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学和教育     
《史学月刊》是一个学术性刊物,间亦刊登一点历史教育方面的文章,为大学和中学的历史教师服务。史学和教育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历史教师是通过学校教育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史学研究者则是通过自己的著述向全社会的人传授历史知识,他们都起着教育人的作用。一本史学杂志或一本历史著作无不能起教育人的作用,只是教育范围有  相似文献   

2.
从《史记》到《汉书》,两汉史学发生了重要转向。《史记》上承战国遗风,亦子亦史;《汉书》下启后世正史,亦经亦史。史学从诸子化转向经学化,可以从《史》、《汉》之间的历史撰述中探察其脉络。司马迁之后,褚少孙、冯商、刘向、刘歆、班彪等对《史记》的续补构成了史学发展的主流,同时起居注、编年、职官、目录、地理、谱牒等史学门类也蓬勃发展,它们共同彰显了这一趋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历史学概论性著述的回顾与评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般而言,历史学的概论性著述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即历史研究或历史编纂已成为一个体系比较严谨、方法比较成熟的学科,同时历史学家也成熟到可以对历史编纂、也即史学的自身优劣进行反思。在中国古代的史学史上,也有像刘知几《史通》和章学诚《文史通义》这样的纵论性或概论性著作,它们对历史编纂、历史认识、史学批评等历史学科本身的问题进行总结,而非对客观历史事件、人物、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因此从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的角度说,上述著作无疑是后来的史学概论性著述的前驱。  相似文献   

4.
清代史家章学诚穷毕生精力所著的《文史通义》一书,是我国传统文化典籍当中的稀世之宝。关于该书的著述宗旨,学界专家曾多有涉及,有的论述较为详实,有的论述则语焉不详,看法亦常有分歧,即使是取名的涵意,各家理解也不一致。深入探讨这部伟大著作的著述宗旨,对研究章学诚的学术思想关系密切。为此,我们较为细心地阅读了章氏现存的全部著作,归纳综合,体察学诚著《文史通义》一书的旨意,因撰成此文,恳请专家们斧正。我们认为,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文”的“通义”、“史”的“通义”和对“著作之林”的“校仇”,其著述宗旨是辨章文、史义例,校仇学术源流,关涉人心风俗。首先研究一下学诚将他的著述取名“文史通义”的命义所在。自然,在一般情况下,一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史学理论著述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是近代中国历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所撰述《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等著作,对中国近代史学界影响甚大。本文对李大钊之历史理论著述的稿本作了新的考证、复原,对其历史理论的内在逻辑和中国语境作了新的诠释。发现现刊的各种李大钊文集、全集均遗漏了《马克思的经济历史观》一文;《史学思想史》因按单篇收入亦显零乱,不便于对李大钊历史理论著述的完整理解。李大钊对历史理论的探研与梁启超的历史研究法和胡适的治学方法明显不同,属于史学理论研究中当时较为薄弱的历史理论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拙作《陈独秀早期的两组“佚诗”考析》一文(见《安徽史学》1985年第1期,以下简称《考析》),对陈独秀在1908年至1910年间的思想与活动,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近读《安徽史学》1985年第五期,上有《亦谈陈独秀的“佚”诗与“隐居”》一文(以下简称《亦谈》),对我的观点提出异议。为此,我写了这篇《再论陈独秀的“佚诗”与隐居》,与《亦谈》作者商确。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2011,(10):81
<正>一、本刊是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管、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主办的大型文史月刊,发表自鸦片战争到当代中国的各类历史题材稿件。凡此期间中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各方面内容的稿件,均所欢迎。二、本刊提倡记事史学,特别欢迎回忆录、口述历史、人物传记、本末体等体裁;但亦酌量发表议论、分析或考证类的史学作品;重要的史料亦在刊布之列。  相似文献   

8.
庐陵史学发达宏富,史备众体,尤其是在宋明时期,史学大家叠出,史学著作丰硕,史书类型繁多。诞生了龙衮、欧阳修、徐梦莘、罗泌、龙文彬等众多的史学家,编撰了《江南野史》、《新唐书》、《新五代史》、《集古录》、《三朝北盟会编》、《路史》、《西域行程记》、《广舆图》、《豫章书》和《明会要》等重要史学著作。庐陵史学重文献网罗、考证和历史经验总结,从整体上看具有父子同撰、通今博古、文史兼通、诗文咏史、金石证史等特征,有史料、校勘和辑佚价值。庐陵史学享誉海内外,口碑较好,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1057年,在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一武王伐纣。旧史把它称为“武王革命”,解放后出版的史学著作,有的亦以为它是“反殷的革命战争”。然而,武王伐纣算不算革命?究竟它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战争?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与史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一词,实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包括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二是人们,主要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的总结。这后一种意思也就是历史学,或简称史学。对历史学家所写的历史的总结,则称为史学史。以此看来,史学史应该是很重要的。如果说历史是人们对以往一切过往行为的总结和阐述,就象人们必须依靠记忆来生存那样,史学史则是历史学家对以往一切历史著作的反思。没有史学史的研究,历史学家就  相似文献   

11.
史学要论李守常著这是我国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史学的第一部著作,论述比较全面,对目前的史学工作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全书共分六个问题:1.什么是历史2.什么是历史学3.历史学的系统4.史学在科学中的位置5.史学与其相关学问的关系6.现代史学的研究及于人生态度的影响。末附叶桂生《李大钊的史学思想》一文。  相似文献   

12.
秦兰珺 《史学月刊》2006,(10):121-123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的一大特征,是将文史融合在一起进行考察和论述,并将文学的创作方法运用到历史编撰中,即"文以助史".而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语境中的美国文化和文学界新历史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海登·怀特则认为,历史首先是一种写作,它不是对于史实的再现,而是埋藏在历史学家内心深处的想象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论普鲁塔克《名人传》的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普鲁塔克《名人传》的史学意义郭小凌普鲁塔克的《名人传》①是西方史学和文学史上的名著,典型地反映了文史不分家的特征。本文仅就该书的史学意义略陈己见,以就教于方家。希腊史学著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目的明确。史家不像戏剧家、诗人.有时要掩饰自己的动机,把疑问...  相似文献   

14.
编修史志从广义上说,它又属于文学之范畴的一项工作。志书中整个自然地理介绍,历史叙述,人物传记,无一不属于文学之领域。在我国古代,文史本属一家,文和史并没有截然的界限,文即史,史即文,可以说二者是一体,在某种意义上说,文由史而派生,史以文而存华;没有史,则文无以由兴,没有文,则史无以生辉。  相似文献   

15.
侯外庐先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的社会史与思想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他突出的贡献,正如白寿彝师指出的:“这就是,他研究中国历史是想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也可以说是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民族化。”“它反映了我们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外庐同志的著作是这个阶段的标志。”①侯外庐先生的历史研究方法论,是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使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民族化的内在条件,这里,我想就学  相似文献   

16.
锦上添花话外篇———录《宁波市志》  古代许多重要学术著作往往分内篇、外篇 ,如刘知的《史通》、章学诚的《文史通义》这两部重要的史学评论就是如此。一般说来 ,内篇多为学者学术宗旨之所在 ,外篇则是余论性质 ,旨在补内篇论述之不足。黄宗羲曾经指出 ,每个学者治学都有自己的学术宗旨 ,而这些宗旨正是“其人之得力处 ,亦是学者们之入门处” ,章学诚的“六经皆史”、“史德”、“文德”等重要论点都出自《文史通义》内篇。但是 ,作为地方志这种著作 ,设内外篇者却不多见。因此 ,接到《宁波市志》主编俞福海先生寄赠的《宁波市志外编…  相似文献   

17.
一我出于实际需要,对海登.怀特《元历史》一书及此后发表的文章一直十分关注。几年来,我的工作一直是尝试综合十八世纪以来的史学思想和史学编纂。怀特在《元历史》一书中力图在十九世纪欧洲史学著作中寻找一种“深层的结构内容”(页4),这对以更具批判性和分析性的方法撰写史学  相似文献   

18.
杜维运在《清代史学与史家》中指出:清代考据学派治史,最富求真精神,实事求是,不涉虚诞,反对驰骋议论,反对书法褒贬,主张史家应不虚美、不隐恶,据事直书,以期不失史实真相。其中王鸣盛力诋驰骋议论,而其著作中亦偶有驰骋议论之处,与其治史态度和著述体例自相矛盾。相比之下,钱大昕治史则不存在这种缺憾。这种看法比较具有代表性。关于王鸣盛主张据事直书与治史议论褒贬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已有专文探讨,这里主要阐释钱大昕的历史褒贬观念。杜维运认为钱大昕的治史宗旨是不虚美,不隐恶,据事直书,以期不失史实真相,这是完全正确的。钱大昕曾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相当一批西方史学者的热门史学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版,这些著作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都是问题史学的成果,都是跨学科的著作,同时都吸收或使用最新的史学观点或史学研究方法。分析这一类著作的特点,了解它们受到读者欢迎的原因及其不足之处,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和吸收西方史学的精华,有助于我们的历史著作赢得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20.
琐忆黄仁宇     
自从黄仁宇在美国纽约一家电影院看电影时突然倒下,与世长辞,我常常想起这位美籍华人、著名历史学家。他去世后,中国大陆掀起一股黄仁宇热,差不多把他的所有著作都出版了,三联书店更是不遗余力。黄仁宇的著作,在史学界、更多的是文化界,掀起巨大的冲击波。年轻学人、文化人,为之深深吸引,甚至视为高山仰止。近年来,报刊记者来采访我,问我对黄仁宇的史学著作、特别是《万历十五年》的评价,对黄仁宇的印象。我都如实说了。学术著作从来是见仁见智。老实说,我不太喜欢黄仁宇的史学著作,《万历十五年》亦不过如此而已。他比我年长多了,是前辈;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