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9年,定州市博物馆人藏蠡县一位农民送交的一批北朝汉白玉佛造像,共计30余件,22件较完整,其中有明确纪年的14件:计东魏武定年间的2件,北齐天保年间的7件,北齐天统年间的2件,北齐武平年间的3件。其体量最大高47.7厘米,最小高20.2厘米,皆属当时流行于河北地区的小型造像。虽然以雕琢简单粗糙为众,不足以显示当时的最高技术水平,但仍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格,更为北朝时期河北佛教造像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现将这批造像按类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谈山东博兴出土的铜佛造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山东省北部,黄河南、北岸的博兴、无棣等县境,相继出土了几批石、瓷、铜佛造像(包括造像碑),主要的三批是:1976年3月,博兴县张官大队出土东魏、北齐青石、白石、白瓷佛造像和造像碑七十二件;1983年9月,博兴县崇德村出土北魏、东魏、北齐、隋铜佛造像一百零一件(包括老子像一件(见本期);无棣县于何庵大队出土北齐石佛造像七件。  相似文献   

3.
河北曲阳县出土石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1年12月13日,曲阳县糖酒公司、食品公司在进行基本建设施工时,发现15件汉白玉石造像残件,上交到曲阳县文物保管所。经调查,这批石造像出土于距地表约2米深处,原为永宁寺遗址,与修德寺相距不远。从这批造像的石质、造型、纹饰来看,与修德寺石造像基本相同,造像时代大致为东魏、北齐、隋、唐等。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凤英 《文物春秋》2009,(4):66-66,78,F0003
黄骅市博物馆藏有北朝石造像多件,本文介绍了其中的4件,包括东魏武平七年菩萨双尊立像、北齐天统四年一佛四胁侍造像、东魏武定五年一佛二菩萨立像和北齐天保五年菩萨立像。  相似文献   

5.
<正>定州市博物馆藏有一尊东魏武定二年(544年)定州刺史厍狄干造像残件,其基座三面均镌刻铭文,内容涉及厍狄干及其家族、定州最高僧官和部落僧官共同参与为东魏皇帝和勃(渤)海大王高欢造像之事。厍狄家族是东魏、北齐时期的重要家族,尤其是以厍狄干为代表的河东厍狄家族成员在北朝晚期的政治舞台上十分活跃,故此造像学术价值较高。现将这尊造像介绍如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临朐县境内的佛教遗址出土文物,已发表大关镇上寺院村明道寺舍利塔地宫、石家河乡小时家庄村白龙寺遗址两处,本次刊布另外四处,包括县城大佛寺遗址出土的30余件东魏、北齐石质造像中具有代表性的9件以及唐开元十八年(730年)经幢和金代鼓形座各1件;辛寨镇张陆河村张鹿寺墓葬出土的东魏兴和三年(541年)石棺1具;辛寨镇龙门山龙岩寺遗址出土的唐代石质菩萨立像残躯1件;临朐街道大谭马庄村西石门坊风景区内崇圣寺遗址出土的明代早期陶质带背屏佛坐像1尊。其中大佛寺造像较明道寺、白龙寺造像雕琢更加精细,为所属的青州北朝造像系统研究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5月23日,为迎接台湾高雄佛光山向大陆捐献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佛首,包括原陈列于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展展厅的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佛身等77件精美文物参加了在佛光山举办的"河北省佛教文物展"。两岸合作,促成佛像身首合璧1998年,台湾的一位先生在海外  相似文献   

8.
宁夏西吉发现一批唐代鎏金铜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将台乡王家湾村农民取土筑墙时,发现一批鎏金铜造像。这是一处窖藏,经清理,共有完整造像60件,现藏西吉县文物管理所。 60件造像中,有佛像18身,菩萨像41身,力士像1身。造像大小不等,最高的17、最小的2.8厘米。按造型差别可分十五类,现择部分有代表性的介绍如下。一、佛造像除2身立佛外,其余均为坐佛,共同特征是:全部有背光,有束腰须弥座,座下带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四年我们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和复查了一批碑刻造像。其中较重要的有东魏高永乐造像、北齐天统五年交脚弥勒造像等,现介绍如下。一、东魏高永乐造像造像现存于洪门乡李村东南角土邱旁,当地称之为“佛爷岗”的地方。造像是由一块青石雕成,阳面为一佛二菩萨立像,主佛及二胁侍头、手均残。现存高度1.2米,宽0.8米,主佛通体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内着僧衹支,衣褶由阴线刻成,纹路清晰可见,左臂前伸,跣足。二胁侍均通体袍服,残高为0.55—0.69米,内衣束带,带中部有胸环,手势残缺不详,脚踩仰莲花宝座,仰莲下有  相似文献   

10.
文博简讯     
《文物》1979,(3)
最近,在沁县文物馆,陈列了一批北魏石刻造像。这一批石刻造像,是1959年在沁县城北三十公里的南涅水公社南涅水大队村北出土的。从石刻的纪年文字来看,有从北魏永平三年(510年)到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跨越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六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元月上旬,新乡市博物馆从新乡市废旧公司购得一件铜佛造像。佛像高9.5、造像通高31厘米。  相似文献   

12.
林章芹 《文博》2009,(4):68-73
十六国至北齐时期,由于后赵、后燕、东魏、北齐等政权定都河北,也由于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河北地区的佛教发展极为迅猛。,目前见诸图录的此一时期单体佛教造像以河北地区造像为最多,也极具有地方特色。河北省博物馆收藏有一批这一时期的铜佛造像,这些造像对中国早期佛像的分期、断代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中国早期佛教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2006年4月至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邢台市及南宫市文物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南宫市东南29公里的后底阁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查和抢救性发掘。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佛教造像及其残件共283件,包括佛、菩萨、飞天、力士、弟子、莲座等。造像的质地有石质和陶质两类。石质可分为石灰岩和汉白玉,其中汉白玉造像数量较多,雕刻精美。陶质造像以红胎为主,个别为白胎、灰胎,质地坚硬。造像均为单体造像,根据其形制和功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七年冬,太康县文化馆普查文物时,在县东北三十里高朗公社玉皇岗大队赵寨村,发现一块东魏造像碑,现存县文化馆。这块造像碑高34厘米,宽28厘米,保存完整,碑阳造像三尊,为一佛二菩萨;本尊释迦牟尼,肉髻,园形头光,身穿通肩大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4,(1)
<正>山东临朐白龙寺遗址发现石造像残件和白陶、灰陶造像共计200余件,其中以石造像为主。造像多为残件,但仍有部分保存较好[1]。下面对白龙寺发现的佛教造像作进一步探析。一石造像共发现230余件,多为残件。有单体佛造像、单体菩萨造像、背屏式造像、造像台座等,多为石灰岩质,另有2件为砂岩、2件为绿泥石片岩、1件为滑石质。1.单体佛造像18件,其中身体部分9件,皆仅存身体的一  相似文献   

16.
正1984年6月,在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县(今灯塔市)繁荣街灯塔县中心医院住院处大楼地基的施工中,发现一处以铜佛、菩萨像为主的窖藏(图一)。随后文物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清理,共清理出文物14件,包括铜造像及莲座11件、石砚1方、银锭2枚,其中有明确纪年者2件,分别为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款灵山群佛造像以及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相似文献   

17.
1986年5月,河北省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肥乡县文化馆文物普查小组,在肥乡县毛演堡乡郝家堡村发现唐代石佛造像一铺。造像为汉白玉石质,通高1.59米。佛螺髻,面方圆,头颈处断开,双手残,着双领下垂式袈裟,结跏趺坐在束腰须弥座上。座上的仰莲瓣上刻一周浮雕小佛像(图一)。底座四周刻有发愿文:"上为开元神武皇帝下为师僧父母普为法界同得安乐合村人等发愿敬造玉石像一铺天宝元年造"(图二),"洺州广平郡肥乡县……刘吕村……  相似文献   

18.
河北武邑出土一件北齐造像沈铭杰1984年7月,河北省武邑县马台乡袁小寨村农民在村北洼地取土时,从距地表约25米的深处发现一件造像,当即报告县文化馆,后送交地区文物管理所收藏。出土时佛像背面向上覆卧土中,周围未发现其他遗物。造像汉白玉石质,为一佛二菩...  相似文献   

19.
<正> 常乐寺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东鼓山脚下,为著名的北响堂后密附属建筑。始建于北齐文宣帝时期(551—559),其后历代兴盛不衰。1947年被毁。现仅存白塔及废墟。 1960年以来,常乐寺遗址不断出土石刻造像,1979年,邯郸市及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联合进行了清理,出土了大批唐代造像残体。其后几年仍断断续续有造像出土,其中不乏成型之作。尤为重要的是,出土了一件  相似文献   

20.
磁县发现东魏北齐大型壁画墓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之后,坐落在漳河之滨的邺都,是东魏、北齐两代(534~577年)的都城;地处邺都西北郊的河北省磁县,是东魏、北齐的皇室贵族陵墓区,如今在磁县的京广铁路两侧,依然保存着大小不等的若干丘冢。“文革”中期(1970~1972年),中央美术学院教职工被“下放”到河北省磁县从事劳动锻炼,分住在东陈村与西陈村。劳动之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