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栾充 《民国档案》2007,(3):56-57
1947年7月国民党发布"戡乱总动员令"后,加紧准备选举"国大代表"和召开"行宪国大"。军统局即积极布置该局人员参加和控制国大代表竞选活动,并指示所属利用各种关系尽力援助。该代电反映了军统插手江苏省国大代表选举的史实。  相似文献   

2.
1947年国民政府完成改组后,蒋介石急切举行"行宪国大"代表选举。由于缺乏必要的民主政治条件,选举中产生了诸多纠纷。一是选举筹备中与民、青二党的名额划分,二是代表选举中的舞弊混乱,三是"行宪国大"召开时国民党签署代表不肯退让的难题。蒋介石游离于党纪与国法之间,试图加强对选举的控制,却无力劝说民、青二党顾全大局,无法压制党内反弹,政党内外裂痕扩大,选举不良习气在国民党内快速发酵,加速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崩溃。事后,蒋介石对国大选举的教训进行了反思,意识到党的建设是一切政治建设之根本。  相似文献   

3.
“行宪国大”的纷争与召开1946年11月15日至12月25日,蒋介石为了欺骗人民,镇压革命,在南京召开了“国民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即所谓“制宪国大”。随后于1947年4月18日,又上演了“改组政府”的丑剧。接着,于1948年春,又召开了所谓“行宪国大”。蒋介石之所以要匆忙召开“国大”, 实施宪政”,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张厉生在选举前曾说得很清楚:“本党在此次选举中,必须争取选举之胜利,俾以民主方式,取得民主之信托,掌握政权,实行本党主义,贯彻本党之政纲政策。”1947年6月13日,成立了以张厉生为主席的“选举总事  相似文献   

4.
1971年11月27日,我国地质科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翁文灏逝世了。他在地质学学术上的排名,不亚于众所周知的李四光。 然而他还有一个显赫的头衔:国民党“行宪”后的第一任行政院长,他组织了国民党政府的第一届“行宪内阁”。为此,曾被毛泽东宣布为第十二名“战犯”。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称其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我们对国民党军政人员,有没有“爱国心”的判定,往往以是否愿意“回归祖国”作标准,而翁文灏,恰恰是在1951年费尽周折,趁着夜幕飞抵广州的。  相似文献   

5.
<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为了搞假民主,先后于1946年和1948年召开两届"国大",其"国大代表"由民间选举。为了争夺这一名额,民间各路角色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闹剧。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供奉官内涵自唐至五代的变化 ,指出 :在唐代前期 ,狭义的供奉官指中书、门下两省官 ,这也是供奉官最广泛的用法 ,广义的供奉官则还包括御史台官。高宗、武则天时期 ,出现台谏官“内供奉” ,是在法定名额之外所置谏官、御史等官的名目 ,“内供奉”的含义是“在某处服务” ,属唐人惯用法。玄宗“尊重宫闱” ,供奉官之名始加于宦官 ,出现宣徽供奉官 ,属加衔性质 ,职在为皇帝“备顾问”。五代时 ,供奉官成为属于武人的专有官名 ,其常规职司是在皇帝身边充当武官侍从 ,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奉命出使 ,使命多与军事有关  相似文献   

7.
费哲民 ( 1 893— 1 978) ,浙江海宁人。笔名有“孑民”“疾民”“无邪子”等。早年他在上海先施公司当店员时 ,就积极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他的这一段经历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 ,也是值得记载纪念的历史史料。在这场以民族救亡图存 ,以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为旗帜的伟大新文化运动中 ,他和许多进步青年一样 ,不但全身心参加了各种爱国活动 ,也组织过一些爱国团体。并积极参与社会上各种思想流派和思潮的探讨和学习。从而 ,使他由一个受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的青年 ,转变为一个激进的民主斗士。一、纸上“俭德会”的发起1 91 3年春…  相似文献   

8.
1931年5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主流派为确立训政体制的合法性,主导筹办国民会议。在此过程之中,国民党试图掌控民意,而民众团体及反对力量则寄望于国民会议来制约独裁。在代表的选举方式上,职业团体与职业代表制成为民意汇集的主要渠道。然而在此前,国民党政府通过对职业团体的整顿改组,重建了民众组织体系。在代表的选举方式上,确定职业代表制为主要方式之一。在职业代表制的掩盖下,职业团体虽有代表与会,但绝大多数席位被党政要员占据。此类代表虽名为职业代表,实际上为国民党所圈定。实施的结果是,职业代表制使国民党在避免政党竞争的情况下保持了对选举事务的安排以及对国民会议政治方向的掌控。这种民意建构虽体现了民主的象征意义,但并未带来民主的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皮耐安 《世纪》2022,(6):88-89
<正>我是1981年至1983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做访问学者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和日本导师“先怀疑,后喜欢”我当时在上海师范学院化学系任讲师。那时刚改革开放不久,出国只有公派。公派就涉及到名额分配及国家统一考试。上师大有一个去日本的名额,可候选人沒考上。是放弃,还是换人?我就不得而知了。在此关节点上,我的恩师吴迪胜极力为我争取,学校最后同意让我去试试。那时名额虽少,可有准备的竞争者也少。居然让我考上了。  相似文献   

10.
陈漱渝 《百年潮》2009,(4):76-80
"我这个人,可以当皇帝,但不能当宰相",这番话是胡适1948年在"行宪国大"期间讲的.何谓"行宪国大"?原来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11月25日通过了一部<中华民国宪法>,决定1947年1月1日颁布,同年12月25日正式实施,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宪政"巩固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在国际上树立"民主"形象,以争取更多的美援.  相似文献   

11.
杨春 《世界》2005,(1):14-14
过年是鲁迅先生家乡上空送灶的爆竹和空气里幽微的火药香;过年是“在炮火中行了宪,在饥饿中民主,有人花一万块钱吃一碗阳春面,有人花几十亿争取一个国大或立委”的痛苦记忆;过年曾经是物质生活匮乏时的一席“盛宴”;过年曾经是孩子小小心中的一件新衣、一个红包……  相似文献   

12.
试论孙科的宪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金康 《史学月刊》2003,(3):126-128
南京国民政府及“行宪”政府时期,继胡汉民之后,孙科任立法院长达16年之久,主持训政、战时和行宪立法工作。孙科早年留学美国,主修政治。对西方法律思想颇有研究,立法院长任职为他施展专业方面的特长搭建了平台,也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在这一职位上,孙科阐释了他中华民国的宪法思想,包括宪法地位、作用、性质、标准、意义,实施宪政的难度以及实施宪政后的多党体制等问题。本文拟就孙科宪法思想方面,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民主建国会成立60周年,重温民建创立的奋斗历程,是对民主先驱们最好的纪念。我的父亲章乃器先生一生曾参与三个党派团体的创建:一是1935年创立的救国会,后来成为组成民盟的“三党三派”之一,该会于1949年12月宣告结束,完全溶入民盟;二是1945年创立的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三是1953年创立的中华全国工商业者联合会(简称“全国工商联”)。民建是一个以民族工商业家和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团体,章乃器创立民建的活动,与抗战期间的民主宪政运动及工商界人士发展民族工业的要求有关。民主宪政的理想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有两只车…  相似文献   

14.
《少年中国晨报》亦称《少年中国》,是美洲中国同盟会总会的机关报。一九○八年同盟会员李是男等十数志士在旧金山组织了进步团体“少年学社”,并创办《少年》(亦名《美洲少年》)周刊,宣扬“革命排满”。一九一○年二月孙中山行抵旧金山后,即着手在华侨中宣传革命主张和进行筹款工作,少年学社热烈相助。为了进一步扩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发展组织,李是男、黄伯耀遵照孙中山的建议,改组了少年学社及《少年》周刊。在孙中山的亲自主盟下,少年学社成员一律加入中国同盟会,  相似文献   

15.
“民主”问题,是世界上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思想体系、价值观之间较量的一个焦点。自80年代初以来,西方最时髦的政治学家,乃至朝野政要们,都有一种把西方民主与“政治多元化”联系起来的偏爱,声称他们西方世界的民主制,是“多元化的民主政治”,并竭力按照这种政治模式,策动和插手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假“改革”之名,行“和平演变”之实。因此,就很有必要对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及其与所谓“政治多元化”的关系作点剖析,并揭露他们以此搞“和平演变”的政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湖南文史》2009,(9):56-56
在广州房荒闹得最严重的今日,抵穗立委近百人住的问题,又要使行政院也感头痛了。行政院前日指定拨中国、农民两银行之宿舍及凤凰、金龙等旅店交给立法院,但是十六日下午二时,立院秘书处与立委多人,前往东山两银行宿舍时,那里已经“人满之患”。  相似文献   

17.
1946年,“上海小姐”竞选活动以为苏北难民募集赈灾款的名义举办,引起了各方关注。以《申报》为代表的媒体配合官方宣传,对竞选一事的慈善意义大肆宣扬,甚至不惜弱化此事的娱乐意味,却未能掩盖住各种质疑的声音。除了沪上的小报特别借此良机报道花边新闻,调侃、讽刺参选人外,人们还对活动的慈善意图、竞选方式等提出了各种批评。当代的评论则又呈现出或批判竞选黑幕或怀旧等不同趋向,但大体都否定了它的“慈善”功能,呈现出一边倒的舆论趋势。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原名瑞元,学名志清,字介石,浙江奉化人。蒋介石在北伐告成后,藉口实现孙中山的“建国大纲”,提出了“实施训政”的口号,至1948年“行宪国大”的召开,“训政”达二十年之久。笔者不揣疏浅,仅就蒋介石的“训政”思想作一论述。1928年6月,蒋介石北伐讨奉胜利,中国南北实现形式上的“统一”。8月8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  相似文献   

19.
1948年5月,风雨飘摇中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宣布成立“行宪内阁”。出人意料的是,出任首届“行宪内阁”首脑——行政院长的,不是蒋介石中意的张群,也不是风传中的何应钦,而是地质学家出身的翁文濒。这是为什么?在人们不思其解之中,有一个“小道消息”不胫而走:蒋介石之生母乃翁文灏之乳母,蒋、翁二人是喝一个妈的奶长大的。这一“小道消息”虽未经证实,但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直到近年,某地的文史资料中仍有人言之凿凿,坚信不疑。果真如此?让我们来看一看翁文灏的家世,以及他一生中与蒋介石的离合。 富豪之家 秀才博士 翁文…  相似文献   

20.
《二年律令》与汉代课役身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课役身分是研究古代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为中心,结合传世典籍及其他出土文献,在对前人聚讼难决的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傅”、“老”、“免老”等课役名目及汉代妇女的服役问题,重新梳理了汉代课役制度及丁中制的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