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勇 《史学月刊》1999,(4):117-119
当代世界上有信托制度的国家的信托制度都是从英国移植而来的。英国的信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坛,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罗马法说,认为信托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中的委托遗赠(fideicommissum),其代表人物有斯宾思(Spence)和斯托雷(Story)。当时的罗马法禁止罗马公民通过遗嘱将财产赠与某些人(如罗马公民以外的人),罗马公民为规避罗马法,在实践中创设了委托遗赠,将财产遗赠给有权接受该财产的人,同时要求他将其移交给指定的依罗马法无权接受该赠与的真正的受益人。这种信任关系与信托有很多相似之处;但…  相似文献   

2.
李本  孙善国 《黑龙江史志》2013,(15):329-330
2001年我国颁布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该法第八条和第十三条规定了遗嘱信托制度,这标志着我国遗嘱信托制度在立法层面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可惜的是,该法关于遗嘱信托制度的法律条文过于简单、笼统和抽象,甚至有些条文和其他法律存在逻辑上的冲突,因此很难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遗嘱信托成立要件问题、遗嘱信托生效要件问题、遗嘱信托存续时间问题、信托财产权属不明确问题、遗嘱信托缺乏税法设计问题、受托人和受益人权利义务问题和特留份问题,本文就结合国内外理论和立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几条拙见,以期有利于我国遗嘱信托制度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非“户绝”条件下的遗嘱继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法律并未明文规定有子嗣时必须实行法定继承 ,在有承分人即非“户绝”条件下实行遗嘱继承 ,是为社会习俗认可并受法律一定保护的社会现实。中国古代遗嘱继承制度的特点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能采取遗嘱继承方式的被继承人有严格的身份地位限制 ,即只能是父祖尊长 ;二是由于家庭或家族共财制度赋予父祖尊长支配财产的特权 ,因此他们也拥有一定的遗嘱自由  相似文献   

4.
正嘱书即遗嘱,是指立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历史名人在人生的"穷途末路",往往都留下遗嘱,对子女后辈加以训诫,如刘备、诸葛亮、孙中山、鲁迅等不一而足。但是在遗嘱中以大量笔墨、全面系统的推行家教者,郑观应当首屈一指。1914年,7岁的郑观应"在向招商局提出辞呈的同时,还正式拟定了一份罗列详尽细  相似文献   

5.
一 遗产税是对财产所有者死亡时遗留的财产课征的税收,它包括对被继承人遗产总额课征的遗产税和对继承人继承份额课征的继承税,是财产课税体系中重要的分支。 我国历史上开征遗产税的动议始于1911年。1915年夏,北京政府拟定了十一条《遗产税征收条例》,专对无子立嗣者的遗产课税,寓有绝户财产归公之微意,以作为承受遗产确定权利的保证,类似于英国早期推行的遗嘱印花税。起征点为1000元,采用比例税率,扣除债务、丧葬费等,但未详细规定申报调查程序,反赋予地方官署以督察职权,没有独立的征收体系,只列出消极的惩罚规…  相似文献   

6.
张家山汉简所见规范继承关系的法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包括许多规范继承关系的法律,涉及身份继承、财产继承、继承人的范围与顺序等民事课题,可补史载所缺。身份继承主要是爵位与户主权的继承,财产继承附属于身份继承,皆属法定继承。此外,尚有遗嘱继承作为法定继承的补充。继承人的范围主要依据血缘、婚姻、扶养及特殊关系确定,血缘关系为主。继承人顺序以嫡子居优先地位,继承大部份额,庶子、妻、父母、同产、祖父母也依次在序列中。  相似文献   

7.
据史料记载杀婴现象在古罗马十分普遍,古罗马人以法律形式默许、许可杀婴现象的合法存在。本文通过考证古罗马杀婴传统存在的史实,法律规定和原因分析试图还原古罗马杀婴传统的历史真貌。  相似文献   

8.
王巍 《神州》2014,(3):204-204
夫妻共同财产制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所得的财产,除法律规定属于夫妻一方特有的或者夫妻双方另有约定之外,归夫妻共同所有的夫妻财产制度。现行《婚姻法》第17条规定,一方因继承或接受赠与所得财产,如果遗嘱人或赠与人合同中没有明确表明归夫或妻一方所有,则该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为法定的夫妻共同财产。我国婚姻法的这一规定不仅违背被继承人的意志,而且与民法、继承法上的有关规定相矛盾。  相似文献   

9.
<正>继承是继承人死亡后,由法律规定的人或遗嘱指定的人依法取得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的法律制度。继承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制度与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家庭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取得财产的重要方式,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继承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继承,既包括财产的继承,也包括身份的继承,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继承制度的特点。狭义上的继承专指财产的继承  相似文献   

10.
晓青 《文史春秋》2002,(1):18-21
出生豪门 本·拉丹(Usama Bin Laden),1954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为亿万富翁穆哈迈德·本·拉丹与其第 11个妻子所生,在57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7,父母祖籍也门。 拉丹的父亲穆哈迈德是阿拉伯卖业界著名的建筑巨头。因承建沙特吉达皇宫、公路、机场、海港、油田等大型工程项目而受到王室赏识,1964年穆哈迈德帮助费萨尔国王登基,事后,费萨尔国王颁布法令,规定全国所有建筑合同均由穆哈迈德一人垄断,1975年老拉丹在飞机失事中身亡,根据遗嘱,仅本·拉丹即获得3亿美元遗产。 投入圣战 老拉丹是…  相似文献   

11.
一、克尔特人 克尔特人(Celtae)又译凯尔特人,亦称高拉特人(Golatae)即高卢人(Galli)。公元前7世纪,他们已在欧洲中部繁衍。逐渐扩张到今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和不列颠广大地区,与早期罗马人争夺霸权。前3世纪后,罗马势力压倒克尔特。先后征服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山南高卢。凯撒任高卢总督期间(前58一前49年),又对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山外高卢发动战争,彻底打垮克尔特人。至此,大陆上的克尔特人政权已全部被消灭。 不列颠岛独处一隅,尽管罗马克劳狄在公元43年侵入不列颠,但在盎格鲁·撒克逊人…  相似文献   

12.
委托人的法律地位问题在信托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这一问题中日两国在信托法上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处理,相对而言,中国的信托法比日本的信托法更强调对委托人权益的保护。本文旨在围绕信托制度本土化所必须探究的这一重要问题,阐述管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遗嘱继承制度质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古代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遗嘱继承制度。遗嘱继承制度的产生 ,以单纯的个人所有权的普遍化和血亲观念的相对淡化为前提条件 ,而中国古代不具备这些条件 ;中国古代的法律仅允许被继承人在“户绝”时适用遗嘱 ,有子时则必须实行法定继承 ,与普通意义上的遗嘱继承制度相去甚远 ;虽然古代史籍中有实行遗嘱继承的个别实例 ,但不能据此认为中国古代存在遗嘱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14.
信托事业,是受人委托代行管理、处理各种财产业务的行业,为近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之一,始于1822年之罗马,渐及欧美,而以美国为最发达。我国信托事业发展较晚,至1921年才有信托公司出现,却发展很快,短时间内,仅上海一地即成立十余家,但因经营不善,多被淘汰。1928年以后,又渐有设立,至1936年时,经财政部注册之信托公司,除中央信托局外,有通易、中央、国安、和昆、上海、恒顺、通顺、东南、上海兴业、中国、生大等11家,其中1933年10月上海市政府所办之上海兴业信托社,是官办信托机构之始,1935年…  相似文献   

15.
吴瑾 《岭南文史》2005,(3):46-48
由卢洁峰所著《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下称卢著)一书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的第十一章“纪念堂之谜”第五节中将纪念堂舞台正面墙壁上的《总理遗嘱》的书写人,断定为胡汉民,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现在已拥有45处世界遗产。然而,与世界遗产数量急剧增加不相称的是,中国在世界遗产立法方面存在明显滞后现象,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本文拟在概要评述和检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体系基础上,以北京故宫法律保护的现状和未来走向为样本,分析和探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7.
抵押,是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一定的物资和财产作为履行合同的物质保证的法律制度。这种特定的物资和财产就是抵押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九条第(二)项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①但在经济法、民法及司法解释中未明确适宜作抵押物的这“一定的财产”的特征,致使公民、法人、甚至银行信贷人员、有关法律人员也不知何物可作抵押物、何物不能作抵押物,以致在工作中,大家见仁见智,各取所需。笔者拟对借款合同中的抵押物作一粗浅的探索,以就教于同仁。一、抵押借款与抵押物《借款合同条例》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境内出土发现的拜占庭金币综述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拜占庭(即东罗马)帝国是中古时期的西方大国。中国与拜占庭自公元二世纪以来即开始友好往来。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连通这两个大国的纽带。拜占庭帝国极盛时期,它的版图西达意大利半岛,包括小亚细亚和叙利亚,东边与波斯萨珊帝国接壤。由于拜  相似文献   

19.
日本法律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超 《民俗研究》2008,(2):26-35
在我国目前大力开展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民俗文化遗产”的有关问题,往往也有一些学者倾向于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承”或“民俗”(folklore)相等同。本文集中介绍日本法律对于“民俗文化遗产”的界定及其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措施,希望对我国学术界在讨论与“民俗文化遗产”相关的学术问题时,能够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0.
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为:一是足本,没有册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传抄本和线装书。当代学者对古籍善本的解释为:一是年代久远而且有文物性;二是印刷插图精美而且有艺性;三是书籍内容精辟具学术资料性。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