的涵义及其意义作些探讨。一、度与适度之不同度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所谓度,就是一定的客观事物,保持自己质的规定性的数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一定事物的质相统一之限量.是事物存在的质和量相统一之规定,是事物得以保持自身的一种界限、范围。以水为例,H2O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在0—100℃之间,就是水这种物质存在的度。换言之,度使得该事物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绵延二千余年,其间治乱兴衰,循环往复,盛极而衰,乱极而治,是这一发展过程中最为鲜明突出的历史表征。有关乱世与治世的研究,历来是史学界瞩目的焦点。相比较而言,乱世之研究对于充分揭露封建社会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无疑具有着重大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方豪在宗教史研究方面颇具成就,其研究以天主教史为主,《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为其重要成果之一。在详考天主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原因以及与中国化的相互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同时,又对回教、摩尼教等其他外来宗教进行了较深的研究。并对浙江诸外来宗教重点考察,开宗教区域研究之先例。他还注意展拓宗教史史料来源,对宗教史研究,有发扬光大之功。  相似文献   

18.
地方志之记人,其籍贯是较为重要的。就目前出版的部分志书看,在记人之籍贯上,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总结归纳出有籍贯缺失、写到几个层次不明确、用字不规范、“村”、“庄”概念不清、使用地名的地方不明确、新旧地名混用等问题,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证,并探讨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个恒久且常新的话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近代中国走过的路与这个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其进入历史研究的范畴之后,自然为后世史家所关注。不过,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关这个主题的研究,车载斗量,各有擅场,至少从大的方面而言,由中国看世界(中外关系)与由世界看中国(外中关系),或者统合两者之全球化研究,因为其观察视角之别,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结论便未必完全一致,更兼国别关系之国家性所在,  相似文献   

20.
略论《中国丛书综录补正》曹书杰,纪小平《中国丛书综录》(下简称《综录》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初版)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研究的最重要参考工具书之一,早已弥声海内外。但于书名之异同、板本之刊刻、子目之数量、辑著者之姓名等著录的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