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出土宋代青白瓷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发现的宋代青白瓷,分景德镇类型和河南窑场的产品两类。景德镇类型青白瓷是江南青白瓷通过贸易流通到中原来的,此类青白瓷在河南发现较少,这应和北宋时期战乱及自然灾害频发有关。河南窑场出土的青白瓷受到了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工艺影响,并在本地产生、发展、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原地方特色的青白瓷。  相似文献   

2.
<正>宋代是青白瓷的辉煌时期,青白瓷是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的起点,景德镇自生产青白瓷后便声名鹊起,为天下所注目,在中国乃至世界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青白瓷因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显青,故文献上称为"青白瓷"。据考古发掘资料,目前已在国内十多个省、近150个县和国外20多个国家、地区出土了宋代青白瓷。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古陶瓷学界坚持认为,中国早期瓷器主要分青瓷、白瓷两大体系,青瓷是一元配方,北方早期白瓷则是三元配方。本文基于磁州窑唐代青瓷、"青白瓷"、白瓷和宋代青瓷、白瓷五种样品成分对比分析,发现磁州窑的青瓷和白瓷在胎料组成和烧成温度上并无明显差别,主要是釉料不同,且出现了化妆土,这一结果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北方早期白瓷的瓷胎仍为一元配方,青瓷与白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以"磁州窑"为代表的北方"青白瓷"明显不同于南方的"青白瓷",其游离于青瓷与白瓷之间,终未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4.
江凌  詹嘉 《丝绸之路》2009,(24):26-28
景德镇在南唐时期生产青瓷和白瓷,进入宋代后只生产青白瓷。景德镇青白瓷来源可能是繁昌窑青白瓷技术传人或白瓷技术的自然过渡。宋初青白瓷窑址主要分布于南河流域,处于且耕且陶的初级阶段,其分布状况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重庆地区三峡工程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宋元时期青白瓷的产地,采用中子活化方法,分析了28枚三峡出土宋元时期的青白瓷残片和20枚时期相近、窑口已知的青白瓷残片,利用SPSS软件对上述样品胎体的微量元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江西产青白瓷的稀土元素含量与福建、安徽、湖北等地差异显著,而Rb、Cs、Hf、Th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明显不同;三峡出土的青白瓷样品中,除编号为荣阳5和涂山窑5这两枚残片外,其余残片的元素特征与景德镇所产青白瓷颇为一致,拟断定这些青白瓷源自景德镇.  相似文献   

6.
青白瓷粉盒     
宋代的景德镇烧制瓷器的规模及质量已有很大的发展,在制瓷技术上渐趋成熟。当时的窑场以烧制青白瓷为主,一花独放,品种比较单一。青白瓷的釉色是介于青、白两色之间,说它是青瓷中显白,也可以说它是白瓷中泛青。因此在宋代文献中称其为青白瓷,直至清末和民国初年的瓷书中才称其为“影青”、“隐青”、“映青”、“印青”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与江西、福建相邻的浙南地区发现了一种新的窑系——青白瓷窑,有些与青瓷共存,从而说明古代浙江地区除了烧造青釉瓷、黑釉瓷外,也烧制青白瓷.1978年秋,泰顺县玉塔村青白瓷窑址的调查发掘,使我们对浙南地区青白瓷面貌特征有了初步了解,现以此为基础,谈谈浙南地区青白瓷与江西景德镇湖田青白瓷窑、福建德化屈斗宫青白瓷窑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繁昌窑是目前已发掘的最早的专烧青白瓷的窑口,也是青白瓷早期的生产中心;景德镇窑青白瓷应是在宋初随着南唐国衰亡逐渐崛起,至宋中期景德镇窑取代繁昌窑成为南方青白瓷的生产中心,进而形成以景德镇窑场为核心的青白瓷窑系。繁昌窑和景德镇窑青白瓷生产之间存在技术传承关系;在景德镇窑青白瓷的崛起过程中,南唐国和繁昌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1997年5月26日,安吉县郎里村出土了4件青白瓷,器型有盏托、碟、注子,根据形制、胎质、釉色以及装烧工艺等,推断这几件青白瓷均属北宋晚期景德镇窑的产品,对研究安吉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等很有价值,同时为浙江出土青白瓷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在使用ED-XRF(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对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121件元代白瓷(青白瓷、卵白瓷和灰青瓷)标本进行胎、釉成分分析后可知,卵白瓷和青白瓷的釉色差别主要是因釉中主要助熔剂(Ka、Ca、Na)配比量不同所致,卵白瓷的烧成主要是由于釉料配方中出现了Na_2O含量较高的配料,而灰青瓷的外观则主要是由于胎中Fe和Ti等杂质含量非常高。分析结果还表明,景德镇元代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存在一定的时代变化规律:南宋末元初,窑场仍部分沿用南宋时期的钙釉配方,生产较为精细的青白瓷,同时也用新的碱钙釉配方生产质量稍差的青白瓷和灰青瓷;元代早期,南宋时期的配釉技术已完全被新出现的碱钙釉所取代,生产釉面较乳浊的青白瓷和灰青瓷;元代中期开始使用一种高Na_2O含量的原料,创烧了卵白瓷,这可能与贡御和接受官府订烧有关;元代晚期,卵白瓷的烧制技术在不断摸索中日渐成熟,釉料配比已十分稳定;元末,落马桥窑场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釉料配方波动很大,制瓷技术非常不稳定。综观有元一代,无论是卵白瓷、青白瓷还是灰青瓷,可能都采用了"天然二元配方",即使用了伴生有瓷石矿物的高岭土矿(或伴生高岭土的瓷石矿)。落马桥窑场在元代中晚期生产的卵白瓷,可能是采用了伴生有少量高岭土的高Na_2O含量的瓷石矿(高岭土矿),即文献所提的"御土"。  相似文献   

11.
宋金时期,韩日两国均从中国进口白瓷,所进口白瓷来源于定窑白瓷、景德镇窑青白瓷以及福建和广东地区的白瓷。就目前考古发掘材料所见,在韩国出土的中国白瓷数量比较少,但是质量均较上乘。与之相反的是,日本出土中国白瓷的数量较多,但质量不及韩国出土的。其中,福建和广东地区生产的白瓷四系罐在日本出土的数量较多,而在韩国仅发现1件。本文试图通过考古发掘材料,总结韩日两国出土中国白瓷的差异,并且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考古学与陶瓷工艺学的成果,在梳理唐宋之际南方白瓷生产情况的基础上,认为青白瓷起源于南方地区早期的白瓷生产,并不是仿照青白玉的结果。青白瓷的产生体现了南北瓷业技术的结合,繁昌窑可能是最早大量生产青白瓷的窑场。  相似文献   

13.
早期青白瓷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2006年发掘的铜锣山、道塘里窑址被认为是景德镇地区最早烧造青白瓷的窑业遗存。借助类型学和色度学方法,本研究对两窑出土早期青白瓷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早期青白瓷,绝大多数更接近于定窑白瓷,而明显不同于典型的湖田窑青白瓷。研究为了解景德镇地区早期青白瓷的釉色特征、技术来源与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线索,为进一步研究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缘起与演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因为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和白中显青,因此称青白瓷,一般又习惯称之为“影青”。 虽然,景德镇瓷业的兴起,以及具有中国瓷都之名,是在元代青花器出现以后的事。但是景德镇制瓷工业的出现,却是相当的早,从现在已知的考古资料来  相似文献   

15.
杨道以 《收藏家》2000,(12):46-49
江西高安以土二十多件器精纹美、色釉皆佳的窖藏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精品而饮誉海内外。殊不知此窖藏出土的古瓷精品,除首推青花釉里红瓷之外,亦有一批景德镇窑生产的元代白瓷、浙江龙泉窑生产的元代青瓷等,同样极具文物价值和艺术魅力,其中部分精品在国内外亦属罕见之物。本文仅以《高安窖藏元代白瓷》为题,略述己见,以求教于专家。白瓷烧造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六朝的北齐,唐代则是白瓷生产的成熟阶段,之后有辽代白瓷、宋代定窑白瓷、磁州窑系白瓷、景德镇青白瓷以及元代卵白瓷、明代甜白瓷、德化白瓷等,形成了我国白瓷系统。白瓷和青瓷、黑瓷,都是同一种原料烧造的,因为所有的制瓷原料,都合有一定量铁的成分。含铁的坯和釉,经过还原焰焙烧  相似文献   

16.
陶瓷     
建窑福建建瓯县、建阳县的宋代瓷窑。所产黑瓷,釉色滋润,含兔毫、玳瑁等结晶装饰。德化窑福建德化县的古瓷窑。宋代创烧时以生产青白瓷为主,元以后主要生产白瓷。明代  相似文献   

17.
<正>一、前言唐代陶瓷的发展格局素有"南青北白"之称,具体表现为以浙江越窑青瓷与河北邢窑白瓷制作工艺上的分庭抗礼。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南方瓷窑制作青瓷或只有北方瓷窑烧造白瓷。"建国以来的考古资料证明,青瓷、白瓷,南北皆有……"[1]南方青  相似文献   

18.
浙江境内发现的30余处宋元时期青白瓷窑址,主要分布在浙南及浙西地区。本文通过比较其中有代表性的江山前坞窑及泰顺玉塔窑与江西、福建青白瓷窑址之间的关系,明确浙江青白瓷产品是在自身生产青瓷的技术基础上,受景德镇青白瓷产品的影响烧成的,而泰顺玉塔窑在窑炉技术方面上应归属于龙泉窑系统。  相似文献   

19.
白瓷的出现打破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为后世颜色釉瓷的烧制奠定了基础,被誉为中国古陶瓷工艺发展过程中的“第四里程碑”,但是长期以来白瓷的起源问题悬而未决。早期白瓷是处于白瓷创烧时期的过渡品种,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呈不均匀分布,因此如何科学界定“早期白瓷”直接关系到白瓷起源问题的研究。为此,本研究在梳理早期白瓷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考古发现与科学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目前关于古代陶瓷釉面白度科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统一采用轻工行业标准中日用陶瓷白度的测定方法来计算古代陶瓷的白度,使得今后不同研究者之间公布的白度数据可以互相比较;并提出利用白度、化学组成、烧制工艺等参数作为区分早期白瓷与青瓷的重要指标,这为研究白瓷起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繁昌窑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繁昌柯家冲窑为基点展开论述,揭示繁昌窑被发现、被认知的过程,阐述了繁昌窑与传世名画的关系,繁昌窑与周边同时期窑址烧造(青)白瓷的可比性,以及繁昌窑(青)白瓷发展的三大原因:市场需求、技术迁移、工艺先进。同时讨论了繁昌窑衰落的三大原因:瓷土品质粗劣、战争频繁带来经济滞后、防御水灾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