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前聚落与考古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史前聚落必须以史前遗址为依据,但两者在文化内涵、时间和空间概念上存在很大差异,以遗址考察聚落有其它学科不可拟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情况下,单个遗址形态的研究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整体形状,二是聚落内各种遗迹的形态,三是聚落布局或聚落内部各种遗迹相互关系的方式.影响整体形状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地理位置和地形,二是社会组织结构①.  相似文献   

3.
“史前城址与聚落考古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力 《文物》1996,(11)
1996年8月上旬,由《文物》月刊编辑部发起组织的“史前城址与聚落考古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绥中县召开。来自辽宁、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的有关学者30余人以及《文物》月刊编辑部的部分人员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得到了辽宁省考古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近年来,我国史前城址和聚落考古方面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断面世,引起中外学  相似文献   

4.
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目前所见最早的考古学文化之一。它的发现和命名对于建立四川地区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探索长江上游地区文明起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宝墩古城遗址是宝墩文化中面积最大的一处遗址。文章介绍了近些年来对宝墩古城遗址进行的考古调查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对于研究宝墩遗址的空间结构、聚落形态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成都平原龙山时代的社会复杂化程度以及文明进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鄱阳湖湖口至东海海滨的长江干流,称为长江下游。长江下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其史前遗存主要分布在宁绍平原、太湖流域和江淮地区。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有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及薛家岗文化、北阴阳营文化。文章旨在通过太湖流域和江淮地区的聚落演变来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社会生产和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6.
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远古文化中,良渚文化是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良话文化遗址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发现至今的六十年中,考古发现接连不断。特别是自八十年代以来的十余年中,良话文化考古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及由此引起的对该文化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已使得学术界对于良诸文化面貌的认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进展促使人们进一步探讨,在我国以区系类型理论为框架的史前文化研究中,良话文化的研究处于何种地位,它在理论上将起怎样的作用。良话文化在最近十余年的重要发现及其研究,概括起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  相似文献   

7.
史前聚落考古的重要成果——《姜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寨遗址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北约1公里,原有面积约5万平方米,与西安半坡遗址大小相若。由于历年的破坏,现存面积仅2万多平方米。所幸主体部分保存尚好。经1972年至1979年连续8年的发掘,揭露面积17084平方米,重要部分已基本发掘完毕。这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中是规模最大和揭露最完整的一处。最近,姜寨遗址的大型发掘报告《姜寨》一书已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部报告分上下  相似文献   

8.
刘斌  陈明辉 《山茶》2014,(5):72-75
建德乌龟洞1974年发现的一枚人类右上犬齿化石,为浙江省旧石器时代考古拉开序幕。2002年至2005年间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共发现58处旧石器地点,并发掘安吉上马坎和长兴七里亭、银锭岗等遗址。调查和发掘显示,浙江省最早的旧石器遗存可达80万年以上。  相似文献   

9.
帝汶岛位于澳大利亚北部,是巽他群岛最东端的岛屿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帝汶岛史前考古史的梳理较少,结合帝汶岛政治势力的进退和考古学家的研究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时间跨度从阿尔弗雷德·布勒的早期工作一直延续到最近的考古研究。虽然只选取了帝汶岛这样一个小的地理单元,但是由此可管窥整个东南亚史前考古的情况,对帝汶岛史前考古学史的概述不仅可以给相关学者在帝汶岛下一步的史前考古工作提供借鉴,而且对于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的全面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香港地区史前考古与生态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地区的史前考古一经起步就十分注重环境考古的研究;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至今,学者们不断地探讨着不同地貌与遗址的关系,并就香港新生代晚期以来的环境、气候、海平面升降变迁等作出了系统科学的结论。考古学家进一步从贝丘遗址中贝类软体动物遗存的变化,推断出先民们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甚至汉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1.
成都平原目前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存主要包括桂圆桥一期遗存、宝墩文化(三星堆一期文化)以及之间的过渡遗存等几个阶段。宝墩文化三期以前的史前聚落多分布于平原北部、西部至西南靠近平原边缘地势相对稍高的地带。平原腹地则多为宝墩文化三、四期的聚落。宝墩文化时期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黍、粟和饲养家猪,有别于桂圆桥一期以种植黍、粟为主的生业方式。宝墩文化四期之前大型聚落群与小型聚落的基本结构并无根本性的区别,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显赫物品或随葬品,尚无明显的分级、分层证据。至宝墩文化四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墓葬开始随葬有骨饰品、石工具或玉器,群体内部出现了分化,开始出现拥有一定权力的特殊阶层。  相似文献   

12.
聚落考古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建华 《华夏考古》2003,(2):97-100
聚落考古研究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和外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引入,聚落考古研究逐渐深入。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聚落考古的定义和内容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作为一种考古学方法,聚落考古应该加强对于人和自然环境的研究。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聚落考古资料共时性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聚落考古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落考古是以聚落为单位进行的考古学研究,目的是探讨聚落社会结构、聚落社会之间的关系与聚落社会的时空变异,以及聚落社会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考古不仅要做好聚落个案研究,而且要研究同一文化、同一时期的聚落群,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同一文化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同一时期和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聚落变异,从中求证社会群体的演变,观察历史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15.
山西怀仁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前就有先民活动,已经进入了母系社会,会制造精致实用的石器陶器,并且有了鹅毛口、窑子头村东岭等专业的石器制造场所,创造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为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哈民遗址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草原腹地,南距通辽市区约50公里。遗址南望西辽河,北靠新开河。遗址所在相对低洼平坦,被掩埋在1米多厚的风积沙层下,遗址(含南北两个区)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2010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当地文物管理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当时正在被盗掘的哈民遗址进行了现场踏勘,鉴于遗址现状堪忧,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迅速上报国家文物局,经批复后对遗址进行了局部的抢救性考古  相似文献   

17.
尉迟寺史前聚落遗存的微观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怀 《文物世界》2005,(2):10-17,33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黄淮地区考古学大课题的确立[1],随着安徽淮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调查[2],随着蒙城尉迟寺史前聚落遗址连续13次的发掘[3],黄淮地区的史前考古研究也随之活跃起来。同时,根据尉迟寺遗址的史前建筑资料,又把聚落考古的研究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世纪  相似文献   

18.
略论史前聚落的萌芽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耀鹏 《中原文物》2003,17(5):8-13
聚落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普遍发达于新石器时代,但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聚落的萌芽似应发端于晚期直立人以来的地面穴居现象,并随着房屋建筑、墓葬以及窖穴等诸多要素的相继出现而日渐复杂。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可能就逐渐开始形成了一些较为显著的聚落布局规划现象,为史前聚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原史前聚落分布与特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地区的史前聚落有2000余处,有丘岗台地型、河谷阶梯型、平原台地型等几种.在不同的区域,聚落类型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五大区域.以防御设施的有无为标准,中原史前聚落可分为初步发展期的聚落即少有防卫设施的聚落,快速发展期的聚落即环壕聚落以及嬗变期的聚落即城垣聚落群.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肖家屋脊遗址的聚落形态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当时的某些社会结构特点:即通过该遗址居址区、祭祀活动区和墓葬区三个部分的聚落形态和各阶段性变化,探讨该遗址从屈家岭文化时期到石家河文化时期聚落形态的演化轨迹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