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师培的《白虎通》校订以精审见长,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迈前人。新材料的使用,使他能有更多的新发现。以经学见解理校,超越了单纯的文本校勘。在完善前人观点、纠正前人错误,疏通前人质疑方面均大有创获。本文总结其校勘方法及成就,并指出其白璧微瑕,对刘师培的校勘成果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敦煌莫高窟学术编年(下)傅振伦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刘师培据伯希和盗去的写本照相片,写《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一卷公布在《国粹学报》。邓实等辑《古学汇刊》第一集(目录类),由上海国粹学报社排印,中有清季诩灼所撰《敦煌石室经卷中未入藏经论著述目录》一...  相似文献   

3.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别号左庵,又名光汉、无畏等,江苏扬州仪征人。他既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经学家与语言文字学家、“扬州学派”的殿军,又是清末民初政坛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他一生虽只活了36岁,却写下了大量的政论文章和学术论著,参与了许多重大政治活动,在当时与以后部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是他  相似文献   

4.
刘师培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经学家,又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他的经学既受自身学术渊源承继关系方面的影响,又受到时代及其自身政治立场迁变的影响;政治影响了他的经学,经学又影响到他的政治立场。二者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形成为复杂多  相似文献   

5.
刘师培与地方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师培作为一代国学大师 ,其地方志学术思想是不为人熟悉的一个方面。本文回顾了他与地方志有关的一些活动 ,并对其论述地方志的主要著作《编辑乡土志序例》一文作简要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应宪 《史学史研究》2012,(2):92-96,116
上海图书馆所藏贝琪稿本《吴学甄微》承袭章太炎、梁启超、刘师培诸家论说,以人为纲,以学为纬,注重学者的授受源流、学术特质以及与吴派的相关度,考察吴派经学的源流变迁与盛衰之迹,是吴学系谱的专论之作。书末有章太炎、金天羽、陈衍诸家跋语,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但开风气——论胡适的诗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学术思潮的涌入,中国传统的学术方法受到强烈冲击,在这种背景下,胡适逐步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反对用经学的观点看待《诗经》,提倡用学的方法研究它。他指出,前代的《诗经》研究都将眼光集中在经学的领域,眼界太狭窄,限制了《诗经》学的发展;必须打破这种传统,采用新的学术方法研究《诗经》,就是用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这一方面,胡适作了一些实际的研究工作,推动了现代《诗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进化史观的传入与经史地位的变化中国传统史学一直或隐或显地受到经学的束缚与支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是说 ,中国史学完全依附于经学而毫无自身价值可言。事实上 ,中国史学也一直受到来自官方的和其他方面的支持与重视而成为古代学术中的一门显学。从《隋书·经籍志》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经、史、子、集的传统学术格局 ,即客观地反映出了这一点。历史上形成的经学与史学的关系既十分密切又错综复杂。就史学而言 ,长期以来更多的是被动地受到经学的影响。例如 ,周予同在谈到古文经学对史学中史书体裁的影响时说 :“纪传体 ,…  相似文献   

9.
《文献》2016,(4)
王育所撰《许氏说文解字六书论正》一书属于传世稀见文献珍品,曾被《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等重要文献所著录。它从继承与发展角度对文字学史进行论述,目的在于帮助人们阐释经典,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治学特色,对于今日研究者从事文字学史探讨、探索经学发展历程和中国教育思想等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钱大昕是清代的汉学大师,乾嘉学派的巨子。他在《潜研堂文集》和《十驾斋养新录》中对文字在传统语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说文解字》的诸多义例、文字学史上的诸多重要人物和重要书籍、俗字等多有精彩论述,对清代文字学尤其是《说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
晚清民国诗人罗惇曧(瘿公)的诗作,既有相当艺术价值,又关系当时政治、学术、艺术界大量人事,具备史料价值。然而其《瘿庵诗集》、《瘿庵诗外集》均编定于作者去世后,编者仅保存了230首诗歌,总量未及作品实际数量之半。今由《国粹学报》《庸言》《兵事杂志》等数种民国报刊、文献辑录其集外诗55首,词6首,曲1套6支,共67首。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多年来郑玄《三礼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多年来,郑玄《三礼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版本、文字、训诂和修辞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二是从学术思想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郑玄《三礼注》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涵,以及《三礼注》在学术史上的地位等;三是对郑玄《三礼注》进行综合论述,涉及郑玄的生活时代、学术经历,由此而论及郑玄《三礼注》的特点和学术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十分活跃,刊布专著和论文近200部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另外,朱芳圃与甲骨学殷商史研究学术座谈会、第十六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甲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别在河南、台湾等地召开,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前进。兹将今年成果择要介绍如下。一、甲骨学研究甲骨材料。本年新发现甲骨材料较少,主要研究集中于甲骨缀合与对著录书的校补方面。蔡哲茂《甲骨缀合六则》(《古籍整理研究学刊》3期)发布了新缀合的6版甲骨。林宏明《殷墟甲骨文字缀合新例》(《第十六届中国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发表了缀合甲骨18版。章秀…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我国传统学术思想史的总结时期,也是由传统学术向近代学术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学界对清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开端甚早,成果显著,作为清代学术思想史不可或缺的清初程朱理学研究也获得了学界一定的关注。现仅就已经掌握的资料对清初程朱理学的研究分成几个阶段做大致勾勒,不足之处,敬祈方家指正。一第一阶段,自清亡前后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章炳麟先生出版于1902年的《书》,是学界较早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的一部力作。刘师培、梁启超、钱穆等人续有著述,对清代学术思想(包括清初程朱理学)进行考察。②此外,孟森、胡适、吕思勉…  相似文献   

15.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无锡人。他是我国近代的国学大师,他博览群书,对中国的文学、史学、经学都颇有研究。一生著作甚丰,著有《经学通志》、《现代中国文学史》、《韩愈志》、《古籍举要》、《版本通义》、《骈文通义》等,被后人称之为学术经典。我作为一名  相似文献   

16.
郑樵(1104-1162年)是我国杰出的史学家.他博学多才,不仅在史学、文字学、音韵学、目录学、校雠学、文献学、氏族学等方面均有较大贡献,而且在自然科学方面也颇有成就。他的代表作《通志》既是一部体现其史学思想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反映其自然科学精神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7.
孙诒让是我国近代朴学大师,在经学、诸子学、文字学、甲骨学、金石学、校勘学、目录学、文献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清史稿》482卷有传。他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十分注重搜集、整理、考证浙江乡邦文献,并积极参与地方志的编纂和研究,为浙江地方志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丰硕,跻身方志名家行列,为世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18.
经学消亡,其所述历史"神话"被否定,经学作为史料寄身于史学门下。按照中国学术"古今之变"的这一大线索来看,章太炎的"六经皆史"说对于中国学术、思想的现代转型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和意义。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后世学者基本上按照这一线索将章太炎以"六经皆史"为要义的"古文经学"进行一分为二的评说:一方面肯定章太炎破除由经见道、通经致用的经学思维,将"六经"历史文献化,使儒家六经从神圣宝典下降到了古史资料地位。另一方面,又批评其"六经皆史"之说终未能脱离儒家经学的羁绊,仍为尊经崇圣的观念所困。这样一种以"传统/现代"为框架的二分法往往使我们忽略章太炎"古文经学"形成发展的内在轨迹和自身意图,从而造成对章太炎学术思想的割裂和简化。章太炎的《春秋》、《左传》学是其"古文经学"的主干,最能表现其"古文经学"形成发展的内在自身的思想轨迹。本文试图追迹章氏《春秋》学的变化发展,并以《春秋》学为中心,考察其"六经皆史"说的本意,提示其中值得重新审视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晚清最后十余年,民族国家认同问题成为各派人士特别是学术、思想界关注的焦点,“夷夏之辨”命题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康有为、刘师培通过对《春秋繁露》中“晋伐鲜虞”和“郯之战”两事的各自解读,展现出不同的夷夏观。观念的背后,则是经学传统的各自继承与阐发,以及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特别是民族国家认同理论的不同影响。分析康、刘的解读,可了解“夷夏之辨”之解说传统在他们那里的延续与更新,从而对思想观念导源于学术资源这一思想、学术史上的通例,以及这一通例在某种情形下的变化,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郑珍是贵州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不仅在经学、文字学、史学、诗歌等方面著述宏富,而且在书画创作上,也有较深的造诣。本文试以他的传世之作,来论述他在这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