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官银号设立于日俄战争之后 ,其发展过程经历几起几落 ,分分合合。因此 ,黑龙江官银号的名称也多次变化 ,表现在其发行的纸币上就有多种 ,如“黑龙江官银分号”、“黑龙江省卜魁官银分号”、“黑龙江省卜魁官银号”、“黑龙江官银号”、“黑龙江省官银号”等。由于名称的不统一 ,致使钱币界对黑龙江官银号发行的纸币至今还理不出头绪 ,不知“官银分号”和“官银号”纸币各自归属。如已故著名纸币收藏鉴赏家柏文先生在谈到黑龙江官银分号铜元票时 ,就曾提出疑问 :“何地分号不详”① ;最近著名纸币收藏家徐枫先生也曾专门向笔者询问黑龙…  相似文献   

2.
<正>武汉盛锡福地处天下闻名的汉正街,是全国盛锡福行业协会的八个理事单位之一,成功举办了五届全国帽业联合会议,2016年认定为“湖北老字号”。创业:四十箱草辫来汉开分号说起盛锡福,大家很容易想起那句“头戴盛锡福,脚踩内联升”。自创立以来,盛锡福历经风雨,用品质和信誉传承老字号招牌,成为有口皆碑的制帽专家。  相似文献   

3.
1967年四五月间.林彪、“四人帮”提出要挖“带枪”的修正主义路线,把斗争矛头指向解放军。随后,武汉到处出现了“打倒陈再道(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等标语,江青更明目张胆地说“要冲一冲武汉军区”。武汉一些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倒行逆施进行抵制的群众,遭受围攻、殴打、抄家,导致矛盾逐步激化,甚至发生大规模武斗。  相似文献   

4.
[作文升格指导]例1.感情,你有多大价值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一则生动的寓言故事,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感情,你究竟有多大价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中,有人崇尚金钱主义,有人推崇功利主义,似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薄如片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半用“亲密”与“疏远”、“很好”与“不好”等词语来表述,用“薄如片纸”不要);似乎亲情、友情、爱情不再重要;(此处的分号与前一个分号均宜改为逗号)似乎人们早已忘却“感情”二字要  相似文献   

5.
现在很多人已不记得或不知晓,武汉曾经有一位没有资产的“资本家”,一位在和平年代还隐藏身份33年之久的资深中国共产党党员.长期以“资本家”和民主党派领导人身份组织开展社会经济进步活动,尽心竭力为武汉的经济发展奉献一生,忠贞不渝为党的统战事业鞠躬尽瘁,他就是华煜卿。机智果敢,为保卫城市设施作出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6.
1955年3月6日.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为基础成立“九三学社中央直属武汉小组”,这是武汉最早的九三学社组织。1956年2月,在“九三学社中央第一次全国社员代表大会”召开期间,王家楫、伍献文、唐长孺、涂登榜、程千帆、张人价等6位武汉社员代表,认真学习了周恩来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和陈毅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积极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并开始酝酿筹备成立“九三学社武汉分社”。  相似文献   

7.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早在这年的3月5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在城市斗争中,我们依靠谁呢?”他批判了“依靠贫民群众”“依靠资产阶级”等糊涂思想后,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因此,武汉一解放,党组织的工作就围绕贯彻党的“依靠工人阶级.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针来开展。  相似文献   

8.
一座城市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两种财富有机地合二为一.便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化。目前就湖北的地域化来说.真正能够让国人乃至世界认可的.恐怕只有以荆州为核心的“楚化”和以武汉为核心的“首义化”了。  相似文献   

9.
<正>武汉流传不少以“三岁的伢”为首句的童谣,如今四五十岁的人都还记得一些。这里的“三”是通称,虚指,用来强调年纪幼小。“伢”,武汉话一般指小孩子,如“秧子伢、儿子伢”,有时也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昵称,如“徒弟伢,青年伢”。“伢”,字典注音为yá,武汉口语读如ngá。在表达上,“三岁的伢”多为入题或起兴,有些仅是以此作为开头,后面内容则不相干。  相似文献   

10.
九省通衢与文化融合——武汉城市文化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由于它“九省通衢”的特殊地理位置,古往今来一直像磁石般吸引着八方来客,不仅商人垂涎于这里的通达,文人墨客、社会贤达慕名而来者也不在少数.“得水特优”的自然方位和“得中独厚”的区域所在使武汉被视为大有可为之地,无怪乎旧时人称:“人到武昌心自大,货到汉口自然活.”近代以来,尽管不断地遭到破坏,武汉这个城市还是日趋兴盛.  相似文献   

11.
(一)抗战胜利后的武汉一贯道日本投降后的初期,武汉虽未见国民党政府明令取缔一贯道,但武汉地区一贯道的活动已经停止,尤其是由汉奸或汉奸特务插手发展起来的地方更是如此。如原天门县皂市特别区区长果少安经办的天门县西关“化伦坛”、皂市“安化坛”,不仅房子被没收,而且坛主有的还被监禁。云梦县城孔庙旁的“参化坛”的房子,被县党部书记张某没收未成,又以用钱买的名义无偿地给侵吞了,坛主左华、柳伯超、胡成典也被监禁数月之久。武汉“觉南坛”坛主邵虎因是汉奸特务,情况更不例外。邢杰三和范声森为了防止官方查封“中和坛”…  相似文献   

12.
第二十九条 分号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判别分号用法正误 ,要掌握 3条原则 :(1)从层次上看 ,句号 >分号 >逗号 >顿号 ;(2 )分号不用在普通单句中 ;(3 )分号一般用在并列复句里 ,被分号隔开的各分句中 ,至少应当有一组内部有逗号。分号的误用主要有 4种情形。(一 )并列词语间误用分号。并列词语间的停顿要用顿号或逗号 ,不能用分号。例如 :《茶馆》中人物的对话 ;《红旗谱》中环境的点染 ;《创业史》里的铺叙议论 ,都十分富有特色。 (并列短语作主语 ,短语内的两个分号均应改为逗号。)(二 )非并列关系的单重复句内分句间误用…  相似文献   

13.
“四人帮”对“七二○”事件的镇压早有预谋1967年四五月间,林彪、“四人帮”提出要挖“带枪”的修正主义路线,把斗争矛头指向解放军。随后,武汉到处出现了“打倒陈再道(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等标语,江青更明目张胆地说“要冲一冲武汉军区”。武汉一些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倒行逆施进行抵制的群  相似文献   

14.
就像一个城市缺少不了博物馆一样.承载着城市文明积淀和记忆的图书馆,一样也是城市亮丽的名片。公共图书馆是深藏古今中外文化知识的宝库,是人们吸取文化知识和教育的源泉。举办开放型的公共图书馆是开发民智的举措之一。我国一直到清末,才在湖北省武昌府开办了全国第一家公营的公众开放型的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早年,武汉还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而中国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学校“文华图书专科学校”也设在武汉。武汉,当之无愧是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5.
1999年的一天,武汉斫口路133号.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在武汉饮食界赫赫有名的“小蓝鲸”饮食集团的“旗舰店”——“小蓝鲸(斫口)美食广场”,正在举行落成开张仪式。但人们不知道的是,与这热闹相对应的却是武汉搪瓷工业发展的里程碑——武汉搪瓷厂的悄然消失。  相似文献   

16.
(一) “喝好茶,找益记”,这是上世纪40年代武汉上层社会中的一句流行语。“益记”是指我祖父车心寿创办的车益记茶庄,它曾被誉为“武汉四大名店”之一,足迹遍布武汉、广州、重庆、湖南等地,盛名享誉全国。  相似文献   

17.
王作尧是一位和林彪集团、“四人帮”作不屈斗争的将军。他被放逐长坂坡1970年元旦,新春伊始,来催王作尧将军上路的人一早便到家来了。昨天,他刚从囚禁地释放回到武汉家里,满心欢喜地对妻子何瑛说:“我解放了。”没想到他屁股还没坐热,武汉空军的专案人员随即跟了来说:“为执行林彪副主席的命令,进行战备疏散,司令部决定你明天一早便离开武汉,到湖北当阳县去。”“这是流放。”将军心里明白。这一夜,他没有合过眼,跟妻子谈着他两年来(从1968年8月2日被拘禁)在武汉空军执法队遭受残酷逼供的情景。打手们夜以继日地围攻漫骂,硬…  相似文献   

18.
1950年1月,湖北刚解放不久。大批向往革命的知识青年纷纷从河南、海南和两广等地来到武汉,投考刚刚成立不久的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武汉很快集中了2000多名知识青年.9个月后,“革大”学习告一段落.当时全省各条战线都缺干部,尤其是农村急需干部。学校从全校抽调220名青年团员.最大的二十一二岁,最小的十六七岁.  相似文献   

19.
1967年四五月间,林彪、“四人帮”提出要措“带枪”的修正主义路线,把斗争矛头指向解放军。随后,武汉到处出现了“打倒陈再道(解放军武汉军区司令员)’等标语,江青更明目张胆地说“要冲一冲武汉军区”。武汉一些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倒行逆施进行抵制的群众,遭受围攻、殴打、抄家,导致矛盾逐步激化,甚至发生大规模武斗。7月14日,谢富治、李作鹏、王力等来武汉。7月18日,林彪死党叶群亲自给武汉空军原副司令员、林彪死党刘丰打电话说:“武汉的形势要变”,“有事找王力,听王力的话”。王力等背着毛主席、周总理,秉承林彪、“…  相似文献   

20.
也许,年过七旬的老武汉还依稀地记得,当年中国空军与日机在武汉上空激战的场面。自1938年1月起,日本侵略就将武汉作为空袭重点,派遣大批飞机轮番轰炸。为保卫武汉空防,中国空军在前苏联的支援下与日本空军在武汉及其附近空域进行了多次激烈交战。其中规模最大的有4次,即“二一八”、“四二九”、“五三一”、“八三”4次战斗。这4次战斗共击落日机61架,击毙、俘擒日军飞行员达数十人。中国空军与前苏联空军志愿军一起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中国空军史上辉煌的一页。战争的硝烟已散尽,但日本军国主义的行径并未绝迹,本作吴鼎臣以亲身经历记述了“二一八”、“四二九”两次空战的实况,作用血与火的事实告诫我们:历史不能忘记。吴鼎臣,1915年出生于苏北涟水马行集滩庄。1933年从“中央航空学校”毕业,后参加了国民党空军,经历了抗日战争中在武汉发生的两次与日机的空战。解放后,曾受到一段不平等的待遇,后平反,现为市民革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