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徒出土的唐代银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0年12月间,民工在江苏丹徒县丹徒乡丁卯桥地段施工时,于地下1.7米处发现唐代银铤20笏,叠放于土坑内,没有容器,无其他物伴。镇江市、丹徒县公安部门追回19笏(其中:4笏断缺,1笏已是碎块)。  相似文献   

2.
镇江博物馆藏古代铜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一)"丹徒右尉"铜印一方该印于1980年1月在丹徒县丹徒镇金家山西汉早期墓葬中出土,应是墓主人生前的职官印。印体方形,鼻钮,边长2.2、厚0.5、带钮通高1.8厘米。印面阴刻隶书"丹徒右尉"四字(图一)。丹徒,文献资料一般都笼统说"汉置丹徒县",但置于汉代何时?文献记载不明确。  相似文献   

3.
江苏丹徒大港母子墩西周铜器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2年9月,丹徒县大港公社赵庄大队采石场工人在乔木山上的母子墩取土时发现一件青铜簋,随后送交镇江博物馆。博物馆当即派员会同丹徒县文管会,对母子墩作了发掘清理。经发掘证实是一座大型土墩墓,出土一批珍贵青铜器,另外还有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器。母子墩位于大港镇南乔木山的山脊上,东距1954年发现的烟墩山宜侯矢墓和1982  相似文献   

4.
长江南岸丹徒县大港区葛留乡分布着许多"台形遗址",今年五月我们选择葛村的癞鼋墩、文昌阁两处作小型试掘。这里是首次发掘,因此引起了  相似文献   

5.
江苏丹徒背山顶春秋墓出土钟鼎铭文释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年夏,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与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丹徒县文管会合作,在丹徒县大港乡背山顶的山颠,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出土青铜器400余件,其中有铭器15件,计有鼎、缶、矛各1件,钟镈12件。今就鼎、钟镈铭文加以释证。一钟镈钟镈12件,包括镈钟5,纽钟7。铭文皆铸在钟的左、右鼓面和钲间,直行右读;个别字行排列略有不同,字形亦微有差异,有的还有缺文,然其内容相同,且皆自铭"龢钟",说明此12件为一套编钟。今择其具有  相似文献   

6.
一1938年,陈毅司令刚到丹徒县宝堰镇就亲自写信,邀请纪振纲来共商抗日大计。纪振纲集军人、士绅、政客、民族资本家于一身,出入前呼后拥,为茅山地区有钱有势、影响极大的头面人物。  相似文献   

7.
江苏丹徒大港土墩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镇江市以东丹徒至大港沿江一带的低山丘陵和岗地上,分布着一些大型土墩墓。为配合当地工矿开发和大港港口区的施工建设,由南京博物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镇江博物馆及丹徒县文教局共同组成的  相似文献   

8.
丹徒县“报恩塔”矗立圌山之巅,雄伟壮观,俯瞰大江南北,饱览秀色.据光绪五年版《丹徒县志》载,该塔于明崇祯年间由吏部郎陈观阳出资倡导所建.至今已360年左右.360年中,风雨、雷电、兵火,自然与人为的损害是可想而知的,然而至今宝塔雄姿如故,难怪有人提出:360年来,“报恩塔”是否重新修建过?现存的宝塔是否就是崇祯年间的原身?这个问题,因苦于无确凿证据而一直是一个谜.1989年十二月下旬,丹徒县文教局协同南京市文物测绘队的同志对“报恩塔”作了全面测绘.获得了“报恩塔”的多项数据,因此,也弄清了该塔重新修建的年代.  相似文献   

9.
1980年3月,为配合丹徒县施工建设,我馆在马迹山遗址作了小面积发掘,开2×10和5×5米的探方各两个,计发掘面积90平方米。探方自西向东排列为T1—T4(图一)。  相似文献   

10.
青年投笔从戎 志在民主革命赵声,字伯先,镇江市丹徒县大港镇人,生于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早期阶段主要领导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江苏镇江谏壁王家山东周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5年4月,江苏省电力建设三处在镇江市丹徒县谏壁镇东南的王家山施工时,出土数件青铜器。我馆闻讯后即派员前往,了解到铜器出自一座东周墓。现将此墓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江苏省丹徒县大港至谏壁一带的沿江山脉,属宁镇山脉的一个分枝,在山顶和山下,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土墩.自1954年在烟墩山发现“宜侯矢”墓以来,又先后在粮山、磨盘墩和养麦山等地发现两周墓葬.①1984年初,南京博物院对这一带作了较为全面的墓葬分布普查.同年5月,镇江博物馆、丹徒县文教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教研室和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人员组成丹徒考古队,对大港至谏壁沿江的墓葬进行了科学发掘.发掘工作由赵青芳领队,邹厚本工地总负责,时裕承负责行政事务.以下分3个发掘组:镇江博物馆负责发掘双墩,工作人员肖梦龙、商志(香覃)、车广锦、周大鸣;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教研室负责发掘西烟墩山,③工作人员乔晓勤、周晓陆、程建;南京博物院负责发掘北山顶,工作人员张敏、刘丽文.  相似文献   

13.
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古代青铜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物》1955,(5)
一九五四年六月间,丹徒县龙泉乡下聂村农民聂长保的儿子在烟墩山南麓斜坡上翻山芋地‘珑沟’时,无意间在地表下三分之一公尺的土裹掘出一只鼎,他就小心地扩大挖的范围,在三分之二公尺的深度,共掘得铜器十二件,计:鼎一,鬲一,驳二(其中一只是有铭的矢(白匕殳),大盘一,小盘一,盉一对,牺觥一对,角状器一对,聂长保把这些东西统统交给当地乡区政府,转送丹徒县人民政府送省保管。江苏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和我会在十月上旬收到这批铜器后,认为在江南地区发现青铜文化遗存,是值得重视的,遂邀请南京博物院、华东文物工作队共同组织调查小组,于十月十七日到  相似文献   

14.
1982年春,南京博物院和丹徒县文管会在丹徒县磨盘墩发掘出一处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器和玉饰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打制石器中的石钻,其数量之丰富、加工之精致、种类之繁多,不只在江苏,而且在全国也属罕见。因此,有必要对这批石钻作深入的研究,以解决这一发现所反映的新课题。 这里出土的石钻共422件,占全部石器工具的74.6%。均由黑色燧石制成。加工方法主要采用锤击法,少量使用砸击法,微细修理也可能出压制法进行。一般都是先将石片粗制成具棱脊的坯件,然后再作精细的修整。 从石钻的大小长短来看,有长身钻、短身钻和微形钻之分。如根据棱脊特点分类,有  相似文献   

15.
王卫平 《文博》2001,(5):51-53
1954年,镇江丹徒县农民在烟墩山南麓斜坡上无意间发现了包括鼎、鬲、簋、备、盉等在内的12件青铜器。其中一件簋。高15.7、口径22.5、腹深10.5、圈足径18厘米。刻有铭文120余字。这便是曾在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引起轰动,至今仍被人们时时提起的“俎侯矢簋”。  相似文献   

16.
1986年3月25日.江苏省丹徒县大港乡韩桥村任家湾农民任兆成在屋后山坡上取上时发现—座宋墓.丹徒县文管会同志前往现场对这一墓葬做了清理. 一.墓葬地理位置及形制 墓葬在一高约10米的小山中腰,面向西南.为竖穴土坑墓,墓室长3.15. 宽1.1深0.95米,方向160°,在墓底四角均有两块青砖垒叠,墓坑南边中间有一砖砌坡台痕迹.棺木朽腐,尸骨无存,墓室四角各放置一铁牛.墓底撒鋪铜钱,其它随葬器物分置两端(图一). 二、随葬器物 共出土器物10件.分述如下: 1.石砚1 件.抄手砚.表面紫砂色.内白色.底部凹陷.无墨磨痕迹,长  相似文献   

17.
丹徒县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丹徒县志》,由邵年保同志和我主编,3位副主编,5位专职编辑,300多位兼职撰稿人员,从1985年3月开始,共同辛勤耕耘了8个春秋,于1992年10月付梓。1994年获江苏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认为是一部坚持实  相似文献   

18.
陈庆年,字善余,江苏镇江丹徒县人,晚年又号横山,祖籍皖南徽州.宋室南渡后远祖肇昌始迁镇江丹徒西石城村。陈庆年自幼好学,勤奋刻苦,天赋过人。青年时代.毕业于著名的江阴南菁书院,他爱独立思考,不盲从,先后担任过江楚译书局主办、江南通志局主办、长沙图书馆监督、湖北译书局总办等职。  相似文献   

19.
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象征祥瑞的动物。春节“麒麟唱”可算是丹徒县东乡闹新春的传统节目。每年春节前夕,在丹徒大地上有不少爱好麒麟唱的艺人,用彩纸、竹筋扎成麒麟,从大年初一开始,走村串户地唱麒麟,新春佳节报吉祥,新婚喜事闹新房。一直要唱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止。  相似文献   

20.
1954年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包括有铭的宜侯(?)簋,是年秋,南京博物院和华东文物工作队共同组成调查小组,对出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现场作了清理,又清理出一批青铜器。其后,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根据调查小组的报告,以《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古代青铜器》为题,在《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5期上将文物出土情况及调查清理情况作了报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