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银钱票是银两票与制钱票的统称。银两票,是指自清末到1933年废两改元前,以银两为单位发行的可兑换纸币。在华外国银行,各省官银钱局(号)及私营银钱业等都曾发行过银两票,且种类繁多,名目纷杂。制钱票,就是指清末公、私所发行的以制钱为兑换单位的纸钞及兑换券。本文所谈银两票、制钱票,是指甘肃官银钱局在光绪三十三年发行的银两票、制钱票。  相似文献   

2.
辛亥年九月初一日(1911年10月22日),陕西新军钱鼎、张凤翔在西安市起义,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张凤翔任大统领,后改为大都督,组成中华民国秦军分政府,由于当时政局不稳,财政困难因而在前清“陕西官银钱号”基础上成立“秦丰银行”,又将“陕西官银钱号”的纸币壹、叁、伍、拾两的旧票加盖戳印后使用,正面加盖“秦丰银行”和辛亥年或壬子年(1912年),又在其背面首行加印“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张”(插三、图1、图2)或“中华民国秦军分政府大都督张”(图1),其字盖没了原来钞票上的官衔,第三行压盖“统领起义”,第五行将原“秦丰官钱铺”盖没“钱铺…  相似文献   

3.
广东商人与近代广西城镇私营金融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广西属于珠江三角洲市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表现在金融领域,港桂、粤桂之间金融业务在广西金融总业务中居于主要地位,广西私营金融业的主干是由粤商营造的,如银钱找换业、银号业、银楼业、私营银行业和兼营金融业大部分都是广东商人和香港商人开办经营的,本文对此进行实证。  相似文献   

4.
一、扬州早期省票和本地银行的纸币1.最早在扬州流通的省票道光咸丰年间,清政府成立了“五天”、“四乾”、“五宇”官银号,以后,不仅在京师及其附近省份开办官银钱号,而且各省都有设立,在江苏省有裕苏及裕宁两官银钱局,裕苏官银钱局设于苏州,裕宁官钱局设于南京。裕宁官钱局于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五月二十日开办,鉴于扬州地区商业发展和货币经济的需要,隔年即设立扬州分局。可见,当时设立扬州分局,实属管理金融,发展经济之需。裕宁官银钱局驻扬州分局当时印发的钞票有九八制钱壹串文,直形龙票以及扬州地名为首的…  相似文献   

5.
有关清代钱铺方面的史料,官方文献中记载不多,尤其是道光以后的史料均付阙如。笔者在《中国钱币》2006年第1期上,曾刊文介绍了一件咸丰年问北京钱铺方面的史料,深得读者关注。近年又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大内档案中,得见几件有关光绪末年北京钱铺方面的史料,其中反映了清末京城之银钱店铺大多萧条不振,一些钱商为了牟利,虽无足够资本,却任意开写钱票,架空出票。坊间一些烟铺、蜡铺、洋土药局、油盐店、粮店等商铺也乘机挂幌私出钱票,一时间纸票乱飞,市面混乱,民心不稳。  相似文献   

6.
简明中国银行史(三)王一成,达津(三)私人资本银行的发展自1897年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创立后,不仅有官办的大银行如户部银行、交通银行等的设立,而且一批省办银行和民营银行也相继设立。省银行多由原各省的官钱局。官银钱局等发展而来,以发行纸币,...  相似文献   

7.
一、清代甘肃纸币的产生与发展清代在甘肃流通的纸币有三类:一是清政府强制发行的不兑现的纸币,二是民间早已发行的纸币;三是清末甘肃官办金融机构,包括咸丰年间的官钱铺和光绪年间的官银钱局发行的兑换券。后两者属于信用货币范畴。为叙述方便,将其统称为甘肃纸币。清政府于顺治八年至十八年,曾仿明钞形制发行自十文至一贯的钞贯,发行数额少,流通时间短。顺治钞贯的具体情况已无从考查。其后近二百年都未发行官方纸币。但民间纸币早已流通市面。就甘肃而言,嘉道以前,“高利贷者开设的当铺、钱庄遍布全省各地”。乾隆时,仅武威县、古浪县、镇番县、肃地的当铺就达459座之多。而且清政府对私营庄号发行银钱票,采取不干涉,听其自然的态度。道光年间,陕甘总督瑚松额奏称甘肃钱票既无流弊,主张“仍循其旧”。新发现的道光年间流通的“古庆阳新寨店新成号钱票”就是民间早有纸币流通的实物证据,从中可以看出早期民间私钞的形制特点,对于研究清代甘肃纸币提供了  相似文献   

8.
上海中外银钱业联合会筹建述论(1921~1929)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品 《史学月刊》2004,(6):65-70
中外银钱业联合会是1920年代上海中外银钱业三方共同组建的一个金融合作组织。中外银钱业的三个同业公会为筹建该联合会进行了长期交涉。该联合会虽在组织制度上使外国银行得益较多,但它的成立也为本国银行拓展外汇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考察中外银钱业联合会的筹建过程,可为揭示近代上海中外银钱业在三足鼎立格局中的互动关系提供一个直接例证。  相似文献   

9.
傅为群 《中国钱币》2000,(4):45-47,36
一、钱铺·钱桩·钱庄——钱庄溯源   钱庄是中国旧式金融机构。在近代银行兴起之前,钱庄在社会经济中曾发挥过不小的作用。钱庄起源于钱铺,钱铺又称“钱肆”,最早见于明正德年间成书的陆粲《庚巳编》卷第二《洞箫记》,文中讲的是苏州人徐鏊遇仙女的故事。徐鏊经营的“解库中失金首饰,美人 (仙女 )指令于城西黄牛坊钱肆中寻之,盗者以易钱若干去矣。”①后徐鏊果然在钱肆中找到失窃的饰物。明嘉靖年间问世的《金瓶梅》一书,其中提到“钱铺”。该书第九十三回,冯金宝对陈敬济说:“昨日听见陈三儿说你在这里开钱铺。”钱铺的出现起…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乌市会通钱局铜印一枚 ,印面呈梯形 ,上窄下宽 ,上宽 8、下宽 1 4,印面通高 3 2毫米。印面共分两格 ,上格内为“乌市”二字 ,下格方形 ,印文为“会通钱局”四字。印纽下有三台阶 ,上为扁平柱纽。纽上有一圆穿系孔。印通高3 4毫米 (图 1、 2 )。此印系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征集 ,由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转交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乌市会通钱局”铜印或为湖南某地名乌市的会通钱局所用。清末民初 ,因经营银钱业有利可图 ,各式各样的钱庄、钱局林立 ,湖南长沙、湘潭、衡阳、常德、益阳、安化、洪江、津市、芷江等地均有钱铺 ,多达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西民间票帖(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民间票帖在山西的广泛发行清末民国初年是山西民间票帖的鼎盛阶段。清末民国初年山西境内的民间票帖,是由钱庄、银号、帐局、典当行业及一些有一定经济实业的工商铺号发行。这些工商铺号有杂货铺、洋货店、布行、绸缎庄、花店、粟店、面铺、银楼、金店、珠宝店、货栈、烟店等等。其中,以杂货铺和粮食行业的店铺为多。在当时,钱铺多兼营杂货,杂货铺亦兼营钱业。在晋南的产棉区,钱铺兼营花店的也十分普遍。在小城镇或偏远的地区,这类兼营的钱铺居多,专业的钱铺、钱店反而较少。在当时,随各地称呼习惯的不同,专业的钱铺亦称作钱局、钱号或…  相似文献   

12.
一陕西省银行的成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陕西革命党人在西安积极响应,10月22日西安光复。原陕西官银钱局停办,当时市面金融混乱,钱价日贵,商民交困,当地的秦军政府为了维持军政费用和地方金融,于11月设立秦丰银行和富秦钱局以维持市面,籍资取给,  相似文献   

13.
钱庄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旧式信用机构之一,它起源于货币兑换及因经营货币兑换业务而引起的存放款业务。钱庄萌于明朝后期,盛于晚清年间。早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后向南北范围逐渐扩大,从《山东省志&#183;金融志》中我们可以得知,山东省从明末起已有从事银钱兑换的“钱桌子”(钱摊)和店铺(钱铺),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不久,中国南大门广东省创办了地方银行广东官银钱局,该局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十一月成立。(魏建猷:《中国近年货币史》,群联出版社1951年版,第167页。)其背景乃张之洞总督两广时,有感于广东省流通的尽是外国银元及外国在华银行发行的钞票,是中国一大耻辱;且广东华洋交错,经广东流入的外币,波及全国,漏卮无底。他主张在广东自铸银元。进而自办银行  相似文献   

15.
义兴合(银钱店)设于打磨厂中间路北,系积德堂出资创办.1905年在商部注册领照,经理人杨仲和(稷山县人).1916年时仍照常营业.义成谦(钱铺) 设于巨泰店内,1909年2月19日在商部领照.该号总庄设于山西太原.1912年12月,总庄因太原事起歇业,申请裁撤京都分庄,12月9日经财政部批准.而太原、归化、多伦等处分庄仍守旧业,继续经理.  相似文献   

16.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不同层次的私营金融业在走向公私合营的共同目标中,所需的时间、具体的过程有着较大的区别。上海私营金融业曾两次组织对生产与其他经济事业的联合放款,此外规模较大的银行较早实现了公私合营,而数十家中小行庄公司则通过组成四个联营集团进行多种业务的联合经营并逐步过渡到两个联合总管理处,实现了从业务到人事、财务、组织多种形式的联合管理,最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与大银行共同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政府对上海地区数量众多的私营金融机构采取了导向联放、联营和联管的循序渐进的谨慎政策,是符合整个中国金融业历史实际的正确之举,体现了中国私营金融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西康省银行及其发行的藏币券吴筹中,吴中英1936年秋,西康建省委员会鉴于西康省尚无银钱行庄,金融周转呆滞,汇兑不便,人民借贷时要受到喇嘛头人的高利贷盘剥,因此拟设立西康省银行以发展经济,即指派干员,规划进行,1937年3月,完成筹备工作,由建省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张徐乐 《史学月刊》2007,(11):90-99,106
公私合营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旧中国留存下来的金融机构进行改造的重要形式,也是新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私合营银行从1949年出现到1957年归并入中国人民银行的过程,表明在社会转型与制度变迁的复杂环境下,公私合营虽然是上海私营行庄公司唯一的生存选择和利益诉求,却也正是"公私合营"体制将私营金融业整个行业引向了历史的尽头。  相似文献   

19.
民国政府在1912年设立了币制委员会,研究币制改革。民国三年(1914年)3月6日的《币制局简章》规定设置币制局,12月27日裁撤。民国七年(1918年)8月10日公布《币制局官制》复设币制局,直属国务院。币制局的职权包括监督全国造币厂,监督中国和国民银行发行券,监督、整理各省官银钱号,筹办其它关于币制事项。次年4月18日,财政部、币制局会呈大总统文中已经谈到整理币制,先从统一大银元入手,“熔旧铸新既颇著成绩,铸成之新币各省一律通用,其势骎盛”,“从前各厂铸造之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银行周报》1924年第8卷第33期、第34期连载《造币厂铸造银币之概要》一文。作者为南京造币厂技术人员孙尔安。《造币厂铸造银币之概要》以财政部南京造币厂(原称南京造币分厂,简称宁厂)的造币工序为蓝本,详介铸造银币的技术环节,是对民初国内比较成熟的机制币铸造工艺的科学总结。此文对当时正在筹备的上海造币厂也有所帮助。中国机制币铸造工艺形成规范,得益于清末以来广东官银钱局、北洋银元局、天津造币总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