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明早期官窑青花瓷器所用钴料的产地特征和"色散而不收"的原因,以明早期官窑青花瓷器和阿联酋采集的伊斯兰蓝彩器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LIBS)分析方法分别对青花或者蓝彩纹饰部位以及釉的常规元素组成含量和氧化硼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景德镇明早期青花瓷器所用钴料与伊斯兰蓝彩器标本类似,均为含有硼元素的经过预熔处理的低锰型钴料。2)明早期官窑青花瓷器"色散而不收"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采用了含有硼的高钠、高钙以及低铝、低硅的预熔处理过的钴玻璃料。研究结果从硼元素角度佐证了明早期官窑青花瓷器所用的进口钴料可能来自于伊斯兰地区,为今后青花钴料的产地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数据。  相似文献   

2.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2,(5):F0003-F0003
青花瓷始创于唐朝。经宋、元、明、清。延宕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乾隆青花双耳尊,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釉色亮丽。器型规整。再看双耳尊底款。为清乾隆中期官窑惯用的“大清乾隆年制”篆文题款,刻划工整。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  相似文献   

3.
陈殿 《南方文物》2013,(1):114-120
对明代官窑青花瓷画的评价和对比有很多,如明代高濂认为“余意青花,成窑不及宣窑。  相似文献   

4.
明代洪武时期处于元代和明代之间的过渡时期,它既继承了元代的制瓷工艺,又对之后永乐时期的瓷器风格产生影响,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本文拟从器形、胎釉、青料三个方面的特征入手,详细分析洪武官窑青花瓷器对元青花瓷器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洪武官窑青花瓷器,为洪武瓷器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青花瓷器鉴定(连载之二)张浦生明代青花瓷器的主要成就一、生产规模的扩大(兼谈官窑与民窑的问题)元代青花瓷器的生产,一窑同烧几个品种。明代开始建立官窑,又称“御窑”,专为宫廷烧造日常生活器皿和赏赐品。明以前,中国的官窑,“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唐代邢窑...  相似文献   

6.
青花瓷器鉴定(连载之四)张浦生清代青花瓷器的主要成就清代废除匠籍制度,对陶瓷工人解除了束缚,促进了生产。康熙前,景德镇瓷业开始恢复,单色釉、彩瓷都有发展。但青花无突出成就,不占主要地位。清代官窑和民窑,仍有差别。明代官窑多为不懂陶瓷的太监管理,单纯追求...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6,(6)
正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的骄傲,它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明代中晚期将其推进到一新的高峰。明代以景德镇官窑为代表烧制的青花瓷器最为著名,其工艺精湛、瓷土精良、色润纯正、纹饰规范。此外民窑青花瓷器的技艺水平也有很大提高,出现了"官民竞市"欣欣向荣的局面,从而使得明代青花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明代青花瓷器所采用的青花色料,不仅有进口料也有国产料,青料多样化是明代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点,且由于色  相似文献   

8.
正上世纪60年代前,陶瓷界普遍认为青花瓷器起源于明早期的永乐、宣德时期,因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曾出土过这一时期带有年款的官窑器物,且相应的史料中记载,此时期所使用的是一种名为"苏麻离青"的进口钴矿料。但在之后,由美国学者对流传海外的一对青花龙纹象耳瓶上的铭文研究,并确定了这一对青花瓶为元代至正时期景  相似文献   

9.
明代青花瓷在整个青花瓷的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明代青花瓷的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即永乐、宣德时期;成化、弘治正德时期;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在不同的时期,无论从胎釉、造型风格,还是从绘画、青花用料、呈色等方面都显示了各自不同的时代风貌和特征。现介绍辽宁省文物总店收藏的三件青花瓷器,分别为明代青花瓷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 (一)明宣德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高43,口径9,底径17厘米。颈短,腹硕大浑圆,平底微泛火石红。口沿下绘卷草纹边饰一周,在边饰下写有“大明宣德年制”楷书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6,(8)
正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现藏800余件陶瓷器[1]。其中,明清瓷器约占一半,包括青花瓷器(含个别青花釉里红、青花矾红彩瓷器)近80件,且不乏宣德把莲纹大盘、宣德缠枝莲花纹盘、万历莲瓣形盘、康熙"中和堂"款碗等珍品。部分瓷器属于民窑佳作,更多的为景德镇明清官窑出品,是研究明清时期陶瓷手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料。现择其中较为重要的15件加以介绍。一明代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11.
王伟 《收藏家》2009,(8):83-91
越南从14世纪晚期开始在中国的影响下烧制青花瓷器,在15到16世纪青花瓷的烧制达到其青花瓷生产的黄金时期,并可与中国青花瓷在东南亚瓷器贸易市场上相抗衡,直到17世纪中国青花瓷再次成为东南亚青花瓷器贸易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产品,在中国青花瓷器的强烈影响和冲击下,越南青花瓷逐渐失去其竞争力,并最终从东南亚瓷器贸易市场上隐匿。  相似文献   

12.
堆粉青花瓷,传统的观点认为它属于釉下彩的一种。从青花瓷的剖面清楚的看到,堆粉是在豆青釉之上,透明釉之下。因此,笔者认为堆粉青花瓷应是釉中彩的一类彩瓷。堆粉青花瓷的烧造,民窑较多,官窑甚少。因这类彩瓷多出在豆青釉底瓷器上,所以也称作“豆青堆粉青花”或“青花加粉”瓷器。所谓“堆粉”,是在素胎上先施以豆青釉,再在豆青釉上按照纹饰图案堆施一层厚厚的白粉(即碱式碳酸铅),然后在白粉上绘制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000年以前景德镇元代青花窑址考古调查的历史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000年以后在景德镇老城区城市改造中揭示出来的小港嘴、落马桥、电磁厂—刘家弄、戴家弄、小黄家弄—桂花弄(十八桥)、四图里(半边街)等六处元代青花窑址及其出土的部分元青花瓷器进行了介绍。作者根据窑址调查和考古资料,对景德镇元青花窑址的基本分布情况、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及景德镇元青花瓷器是否存在官窑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青花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花瓷器为釉下彩,着色力强,呈色稳定;青花釉色为白地蓝花,显得明净、素雅,符合我国人民的审美习惯;青花瓷器原料丰富,制作工艺简单,易于推广。由于有上述优点,青花瓷器自问世以来就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一直延用至今。明代烧造青花瓷器取得了重要成就,尤其永乐、宣德、成化时期的青花瓷器,胎釉精细,青花颜色浓淡相宜,品种丰富,纹饰优美,使这一时期成为我国青花瓷器烧造史上的黄金时代。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现青花瓷器窖藏,  相似文献   

15.
高浩 《文物天地》2023,(7):117-122
明朝是青花瓷发展的繁荣时期,在此时期民窑青花的纹饰也丰富起来。南京市糟坊村明代墓葬出土了25件民窑青花瓷碗,根据型式和纹饰题材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纹饰题材背后包含着不同的寓意,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通过胎釉和绘制手法等方面对比分析,探讨这批青花瓷碗的大致年代和艺术风格,进而为了解南京地区明代生活的文化面貌和民窑青花的艺术风格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诚  阎蜜 《郑和研究》2006,(1):113-114
青花,是我国瓷器装饰艺术中非常成功且被大量采用的品种,青花瓷器质量的优劣,最关键的是青花颜料的问题。被誉为中国瓷品瑰宝的青花瓷,在其持续生产的六、七百年中,一直是以精选钴土制成的“青料”彩绘著色,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青花艺术,对世界陶瓷装饰艺术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曾有人想把我国盛产青花瓷的年代,命名为“青花文化”时期(如“青铜文化”等),这不无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17.
董亮 《收藏家》2007,(3):80-82
景德镇青花瓷艺术发展至晚明(嘉靖至崇祯末年),出现了民窑大发展的全新局面,特别是晚明后期的天启、崇祯时期,官窑生产基本停顿,民窑进入更加自由的发展阶段。此时期青花瓷上的蟹纹装饰突然  相似文献   

18.
康熙时期青花瓷成为了中国青花史上的最高峰,其瓷器以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造型多样、青花发色翠丽为主要特征,本文就康熙青花瓷器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以花卉纹双口瓶、富贵平安深腹大盘为例进行赏鉴和评价,旨在通过艺术鉴赏方式,给其他青花瓷赏鉴者更多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南澳Ⅰ号"出水青花瓷的产地、材料特征和制作工艺,对"南澳Ⅰ号"出水的6片外销青花瓷进行分析。元素成分结果显示,其中2片为景德镇所产,4片为漳州窑所产,两类外销青花瓷所用胎釉原料不同,但都采用了国产青花料;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漳州窑所产外销青花瓷的工艺有别于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青花色料集中于胎釉结合处而漳州青花色料在釉层中间或在釉层内扩散。对漳州窑青花进行OCT无损分析显示青花部分呈弥散状亮点,显示青花料散布于釉层中。仿烧青花瓷片样品的显微结构对比也显示这批出水漳州窑青花可能采用了不同于景德镇釉下青花的工艺技法。热膨胀分析表明出水的两类青花瓷烧成温度接近,分别为1 160℃与1 175℃,当时可能采用相似的烧成技术。  相似文献   

20.
明代青花瓷器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的高峰时期更是继承了传统青花工艺的精华,达到精美绝伦的境地,给后世青花瓷器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