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白林 《江淮文史》2003,(4):84-100
时白林,安徽蒙城人。1949年2月入华东大学江淮分校学习,1953年3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干部专修班。师从黎英海、陈铭志、邓尔敬教授学习作曲。历任安徽省文工团演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系统研究安徽地区城镇的历史变迁,总结历史上安徽城镇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由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万清牵头组织、安徽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安徽地区城镇历史变迁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28日在合肥举行。来自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安  相似文献   

3.
创刊词     
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安徽史学》創刊了。《安徽史学》的前身是《安徽历史学报》和《安徽史学通訊》。这两个刊物自1957年10月创刊以来,对推动本省历史科学的研究,曾起过一定作用。现在为了集中力量进一步办好刊物,使它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設服务,特将《学报》和《通訊》合併改刊为《安徽史学》。本刊是一个面向全国发行的地方性历史刊物。在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它将对本省的历史开展研究和討论,反映本省史学界和国内有关安徽历史的研究成果,以推动本省历史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为本省青年史学工作者和对史学有兴趣的同  相似文献   

4.
治史四要素     
治史四要素戴逸《安徽史学》办得很好。我记得“文化大革命”以前,《安徽史学》就有了,起初刊名为《安徽史学通讯》。当时全国省一级的史学刊物还是极少的,所以安徽办历史刊物是有传统的。我那个时候经常看《安徽史学》,因为那个时候刊物比较少,除了《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则纲先生,安徽枞阳县人。生于1892年,逝世于1977年,是我省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他毕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和历史的教学、研究工作,著有《史学通论》、《史学论丛》、《始祖的诞生与图腾》,《革命大事年表》和《安徽历史述要》等书,不论在历史科学理论和安徽地方历史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近代安徽存在明显的南北区域差异,皖人对省域和省属的概念认同不强。在甲午战争、清末新政、辛亥革命、路矿废约运动等政治历史事件推动下,拯救民族危机和建设现代性国家都要求安徽作为一个现代化的行省出现。此时,舆论民间化加速,陈独秀等安徽新式知识分子的活动空间扩大。基于自强和自保的双重诉求,他们创办了《安徽俗话报》、《安徽白话报》等一系列白话报刊。这些具备省属报刊属性的白话报刊,通过对安徽地理空间、历史人物、省属资源的介绍与描述以及与他省对比等多种方式,在分解传统的南北分裂的安徽形象基础上,试图重构一个南北一体的现代化的行省。  相似文献   

7.
编后记     
本刊的前身是《史学工作通讯》,现在,我们把它改版为《安徽史学通讯》,公开发行.我们所以这样做,是想使这个刊物从内容到它的名称更能显示出为安徽地方史研究服务的特色;也就是想在安徽地方史研究的领域中,更多地、有系统地提供安徽史料和介绍安徽历史研究情况,以便较好地为更多的史学工作者服务,为全国历史研究的总任务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篇:历史的选择从上述历史渊源中,可以明确地看出,中国农村改革的种子,经过60年代的反反复复,早已埋在了安徽农民的心中,所以一经十一届三中全会阳光的照射,自然要最先发芽了。这完全是历史的选择。据安徽人讲,这种历史的选择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安徽是受“左”的错误折腾的重灾区;二是60年代初安徽在全省范围内搞过责任田;三是粉碎“四人帮”后安徽报快有了一个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省委领导班子。前两条前文已经谈了不少;下面主要围绕第三条来谈。万里开始主持安徽工作1977年6月,由铁道部部长转任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的万…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历史学会一九八六年年会暨第三次会员代表会议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铜陵市举行。与会代表八十九人,提供论文七十五篇。会议认为,近几年来,安徽史学工作者队伍扩大,研究成果甚多;安徽地方史研究也日益发展。安徽历史上有许多研究课题,特别是近现代上的太平军、捻军、淮军以及  相似文献   

10.
安徽学术重心位移及“皖派学术”问题李修松安徽历史上学术重心的地理位置有一个从淮北到淮南、到长江流域乃至皖南,逐步位移的过程。究其成因,从总体上来说,是由于安徽地跨江淮,正好处于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过渡带上,学术重心的南移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叶璐 《江淮文史》2022,(5):4-13
<正>清康熙六年(1667年),清政府将原江南省一分为二,设立江苏、安徽两省,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因境内古有皖国,又有皖山和皖水,故简称皖。安徽虽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却十分厚重,曾有“人文渊薮”之美誉。纵观安徽文化的发展历史,环环相扣,阶段相接,从而构成了一条从未中断的文化链。  相似文献   

12.
舒同 《大江南北》2023,(5):30-31
今年3月21日,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文教分会“革大”大组,在中咖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挂牌仪式,并召开上海高教领域两本重要革命历史文献——《光荣属于华东人民革命大学》 (陈发奎著)和《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图录》 (钱吉虎主编)的首发座谈会。华东人民革命大学的校长,由时任华东局宣传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兼任。这篇序言,是舒同于1988年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校史》出版而撰写。本刊应多名至今健在的华东革大学员要求,刊登这篇言简意赅的千字序言,同时配发《图录》中的几幅照片,以表示对这所革命大学诞辰74周年的深切纪念。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安徽省史学界积极响应党中央思想解放的号召,组织召开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对推动全省甚至全国史学界的拔乱反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0年来,安徽省史学界围绕文化强省战略,致力于安徽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丰硕、成绩显著:一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深化,二是标志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三是国家社科基金有关安徽历史文化的立项课题不断增加。文章还对安徽文化区的划分和安徽文化精神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认为安徽可以划分为皖北、皖中和皖南三个文化区,安徽文化精神可以凝练为重思辨、重表达和重致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地接中原的东南边缘,自古以来是南北各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安徽地区的历史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笔者粗略的分析和统计,在《中国历史》第一至第四册中,有关安徽的内容约六十多件,请参阅下表:  相似文献   

15.
刘东 《江淮文史》2020,(4):152-156
正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刻有铭文的文物往往会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历史信息。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与主人朝夕相处,用时研墨,闲时把玩,最得文人倾心,所以砚上常会留有信息量丰富的砚铭。在安徽博物院"烽火江淮:安徽  相似文献   

16.
张研 《清史研究》2003,(4):33-43
本文从考察 1 9世纪中期以前安徽佃农经济的角度 ,为认识当时安徽乃至全国传统农业社会提供了相应的历史素材  相似文献   

17.
张广友 《百年潮》2008,(8):32-35
1977年6月,我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逆境中相识的万里主政安徽。1977年9月,根据万里的多次建议和要求,我被新华社派为常驻安徽记者,在万里直接领导下对安徽的农村改革进行调查研究、宣传报道。历史的机遇把我推上农村改革的潮头,让我有机会为这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农村改革做了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8.
鲁彦周 《江淮文史》2002,(2):170-174
安徽的史工作,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进入上一世纪90年代之后,有了非常突出的进步与发展,安徽历史研究尤其是近、现代史的研究与评价,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国内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后来研究安徽历史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方面除了省内史学界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努力外,省政协史委员会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枚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鲜为人知的是,我国农机化改革发展的历史,也是由安徽农民勇敢自发的行动而取得突破的。1980年秋,安徽霍邱县汪集大队的屈光映等6户农民,  相似文献   

20.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个半世纪前,诗人龚自珍面对死气沉沉的封建统治,仰天长叹,呼吁“不拘一格”的人才出现。所谓不拘一格,就是破除因循守旧的积习,高扬创造精神。项南同志正是这样一位不拘一格的富有创造精神的难得的人才。我认识项南是在1952年。他从安徽调到上海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华东团委第二副书记,主管宣传。我当时任华东团委主办的《青年报》总编辑。项南同志是我的领导,他给我许多帮助,印象最深的是修改社论。有一篇社论,我自认为立意明确、文字流畅。项南看过却删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