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辩误的辩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希晨 《百年潮》2003,(5):79-80
张学良将军病逝后,我在2002年5月总122期《炎黄春秋》杂志,发表一篇题为《我听叶剑英谈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叶剑英是西安事变中的当事人之一。我当时访问叶帅,是想请他谈一谈,他在事变中的经历。  相似文献   

2.
叶剑英在西安事变前后的行踪扑朔迷离,相关的电报史料似乎又自相矛盾,致使其关于“苦迭挞”的回忆受到争议.但叶剑英当时陪同王稼祥赴西安治病与向张学良借款两件具体事实,可以证明叶剑英的“苦迭挞”回忆无可置疑.叶剑英作为关键联络人非常频繁地往来于保安与西安之间,在西安事变中立下了至今鲜为人知的功勋.  相似文献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清名百代尊。叶剑英元帅1986年离开我们,迄今整整十五年了。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会被遗忘或者淡化,而叶帅的音容笑貌不时会涌现在我的心头,或在我的眼前展现。每当我漫步在与军事科学院的一山之隔而又毗邻着叶帅故居的幽径时,一种思念之情不由自主地泉涌。四十年前在叶帅领导下工作的情景历历在目。叶剑英同志的盛名,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很响亮了。因那时我在红二方面军工作,后来又在敌后抗日战场,只闻其名而未见其面。直到五十年代初我在总参工作的时候,才偶尔有机会见到叶剑英同志,当时他还在广…  相似文献   

4.
正叶剑英约谈熊向晖,决定不离开北京毛泽东换人的决策影响全局。各方迅速作出反应。1月22日下午,在西山叶剑英的住所,叶帅和熊向晖长谈。熊向晖是毛泽东、周恩来经常表扬的情报战线后三杰之一。1936年,17岁的他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共产党。1937年12月打入国民党胡宗南部。在胡宗南身边工作近10  相似文献   

5.
孙果达  王伟 《纵横》2012,(10):30-33
西安事变一发生,蒋介石尚未就逮,张学良就迫不及待地于12日清晨致电毛泽东和周恩来,报告事变成功的消息。12日24时,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共产国际书记处:“叶剑英、王稼祥已去西安,恩来日内即去。”从电文看,毛泽东是让周恩来在13日就赶往西安,以抢得先机。确实,借助由张学良提供、  相似文献   

6.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得清名百代尊。叶剑英元帅1986年离开我们,迄今整整十五年了。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会被遗忘或者淡化,而叶帅的音容笑貌不时会涌现在我的心头,或在我的眼前展现。每当我漫步在与军事科学院的一山之隔而又毗邻着叶帅故居的幽径时,一种思念之情不由自主地泉涌。四十年前在叶帅领导下工作的情景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7.
李默庵与叶剑英的两次合作高建中1984年6月底的一天,应邀从美国回来参加黄埔军校成立6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庆祝活动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李默庵先生,在会议之余,前往拜见叶剑英元帅。叶帅得知李默庵的到来,很高兴。他们已经有45年没有见面了。李默庵来到...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西安事变75周年。作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当事人和见证人,宋美龄在1937年由正中书局出版的《蒋委员长西安半月记蒋夫人西安事变回忆录》中,对此事有一个详细的回忆。为给读者提供一个另外的视角解读西安事变,我们特选登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纵横》2007,(10)
戎马一生的叶剑英元帅,多次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毛主席曾称赞他"吕端大事不糊涂";他的襟怀坦荡、博爱容忍、勇敢无畏,他的远见和乐观,无不影响着友人与后代……在叶帅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上,新中国开国元勋的后代们聚在一起,共同缅怀叶帅的丰功伟绩与高尚品德,追忆叶帅鲜为人知的动人往事。他们的叙述,让读者了解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叶剑英。  相似文献   

10.
胡乔木谈毛泽东与张闻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4月13日,胡乔木约张闻天选集传记组的同志谈他回忆张闻天的文章。张培森、程中原、施松寒(已故)和我参加了谈话。胡乔木拿出一页已写的稿子说,他的文章原已动手,因有眼疾,不方便写长文。另脚也有病,虽是一时之疾,但是在4月份内影响大,而《回忆张闻天》一书截稿在即,所以找我们来救急。  相似文献   

11.
范硕 《纵横》2003,(11)
叶新统 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以后,叶剑英参与制定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统战政策,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台湾情结“望有佳音传海外,金边台北德里兰。”叶剑英这两句诗表达了他的心声。这位元帅 诗人一刻也没有忘记港澳、台湾和海外侨胞。他在中学读书时,就非常喜爱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词,“茫茫天水气相吞,大海中浮独岛尊”,“铁马金戈成底事”“十年忧国鬓霜添”……对丘逢甲的这些诗句习诵如流。据全国台盟秘书长徐萌山回忆:“叶剑英在20年代,就同台…  相似文献   

12.
鞠开 《纵横》2005,(11)
在元帅们当中,有好几位称颂过粟裕,有朱德、刘伯承、陈毅、叶剑英等。叶帅心目中的粟裕,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钦佩1951年底,粟裕从南京调到北京后,住在地安门附近的一个胡同里,1953年,叶剑英调到中央工作后,住在北长安街护城河边上,他们两家住的地方相距不远,坐小汽车也就十分钟时间就到了。叶剑英德高望重,粟裕对他是十分崇敬的。有一天,他要我陪他去看叶剑英,到达驻地时,叶不在屋内,随身副官小张同志说,首长在护城河边上钓鱼呢!我马上叫他去找,叶听说粟裕看他来了,马上放下鱼竿。他满面笑容,对起身的粟裕说,欢迎,欢迎,请坐,请坐,并将在家…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奉化故里演讲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在内外交迫中正式宣布辞去国民政府主席及行政院长职务,旋即回居奉化故里。至翌年1月13日始由奉化至杭州,结束了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段乡居小憩时光。在回居故里的这段时间内,蒋介石似没有什么抛头露面的重要活动,惟一引人注目且屡屡为研究提及的是1月11日在武岭学校纪念周上演讲一事。关于此事,一些论是这样记载的。  相似文献   

14.
《纵横》2012,(3):37-39
编者按:1981年12月13日,张学良原卫队第一营上校营长王玉瓒出席全国政协西安事变组召集的“确定华清池‘捉蒋’人员和‘二二事件’座谈会”。会上,他与张学良原卫队第二营中校营长孙铭九进行面对面的辩论,部分西安事变的亲历者、知情者以及西安事变史学者也均有出席。本期,我刊特别从王玉瓒整理的座谈会记录中,节选了部分辩论的内容,将这段历史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吴象 《炎黄春秋》2001,(7):13-17
在胡耀邦辞世八年后——1997年10月10日,万里在接受中央党史研究室几位同志采访时,满怀深情地回忆道:“我1980年到书记处分管农业,当时相当作难,可以说动辄得咎。多亏耀邦全力支持,主动配合。我们俩很谈得来,观点特别一致。好多事我们一商量,呼噜噜就干起来了,一次又一次冲破难关。如果没有耀邦,那就不好办了。”  相似文献   

16.
1946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在国民党政府于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了八项要求,其中第七项是“立即释放叶挺、廖承志、张学良、杨虎城、费巩”。17日,《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又指出:“费巩教授自年前“失踪”后至今生死莫卜……我们希望政府首先把张(学良)、杨(虎城)、费巩教授、叶挺将军、廖承志等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7.
我是1984年3月到聂帅身边做专职保健医生的。其实,我在到聂帅身边工作之前,早就有幸亲眼见过几次聂帅。最早的一次是1981年夏天,当时我是邓小平同志的保健医生,随小平同志驱车看望在北戴河作暑期休养的聂帅,亲眼见到这两位老人亲兄弟般的会面。再一次是1981年9月24日,在京西宾馆,我站在参加演习部队被接见人员的行列当中,聂帅与其他中央领导与我们合影。现在,这张2米长的千人大照依然悬挂在我的书房墙上。还有一次是1982年9月1日,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我作为小平同志的随员到人民大会堂,又一次亲眼见到聂帅。  相似文献   

18.
纪希晨先生所写《对辩误的辩误》(以下简称为《辩》文)一文,重申其《听叶剑英谈西安事变的张学良》(以下简称《听》文)文中观点,对拙文《听之而已信则未必》提出商榷。真理只有一个,蔽则昏,辩则明。仅就《辩》文所示,再申愚见,就教于纪先生,并祈识者参予研辩,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以澄清事实,促进史学进步。《辩》文断言叶剑英于12月13日向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等人参加的“中央会议”汇报西安事变情况,而不是当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查《毛泽东年谱》、《周恩来年谱》及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60年代,在大连海洋岛上有一个民兵"三八"女炮班,而且是全国第一个,赫赫有名,被称为"海上集体花木兰""黄海前哨一颗明珠"。给叶帅表演打炮弹无虚发1965年8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元帅乘船来到辽宁省长海县海洋岛,视察驻岛的陆海空三军。他听说名扬全国的第一个民兵女炮班就在海洋岛上,马上来了兴致,他要亲眼看看这个由孩子妈妈组成的女炮班到底有多么厉害。时值盛夏8月,海上微风习习,元帅点将:"‘三八’女炮班!"  相似文献   

20.
邱珍 《贵阳文史》2008,(1):4-13
叶剑英生于1897年4月28日,胡耀邦生于1915年11月28日,两人相差18岁,接近于两代人的年龄。1986年10月221t叶剑英去世,享年89岁,10月29日,胡耀邦在追悼会上致悼词。两个多月后,1987年1月中旬,胡耀邦向中央政治局提出辞去中央总书记职务的请求。1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接受胡耀邦辞去中央总书记的请求。两年后,1989年4月8日,胡耀邦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心脏病突发。4月15日去世,享年仅74岁。叶剑英和胡耀邦政治交往,是一秉至公、山高水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