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喝粥     
粥是极普通的食品,可以说人人都喝过它,但是吾国讲饮食烹饪者对它则极忽视,其实这是吾国食品中极好的一种发明,且种类极多,是西洋各国望尘莫及的。说它种类极多,大概已有人不相信,若说它算是一种发明,则听者或可以笑掉大牙。其实这句话,并非随便说说,是有根据的。例如西洋,几乎就可以说是没有粥,他的汤中往往放入玉米屑、土豆泥、面粉...  相似文献   

2.
东兴吃粥     
东兴,是广西边境与越南芒街毗邻的重镇.北仑河从东兴和芒街中间流过.河上有友谊桥相通。近几年来,由于边境贸易发展,经东兴到芒街旅游购物的人越来越多。东兴的经济日益繁荣. 当人们来到了东兴市,漫步餐馆林立的美食街头时,就可以见到这些餐馆的门外或店堂内,都竖着写上各式各样粥名的广告牌,如海鲜粥、牛肉粥、鳝鱼粥、白鸽粥、蛇粥、野兔粥、野鸡粥、羊肉粥、虾粥、甲鱼粥、皮蛋粥、鸡肉粥等等,共有二、三十种,看得人既眼花缭乱,又食欲大增。很想尝一尝东兴的粥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 于是,我们一行几人便找了个清静一点的粥…  相似文献   

3.
京华粥考     
倘若细论起食文化来,粥是理应摆在首位的。人们无论高低贫富均与粥有过缘份,盖因它最为简单实惠。一个“粥”字,给了我们极丰富的想象范围,勾勒出一幅远古征战的画面:金戈铁马休憩之时,两张硬弓一支,中间一口大锅里投入菽粟,点上火,便成了浴血将士的果腹充饥之物。窃以为,这就是“粥”字的象形起源。 由古到今,粥成了人须臾不可离  相似文献   

4.
说说粥厂     
办粥厂,是解放前荒年或寒冬时节赈济的一种形式。粥厂有官办的,也有官司绅合办甚至私人独办的,施粥的对象都是极贫,次贫户。  相似文献   

5.
思源 《炎黄春秋》2009,(2):28-33,37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古往今来,人生在世,常见的风险莫过于遭灾之年,无米下锅、食不果腹。古时候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却早有慈善事业,如施粥之举。饥民早起排队,一人一勺、一勺一大碗。施粥因承办者不同而分为三种:一是王府官家施粥,二是富裕人家施粥,三是寺庙出家人施粥。其宗教慈善事业流传甚广,至今已有千百年。  相似文献   

6.
乞丐改诗     
陈兴中 《文史天地》2007,(10):51-51
清人徐时栋《烟屿楼笔记》载有这样一则趣事,一天,一个在学馆中授徒的教书先生,课余之时,萌生感慨,写了一首题为《咏薄粥》的诗,他写道:撮米烧成粥一瓯,北风吹去浪悠悠;手持好似菱花镜,照见楼台在上头。教书先生很是得意,摇头晃脑一吟三叹。此时,一个乞丐正巧路过,听了先生的吟诵,  相似文献   

7.
《神州民俗》2007,(8):38-38
粥品是东莞水稻生产地区的主食。东莞有五种不同地区,粥的品种特别多,有肉粥、鱼粥、斋粥,等等。茅根粥、蟹黄粥、道活粥更是驰名海内外。[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苏轼被贬至岭南时曾写过一首诗(节选):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藷芋,荐以熏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这首诗描述了他对岭南饮食的见闻感慨。一代文豪也可算是位"食家",喜欢吃猪肉,还发明了东坡肉。但到了岭南,五天吃一顿花猪肉,十天才能吃一次鸡粥。猪与鸡很少有得吃,但是熏鼠肉和烧蝙蝠倒是可以顿顿有,从刚开始听到"蜜唧"就觉得恶心想吐,到后来连海鲜、青蛙都可接受,东坡先生对岭南的饮食也是越来越习惯了。诗中提到了许多岭南特色"美食",已经足以让人惊讶,其中还有一种"蜜唧",它又是何种美味呢?其实是指刚出生还没睁开眼睛、  相似文献   

9.
春节话食俗     
《世界》2005,(1):10-10
腊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在释迦牟尼成佛的传说里,牧女给他吃的就是由各种食品混合组成的粥。恢复元气的释迦牟尼到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从此每年到“腊八”这天,寺院的僧侣们都要取清新干果熬制成粥供奉佛祖。这就是腊八粥的来历。佛教在我国流传深远,因而民间也沿袭了这一习俗。  相似文献   

10.
1、糖粥藕南京人叫粥为"竹"。糖粥藕是南京人喜爱的一道"金陵美食"。南京人对饮食要求与上海人一样极注重"看相"。熬粥的锅是赫红的紫铜皮敲制的,粥藕拌以红糖熬出,满满一锅,又是令人大动食欲的"冻红"。你买上一碗,摊主把整段的藕从锅里捞出,放在盘子上,切下几块来。那勺、盘、刀皆是紫铜的,伴着红红的炉火,锅里锅外一色红,让人看得入眼,看得舒心。只看上一眼,心就热乎起来。  相似文献   

11.
正为什么人们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喜好煮腊八粥呢?民间流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入山修行,寻求人生真谛。有一天,他又累又饿,倒在河边,有个牧女看见后,将一碗用各种谷米混煮成的粥给他,释迦牟尼喝完后,顿觉精神焕发,沐浴后,打了一会儿盹,终于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了。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从此以后,每逢腊八,寺院都要举行仪式,熬腊八粥敬佛。  相似文献   

12.
文人与粥     
高中梅 《文史天地》2007,(10):52-52
粥者,西南人谓之稀饭是也。本文罗列了不少著名文人对稀饭的赞扬,不知能打动读者否?中国文人喜欢附庸风雅,对粥也是情有独钟,为什么?我从几位古代名人对粥的论述中了解到,粥对养生确实有其独特的效用。宋代大诗人陆游《剑南诗稿·食粥》诗曾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3.
侯宝林相声生涯散记王决精心整理传统剧目,改革创作新相声侯宝林(1917—1993)北京人,满族,乳名小西。幼年家境贫寒,从一懂事就饱尝了城市贫民的艰辛,抱着碗去粥棚领施舍粥,拣煤核,卖冰核、卖报,打执事……什么都干过,只免费读过三个月的小学。12岁开...  相似文献   

14.
旅行者不再局促在酒店里,而是可以像在家里一样生活起居。这是罗军的梦想,他正在慢慢把这个梦照进现实 途家网CEO罗军是个藏不住情绪的人。6月18日,早晨7点,刚下过雨,天有些湿润,他刚起床,坐住位于五元桥南侧的单位集体宿舍里,一边喝着同事第一次煮的粥,一边刷着手机。看着公司财务发来的邮件,他有点兴奋。就在前一晚,途家网C轮融资的1亿美元已经划入公司账上。  相似文献   

15.
儿子吃饭记     
儿子鹏鹏是个人见人爱的帅小伙,别的什么都好,就是吃饭不行,暑假过后儿子就要念小小班了,为了使儿子有一个良好的吃饭习惯,我决定从暑假开始对儿子进行“恶补”。说出来也不好意思,我是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怎样使幼儿吃饭,怎样拿调羹,我有一套丰富的经验。但是回家后,角色转换成母亲,我倍感无力,你对他凶点吧,看他眼泪汪汪的样子也实在于心不忍;不凶吧,看见了就恼火,吃一顿饭,跑来跑去地喂,上学了怎么办?所以在放假前,我下决心要纠正儿子的不良习惯。一放暑假,每天早上我都会早早起床煮粥,放在凉水里凉好,每天的下粥菜也花样繁多:炒鸡蛋、榨菜…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的春节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相似文献   

17.
西汉“受鬻法”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鬻法"是西汉政府定期向高龄老人提供粟米用以熬粥养生的一项福利制度。文帝"养老令"对"受鬻法"的执行、监管环节以制度的形式作了补充、完善,并未就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即发放物仍然是米,受粥米对象仍然是九十岁以上老人,八十至八十九岁老人仍然没有资格享受这一待遇。"受鬻法"可能在西汉后期已无法继续有效施行。东汉的仲秋"行糜粥"制应是西汉"受鬻法"的流变结果,即由月度福利转变为年度福利。  相似文献   

18.
心曲姐姐:你好!我儿子今年上初三。从过春节回来就不想读书了。和我们吵了几次。有一次我还打了他,因为他每天带着手机,我怕影响他学习就不让他带。结果就争执起来,我问他这个手机那么重要吗?他说是;我说它比学习还重要吗?他说是;我说它比父母还重要吗?他说是!我就揍了他一顿。  相似文献   

19.
传说,很久以前,苗家山寨里,有一家人,夫妇俩都四十多岁了,老婆才生下一个又白又胖的小儿子,老两口高兴得不得了,把小儿子当成心肝宝贝。小孩的舅舅家有两个姑娘,一个大他一岁,一个小他一岁。十一二岁的时候,舅舅和舅母就把大女儿许配给了他,帮他定了婚事。一年后,小孩的父母相继得病去世。舅舅看到他无依无靠,就把他带到家里去。初到时,舅舅一家都对他还好,可是,没过几天,就逼他上山砍柴,割草、放羊,让他什么重活都干。后来,舅舅就不再把他当成小姑爷。拉嫫也不把  相似文献   

20.
谢少萍 《文史月刊》2009,(10):75-75
周代:果实未成熟,严禁入市场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就有了规定,当时规定:“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这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市场管理的记录。这里所说的“不时”,意思是未成熟。未成熟的果实易引起不良后果,从周代开始,政府就严禁未成熟的果子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