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近代史”教学中,经常会遇见这样一组难题:什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特点是什么?它起止子什么时候?它跟“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区别?一般课本中对这些问题写得不很清楚,从而教师也就没法讲得透沏,学生便更不能搞明白了。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一下几种通行的高等学校“世界近代史”课本,便可以发现,它们全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1848年开始的。但是,列宁却说过:“1793年和1848年,无论在法国、德国或整个欧洲,资产阶级民主  相似文献   

2.
于猛梅  Simba 《旅游》2004,(5):25-27
在欧洲的一次旅途中,碰到一个欧洲朋友,她曾在北京待过一年。“你们吃得惯‘欧菜’吗?”我们一楞,“欧菜”,好新鲜的一个名词。回北京后,也就有了这个选题,期间,我们重点采访了三个特色的欧洲美食餐厅,并在文后《旅游》关照里列上其他更多的特色餐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3月25日,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在一次竞选演讲中忘乎所以,竟信口说“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曾把婴儿煮了用作肥料来灌溉田地”。发自亚平宁半岛的这一怪论,在远隔千山万水的中华大地引未一片谴责。很多人大感诧异:“2006中国意大利年”拉开帷幕不久,贝卢斯科尼此举为何如此不可理喻?另有很多人摆开架势,欲与贝氏理论一番:中国确曾发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1999,(1)
为什么要去美国查档案去美国查档案的想法,在我是由来已久了。胡乔木在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二十年“左”的错误?》中,提出过一个重要观点:对外部压力的“过火”反应,是导致我们走向“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这个论断是对的,那我们就不能不设法弄清,在1957年以后的二十年时间里,外部世界给予我们的“压力”到底是什么?它们是大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东亚共同体”问题已经成了东亚各国学术界不同领域热烈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不仅如此,东亚各国的商界和政界的精英也参加进来,以不同方式鼓动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东亚各国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加深固然给“东亚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可否认,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东亚地区前景的担忧,是许多人鼓吹“共同体”意识的另外一种重要推动力量。经过千百年的演进,东亚似乎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是像现在欧洲国家一样,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一种新的共同体?还是要重蹈欧洲国家的旧日覆辙,在融成共同体之前也来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无疑,对东亚历史的再认识是我们思考这一问题的起点。目前东亚国家不仅生活在现实里,也徘徊在历史中。东亚国家间关系中时隐时现的矛盾和问题,无不与历史的纠葛纠缠在一起。人们不仅要问:我们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历史基础有多少?或说历史能给“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带来什么?正是为了解读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这个专栏。应邀参加本专栏讨论的作有在国际学术界声明显赫的“学界泰斗”,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学子。尽管他们的地位和视角不同,观点差异很大,但思考的主线都是“东亚共同体”的历史经验问题,每一篇章都不乏予读以启迪的真知灼见。我们相信这组章会给“东亚共同体”的讨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学界朋友加入到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来。“东亚共同体”成功与否恐怕不是取决于对现实的把握,而是取决于对历史的超越。而重新认知和梳理东亚的历史,或许正是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谈谈“文艺复兴”一词的含义和译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们的书籍和报刊文章中,欧洲历史上的Renaissance(原文为法语,相当于英语的rebirth、Revival和俄语的,意思是“再生”、“复兴”),被称作“文艺复兴”。这个名称是否恰当?是否应该继续沿用下去?我觉得颇需商榷。 一般的人们,照汉语的词义,很容易把“文艺复兴”理解为“文学艺术的复兴”。然而,在欧洲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7.
两千年前的中国女性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随着去年7月江苏连云港一具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的重见天日而有了答案。但随着这具名为“凌惠平”的女尸出土的,还有许多不解的谜。凌惠平的具体身份是什么?她棺中的液体又是什么?与她一同发现的三具棺木中的尸体皆已腐烂,为何她能“独善其身”?凌惠平究竟会“告诉”我们些什么…… 今年6月6日,连云港博物馆特邀国内著名专家聚会港城,在对女尸用X光和CT影像检查的基础上,对尸体实施解剖与取材,开始试图破解这些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作为一门学问存在,不见论者异议。但历史学的对象是什么?却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我们认为:这种争论的症结不在于历史学的对象是不是“历史”,而在于这个作为历史学对象的“历史”,究竟是什么?笔者试图就此问题述一管见,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9.
晋文化考略     
在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晋”,已是个多义词。显然,作为国名的“晋”字,当含有“晋”的一个义项,应是从“晋”的某个义项中选取了一个与这个国家有关的意思而派生的国名。那么“晋”的本义是什么呢?它与晋国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学术界迄今尚未完全解答的问题。“晋”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我们有可能拟测,在晋国之前,是否还存在过一个晋族,或者说有一个叫作“晋”  相似文献   

10.
绿色名录的目标、运作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遗产》:绿色名录宣传册上描述,绿色名录是为了帮助“爱知目标”第11项指标的实现而制定的一项计划,您能否先介绍一下什么是“爱知目标”?第11项指标又是什么?朱春全: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缔约国签订了一个由联合国推动的国际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这个公约是IUCN应联合国邀请从技术上帮助起  相似文献   

11.
突地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考察沙州、新疆发现的吐蕃写本简牍时,我们经常遇到一个与地亩有关的概念“dor”。那么,什么是“dor”呢?把这个时期的汉文文书与已有的藏文文书译本对照研究,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这个概念背后存在着有待探明的事实。早在1956年,山本达郎先生在刊布斯坦因汉文卷子中若干有关地亩的文书时,就使人们注意到一个与地亩有关穾的“”字。近年,池田温先生将此字转写为“突”,并认定它就是吐蕃文书中的“dor”。这个发现是十分重要的。最近,王尧先生又据包括1973年新发现与“dor”有关的简牍在内的全部现存新疆藏文简牍进行了全面的论证。这些,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有关文书极具启发。  相似文献   

12.
身为敦煌学研究,自然会对“敦煌学”这个词感兴趣。除了“敦煌学”到底能不能成为“学”之外,“敦煌学”这个词到底什么时候出现?敦煌学这门学问到底什么时候正式形成?敦煌学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成果与特征为何?如此等等,都在兴趣之内。  相似文献   

13.
美国政治家亨利·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直至1820年。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大于30%,超过了西欧、东欧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正是这样一个强大的东方古国,在仃一18世纪掀起了一股席卷欧洲的“中国风”。贵族绅士们毫不吝惜地将真金白银撒向东方,只为一睹中国瓷器的芳替…  相似文献   

14.
定位为高性能多功能轿车的一汽马自达Wagon,在2006年下半年将上市的新车中最令人瞩目。这款在中国生产的马自达最高端车型一亮相广州车展,便一举夺得“2006年下半年最值得期待的新车型”等多项媒体大奖。究竟是什么原因使Wagon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与期待?专业  相似文献   

15.
在欧洲政坛,意大利现任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绝对算得上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大人物”。  相似文献   

16.
王铭铭 《民俗研究》2001,(2):138-148
从意大利回来不过两天,来自意大利南方的师弟Alexandro就来北京作客。闲聊间问我最近去了什么地方,我说刚去意大利北部开了一次学术会议。师弟起先面露光彩,略表兴奋之意,几秒钟过后,却立刻失望地对我说,“你去错了地方,你应当先去意大利南部,由我作陪!”他接着说,“意大利北方人跟西欧人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冷酷而不热情,理性而不好客,令他这个来自南方的人感到为人有问题。”言下之意,真正代表意大利人性格的,是他自己家乡的那些热情好客的南方人。  相似文献   

17.
孙兴杰 《史学集刊》2023,(1):52-57+31
<正>“这个国家过去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现在还是这样称呼,但它既不是神圣的,也不是罗马的,更不是什么帝国”。((2))以上是启蒙时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对神圣罗马帝国的评价,这一表述未必是伏尔泰的本意,他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曾承认,“德意志帝国是法国最强大的邻邦”。((3))但上一表述流传甚广而成为“共识”,从而遮蔽了神圣罗马帝国在中欧以及欧洲历史上的地位和角色。((4))我们可以将其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伏尔泰论断”,  相似文献   

18.
理解     
十四年经历的事实在太多,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如梦如画般的童年。九、十岁的我只知道老师和家人的嘱咐。“別和男孩子在一起玩,別和男孩子多罗嗦……”听了已重复了无数次的话,我惶恐不已。“男孩子”这个名词,给我幼小的心灵蒙让了一层难以驱除的阴影。男孩子到底是什么“怪物”?为什么家长和老师总要让我们女孩子避开他们呢?刚刚开始不久的学生生活还不能使我理解这个“深奥”的问题,自己就已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1057年,在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一武王伐纣。旧史把它称为“武王革命”,解放后出版的史学著作,有的亦以为它是“反殷的革命战争”。然而,武王伐纣算不算革命?究竟它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战争?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诺苏彝族的本土口头传统中,史诗“勒俄”的源文本是极其丰富和多元的,同时也有着极其强固的文本性属观念与口头叙事法则。在田野研究的逐步推进中,我们意识到必须认真检视自己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其内部的叙事机制是什么?那么,我们需要回答的相关问题是:1)史诗“勒俄”的源文本形态及其叙事结构的民间记忆方式是什么?2)在有关“勒俄”的民间话语中为什么会出现“公勒俄”/“母勒俄”和“黑勒俄”/“白勒俄”两套语汇,其间的传统涵义是什么?3)书面化的史诗本事与口头演述的史诗叙事有怎样的内在关联与区别,民间叙事的传统规定性是什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