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陵月亮碑     
只要是去过定陵参观游览的人,往往都会被那庄重、秀巧、坚实的地宫建筑所吸引,也会对各种绚丽多彩、制作精巧的出土随葬照物发出由衷的赞叹。不过,你可曾注意到:定陵宫门前的龟驮石碑上,有一白圆形的东西吗?它在石碑反面的右上角,至今清晰可见。就因为这一白圆形的东西,数百年来,一直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定陵月亮碑”的神奇传说。 在全部明代历史中,神宗皇帝朱诩钧的荒淫昏聩是十分典型的。他10岁登基称帝,21  相似文献   

2.
王方捷  王其亨 《文物》2020,(4):73-91
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中,有6件图档系咸丰帝定陵地宫烫样设计图。通过对定陵工程档案的梳理,结合其他相关图档可知,作为样式雷图档中的建筑烫样设计图的孤例,这一组图档是在特殊背景下,针对变革性的复杂建筑结构而专门制作烫样并因此绘制的。该图档反映了样式房匠人之间通用的图学语言。本文通过对图档的解析,揭示了可逐层拆装"揭看"的定陵地宫烫样背后的设计意匠。  相似文献   

3.
雄伟的“地上宫殿”紫禁城是中国封建帝王统治的象征,“地下宫殿”———明十三陵则与故宫同享盛名。作为当今惟一被发掘的定陵,堪称“皇陵中的皇陵”,有关“地下宫殿”真实、鲜活、妙趣横生的人与事,自然引起人们的兴趣。由于中央电视台播映过相关的专题节目,亲身经历发掘工作的我和庞中威常被明眼者从人海中“发掘”出来,问询的话题也是五花八门:“……明朝十三个陵呢,为什么专挖定陵?”“定陵入口肯定是一级绝密,怎么找见的?”“咱这草民还有防盗门呢,皇帝的防盗门什么样?”“发掘定陵有危险吗……什么叫探沟,最危险的地段在哪儿,是用沟…  相似文献   

4.
楼兰发现第一人1897年3月,瑞典大探险家斯文·赫定结束了他的第一次新疆之行。亚洲腹地的探险发现,让斯文·赫定声名鹊起。这位永不知足的探险大师,仅隔两年,又踏上了赴新疆的征程。1899年8月16日,斯文·赫定带着七名随从、26匹马和两只狗进入中国最西部的古城——喀什噶尔。他与英、俄两国驻喀领事馆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为他的探险活动带来了便利。在喀什噶尔休整准备了20多天的斯文·赫定,于9月5日率领着他的探险队,朝叶尔羌河和塔里木河流域走去。12月7日,寒冷的冬季来临之时,他的船队在这两条河上,漂流了两个半小时。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完…  相似文献   

5.
7月的天是十三陵的天。7月3日前,首都各个新闻媒体的记者往十三陵跑得勤,询问消息的电话打得也勤;中央和北京电视台一些专题节目组有关十三陵的专题策划进入了紧张的拍摄阶段,曾经风云一时的当年发氙定陵地宫时的考古工作者、探险家也在十三陵亮相了。像是围绕长跑或者F1赛事最后冲刺时的那种特别的动势,特别的气氛,特别的心情标示着一个特别的时刻即将降临十三陵地区。  相似文献   

6.
去年3月26日,热衷探险的卡梅隆乘坐自己设计的“深海挑战者”潜艇,独自一人潜入万米深渊的马里亚纳海沟,成为独闯“世界深极”第一人。为了这次探险,他足足准备了7年。令他骄傲的是,以往深海探险潜艇均为政府资助项目,而他的“深海挑战者”是私人制造,大多数团队成员从未在潜艇上工作过,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满怀激情,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极地先锋     
《山茶》2009,(5):184-184
一位当地妇女正在为罗伯特皮尔里的队员缝补皮外套。1894年至1895年在格陵兰岛探险期间,他在夜里总是时睡时醒——”都赖那些虫子!”他写道。这位美国海军指挥官管她叫“阿琥,壮汉安该尼亚的舒坦胖老婆”。他是在桑德斯岛上的一个村子里认识这家人的。在国家地理学会的资助下,这位探险家力图成为抵达北极点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江志伟 《江淮文史》2007,(6):126-132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里,有一块硕大的大理石纪念碑引人注目,碑文上记载的是一位被称作"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第一人"的旅美中国科学家南极探险科考的事迹,他就是安徽省黄山市  相似文献   

9.
陈雅丹 《丝绸之路》2012,(23):32-36
提起我的父亲陈宗器与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的友谊,凡熟知赫定博士中亚探险故事的人都一定熟悉. 1929年10月,时值中央研究院助理员的陈宗器作为西北科学考察团第二批戈壁组成员,来到内蒙百灵庙做出发前的准备,他是五名科考团员中唯一的中国人.11月2日傍晚,斯文·赫定从北京出发来到百灵庙为戈壁组送行,这是他们第一次相识,短暂的9天里,斯文·赫定给这位对他十分崇拜的年轻人讲了自己20世纪初发现楼兰的探险经历,还送他英文版的《我的探险生涯》和瑞典文的记叙西北考察团第一次考察的书.  相似文献   

10.
矮个子的德国中年男人诺巴赫先生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在1999年3月的中国北京之行会成为、人瞩目的新闻人物。明十三陵定陵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在新闻记者们的簇围中,他从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局长助理马树群先生的手中接过了由定陵博物馆赠送的一顶明代皇帝的金冠,那金冠通体用极为精细的金丝编结而成,半圆形的帽山之上,挺立着两个状似兔耳的金丝网片,一颗太阳状的明珠高悬在两耳中间,两条金色的行龙足登帽山正昂首眺望明珠,大有腾云追日之势。这气魄宏大、造型精美的金冠,金丝虽为镀金,但却无一根不是纯纯正正的真银,…  相似文献   

11.
斯文赫定(1865年~1952年)是瑞典著名探险家,尤以其5次中亚探险著称于世。他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父亲是享有盛誉的建筑师。斯文赫定七岁入小学,二十岁中学毕业。学生时代他就擅长绘画和绘图,这对他日后的中亚探险颇有帮助。瑞典是富有航海探险精神的欧洲国家之一。斯文赫定在《我的探险生涯》一书(1926年)中说到,他毕生事业深受北冰洋探险家——瑞典人诺尔登斯基奥德的影响。那是在他15岁的时候,即1880年4月24日,诺尔登斯基奥德探险归来,回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全城张  相似文献   

12.
《西藏人文地理》2013,(4):110-119
20次上青藏高原,8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5次探险塔克拉玛千沙漠……这一个个数据令人瞠目结舌,中国科学院地理地貌学家杨逸畴的一生,就一直走在这样一条不合常规的路上。作为最早论证出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科学家,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说是杨逸畴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也是他最为留恋的。2012年7月27日,杨逸畴病逝,在最后的弥留之际,他仍在病床上心念着青藏高原。很多人说,杨逸畴是为大峡谷而生,也是为大峡谷而死的人。同时,他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西藏、以及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未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58,(10)
长陵发掘委员会所主办的"定陵发掘展览"在北京故宫神武门楼上开幕了。这里陈列了很多定陵出土的历史文物,从这些实物资料中,人们可以看到三百三十多年前的封建统治者,活着的时候,是怎样无尽休地吸吮着人民的血汗,供自己挥霍;死了的时候,又是怎样霸占着大量的金银珠宝,带到坟墓中。观众们在这里,看透了封建帝王的贪婪、愚昧、残暴、无知,同时,对于历史的真正主人——在皇帝淫威下辛勤地创造人类文化的劳动人民,则发出了衷心的赞扬与称颂。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周忆军(阿忆)第一次与英达见画.“一堆人的一个研讨会上,《围城》刚播不久,他挺红的,好多人挤卜去给他塞名片……”  相似文献   

15.
在墨西哥尤卡坦地区分布着许多纵横交错的地下河流和洞穴,由于这里地形复杂,极具挑战性,每年都会引来许多探险者。韦斯·斯基尔思,43岁,是一名水下探险老手,曾3000多次潜入水下洞穴探险。现在他已装备齐全,即将进行一次水下探险活动。令天的探险内容是绘制一张地下水网图。  相似文献   

16.
有一年,我有事乘飞机去广州,在途中与邻座聊天,聊得正投机时,互相交换了名片。我接过对方的名片一看,上面写着“XX餅幹公司德经理”,觉得好笑,不过我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便先问他名片在哪里印的,为什么用繁体汉字?他告诉我说是在广州印的,因为公司常在香港有业务往来,为适应香港的习惯所以印繁体字了。我笑着对他说,你的名片在香港更看不明白了,他吃惊地问为什么,我告诉他“饼干”的繁体应该是“餅幹”,你在印名片的时候一定写的是简体汉字“饼干”,却要求印名片的厂家改印成繁体,  相似文献   

17.
永远在旅途     
知道于利祥这个名字纯属偶然。那是在朋友家书桌的台板下,在为数众多的名片排列中,一张设计得很别致的名片吸引了我的眼球,名片正中很简洁地写着“旅行者于利祥”几个字,下面是“我与你,未相识,天各一方;今相逢,便是朋友”。寥寥数语,已经在我的眼前勾勒出一个豪爽仗义似乎又洒脱不羁的形象。真正结识于利祥,是在他完成了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后回到家乡,征尘未洗劳顿未消的时候。通过朋友的引荐,我以一种十分虔诚的心态走进他的家。我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温和朴实而又不失精明睿智的中年汉子,努力在倒错的时空里想象着茫茫死亡之海中一个执…  相似文献   

18.
杨勇的一位朋友说:“像他那样无数次地进入青藏高原的冰川雪域、江河源头和横断山脉的峡谷地带,已再无第二人。”自1985年考察长江上游金沙江险滩,对长江漂流探险进行科学论证,继而在1986年发起并参加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以来,他考察研究了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等地的水文、地质和生态。杨勇的考察对象是大江大河、人迹罕至之处,每次上路总是伴随着危险,曾经目睹身边的同伴遇难,自己也无数次身陷险境,又绝处逢生。  相似文献   

19.
虽然是位专家,杨静荣外表却不似学者,他留着花白而疏乱的头发,光亮的前额,有着笑意的眼神。杨静荣的面貌不显儒雅,说话有时流露着北京人的“糙”,偶尔能抖出一些老北京土话,他的性格不乏幽默,前几年自制了一些名片,名片上无职称无头衔,直书:故宫行走。杨静荣所在陶瓷组的工作室在故宫的撷芳殿办公,此处是当年皇太子念书的地方。故宫近些年经历着各种抢救性的维修保护,杨静荣见证着它每一处细小的变迁,而他最熟悉的则是故宫陶瓷馆的几次更新,殿堂中哪儿又多了一件宝贝,是哪年进馆的,何地发挖的,陶瓷大概的生辰八字是多少,他均可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2011,(6):59-61
几年前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策划人汪恒成立了一家“城市探险”旅游公司,旅游的项目就是提供城市探险服务,他还在网上建立了一个“城市探险”的网站,并将网站和本地许多热门的论坛及高校网站进行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