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璐 《人物》2018,(1):118-119
P:你是怎么想到开发这款软件的? W:我自己也是一个视障人士。我出生的时候像正常人一样有着180°的视野,后来渐渐缩小到5°,只能看清楚我的正前方。我加入了丹麦盲人价会,也认识了很多盲人朋友.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有时候会打视频电话请求朋友的帮助,我觉得这个方法很酷,但他说.他也不好意思总是麻烦亲友和邻居。,很多肓人对科技感兴趣,  相似文献   

2.
周勇  王磊 《文史春秋》2004,(1):21-23
李明扬这个名字,对许多中老年人来说并不陌生。作为一名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苏皖战区副总司令”,他的形象曾在影片《东进序曲》中出现过。他与陈毅、粟裕“不打不相识”,在郭村之战后成了朋友。  相似文献   

3.
这阵子,朋友不断和我谈起今村昌平的电影,我们互相交换、争论,我完全认同朋友说的一点:今村昌平早期的作品,比他的《梄山节考》更残酷、更有力量、也更男性化。他成名后的作品,主要表现人的贪婪和从中产生的暴力。今村善于描写性爱,所以他的女主角不论多有名,几乎都要在他的影片里裸露出演。他晚年的《鳗鱼》几乎看不到早年今村的面目了。但是,女演员在镜头面前赤裸演出的状态,一直没有改变。显然,今村不是要表达一种商业性的“裸体”,他所展现的是一种生命的价值和语言。  相似文献   

4.
严珺 《神州》2011,(22):96-97
这是一部关于日本学前教育的影片,这也是一部属于孩子但是也属于长大了的我们的回忆录。一开始,身患绝症的洋武小朋友,不无忧伤地问护士小姐:"您还记得幼儿园里的朋友吗?"护士小姐没有多加思索得就回答不大记得了……然后留下的是洋武一脸的不解和疑惑。因为对于他,这个岁数的他,幼儿园是承载了很重的一部分回  相似文献   

5.
影片开始于一列轰鸣的火车,透过铁轨.我们看到一个叫花子一样的男人。这是“文革”末期。3年后.当政治形势改变。陆焉识现实中的肉身能够从容“归来”时.他却发现再也回不了家了——他的妻子“失忆”了。  相似文献   

6.
郝希如:是我打捞老舍尸体并处理的现场 经过几个热心朋友的帮忙.我们终于找到了当年北太平庄派出所负责打捞老舍尸体并处理现场的民警郝希如先生。当我按照朋友提供的地址敲开楼门时,正是郝先生本人开的门。公安工作的职业特点使他对一个陌生人的拜访心存疑虑.但他看到我只身一人.便让进了门。我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7.
江鹿 《中国西藏》2001,(6):29-30
我的朋友云南青年舞蹈家农布七林是中旬藏族.今年夏天,我和他游览中旬,也去了他家做客.真正地观察到了藏族家居和领略了藏家待客礼仪。  相似文献   

8.
我确实是个非常好斗的孩子。没人敢惹我按照通俗的讲法.阿米尔·汗是一个“星二代”。他的父亲是20世纪70年代爆红的印度影片《大篷车》的制片人塔希尔。  相似文献   

9.
顾久 《贵阳文史》2010,(6):8-11
重提李端禁.不因为他曾位居高官.不因为他是贵州走出去的历史名人;更绝非是要把他塑造为神坛上一个僵化的偶像。而是希望今天的人们看到这样一种精神理念.感受李端禁的精神境界、他的见识、他的人格。如何把李端菜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让他真实地活在这个时代.把他视作我们身边的一个长者、一个朋友.把他的信仰内化为千千万万普通人的人格力量.是我们重提李端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柏宸睿 《南京史志》2014,(10):57-57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二战期间的真实故事。影片是黑白的,给人一种视觉效果,笼罩着一层莫名的忧伤,一种淡淡的压抑。虽然是黑白影片,可我却看得很投入,影片中的辛德勒一开始爱财、好色,但后来当他目睹纳粹疯狂屠杀犹太人时,他才觉醒。  相似文献   

11.
1842年12月23日,一个中国人在广州写信给他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朋友库欣(J.P.Cushing)说,如果不是年纪太大.经不起飘洋过海的折腾,他实在十分想移居美国。  相似文献   

12.
正9月16日阴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二战期间的真实故事。影片是黑白的,给人一种视觉效果,笼罩着一层莫名的忧伤,一种淡淡的压抑。虽然是黑白影片,可我却看得很投入。影片中的辛德勒一开始爱财、好色,但后来当他目睹纳粹疯狂屠杀犹太人时,他才觉醒。是因为人性本善,也是由于心底的一种震颤。他开始保护犹太人,且一往无前,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从不后悔。这部影片给我第一感觉就是战争太残酷了。屠杀的场面,枪声与哭声交融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张家康 《文史精华》2011,(10):14-22,1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而韶山是他生命的根。他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和少年。这里有他的父老乡亲和故旧朋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记忆之中。他对故土、对乡亲有着缠绵的乡情和浓厚的乡谊。  相似文献   

14.
在路上     
山珍海味,我也吃过一些。但没什么 记忆.也就是说。不会去想它.想 起的都是简简单单的食品。甚至还很刻骨.如果说“刻骨”这词太夸张。就说“画皮”.某个清晨。某个午夜.半梦半醒之间。会在头脑里突然上演起灯火烟花的皮影戏。这样,我就在路上了.简简单单的食品都是在路上吃到的。吃。也是一种旅行. 八十年代初期。我在长江中下游跑了个把月,随着运油船。船到益阳时,带我上船的朋友被公司急招回去,因为两条油船在重庆的江面上相撞。烈火熊熊。出了英雄.我朋友是这家公司里的诗人.就招他回去可歌可泣.我想与他同归,他说:来…  相似文献   

15.
在哈佛宿舍创办脸谱网,拒绝16亿美元并购从武汉到美国欧柏林学院读书的田秋阳刚到学校报到时,身边哪怕是只有一面之缘的朋友都会问他:“你上脸谱网了吗?”田秋阳很快知道,在脸谱网(www.facebook.com)上注册一个账号,他所有的朋友,从穿开裆裤时的“中国娃娃”,到美国校园内的国际友人,都能“一网打尽”。校园逸事、  相似文献   

16.
信仰支撑的崩坍--刘师培堕落原因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奇 《史学月刊》2002,(6):52-56
对于刘师培叛变的原因.人们已经作了不少分析。信仰支撑的崩坍,是导致刘帅培堕落的又一重要原因。这种支撑,既来自理念,也来自力量;这种力量.既来自组织、同志,也来自朋友、亲人。理论上的简单比附、随意多变导致了他的民主共和理念的破灭。卷入同盟会的纷争,导致他远离了团体和同志;彼此间的龃龉,导致他与最亲密的朋友章炳麟、苏曼殊反目;妻子率先叛变,离他而去。信仰的力量支撑也崩坍了.这一切,最终加速了这个名利欲极旺而又好走极端的青年革命家的堕落。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曾说,假如有人向他的朋友问起他是怎样一个人,朋友回答“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是恰如其分、最好不过的。  相似文献   

18.
2001年的秋天我就职于一冢台湾私人企业,在这之前我对台湾人的印象并不好,但我和老板最后成了朋友,他教会了我“打拼”的意义。从老板认识了老板的朋友,又认识了老板朋友的朋友,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身边竟然又这么多的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19.
刘翔的110米     
刘翔最可靠的朋友不是师傅孙海平,不是记者冬日娜,更不是在大邱世锦赛上拉他手的古巴人罗伯斯。那条长110米,每9.14米布设一个栏架的跑道,才是刘翔一直最信赖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我很晚才得知马丁·加德纳去世的消息。 最近在翻译一本他作序的书,每天带在身边,上下班坐地铁时都读上一段。世界杯开幕那天,约了帮朋友到麦当劳熬夜看球。一位北大数学系的朋友翻翻那本书,指着封底马丁的名字告诉我:弓公已于上月仙逝。我无法接受,以为是在骗我.直到朋友用手机查到网页给我看才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