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文献中对台湾原住民人口比较系统的记录始于荷兰殖民统治时期。但是 ,学界对这一时期原住民人口的规模及其消长却缺乏研究 ,以致某些人为制造“台湾民族”而肆意夸大原住民人口的历史基数。根据荷兰殖民统治时期的相关文献和“番社”户口调查资料 ,台湾原住民纳入统计的人口约 5万至 7万人。荷兰退出台湾时 ,全岛原住民人口估计为 11 83万— 15 8万人。由于疾疫的流行、荷兰殖民者的屠杀、部族之间的争斗及自然灾害等原因 ,造成原住民人口的锐减。那种认为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台湾时原住民人口基数为 50万的说法 ,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2.
吴宜 《福建文史》2001,(1):36-37
日据时代长达半个世纪,日本殖民政府的目的在于“养鸡取卵”,在台积极发展殖民地经济与推行近代化,加上距今时间最短,因此它对台湾的影响也最深远。单就经济层面来说,五十年的发展为战后台湾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种发展是以日本的利益为依归,它的本质是殖民地经济,离开了日本的利益,就无法了解台湾经济发展的真正意义。本将以日据时代台湾糖业发展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分析,透过其考察日据时期台湾殖民地经济发展的情况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台湾史的研究肇始于日本占领时期,殖民当局的旧惯调查客观上为其累积了历史资料的基础,而总督府史料编纂委员会的成立则标志着官修台湾史的开端。就通史类的殖民者台湾史书写来看,挖掘日本与台湾的历史联系、通过古今对比贬低清朝统治的同时彰显日本统治台湾的所谓"治绩",曲线兜售殖民统治有功论,用意在于论证日本占领台湾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从而为巩固其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服务。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台湾推行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关条约》后日本侵占台湾使之沦为殖民地,是“台湾独立”、“台湾地位未定”之类的论调得以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根源,认清台湾殖民地地位的“确定”以及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不仅是对这类论调的有力驳斥,而且有助于认清日本殖民扩张的历史。本文对日本在台湾逐步确定殖民统治政策的过程进行了扼要的历史考察,指出政治“存异”,即强调日本和台湾政治地位的不平等,以及文化“求同”,即通过灌输“皇道主义”精神培养台湾民众对日本的“认同意识”,是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统治政策的本质特征。这种特征是漫长的日本“西学”历程的政治结论.同时也是日本在朝鲜和“满洲国”推行的殖民统治政策的前导。  相似文献   

5.
美国占领菲律宾后,为了维护其殖民统治,大力发展"美式"教育,扶助开办公立学校,并支持兴办私立学校。华侨利用这"有利"条件,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情结的感召下,倡导开办私立华侨学校。美国殖民统治菲律宾时期的华文教育的兴起与繁荣客观上得益于当局为维护其殖民统治所奉行的相对"自由"的教育政策,对华侨社会认同中华文化及加强与祖国的联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华文教育在菲律宾虽然历遭坎坷与曲折,但这一时期奠定的华文教育基础却很难从根本上动摇。广大华侨保持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识,一旦局势改变,华文教育便会兴起。这是美国殖民时期华文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所致,这种影响在如今的华文教育中依然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国家话语在地方社会的传播,是一个直接而主要的管道。日本领台后一个重大的政策便是思考如何透过教育系统的掌握,确立国家权力的统治基础,以型塑其所需的国民性格,推动殖民事业。虽然日本的教育本质不脱殖民统治与皇民化色彩,然而就正面意义言,台湾现代化之初等教育制度实肇端于日据时期,台湾国民教育的普及率提高及对师资培育的重视应归因于日本统治时期的教育政策。同时许多学也肯定日本的教育制度对台湾的近代化有其贡献。然而这种教育形塑过程是如何达成的,国家权力如何与地方社会互动,初期台湾地方社会又是以何种心态面对此种教育制度,对地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是本研究的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7.
自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次年日本割占我领土台湾,到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曾有过半个世纪的日据历史。不久前,黄静嘉著《春帆楼下晚涛急———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及其影响》一书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版。作者早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赴台参加接收工作,即着手研究日据台湾历史,积数十年之材料与功力,锻造一书,揭橥历史真实,论辩大是大非,读了令人既受益又感动。黄著指出,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除具一般殖民主义特征外,尚有其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以严刑峻罚的高压控制与深文周纳的自私政策相结合,对台湾人民实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民族…  相似文献   

8.
英国在其殖民统治期间对马来亚各个族群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境内的非马来人被视为外来者,马来人被视为原住民而享有各种特殊的权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的殖民统治得到当地许多马来民族主义者的支持。日本殖民政府对马来亚社会分而治之的方针,以及亲日的马来民兵和华人领导的抗日军的对抗,激发了战后马来人和华人激烈的族群冲突。华人的积极抗日促进英国制定了马来亚联盟方案,认可华人在马来亚生根发展的权利,但也在战后激发马来人开展"民族大团结运动"。由于战争时期崛起的马来亚共产党在战后发动武装革命,英殖民政府积极扶持右派华人领袖和亲英的马来领袖来组织自治政府,并以宽松的条件开放公民权利于非马来人,以打击马共。此举加速了马来亚的独立进程,促进了一个多族群共治的新国家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台湾方志的编纂,始于1685年。迄今已约三百余年。期间经历清朝、日本殖民统治与国民党统治三个时期。由于政权的更替与时代的变迁。方志的编纂既呈现不同风貌.志书的内容体例也呈显不同的特征。以日据时期为例:1895年日本统治之初,先后进行有关台湾习惯、人口、土地的调查,又积极搜集清代纂修台湾方志与采访册稿。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除了少数延续中国修志的传统之外,大多为了施政需要或是纪录施政情形.而出现近代形式志书的纂辑。  相似文献   

10.
台湾在1895—1945年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里,日本殖民政府“饴与鞭”的治台政策,在当时及战后台湾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本拟从当时台湾社会教育入手,试剖析日据时期殖民当局的同化政策及其对台湾人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日据时期大陆台湾研究状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推行殖民统治,引起大陆地方人士及爱国知识分子的关注,他们设法赴台,了解台湾近代化的进程,俾益于地方建设。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台北设领事馆,海峡两岸的交流得以加强,大陆有关方面拓展了对日据下台湾社会的研究,特别是福建省政府对台湾的大规模考察,荻得丰富的感性认知。抗日战争爆发后,围绕收复台湾,国民政府成立台调会,加强对台湾的研究,翻译、编辑出版多种资料,制订接收计划,为中国于1945年10月收复台湾做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旅大地区建立了“关东州”殖民地。为实现其侵略需要,日本在“关东州”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整而严密的殖民统治体系,其机构设置先后多次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本文主要从三个时期六个阶段对“关东州”殖民统治机构进行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萨哈林朝鲜人是指居住在萨哈林岛上具有朝鲜血统的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在日本殖民时期从朝鲜庆尚道和全罗道移民至此。日本统治萨哈林岛时期,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将朝鲜劳工运往萨哈林岛,以解决劳动力紧缺。日本投降后,萨哈林朝鲜人被滞留在萨哈林岛上。本文简要地对萨哈林朝鲜人的历史及其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探求日本殖民统治对萨哈林朝鲜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1月6日至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重庆市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台湾史研究论坛--台湾光复65周年暨抗战史实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香港以及日本的9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提交了64篇论文.与会学者围绕中华民族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日据时期台湾社会文化演变、抗战胜利后的接收和台湾法律地位、两岸同胞共同抗日等内容展开讨论,现将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国内外史学界对日本在台湾、朝鲜、“满洲国”进行殖民统治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不能不指出的是,对日本殖民统治方针形成和演变的研究,仍存在不足。这种不足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日本殖民统治方针的形成和演变,均是以如何对殖民地进行政治和化统治为重心的,  相似文献   

16.
《民国档案》2007,(1):F0003-F0003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与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共同编纂的《台湾文献史料出版工程.馆藏民国台湾档案汇编》已由九州出版社陆续影印出版。该《汇编》所选史料均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揭露了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记录了台湾同胞在日据时期心向祖国,与日本殖民统治当局进行的不屈抗争;反映了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接收、管理及全面安排台湾光复后经济、文化、教育等重建工作,是研究民国时期台湾与祖国关系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史料,具有极高的研究、参考与收藏价值。全书分300卷,共收录档案史料12万页左右,将于2007年全部出齐…  相似文献   

17.
李丹 《民俗研究》2017,(6):108-112
德国在1897-1914年对青岛进行了为期17年的殖民统治,对青岛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民风民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国殖民当局对胶澳区域内的西方人和华人实行"华洋分治",对华人的管制涉及社会生活的广泛层面。在法令规章和司法惩罚下,青岛区的中国人生活在限制与监视下,开始学习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尝试进行反抗,华人社会保留下了一些民俗传统、获得一定程度的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青岛华人社会在德国殖民统治下的改变和反抗,使得青岛华人社会呈现出不同于中国内地其他地区的德华生活方式合流的态势,也使得青岛在今天呈现出不同于其他中国城市的面貌。这种影响,既作用于德国统治的17年,也持续发挥影响于德国殖民统治结束后的各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8.
"台湾意识"本是台湾民众认同乡土的"地方意识"。日据时期,"台湾意识"蜕变成"国族认同",其本质上仍是"中国意识",如不少台湾的知识分子借助台湾史著述表达了对"故国"的追思。"二二八"事件后,围绕是否认同"中国意识",台湾内外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台湾意识"与台湾史叙述。"解严"前后,政治的变动促使"台湾意识"出现异化,导致战后岛内"去殖民化""去省籍化"的台湾史研究路径被抛弃。部分台湾史学者企图使台湾史研究脱离中国史脉络,重新建构以"台湾人"为主体的"台独史观",使之成为推动"台独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孙瑜 《抗日战争研究》2023,(2):128-138+160
战后日本右翼分子推出“满洲国兴亡”三部曲,提出“建设东北论”。该谬论称: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是“解放”东北民族,建立“理想国家”,实现“经济繁荣”,“完备”工业体系,“奠定”东北发展基础。实际上,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是压榨东北人民,扶植傀儡政权;实行“人肉开采”,用人命换经济;打断东北正常的工业化进程,建立畸形的工业体系;消耗大量资源,严重破坏东北的生态环境。日本殖民统治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东北经济的后续发展。“建设东北论”传递错误的史实和史观,误导日本民众,催生了中国的“精日”分子,在中日两国都产生消极影响。揭示这种错误论调的来龙去脉、历史根源、社会影响,有助于两国人民客观认识近代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和侵略活动,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对印支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林泉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法国殖民者对印度支那半岛进一步武装侵略和进行实质性的扩张、并在印支逐渐确立起其殖民统治的时期。1858年,法国入侵印支,1862-1898年初步吞并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