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锑币考叙     
正锑(Antimony)是一种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质地硬且脆,元素符号为Sb。人类利用锑的历史很长,据考证,"在迦勒底的泰洛曾挖掘出公元前4000年前的含锑铸件;在埃及曾发现公元前2200至2500年间嵌有金属锑层的古铜器;古希腊人很早就用硫化锑作药物和妇女画眉的化妆品。"~([1])但直至公元50年,人们仍然误以为硫化锑为金属锑。16世纪初期,德国僧人B·万伦廷才较详细地介绍了金属锑的用途、性质及提取方法,该文  相似文献   

2.
玉币考     
<正>自新石器时期始,玉就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物质与精神载体,直至今日,人们对于玉的关注只增不减。学界对于玉的研究层出不穷,针对不同时代各种类型玉器的形制、纹饰、用途以及背后的精神文化含义等众多方面,学者们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从已有的材料与研究出发,我们也可以看到已有学者关注到玉器的经济功能甚至玉的货币功能。  相似文献   

3.
西汉皮币考     
西汉皮币,载于《史记·平准书》;“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绩,为皮币,直四十万.”两千年来,它都以货币形态的面貌出现在各种类型的货币历史书籍中。几乎全部的有关著作都认为它是中国纸币的雏型,滥觞,前驱,进而确认它“已与大额虚价纸币无异”,连《辞海》也把它解释为“是一种信用货币”,充分肯定了西汉皮币在中国纸币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4.
暹罗瓷币考     
李骏 《中国钱币》2021,(2):64-73
暹罗瓷币进入中国钱币收藏者的视野已有多年.带有汉字币文、中国年号、制钱形制、诗词成语、阴阳八卦、八宝纹饰等众多中国元素的瓷币,天然让我们产生文化上的亲近感. 对于暹罗瓷币的来源和定性等基本的问题,无论是钱币学文献还是同时代的记载中都有很清楚的记录,但是在国内仍有不少以讹传讹的错误说法.本文将结合中外史料及相关钱币学文献...  相似文献   

5.
楚币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锐角布币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锐角布币考何琳仪ATEXTUALRESEARCHOFTHEHORNEDSPADECOIN¥HeLinyiAbstract:Afterstudiedfivekindsofthehornedspadecoinssynthetically,authorth...  相似文献   

7.
燕国布币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刀币是燕国的主要货币品类,面文仅有一字——“明”,其数量则异常浩繁。燕国还流通方孔圜钱和方足布,其数量虽远不及刀币,而铭文内容则比较丰富。本文不拟全面系统地研究燕国货币,仅就燕国布币铭文的若干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夸布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今泉币辞典》4425著录一枚罕见的三孔园足布,铭文或释“王夸”。原件藏北京市首都博物馆,曾于1990年亚运会艺术节期间公开展览。 地名“王夸”,典籍未见。但典籍“望诸”、“望都”似与“王夸”有关。 “王”、“望”古音均属阳部,音近可通。战国古玺“望”作“(臣王)”(《古玺文编》8.5),从“臣”从“王”,“王”为声符是其佳证。 “夸”、“诸”古音均属鱼部,音近可通。《战国策·西周策》“樗里疾”,《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索隐引《纪年》作“楮里疾”,一本“楮”作“褚”。《庄子·让王》“原宪华冠”,《韩诗外传》一“华”作“褚”。以上“夸”、“樗、“华”均从“亏”(于)声,此“亏”声系与“者”声系可以通假之确证。  相似文献   

9.
三孔布币考     
三孔布币考何琳仪三孔布是先秦货币中颇为罕见的珍品,笔者曾就其铭文中的地名写成两篇小文①。近见学者论著中涉及到三孔布地名②,又《中国钱币》1993年2期公布一枚三孔布新品。凡旧文中意有未尽,地望推测欠妥,以及间有新得者,均于本文补订之。下文所征引《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只写编号,不再写书名。一、地名新释1.“”《中国钱币》1993.2.48(图1)。或释“毛(尾)□”③。其中释“毛”旁可信。这类斜笔上增短横为饰的“毛”,在战国文字中司空见惯,下面试举几例:毛包山简37包山简269包山简179随县简9《古玺汇编》2444包山简27包山简279表包山简262随县简13《古玺汇编》2119受其影响,“”所从“人”旁也增短横为饰,参见战国文字“信”、“伐”所从“人”旁:《古玺汇编》4681《侯马盟书》306“”,从“人”,“毛”声,字书所无,例可读“毛”。三孔布铭文中类似布局者,尚有“阿”2489、“辕”2481等。“”是否可读“毛人”?“人”为习见地名后缀,诸如“中人”、“柏人”、“列人”、“霍人”等。然而文献中似未见“毛人”。考虑文献中“毛城”与“”关系密切,故不取“毛人”说。检《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相似文献   

10.
铜鱼非币考     
<正>铜鱼是常发现于两周墓葬中的一种鱼形青铜器,其形制长短不一,制作随意性较大。部分学者认为铜鱼可能是两周时期的一种货币,有的学者则提出了质疑。自铜鱼被发现始,关于其是否为币的争论也接踵而至,但始终没有确切结论。虽如此,铜鱼仍被很多藏家作为货币收藏,甚至很多知名钱币拍卖公司在未弄清铜鱼属性的情况下就贸然上拍。随着近几十年考古学成果的不断发现和丰富,笔者认为有条件也有必要对铜鱼的属性再进行考古  相似文献   

11.
李佐贤《古泉汇》(1864年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元集卷三收录一枚方足小布的摹本(见图1),丁福保编纂的《古钱大辞典》(上海医学书局1938年)曾重加著录(见该书上册第四页第39号)。这种面文  相似文献   

12.
清代晚期,咸丰帝奕柠即位后,面临的是内外交困的朝政,对外妥协割地赔款,对内盘剥百姓实施通货膨胀铸虚值大钱。此举加剧了国内满汉民族矛盾,各地相继爆发了以教会名义组织的汉族农民起义运动,除广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我国西南省份贵州由张保山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是一支不小的反清力量。  相似文献   

13.
王流海  汪昌桥 《中国钱币》2013,(4):57-63,I0008
淮上地方银号币目前仅发现的主要有以下4种:淮上地方银号流通券,伍圆,1945年,蓝色小桥图;淮上地方银号(豫皖苏边地方银号改),拾圆,1946年,红棕色芦荡飞鸭图;淮上地方银号贰拾圆(票样)1946年,草灰色耕田图;淮上地方银号(豫皖苏地方银号改淮北地方银号又改),拾圆,1946年,红棕色芦荡飞鸭图.以上4种,除"伍圆流通券"较常见外,其余均罕见.第三种还有改成"淮海贸易公司本票"的,而第4种为近年才出现在拍卖行中.  相似文献   

14.
孙浩 《中国钱币》2013,(2):14-23,I0003-I0004
笔者在《中国钱币》2009年第三期(总106期)发表《由一枚德国机器广告币探讨奉天、黑龙江、浙江廿三年及安徽廿三年样币》文,指出,厂商广告币章的考证价值不应忽视,并推论安徽、奉天、浙江、黑龙江四省样币模具的出处为德国.当时判断以位于古平根的舒勒厂(Schuler,G(o)ppingen)可能性最大,新疆则以其制作及雕刻水平较拙而持保留态度,但终非拍板之论. 一 皖奉浙黑新五省开铸机器与币模确定来自德国 近年来因国外档案的逐渐披露,部份口耳相传的说法陆续得以证实或否定.  相似文献   

15.
存世有一类燕国平首布币,学界对其铭文、国属等问题争议较大。作者通过整理新出土的布币材料,认为该布铭文应隶定为"寺",读若"夷舆",地望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一带。  相似文献   

16.
正淮上地方银号币目前仅发现的主要有以下4种:⑴淮上地方银号流通券,伍圆,1945年,蓝色小桥图;⑵淮上地方银号(豫皖苏边地方银号改),拾圆,1946年,红棕色芦荡飞鸭图;⑶淮上地方银号贰拾圆(票样)1946年,草灰色耕田图;⑷淮上地方银号(豫皖苏地方银号改淮北地方银号又改),拾圆,1946年,红棕色芦荡飞鸭图(见图1-4)以上4种,除"伍圆流通券"较常见外,其余均罕见。第三种还有改成"淮海贸易公  相似文献   

17.
张建华 《中国钱币》2015,(3):56-68,11,14
北海银行最初在胶东革命根据地掖县创建,到最终并入中国人民银行,经历了近11年的战斗历程,其所发行的北海币具有鲜明的阶段特征和区域特色。其中辅币有一角、二角、五角三种,主币有一元、五元、十元、二十五元、五十元、一百元六种。这9种面额的北海币除一角、二角、二十五元外,其他面额均出现过改版。有些因反假等因素而年年  相似文献   

18.
佛教传入贵州已逾千年,历代僧人游方、行化于全省乡野村镇,宏法、传教于官商士民之中,或行“经忏”,或倡“棒喝”,建寺庙,育僧才,咏吟山水,摩崖刻石,甚至于作入尘之举,消弥边患,化导“愚民”,在继承和宏扬中原佛教的同时,又创造出了丰富的贵州佛教文化。其作为贵州文化之一部分,不仅在贵州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对贵州的开辟、发展起过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在贵州社会发展史上亦占有着重要地位。然迄今为止,各有关贵州的史志,对贵州佛教的传入,发展、演变诸事往往述而不详,其间更有若干须考正、补白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意欲从诸多文献中钩沉一二,以拾遗补缺,供修史者察考。一佛教何时传入贵州?考诸家史志,皆无明确记载,惟《太平广记》卷一百十二引唐牛肃之《记闻》有所提及,其云:“唐牛腾,字思远,唐朝散大夫郏城令,弃官从好,精心释教,从其  相似文献   

19.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顺、桓之际,大兴于唐、宋之时。是在道家哲学思想和秦汉神仙方术、谶纬神学基础上形成的。道教何时传入贵州境内,由于史料匮缺,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在编写《贵州省宗教志·道教篇》的过程中,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部分地区进行了实地踏勘,现撰写此文,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寻,以就教于各位方家。唐代道教是否已流传于今贵州境内,尚无史料可考。根据现有资料,最早有宫观记载的是嘉靖《思南府志》,该书寺观中载:“三清观,在印江西四里,宋乾德(963—968)间建”。民国《印江县志·地理志》“废思邛等处长官司”条下称。“《通志》  相似文献   

20.
贵州内河有水运活动记载的,开始于战国,当时贵州大部为夜郎。夜郎北与巴、蜀两国为邻。巴蜀领土也包括今黔北部分地区。巴、蜀以北为秦国。今黔东一带,则属于楚国的黔中地。列国中秦、楚较强。两国的对外扩张,对贵州东部及北部河流水运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公元前三一八年,秦先后灭蜀和巴。此后几次东向伐楚,都利用水运优势。特别是公元前三○八年秦将司马错率师向楚进攻,共出动了巴蜀民众十万人,米粮六百万斛,载以巨舟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