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儿子似乎天性就比较害羞,在人多和陌生的场合不爱说话,别人主动和他搭话,他也是用最简单的词语作答,有时还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有时却是一种漠然的沉默,让问的人尴尬。有的朋友就把这和我的离婚联系起来,把这和他在学校寄宿联系起来,担心是不是他心理受到了伤害,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亲情,才有这样的表现。儿子的奶奶在儿子小时带过他,隔了几年见儿子,他也有些沉默,老人家就和我的朋友一样担心了。  相似文献   

2.
我是从1988年开始抢救收集徽州文书的。2000年以前的收集,主要是靠我深入到徽州的各个区县、乡村以及农户家,凭机缘寻访与购买,购买时用现金支付,缺钱了,就向同学、朋友借,卖文书的人是不会让你赊账欠账的。2000年6月我调到安徽大学后,由于不经常在徽州,收集文书就主要靠他人代我收购了,这些人经过多年的培养,彼此有些感情和交情了,许多人对我的人格和人品都有实际的感受,尤其是对我的重情、重义、讲诚信有具体的了解。这样,在我收集文书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经济困难,钱不够了,甚至是没有钱了,他们就同意让我欠账打欠条,有时甚至是打口头上的欠条,这让我非常感动。据统计,从2001年至今,被我打过欠条的人有近10人,所欠的钱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其中欠个人最多时近3万元,合起来最多时达七八万元。这种欠钱是流水式的,旧账未清又添新账。从2001年至今,至少有五六个人,我一直欠着他们的账,其中有一位王姓朋友,我最早打给他欠条的时间是2001年7月27日,之后就一直没有断过,赎回了旧欠条又立了新欠条。考虑到有时为了立欠条找纸、找笔不方便,2003年以后,我干脆给了他一个较厚的本子,专作打欠条用。此本一直到了2012年的上半年因写满了才赎回。  相似文献   

3.
感悟千岛湖     
去年五月的一天,一位从千岛湖度假回来的朋友,说起他的千岛湖之行,非常兴奋地告诉我,千岛湖真是太美了,他很多年没有见过这么美的地方,没有见到这么美的水。特别是站在千岛湖梅峰之上,湖光山色、万千岛屿尽收眼底,山绿、水蓝、天空纯净。人在湖中有一种陶然忘我、心如止水的感觉真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就像记忆中童年的家乡一样。 其实,对于千岛湖我并不陌生,我曾先后两次到过那儿,每次去千岛湖都有不同感悟和发现,但不变的是像水洗过的山水,清新自然风光无限。去过了就让人无法忘怀。 第一次见到那一湖秀水,是在十年前,是在我读大四的时候,正值暑期来临,班里组织与淳安  相似文献   

4.
吴江 《炎黄春秋》2003,(11):56-57
习仲勋同志久病后已于去年5月24日谢世。秦川同志亦于今年1月29日突然猝亡。我也已经是耄耋之年,将不久于人世。但有一件与这两位故人有关的必须做的事我却一直没有完成,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因此觉得有必要写一篇短文说一下。我未曾见过习仲勋同志,只是在1982年因为一桩整人事件我同他有过书面接触,即书面向他并书记处报告事件经过和请求处理意见(他那时任常务书记)。几年后他病倒了,而且一病多年,久住在深圳。我离休后因老伴邱晴在香港工作,就有机会赴香港暂住几天,有时路经深圳。邱晴和习老一家人相识,所以过深圳时她不止一次到习家探望,我…  相似文献   

5.
古时候,拉祜人专靠狩猎和采摘野菜野果过日子。那时候,吃了上顿无下顿,日子过得很苦,到了冬天,日子更难熬,有时一连几天没有东西下肚。天神厄莎知道了,很是同情。他决心解救拉祜人,便教拉祜人种谷子。一天早上,厄莎在碓窝里装满了圆滚滚、黄灿灿的谷子。然后他叫女儿去舂。姑  相似文献   

6.
正遵义会议后张闻天负责党政事务我和闻天在长征路上始终没有同居过,就是怕生孩子,直到瓦窑堡才同居。结婚的时候毛主席跑了来,说不请客就不承认。那时大家的关系是比较随便的。毛主席有时把闻天叫做"青天",有时又叫做"皇帝"。他做过一首打油诗,大意是:风流天子李三郎,不爱江山爱美人;而今当今在皇位,爱江山又爱美人。因为闻天是总书记,  相似文献   

7.
不比不知道     
牧惠 《文史天地》2003,(8):44-46
曾在《随笔》上读到过绿原同志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他曾被蒋政府分配到中美合作所工作。得知此事后,在胡风等人的帮助下,他逃跑到一个地方教书,根本没有去中美合作所报到。十年之后,胡风“反革命”案发,绿原当年因此事向胡风求助的信,被加以删节后,成了他当过“美蒋特务”的“罪证”。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一位当过国民党大特务的人,居然出面证明绿原“确是中美合作所的人”。其实,当时绿原并不叫绿原而是另一个名字。我这番转述可能不够准确;但是,这段文字给我的印象极深。绿原虽经公安部门查实他根本没有进过中美合作所,连一天译员也没当过,…  相似文献   

8.
数年前,我住在农村,去远处有时要骑驴。但驴有股倔脾气,怎么也不让人骑。后来,我表哥告诉我:“你顺着驴的毛摸,它就服贴了。”我一试,果然不错。数年之后,表哥到城里闯天下,再次见面,他已是一家服装公司的代理商。我很惊讶,问他“取经”。他神秘地告诉我:“还记得在乡下时我对你说的吗?驴要顺着毛摸!”我恍然大悟:原来人和驴是一样的!投其所好,给其所需,人也能被你乖乖地驯服。这样一来,很多心结迎刃而解。赖昌星大搞走私,在海关人员眼皮底下来来往往,这是已经摸顺了海关工作人员的毛;我表哥没有文凭,没有工作经验,却  相似文献   

9.
<正>我跟胡耀邦同志没有私人过从,甚至没有近距离接触过。但什么时候想起他,都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之感。让一个只远远地看见他的人,对他感到亲切,在他逝世后二十六七年,越发感到他仿佛仍在身边一样亲切——这对于一个世俗所谓"大人物",我以为并不容易。那么这种亲切之感从何而来?从1949年往后数,我只在1955年到1957年这两三年跟他有过某种交集,但也是间接的,不过那一段生活经历对我个人影响深远,是忘不  相似文献   

10.
俊杰在我眼里就像是一株总不见长势的小草,他的沉默寡言和空洞眼神与班里那些灿烂的笑脸相比,是那么的不协调。且上课时,俊杰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时我叫到他,他  相似文献   

11.
阎明复 《炎黄春秋》2005,(12):10-16
抗战年代我还年幼,对父亲的工作情况知道 不多,特别是他当时是地下党员、又从事情报工 作,更是一无所知。说起来很惭愧,1947年在哈 尔滨外专“三查”运动中,我很认真地说我父亲 是“资本家”。建国后父亲也没有跟我讲过他过 去的经历,没有讲过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情形。 即使1952年中央批准他在外交部公开了党员身 份后,他也没有专门和我们谈过,也没有公开向 社会说他是共产党员。据安全部的一位老同志回 忆,文革的时候,专案组的人找他外调,都不知道 阎宝老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2.
来函     
《人物》2020,(4):4-4
过亿老洋房和它的追捧者们看了文章,想起我也和老洋房中介大叔有过交集。当时我路过一家中介机构,站在门口看老洋房的价—嘶,这么贵。看着看着我就探头进去,想闲扯几句也好。结果没有人。我就继续站在马路牙子上看着老洋房发呆,过了一会儿一个大叔从里面走出来。我看了看他长得有点凶,想了想还是算了。没想到他主动跟我搭话,问我是不是学摄影的学生,还主动跟我介绍起了老洋房和普通房子的区别。最后呀,他还鼓励我说,小姑娘,从这儿进去,可以看到老洋房带的花园,你去看看有没有人在花园里,说你想看看,他们都会同意的。  相似文献   

13.
学术和命运有时也会搭上同一趟车。我能够在1993年到日本客座研究一年,就是车搭顺了吧。在此之前十年光阴,我执着地但又盲目地考据中国清代的百科全书,直到竹内实教授来北京开会,我呈上自己论文求教。他看后就对我说:“你的研究很有意思,日本没有人研究百科,我请你到日本来研究。”于是从小就印象深刻的日本,终于浮现到我的眼前。我是想体验百年前的中国人去日本时的过程,故而乘船冲浪。途经对马海峡时,我迎着风浪,站到船边,绝无闲度散步之感,倒是从恶心的晕族中幻想前辈们,他们到达风口浪尖时怎么熬过来的?第二天早晨,船从…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信任     
在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我最敬重的人。他是一个普通的铁路工人,一生平平淡淡,可是,在我的心里,他却是伟大的,想起他,我就会感到一种踏实和自信,充满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勇气。我上高中的时候,是个谁都不喜欢的“刺头”。那时的我没有什么理想,没想过要做个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惯于自由散漫,喜欢交不三不四的朋友,也常常惹点事,只是靠着自己多少还有的一点儿小  相似文献   

15.
周鹰 《大江南北》2020,(1):47-47
记得1949年年底,快过春节了,我从绍兴乡下富盛到城里出差送文件,路过一家路边烟摊,就停住脚步买包香烟。摆烟摊的是一位老人,他见我是解放军,不问我要买什么牌的香烟,就随手拿给我50支一捆的无牌土香烟。那是一种最低档、价钱最便宜的香烟。我对老人的自作主张有些不满,就用责问的口气问他:"你怎么知道我要买这种香烟?"他回答:"你们解放军大多买这种香烟。"他的回答使我无话可说,因为他说的确是事实。那时,我们解放军战士根本没有工资,每月只能领点津贴费。津贴费只能买些牙刷、牙膏,吸烟的人也的确只能买最低档、最便宜的香烟。  相似文献   

16.
鲁光 《世纪》2022,(5):25-29
<正>我一生交友无数,一路走一路有人离去,一路散失,到了耄耋之年,熟人陆陆续续走了,晚走者陷入孤独。寂寞时,思念往日的师友,片段往事都是珍贵的。我不求全,每人只写一件事,一件永生难忘的事。荣高棠送我条幅荣高棠是体育界的泰斗。20世纪60年代初,他带领一拨人在中国乒乓球队蹲点。我作为记者,跟随采访、报道。他身为国家体委副主任,没有架子,很随和。我就称呼他“高棠同志”,后来,就叫他“荣老”。当年的国家体委主任是贺龙元帅。我写过一篇《从零开始》的长篇通讯,讲述中国乒乓球队胜不骄的精神。“走下领奖台,从零开始。”这是荣高棠对乒乓球队的要求。几十年的体育生涯,他不仅是我的领导,也成了熟人和朋友。  相似文献   

17.
来信选登     
《旅游》2013,(2):2
很多年前就听一位哲人说"旅游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他的一生",当时年少轻狂,很不以为然,也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可是当自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参加了旅游,并从此爱上了旅游后,我相信了他的观点,并极力加以椎荣。旅游是可以释放一个人的心情的,说实在的,笔者的脾气原未并不小,这不免会给我的工作带来一点影响,偶尔会跟同事吵架,有时还会吵  相似文献   

18.
我所知道的江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1年中到1953年初,中共中央宣传部的人事安排和日常工作情况的确非常特别。陆定一的正部长的职务没有变动,人也没有离开中宣部,就在中宣部工作,并且让他参加中宣部领导层每周举行一次的“部长办公会议”。可是实际上,却是由胡乔木以中宣部副部长兼秘书长的身分,领导着中宣部的工作。那时中宣部有几个副部长——除胡乔木之外,还有徐特立和陈伯达。不过徐一次没有到过会,陈在中宣部基本上也是挂名的,只是偶然到过一二次会。在开中宣部领导层的办公会议时,胡乔木当仁不让地坐在主席的座位上,听取汇报,主持讨论,分配任务。开会时陆定一每次必到,坐在同参加会议的处长们同样的座位上,脸无笑容。胡乔木对陆定一同对处长们一样,分配工作任务。陆定一一言不发,接受分配给他的任务。这样的情况,时间不算太久,也不算太短,在我的记忆中有一年多一点。造成中宣部这种情况的人我想当然是毛泽东同志,胡乔木是做不了这个主的。  相似文献   

19.
1938年10月至1939年12月,张学良幽禁在沅陵凤凰山期间,经常到山脚下钓鱼、游泳或散步,屡次从村前路过,看到我们家有一只玲珑别致的小划子(小木船),就派人上门商议,要我连人带船帮他做事。在我帮张学良划船的近一年时间里,使我有机会同他亲身接触,并常见到赵四小姐和女佣王妈等人。跟他们在一起,有时行动上虽然有些拘束,但我平时看到或闲谈中偶尔听到的有关张学良的人和事还是不少。  相似文献   

20.
杨乃运 《旅游》2013,(6):41-45,40
屡屡听到中商国旅的大名,也阅读过相关的文章,对中商国旅的老总王培贤有了特别的好奇心:他像是被幸运之神一再垂顾的人,人生和事业的旅程就像一部传奇小说。我急于找到其中的奥秘,于是,专程走访了他。从吴桥走出的幸运儿中商国旅的办公楼在北京市中心西单,租用的楼面让人嗟叹,没有雄厚的实力租不起,没有相应的运营规模不需要。榜列中国百强旅行社中,还真不是说着玩的。王总的相貌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所以当听到他讲文革后工农兵大学生的经历时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