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汉“甬道”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代,是交通事业取得突出进步且为后世交通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的重要阶段。秦汉帝国对于交通道路的经营为交通运输的空前发展提供了条件良好的运输线路。当时除著名的宽广通达的驰道和由关中直达北边的直道而外,又有“阁道”、“复道”、  相似文献   

2.
秦汉度量衡制度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是中国度量衡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自商鞅变法实施"平斗桶、权衡、丈尺"的政策以来,秦汉帝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度量衡的统一。本文依据出土和传世的度量衡实物对秦汉时期的度量衡制度作了探讨,并概述其特点,如"以度审容"、进位关系、测量基准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象,在古代呈逐渐南迁趋势,秦汉时中原已无大象,随着帝国开疆拓土、交通事业的发展,它以“驯象”的形式被引进中原。驯象的专用工具是长钩。这种工具及其技术随着驯象一起传入中原,生动地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活跃程度。从汉代画像石及后世文献来看,执钩驯象的方法是用长钩钩象的头部,以此传达驯象人的意图。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期的交通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 战国时期以各国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交通道路 战国时期的交通道路是在春秋时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春秋以前的交通道路,我已另有专文论述。由春秋以前的交通道路发展情况,可以约略看出:每一时期交通道路的布局虽皆不尽  相似文献   

5.
略论秦汉时期河北农业的发展吕苏生秦汉时期,由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甚至是空前的进步,第一次出现了封建社会鼎盛的局面。当时,河北作为最为发达昌盛的地区之一,在...  相似文献   

6.
一 论雅典帝国 近代古典文学传统认为,雅典于前478年成立的提洛同盟(the Delian League),其金库于前454年移往雅典,是雅典同盟(the Athenian Alliance)转变成为雅典帝国(the Athenian Empire)的标志。其实,从国家的实质说,雅典帝国也就是雅典同盟。作为帝国诸邦同盟的盟主之邦,雅典本身还是一个邦(Polis),或曰城邦(the city-state),而不是一般历史上所谓帝国,如罗马帝国、秦汉帝国等帝国。理由十分简单而明确,罗马帝国、秦汉帝国等所谓帝国,是一种国家,是帝国公民的政治单位,而雅典帝国这种帝国不是  相似文献   

7.
<正>从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在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建立之后,国际关系史经历了几十个帝国的兴衰存亡,帝国的扩张以及帝国之间的攻伐战争使欧亚大陆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到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规则也是以殖民帝国的形式传播到全球。帝国既是一种政治单位,也是一种国际体系。人类历史上存在着农业帝国、游牧帝国和殖民帝国等不同帝国形式,三种帝国的兴衰源于其内在的悖论,农业帝国在相对固定的空间中上演着统一与分裂的剧目;游牧帝国则需要调和定居与移动之间的难题,殖民帝  相似文献   

8.
秦汉大帝国,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走向成熟的开端,无论是辉煌的事功和灿烂的文化,还是繁荣发达的社会经济,都达到了一个后代王朝长期难以企及的高度。尤其是所谓的西汉文景之治、昭宣中兴,东汉建武、永平之政等,皆堪称一代盛世。然而,贪污腐败的问题就像帝国的孪生姊妹一样始终伴随着帝国的行程。尽管秦汉帝国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对反贪和澄清吏治进行了较大的努力,也曾取得了相当成就,但却无法从根本上遏制贪污腐败的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吏  相似文献   

9.
国洪更 《安徽史学》2016,(3):119-129
亚述帝国的邮驿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之处:其一,亚述帝国的御道只修建在本土的部分地区,况且有些路段的路况不能令人满意;其二,亚述帝国的驿站仅仅设立在边远地区,它们的服务尚未尽如人意。但是,亚述帝国的御道与其他道路一起构成了贯通全国的交通网,为国王管理控制地域广阔的帝国创造了条件。驿站是亚述帝国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国王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亚述国王选派亲信奔赴各地,他们不仅传达国王的政令,而且可以代表国王处理行省事务。总之,亚述帝国的邮驿制度是国王加强统治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秦汉陵墓的考古资料与研究成果出发,讨论陵寝制度与象征研究中的思路与方法问题。秦汉陵寝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陵寝制度也就是陵墓制度,狭义的陵寝制度指陵侧出寝的建筑制度,多年来两方面都进行了深入讨论;秦汉陵墓实行独立陵园制度,对于陵园的象征有若都邑说、若宫城说;近年在此思路基础上,出现了将地下陪葬坑与秦汉帝国职官架构比拟的新思路,这种思考还需要从理论与考古实践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古代的交通,分为水路和陆路。水路主要是排、船等,而陆路主要是步行、马及马车等。江苏经济发达,与其自古以来的良好交通有很大关系。而驿传就是古代交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中国古代政府设置的一种供一定品级的官吏往来,以及传递诏令文书的人夫车马食宿等用的交通组织。驿传制度始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已建立完善了驿传制度,有邮、亭、驿、置、传舍等设施。秦汉时,是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宋代,采用的是邮铺来传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古代,尤其是全国首都选定在陕西关中长安的秦汉隋唐等朝代,长安与汉中、四川以及西南广大地区的驿道交通特显发达。穿越南山通往汉中的一些主要谷道,曾被定为国家驿道的就有故  相似文献   

13.
张萍  吕强 《丝绸之路》2009,(6):67-75
明清陕甘道路交通有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近代陕甘交通道路格局形成的基础。明代陕西商路主要借助驿路交通。清以后,交通道路又有新的发展。关中道路出现多元发展趋势;陕北交通则向北与向东发展:甘肃交通道路除利用原有的古丝绸之路外,又形成许多新的分支,是对丝绸之路的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古代货币的流通影响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如果以这一时期货币的出土资料为依据,研究环东中国海西、北、东三岸地区的陆路交通构成状况.就可以以这些交通道路的走向为依托,了解中国古代货币经济对朝鲜、日本等周边邻近国家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秦汉黄河津渡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秦汉时期黄河津渡的设置对手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津渡的设置,不仅决定于经千百年交通活动考验的交通大道的走向,还要考虑到河流的水位、流速以及两岸地势等条件。《苟子·子道》:“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还说到涉  相似文献   

16.
尚杰 《东南文化》2013,(1):23-30,127,129
狮雄山遗址位于五华县华城镇东南约2公里处的塔岗村,2011-2012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五次调查、勘探和试掘,发现了秦汉城址以及大量与城址相关的遗迹和遗物。此次考古工作区分出了秦代晚期和南越国时期的遗迹单位和典型器物,为岭南该时期考古学断代研究增加了新内容;狮雄山秦汉城址的发现和对城址布局、结构的认识,为秦汉城址类型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封泥的发现为解读城址的年代与性质提供了新证据;为探索南越国建立之前赵佗经营龙川的历史提供了新线索;亦为说明秦汉帝国的疆域和政治版图形成增加了新史料。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以及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决定了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发展道路的独特性。简帛、墓志等新考古资料的陆续出土,不仅丰富了学者对战国秦汉社会的具体认识,而且迫使学界对以往认识进行再思考。为了进一步探索战国秦汉社会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 ,以“律”为中心的中国法律为统一帝国的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秦汉法律的基础上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不断发展 ,集大成为隋、唐律。秦汉法律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 ,由于律文的佚失 ,秦汉法律尤其是秦律的研究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本世纪以来 ,简牍的大量出土为秦汉法律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契机。秦律研究的重要意义 ,正如李学勤指出 :“我们知道 ,由于秦人烧灭故籍 ,司马迁著《史记》时许多方面只能依据《秦记》 ,所以以往的学者总以为对秦的认识比较准确深入。近年来有关秦的考古发现 ,却提出了许多全新…  相似文献   

19.
(一)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说:“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感情、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①历史上的每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也就是“每一个基础,都有适合于它的上层建筑。”②中国古代的秦汉帝国,也有适合于它的基础的上层建筑,包括秦汉时期的政治法律观点以及适应于这些观点的一整套制度。二十等爵制,具有突出的、独特的地位,是秦汉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史学界对它的研究,还不能说是很充分的。日本著名史学家西(山鸟)定生所著《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结构》一书,是研究秦汉政治史、二十等爵制的专门著作,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前言季成家一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历史的进步起过巨大作用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延续几千年、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的交通于道。它曾经是联结中国、印度、希腊,埃及、巴比伦等世界文明古国的纽带;在它所经过的地区,出现过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