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晓敏 《史学月刊》2005,(7):115-117
冯筱才《对沈晓敏〈也谈浙江省自治运动〉一文的回应》对沈晓敏《也谈浙江省自治运动———兼与冯筱才先生商榷》一文有所回应,但冯文的某些提法及文中涉及的某些史实,仍有必要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对沈晓敏《也谈浙江省自治运动》一文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筱才 《史学月刊》2004,(7):112-117
沈晓敏《也谈浙江省自治运动——兼与冯筱才先生商榷》一文对冯筱才的《理想与利益:浙江省自治运动新探》一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沈文虽然在史实上对除九九省宪外的浙江自治运动的经过有所补充,但是其结论反驳并不成功,反而加固了冯文的观点。沈文对冯文的“定性”判断有悖基本的学术批评规范。在细节上,沈文的批评多数可以再讨论。  相似文献   

3.
马启莱同志编写的《国际歌作者鲍狄埃和狄盖特》一书,先后出了三版。作为第一本介绍鲍狄埃和狄盖特的作品,这本书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但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合乎史实的叙述。我国在1978年和1979年先后出版了《欧仁·鲍狄埃》(北京人民出版社)和《鲍狄埃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两本书都是根据外文(特别是法文)文献写成的,纠正了马书中的一些错误,但马书在1979年10月三版时,并没有更正。现将其主要错误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之史实以其特有的魅力,已经吸引了中外学者大量关注,研究成果亦日益丰硕。刘耘华先生的新著《诠释的圆环——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以下简称《诠释》),从思想史的角度重新诠释这段历史,将本领域的研究触角引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墨子论历史     
墨子,名翟,鲁国人,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墨子是一位富有实践精神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和他这个学派的言论,汇集在《墨子》一书中。《墨子》不是一部历史书,书中所引史料不尽合史实;但从论证思想学说中却反映出墨子对  相似文献   

6.
在杨奎松教授对我的《毛泽东传》的评论中有明显的缺点。可以将杨教授声称在我的书中文版书中发现的"错误"大致归为三类。首先,我的中文版本译者的翻译错误。我没有充分的时间检查全部中文翻译的质量。这是出版社的责任。第二,所谓的"错误"造成的事实,其实是杨教授误解了我的话,并把我没有说过的话归在我的身上。第三,所谓的"错误"造成的事实,归根结底是因为杨教授不了解我使用的资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从《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地方志书的质量审查.重点在政治和史实两个方面。志书中涉及政治、政策性问题的内容,一般编纂者都很注意,不会出现方向性、立场性的问题。但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处理.尤其是对敏感问题文字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在杨奎松教授对我的《毛泽东传》的评论中有明显的缺点。可以将杨教授声称在我的书中文版书中发现的"错误"大致归为三类。首先,我的中文版本译者的翻译错误。我没有充分的时间检查全部中文翻译的质量。这是出版社的责任。第二,所谓的"错误"造成的事实,其实是杨教授误解了我的话,并把我没有说过的话归在我的身上。第三,所谓的"错误"造成的事实,归根结底是因为杨教授不了解我使用的资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沈津 《收藏家》2008,(5):28-30
提起潘博山这个名字,恐怕现在很多人都很陌生,即使知道《明清藏书家尺牍》、《明清画苑尺牍》这二部书,也不会去记住辑藏者的名字。这大约是潘博山英年早逝,后人也很少提及的原因。潘博山是我的老师潘景郑先生的兄长,但是我和潘先生在一起的三十年中,他却很少说起其兄的往事。  相似文献   

10.
修晓波 《文献》1999,(2):144-152
《元史》书中史实讹误颇多.兹就翻检所及,对中华书局本《元史》忙兀台、也速(角旦寸)儿、乞台和伯颜(蔑儿吉(角旦寸)氏)诸人列传的错误订正如下.文中每订误一处,均标明题目,其下注出原文页码行数和卷次,以便读者查对.  相似文献   

11.
<正>从《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地方志书的质量审查,重点在政治和史实两个方面。志书中涉及政治、政策性问题的内容,一般编纂者都很注意,不会出现方向性、立场性的问题。但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处理,尤其是对敏感问题文字的表述,我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是否错误是一个争论来决,值得注意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牟安世先生在《太平天国》一书中提出了下述论点:1.他说太平天国內部对于应否建都天京的问题,当时曾经引起争论,名将罗大纲指出了建都天京的错误,他引《清史稿》列传262《洪秀全传》所记罗大纲“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至皖、豫一出。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  相似文献   

13.
马王堆帛书《刑德》甲篇的《刑德占》是在《刑德》丙篇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其中“刑德大游”占辞的改写存在明确的史实依据。《刑德》甲篇写定的占辞,至少参考了秦灭六国的多次具体战例,特别是“背刑迎德”占辞,与秦王政二十二年李信攻楚先胜后败的史实完全相合。以史实入占书应该是帛书的撰写者有意为之,可见实际战争对数术文献的编纂有相当的影响力。在兵占书中引入战争史实,以战例校验占书准确性,很可能是秦汉时期兵占书的一大特点,这丰富了我们对古代数术文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梨园屯教案中的"帝国主义"因素很高兴看到侯宜杰先生对我的商榷意见(《我看"义和团的真面目"——与侯宜杰先生商榷》,载《炎黄春秋》2012年第9期)的回应(《也谈"义和团的真面目"——回应周育民先生》,载《炎黄春秋》2012年第11期)。侯先生在回应文中,讲得最具体的是梨园屯教案。的确,这个教案在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十分重要,它最终引发了揭起"扶清灭洋"大旗的  相似文献   

15.
德龄所著《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等成书较早,长期在世界各国流传。我国在解放前就有中译本出版。近年各书又经出版社据旧译本大量重印出版,而对原书中存在的史实错误均未加订正或注释。本文为译者秦瘦鸥最近在修订《御香缥缈录》中译本时所作,可供阅读过此书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山大学珠江学者讲座教授、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郭静云《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出版后,在学术界颇受关注,不乏歧见。2015年,我刊收到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惟捷的投稿《从古文字角度谈〈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的若干问题》。该文主要从古文字学角度对郭著提出批评,认为郭著诸多新论点所依据的古文字证据存在问题,亟待厘清,遂从18个方面逐一加以考察辩驳。根据规定,编辑部请专家对投稿进行了匿名外审并获通过,同时将稿件发给郭静云教授征求意见。鼓励学术争鸣,强调学术创新,是推动中国学术走向繁荣的重要手段,也是《历史研究》长期以来秉持的办刊风格。为体现学术争鸣的公平性,我们将郭静云教授关于张惟捷文的简要回应一并刊发,以利于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四川文物》1990年第6期发表了周基华同志撰《<关河诸先烈蜀难殉国记》的发现与考述》(下简称《殉国记》)一文。周基华同志在该文中对《殉国记》所述部分史实进行了考证,结论是:“《殉国记》所述史实是完全可靠的,”以为“《殉国记》有纠史之误的重要价值、从它的记述中,可以补正多年来史志诸家对宜宾地区辛亥革命的错误记述。”周文列举了四种“过去记述错误,”并逐一批驳。周要求还历史本来面目的求实精神可嘉可佩。但笔者拜读周先生的大作后,对周先生的纠谬不敢完全苟同。周认为《四川保路运动史》第310页所载:“东路民军不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江南农业和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及劳动者收入提出了新的估计 ,并与同时期的英格兰进行了比较 ,充分证明了《大分流》一书提出的观点。本文也加强了《大分流》中关于长江三角洲妇女在手工业生产和家庭经济中的作用的论点 ,表明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起点进行分析并得出同样的答案 ,证明了黄宗智 1 990年著作中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依据了一系列概念错误和统计错误 ;当统计方面的问题得到纠正后 ,黄的证据实际上支持了本文的结论。因而 ,对于近世中国最发达地区的经济能力的水平和趋势 ,本文给出了比以前更大的确定性 ,扩展了对 1 6— 1 8世纪欧亚大陆一些最重要的经济现象的理解 ,如手工业的发展、劳动的密集度、对劳动及消费的新的“现代”观念的发展 ,以及在农业竭力供养水平空前的人口、而很多区域可耕地接近极限时 ,农业强化带来的成就和问题。本文综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论述范围远远超过《大分流》一书 ,包括对现代早期欧洲工作模式及时间利用方面的变化的研究和对德川时期日本的研究 ,这使我们得以把近世江南放在一个符合全球历史的背景中 ,而不是衡量它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根本不同的当代世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张廷玉等监修的《明史》,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被当作了解和研究史实的重要依据。但因书成众手,其中疏漏舛误似亦难免。兹就《明史》传记中地理记载之失误作出考证,其误类型有发生地点记载错误,由音近、形似等造成的地名书写错误,地名记载于时不符等三种。通过追源溯流,其误形成的具体原因有选择错误史料,误读史料,承袭前稿失误,最后定稿时修改致误等,而归根结底是由纂修者引用原始资料时不审或撰写粗心所致。  相似文献   

20.
一、顾炎武提出的问题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平准书》末载卜式语,《王翦传》末载客语,《荆轲传》末载鲁句践语,《晁错传》末载邓公与景帝语,《武安侯田蚡传》末载武帝语,皆史家于序事中寓论断法也。”“寓论断于序事”,这确切是太史公书的特点。司马迁不用专门说一些议论的话,就可以在史实的叙述中把自己的论点表达出来,这是他表达历史论点的特殊形式。顾炎武指出这个问题来,对于我们研究司马迁的史学,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