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莉 《旅游纵览》2013,(6):69-71
雷公山地区苗族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在全面调查雷公山地区苗族文化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苗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细分,旨在摸清其资源类型现状,为苗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特点的民族风俗文化,这种由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异性梯度力产生的旅游吸引力是促使人们对异己文化区产生旅游动机的内在因素,也是  相似文献   

2.
对苗族源流以及伴随着中国漫长的奴隶、封建两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作了探讨.同时,对苗族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他们所作出的刚毅不屈的斗争和努力,迂回迁徙、顽强生存等方面都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主体也是多元的,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为了维护文化自主权,让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提供这种选择的手段和方法.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保护文化多样性与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多样的民族文化是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多样性民族文化的精神归属.要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作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涵,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于包容多样中增进认同,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
苗族村寨     
陈筱  孙华 《世界遗产》2014,(1):98-100
苗族村寨凝结着苗族起源、迁徙和在当地生息的历史,是一部蕴含着大量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大型资料库,是苗族历史和文化的集中体现。这种历史和文化历经千年依然存在并不断发展演变,为正在快速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提供了鲜活的见证,是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与所有生物的存在一样,多姿多彩的民族语言、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语言、文化的多样性能够更好地保证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平衡,保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和谐相处,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从而保证人类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6.
关于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化本来就是由多样性的文化所组成,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失去了文化的多样性就意味着失去了人类文化的特色,失去了人类文化“多样共存”的和谐关系。保护多样性文化最重要的价值,是它向我们传承着我们民族根脉延续而存活到今天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族游开发以丰富的现存文化资源为基础,其开发和再生产所需投入不多,是一种低耗高效型的新型文化经济形式。因此,我省许多民族地区纷纷开发以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旅游,迅速实现了脱贫致富。以互助土族自治县为例:“九五”以来,互助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扶持和培育,以独具特色的土族民俗风情为龙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晓熠 《旅游纵览》2021,(6):120-122
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曲在2019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于传统音乐项.由于雷山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境内的西江千户苗寨就是雷山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代表,为推动黔东南州雷山县苗寨箫笛文化的发展,本文结合课题《黔东南州雷山县苗族箫笛曲的挖掘及研究》的实践,以促进黔东南民族...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篇·传统文化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源泉传统文化是一个流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开放体系。虽然,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不断更新的21世纪,但是处于城市中的人们,仍然在既定的历史传统、民族习俗、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中生活,并在这些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成长。尽管人们有时想摆脱旧的传统、抹去旧的烙印,创造新的生活和形成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熊承焱 《旅游纵览》2023,(7):163-165+17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节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格。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苗族众多节庆中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鼓藏节有其独有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本文通过对雷山鼓藏节的发展历史和旅游现状进行梳理,提出文化活态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保护方式;创新旅游产品,多渠道加强宣传;整合多方资源,塑造民俗节庆品牌,形成雷山苗族文化旅游产业带,以促进当地民族节庆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辽宁省蒙古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保护状况的资料为依据,阐述了文化多样性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的辩证关系。笔者认为,在文化全球化面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面临的空前困窘,是在文化多样性视角下,所观察到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必然现象。面对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日益减少的现实,作者呼吁,经济越是走向全球化,就越需要重视不同文化间的互相尊重和平等对话,越是应当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杨洋 《风景名胜》2021,(8):0021-0021,0023
民族文化旅游和民族文化保护两者看似是矛盾冲突的主体,也是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即使在对民族文化旅游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会产生对民族文化的不利因素,只要遵循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就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其产生的影响。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了详细地概述,并提出了处理两者关系的有效对策,从而达到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根基、源泉和生态场。只有文化得到了传承,人类的创造力才能得到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才能被体现。文化多样性作为一种文化观或者一种文化立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舆论。  相似文献   

14.
吴广 《黑龙江史志》2014,(3):296-297
芦笙是苗族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一种独特文化样式,是一种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作用于苗族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本文从巴梭芦笙会中辨析了芦笙节文化具有"和解"人与自然、人与神、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功能和教育社会成员学习如何调节这四对关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丽萍 《南方文物》2012,(4):190-193
遗产廊道理念源自美国20世纪80年代,是日益受到国际遗产保护界关注的保护遗产的新思维与新战略。此理念以特定历史活动、文化事件为线索把众多遗产单体串联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廊道遗产区加以整体保护。文化遗产廊道则是遗产廊道的一种更具体而细化的类型,是针对大尺度、跨时空、综合性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法。线  相似文献   

16.
麻勇恒 《民俗研究》2013,(2):120-128
春节尽管并非苗族传统习俗中的"原生单元",但在文化融入与相互采借的进程中,它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结构性嵌入,成为表征苗族文化生态信息的重要载体。文章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苗族村落社会中春节文化实践的仪式过程,并通过与90年代以前的苗族春节文化事象相比较,来探讨苗族村落社会发生的文化生态嬗变之因。  相似文献   

17.
颜林 《巴蜀史志》2005,(5):58-58
苗族服饰作为苗族形象标志之一,一直保持了自已的独特风格,既有其自身的历史传统,又吸收有其他民族的化营养,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苗族服饰是没有字的历史献。是了解和认识这个民族的“绝好史料”。对于历史上未能形成本民族字的苗族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周志敏 《文物世界》2007,(1):48-48,76
文化是指人们共同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又称为文化模式。深圳特区文化的多样性,在中华民族文化这一大的前提下,概括起来,有几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学博士杨家能先生在其博士论文《文化资本:现代苗族的古老文化》中,以世界苗族,特别是中国苗族历史文化为背景,用文本分析、现象学、历史学方法分析了苗族丧葬歌词《引路》的文化内涵,以及其所反映的苗族文化结构、文化环境。对苗族文化的现代化和当代价值,特别是民族教育方法作了探讨。文章不仅为苗族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化史料,也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更为重要的是,它深化了我们对民族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这一当今时代重大课题的新认识、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