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抗战大后方的贵阳,自上海来避难的沈家在兴隆东巷安了家。沈家阿婆的一生都围绕着沈家的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的死并没有换来成全,日子依旧如此,悲剧无法避免……一"沈根生";"生者出,死者入棺木"!"沈沪生";"生者出,死者入棺木"!"沈吉生";"生者出,死者入棺木"!"沈祥生";"生者出,……"  相似文献   

2.
秋四刘妈     
正火化过的纸钱如片片蝴蝶,随着深秋的晚风恣意乱飞,不时地飞入昏黄黄的天空,飞入邻居敞开的黑洞洞的门内,飞出巷子,飞入新华路上滚滚的车流中……一秋四刘妈就是兴隆东巷的居民委员刘妈。因为一开口说话每每都以"这……秋年四季的……"为开头,我小弟就给刘委员起了个号为"秋四";又因为兴隆东巷已有几个刘妈,而这几位刘妈正好都是前巷"板板房"的邻居,左右相邻不足10米,且天天都在一起嚼牙巴骨;我小弟说为了不让一叫"刘妈"就"矮子过河一叭啦"  相似文献   

3.
贵阳府学宫己经片瓦无存,只有留下来的几张珍贵照片还能见证它的辉煌。至于贵阳府学宫每年的盛大祭孔典礼,早已随打倒孔家店之举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中,它培养了多少学子、出了多少名流也不可考。文庙巷在今喷水池西侧的延安西路北面旁边,是一条明代就存在的古巷。此巷不长,大约只有两三百米。闻名筑城的薛家井也在巷内。它的旁边就是贵阳著名的府学宫,此巷名"文庙巷"即缘于此。文庙是奉祀至圣孔子的地方,故又称孔庙。同时又叫府学宫,即府一级的学校。由此可见,这个简称"文庙"的处所,实际上有两个单位,一是文庙,专门奉祀至圣孔子的地方;另一个是府学,乃专供生员读书的地方。其布局是文庙在前面,府学在后面。贵阳如此,全国大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4.
兴隆东巷内的“尚节堂”里住着军阀时期一位陆姓将军的胞妹——尼姑三公。她接纳着一些游方化缘的尼姑,一同打发青灯古佛的漫长日子。虽然岁月如流,什么都会过去,但总有些东西发生了就不能被抹煞掉。三公去世多年后,我的耳旁仍然会Ⅱ向起一阵阵的诵经声与木鱼声……  相似文献   

5.
《贵阳文史》2010,(3):4-8
现在的达德书院是一个集戏院、书店和茶馆为一体的消闲地。书院后是达德小学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达德书院都是贵阳精神气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西南风情     
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南宁,这是一个自然和人文旅游点相当密集的区域,外地游客在定旅游路线的时候,可把它们综合予以考虑,而不应分次光顾它们。 提起四川,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茶馆和龙门阵。还有川菜,又麻又辣又烫,象川妹子的性格。被诸葛亮赞为“沃野干  相似文献   

7.
寻常巷陌     
春去秋来,草长莺飞,日子流水般逝去。虎门巷,是我心中永远的少年贵阳。我的一位同学,曾经和我聊起儿时住过的虎门巷。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童年时光。她呢,就住在虎门巷旁边的另一条小巷,相距很近。  相似文献   

8.
罗宏才 《文博》2000,(2):73-78
兴隆巷位于西安古城内南侧,地处绵亘数千米的“虾蟆陵”西部。由于地势高亢,至晚从汉代以降,这里就成为人们安葬“亡魂”的理想之地,尤以俗传所谓的“董仲舒”墓为著。隋、唐以来,随着“虾蟆陵”一带归人都城范围,城市建设日渐频繁,古代墓葬由是便不断被发现。据清末民初长期寓居在兴隆巷内的戊戌名士李孟符(岳瑞)手札记述:“本巷(兴隆巷)地脉高隆,父老传为古来丧葬之地,历来多有古物发见。嘉庆中,有肆中无赖刘某为人掘土,得汉时金、玉颇多,旋转售古董商,一夜之间,骤成巨富矣”。,  相似文献   

9.
《贵阳文史》2007,(1):I0001-I0001
贵阳北天主堂,位于和平路。 天主教1781年就已传入贵阳,是年底,中国祖父孙本笃从四川来贵阳传教,至1798年,贵阳信奉天主教的教徒已有上百人,教徒集银92丙,在猫猫巷买了一所房屋作集会念经和接待神父的地方,这就是贵阳称为“天主堂”的第一所房屋。  相似文献   

10.
西南联大和《茶馆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景山 《炎黄春秋》2003,(10):71-73
我第一次坐茶馆是在四川。那是抗战初期,随家逃难到重庆,在郊外化龙桥住校读复旦中学。家住市内,每逢周六下午回家,必到嘉陵江边的公路上等进城的车,车未到时,就在路旁的茶馆小坐。虽说是茶馆,其实很简陋,也就是竹杆子搭起个茅草篷而已,多半是戴斗笠穿草鞋的挑夫、小贩、抬滑杆的,在这里喝口水,歇歇脚。抗战中期到贵阳马鞍山读国立十四中高中,周日外出,每在水口寺位于水上的茶馆里逗留,看清澈见底的南明河水徐徐流过,岸边巨大的水车缓缓转动,常常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1.
清代的贵州,经济、文化都很落后。由于新学风气的传入,加上一批热心教育人士的倡导,新式学堂逐渐兴起,师范教育也随即产生。清代贵州的师范教育机构以贵阳为中心,特点是以公(私)立师范为首创,以女子师范为较多。从1902年贵阳公立师范学堂成立到1911年间,形成了既有初级、简易师范培养小学教员,又有优级选科培养中学教员的高、中两级师范教育体系。此外,还有以当时任教职的  相似文献   

12.
《贵阳文史》2003年第3期,刊载了彭鸿书先生的《幡花纸扎在贵阳》,记述了民国年间贵阳“幡花业”南张北陈两大著名店号的情况,对“南张”张兴隆及其传人张文通的业迹述之甚详;笔者现对“北陈”的陈荣昌号的事迹作一介绍,为此访问了陈荣昌号的第三代传人陈应发先生。  相似文献   

13.
贵阳城区的东出口是油榨街,据史书记载,这个东出口最早见于明朝洪武年间,即1368年到1398年,那时油榨街是进出贵阳城的驿道,故称南驿站,到了明朝成化六年(1470年),这个东出口被百姓称为“油榨关”。民国时期,这条路修成了砂石路,称为湘黔公路。  相似文献   

14.
君子巷访古     
鸿书  鸿林 《贵阳文史》2004,(1):43-43
置身在贵阳环城东路的“君子巷”,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5.
“邓皮蛋”是贵阳有名的传统小吃,始创于清同治年间,创始人姓邓名有富,因而人们约定俗成将这种皮蛋,甚至将始创这种皮蛋的邓有富都称为“邓皮蛋”。 1991年月6日至9日,在香港展览中心展出的贵阳皮蛋“福寿松花蛋”,头一天就被抢购一空,商家纷纷找货主订货,有三家外国公司还与货主达成合资办厂的意向性协议。你可知道,这“福寿松花蛋”最早是由贵阳猫猫巷(今虎门巷)的“邓皮蛋”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正新华路南接解放路,北接南明桥,是在明中叶以后才形成的一条小街。1935年拓宽、延伸到陈家坡前,接湘黔公路。这条路曾叫南明路、市南路、马棚街、马房街、中正路,1949年以后改成新华路。现在的新华巷原叫龙井坎。从彭家巷到兴隆巷这段路叫大庙街。从兴隆街到南明桥,叫马棚街。原来新华路所在是一座栽满梓树林的小山坡。龙井坎和马棚街分别在东、西面的坡脚,大庙街在半坡。整条路沿街房  相似文献   

17.
街头浮世绘     
正100个贵阳人心中,就有100个贵阳浮世绘。一座城市,一方水土,绵延时光,纷纷的尘埃落定。原来似乎不曾收入心底的细枝末节,而今却显明晰,那样刻骨而铭心。现实的繁华,却显陌生。我十二三岁那些年,脚蹬草鞋,无忧无虑,没日没夜穿行在贵阳大街小巷。草鞋的底部早已磨穿,脚掌、脚跟与贵阳土地亲密接触。我随了姐姐住在城南会文巷,这是一条再细小不过的民巷,是贵阳肌体里密密麻麻的毛细血  相似文献   

18.
贵阳市解放距今已57年了。回顾贵阳解放初期,真是感慨万千。当时我有幸在张开生局长领导下的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该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为恢复经济、保障市场供应,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解放前的贵阳,在国民党反动派及地方军阀横征暴敛和残酷压榨下,经济不仅落后而且十分脆弱。1949年11月贵阳解放时,全市人口24万.私营工商业5317户,从业人员22483人,不足全市人口的1%。资金总额199亿元(旧币,下同)。私营工业1341户,从业人员10743人,资金总额81亿元。工业主要是轻工业,以机制卷烟为主,其余大都是手工操作或半机械操作的手工作坊。手工作坊占全市工业的75%左右。商业3876户,从业人员11740人,资金181亿元。私营商业以经营花纱布、绸缎、百货、盐巴、油脂、中西药为主。还有茶馆、酒店、银楼、典当等行业。另外,还有汽车运输业1100户,资金总额180亿元。这些工商业大部分是抗日战争期间从沿海城市迁来的,工业基础薄弱,商业也不发达。但工商业都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贵阳市解放后,接管城市的任务十分艰巨,面临情况复杂,经济困难,任务繁重,一方面要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另一方面要迅速地恢复国民经济。同时实际工作中的许多措施,实质上又在为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准备。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市城内,有条言子巷,因其巷长中又有一条闹市街,故分为东、西言子巷。此巷是为了纪念先哲、孔子十大弟子中唯一南方人的“南方夫子”言偃而命名的。 在东言子巷中,至今仍有一幢千年古宅——言子故居。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绚烂的文明,地名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地名记载了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地名包含历史和文化信息,成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筑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因此称为"爽爽的贵阳"。贵阳地处黔中高原丘陵地带,海拔落差大,且是典型的岩溶地貌,不同环境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不仅风景独具,而且物产丰富、动植物繁多,因而形成的地名多与物产、动植物有关。因物产而名的地名枣山路自黔灵山公园门口起,至延安西路中段止,全长650米,1958年道路扩建后因为老地名枣山坡、枣子山得名。松山路自罗汉营路起至彭家湾路止,全长1320米,1986年因路旁山上松林得名。梓木巷长约570米,因该地曾有梓木而名。山花巷长约600米,在富源南路中段,因为此地通往山花开放的山坡,于1986年命名山花巷。山楂巷长约200米,在八鸽岩路,因有贵州特产山楂树,于1986年命名。白果巷自北横巷起,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