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对新中国土地改革所实行的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及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再思考 ,并分析这次土地改革成功的原因、经验及历史地位 ,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50周年。  相似文献   

2.
张刚 《神州》2012,(34):252+254
建国初期贵州省进行土地改革,由于该省是民族杂居地区,中共贵州省委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把全省的土地改革分为四期进行,而且在少数民族地区施行了与汉族地区不一样的政策,减少了社会震荡,废除了封建领主、地主的剥削,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一土地改革是一场彻底推翻封建剥削制度、变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社会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在祖国大陆的全面展开,使得长期铭刻于广大侨胞心中的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宿愿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4.
罗平汉 《文史精华》2004,(10):25-3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农民翻身运动,它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但在土改运动中,各解放区曾出现“左”的偏差,晋绥解放区是康生、陈伯达搞的试点,左风大盛。后为中共中央发现并得到纠正,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晋绥土改的“左”倾偏向及其纠正》一文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1950年10月,苏南地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苏南农村工作团的指导下,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土改后,刚翻身的农民仍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由于贫下中农缺少农具、资金不足、劳力强弱不均等因素,生产遇到困难。当时,党和政府号召"组织起来,互相帮助"。于是从1953年开始,农户以邻居、亲戚组成临时性的伴工互助组,继而发展为常年互助组。1955年下半年,传达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正>老河口市以前叫光化县。197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老河口镇升格为县级市,县、市并存。1983年8月19日,经国务院批复,老河口市与光化县合并,撤消光化县建制。1949年8月,光化县派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清匪反霸斗争,接着镇压反革命。这两项斗争,为实行土地改革扫除了障碍。从1950年10月土地改革开始,到1952年5月土改复查结束,历时一年零八个月,完成了土改任务。随即颁发土地证,确定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通过上述政治运动,在翻身农民中涌现出一批有觉悟的积极分子,有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建政时,他们被农民选为乡干部,担任乡长、副乡长和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是个资产阶极性的农民革命,其在政治上的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专制的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新中国;而其在经济上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推翻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它对于土地改革的远大理想和具体方案,就是有名的「天朝田亩制度」。这个理想的制度,在澈底消灭对建的总方向上是完全正确并适合于当时农民的要求的。由于洪秀全等生当农村水深火热的时代,长在农民的家庭,因为他身受农村的痛苦,这使他最了解农民的愿望与理想。「天朝田亩制度」正是反映了农民的意识。这真是在中国岁百次农民革命运动史中开了一朵极其光辉灿烂的鲜花。  相似文献   

8.
正一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早在1924年即指出:"中国的人口,农民是占大多数,至少有八九成,但是他们由很辛苦勤劳得来的粮食,被地主夺去大半,自己得到手的几乎不能够自养,这是很不公平的。"抗战胜利后,为帮助贫苦农民翻身,中共中央于1946年5月4日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明确提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实现"耕者有其田",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保  相似文献   

9.
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要有步骤地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革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自此开始了以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地主所有制为宗旨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到1952年9月,土改工作基本完成,全国约有3亿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去了每年向地主交纳的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这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为以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1949年9月山西建制恢复时,全…  相似文献   

10.
王式廓 《百年潮》2015,(3):80+82
(油画·1951年)美术点评《解放区的天》描绘的是解放区的人民欢庆自己在土地改革中翻身做主人的欢乐场面。画面近处的轿子挂满红花,欢快的儿童在人群中奔跑;画面中央手持板凳的毛泽东和农民亲切交谈,亲切而温和,人们难抑心中的欢喜,将这位解放区的领导人围了起来;画面远处吹唢呐、扭秧歌的队伍热情奔放,欢乐声响彻解放区的天际。作品构图层次清晰,歌颂了解放  相似文献   

11.
一土地改革是我国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三千多年来,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曾经残酷地压榨我国农民,窒息我国社会发展的生机。我国的农民在封建制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之下,过着贫困、穷苦、奴隶式的生活,繁重的地租和苛杂劳役,迫使农民终年劳碌,不得温饱,剥夺了农民发展生产的任何兴趣与可能。这就是我国社会三千年来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并没有在封建主义的压迫下甘愿屈服,而是英勇地进行了不断的反抗斗争。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新的生  相似文献   

12.
《百年潮》2013,(2):79-79
1951年2月,北大教授土改参观团分赴华东、华中和西北3个地区参观土地改革。朱光潜等20多位教授组成西北土地改革参观团,在西北参观土地改革20天,3月上旬回到学校。新中国成立以来,朱光潜从书报刊上学习到人民政府的一些政纲、政策和实施的情形,约略知道中国人民确已翻身站起来了,但是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50年:农业集体化道路与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50年,是一部不断探索和创新制度的历史。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每一步探索和改革,中国农民都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也付出了高昂的历史代价。最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亿万农民找到了一种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这就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府于1950年6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①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核心是剥夺地主的土地、房屋、牲畜等财产,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使农民“耕者有其田”…  相似文献   

14.
1937—1949年华北乡村农民翻身的历程表明,让农民翻身的土改运动并未马上激起农民的拥护与青睐,反而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对地主畏惧、同情、支持的愚昧思想。为此,中共从思想动员入手,通过"诉苦"、"算账"等方法,逐步使农民树立起阶级意识、敌友意识、革命意识,并最终实现了农民由经济翻身到思想翻身、被动翻身到主动翻身的艰难转轨。  相似文献   

15.
土地改革史若干问题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改革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 以及与武装斗争等方面的关系 以往的论著往往认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把这些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心工作之一。当时,在紧张的革命环境中,党领导广大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支持战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刘少奇作为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和组织者,代表中央起草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和起草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发表了许多关于土地改革的论著和讲话,对土地改革运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否定性的意见,甚至有人提出要为地主"平反"。要对土地改革运动作出恰当的评价,必须首先对何为地主、富农进行深入探讨,其实地主的情况并非千人一面而是千差万别。旧中国的土地集中程度,并非以往宣传的那样地主、富农占有农村土地的80%,但地主、富农占有的土地仍数倍于农民亦是事实。中共将减租减息转变为"耕者有其田"即土地改革,除了动员农民应对国共战争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根据地农民已不满足于减租减息,而是迫切要求分配土地,需要出台一个统一的政策。土地改革激发了解放区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热情,并且使中共获得了农民对中共执政地位的充分认同。  相似文献   

18.
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往关于土地改革的研究主要限于简单的“政策——效果”模式,忽视了乡村社会尤其是农民大众的心态、行为及其与土地改革的互动关系。1937- 1949年华北乡村土地改革的历史表明:本来给农民带来巨大利益的土地改革,并没有立刻燃起农民的热情之火,他们往往胆小怯懦,不敢立即起来响应。为此,中共从改造传统的民俗伦理入手,通过“挖穷根”、“斗争大会”等方法,激发农民对地主阶级的被剥削感、阶级对立意识、革命斗争意识和拥护中共的意识。在此基础上,一向温和、忍让的中国农民将整个地主阶级打翻在地的复仇情绪宣泄到极点。不仅如此,其传统的平均主义心态不再限于打倒地主阶级的“均贫富”,而是发展为部分贫苦农民侵犯中农利益的绝对平均主义行为。在此贫富错位的社会裂变中,农民传统的发家致富心态转变为既渴望富裕、又惧怕富裕冒尖的矛盾心态,甚至不惜将现有的财产挥霍浪费。总之,在中共土地政策的影响下,农民的传统心态历经空前的激荡和改造,同时一些传统心态也在延续和放大。  相似文献   

19.
何平 《世界历史》2007,(4):112-122
本文认为,在缅甸历史上,以土地私有权为基础的、以租佃关系为特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形成的,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当时缅甸农村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导致领导缅甸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民族主义者们,在独立以后不久即在缅甸推行土地改革和后来选择"缅甸式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龙志毅 《文史天地》2003,(11):28-33
1951年的三、四月间,全省第一个土地改革试点:贵筑县白云区的土改全部结束。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民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但根据苏联的经验,共产党必须领导获得土地的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也就是农业集体化的道路。但这条路在中国怎么走?怎么走得稳妥、健康而又达到农民富裕、国家富强的目的,也就自然地成了一切完成土地改革地区的严肃而重大的课题。中共贵州省委及时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当贵筑县白云区的土地改革刚结束,省委工作团撤走之际,便向县、区委提出了摸索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经验。由于白云区是全省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