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海婴 《纵横》2008,(7):63-63
贵刊今年第4期(总第220期)刊出了《1944年:鲁迅藏书险遭出售》一文。这篇长文开头这样写:"据统计,现存鲁迅藏书有4062种,约14000册,其中中文书籍2193种,外文书籍1869种,包括中文线装书、中文平装书、俄文书、西文书、日文书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并评析了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太宰治的小说《惜别》。此书是太宰治以"鲁迅"为原型创作的长篇记传小说,是太宰治应日本内阁情报局和日本文学报国会的要求而作,完成于日本宣布战败投降的1945年。此书以跨文化的视角记录、描绘了日本文学家眼中的鲁迅,有助于了解中日两国上世纪中期的国情与文学。  相似文献   

3.
北京鲁迅博物馆在1957年7月编印的内部资料《鲁迅手迹和藏书目录》,共三册,第一册是手迹目录,第二册是中文藏书目录,第三册是外文藏书目录。这份目录分三个部分,即线装、平装、期刊。据编者统计,线装书有930种,7579册,又未订之散页490页;平装书有797种,965册;期刊有218种。  相似文献   

4.
事件从今年6月1日起,绍兴鲁迅纪念馆(鲁迅故里)免费开放,开放范围包括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祖居、鲁迅生平事迹陈列馆、鲁迅笔下风情园、土谷祠等。从过去门票每人80元,到现在的"0"元门票,景区的做法自然  相似文献   

5.
叶淑穗 《纵横》2011,(9):20-24
2011年4月,我送走了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同志。从事鲁迅文物工作55年,我亲手送走了鲁迅的六位亲人,其中最使我心痛的是43年前——1968年3月,鲁迅夫人许广平先生的辞世。在这几十年间,我曾亲手接过他们母子交给我的一件件鲁迅的文稿、信件、书籍等遗物。我从他们那里认识了生活中的鲁迅,了解了这些文物的经历及珍贵价值,更得知了他们为保存这些文物所付出的无数艰辛。  相似文献   

6.
柳哲 《古今谈》2000,(3):11-14
曹聚仁与鲁迅非泛泛之交。1927年12月21日,鲁迅应邀到上海暨南大学演讲,曹聚仁时为暨大教授,参加听讲并将鲁迅讲演笔录成文:《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在上海1928年1月29日、30日《新闻报》副刊《学海》第182、183期上发表(署名刘率真),后收入杨霁云编的鲁迅《集外集》中。三十年代初,曹聚仁主编《涛声周刊》、《芝种》及与人合编《太白》等报刊时,鲁迅积极为之撰稿,往来书信就有40余封(据1981年新版《鲁迅全集&;#183;日记》记载:曹聚仁从1933年5月7日得鲁迅第一封书信,至1936年3月7日得鲁迅最后一封书信止,共得43封书信),单《鲁迅全集&;#183;书信》就收了鲁迅致曹聚仁的二十五封半信。鲁迅逝世时,曹聚仁集鲁迅诗意写成挽联。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作品《野草》中,描绘了四种梦境的形式:即已梦、它梦、梦中梦、白日梦,通过解读作品中四种梦的形式,分析鲁迅在其作品中借助于梦境所抒发的感情,指出了梦是现实的写照,现实是梦的根源,鲁迅在追求梦境的同时,是对现实的无情的鞭挞,同时展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8.
(一)养兵千日知何用?大敌当前喑不声。汝辈尚容说威信,十重颜甲对苍生。(二)几多恩怨争牛李,有数人才走越胡。顾犬补牢犹未晚,只今谁是蔺相如?以上两首七绝,是蔡元培书赠鲁迅的。诗笺上没有题署年月,只有"旧作录奉、鲁迅先生正之,蔡元培"上下双款,还有"孑民"之印。据《蔡元培先生手迹》(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4月版,启功、牟小东编)一书中的考证,书赠时间是1933年1月17日。蔡元培于何时创作这两首绝句,据现有资料仍无从考证。  相似文献   

9.
鲁迅戒烟     
林颐 《文史月刊》2014,(4):70-71
鲁迅给人的印象之一,就是他很喜欢抽烟。鲁迅的画像,许多是鲁迅手指夹烟的形象。可是,事实上,鲁迅一生为烟所苦,戒之而不可得。1925年9月30日,鲁迅在写给许钦文的信中说:"医生禁止吸烟、禁止喝酒。所以现已不喝酒而少吸烟,多睡觉,病也好起来了。"可见,鲁迅早就意识到吸烟和健康的关系,并且有戒烟的想法和行为,可惜他坚持不了。同年11月,鲁迅又给许钦文去信,说道:"医生禁喝酒,那倒没有什  相似文献   

10.
悠蓝 《湖南文史》2009,(12):38-40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收藏家。他的收藏不但涉猎很广,而且造诣很深。 鲁迅是个藏书家。早在日本求学时,就喜欢逛神田町旧书店和银座丸善书屋,买回了大量古旧书籍,这对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1911年,鲁迅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搜集古旧图书的兴趣更浓了,许多书商常抱着书去找他求售。  相似文献   

11.
悠蓝 《文史博览》2009,(12):38-40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收藏家。他的收藏不但涉猎很广,而且造诣很深。 鲁迅是个藏书家。早在日本求学时,就喜欢逛神田町旧书店和银座丸善书屋,买回了大量古旧书籍,这对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1911年,鲁迅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搜集古旧图书的兴趣更浓了,许多书商常抱着书去找他求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鲁迅作品中不同类型的"孤独者"形象的分析,深入探询鲁迅的精神,力图透过他冷峻的文字,接近他炙热的心灵,理解他伟大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战前日本介绍鲁迅文学活动的文字早于中国;五四时期日本文化人也较早地从文学的角度发现了鲁迅的价值;30年代日本的鲁迅研究完成了从“旧文人”到“文坛泰斗”的认识转变;鲁迅逝世时日本出版了世界第一部《大鲁迅全集》;中日全面战争期间,日本还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鲁迅传》。  相似文献   

14.
孔见  景迅 《百年潮》2013,(4):18-20
一1966年7月8日,时在武汉的毛泽东给江青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一句话,这句话后来公开见于报刊是1977年5月21日《人民日报》的《《投一光辉群魔毕现》一文。毛泽东与鲁迅心相通或说心心相印,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他对鲁迅《自嘲》一诗中"千  相似文献   

15.
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在教育部任职长逾14年,这段经历被其对头、批评家陈西滢等人称作是他的"污迹"。即使鲁迅为此同陈西滢论战,针锋相对,但仍解脱不了身后的非议。鲁迅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正面歌颂劳动人民的作品。它描述一位知识分子乘坐人力车子,见行路的老妇被车把刮倒,车夫主动搀扶,并陪她到巡警分驻所。知识分子却认为是多事,“自讨苦吃”。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纯洁无私的好品德,讽刺了知识分子的渺小。此文结尾原写“一九二0年七月”。故不少书籍杂志在引用此文时,根据“一九二0年七月”的日期,判断此文是在西城八道湾11号书写的。因为1919年11月21日鲁迅从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迁住八道湾,一直住到1923年8月。  相似文献   

17.
正鲁迅从1898年5月1日离开家乡,到1902年3月24日离开南京赴日本留学,在南京生活了近四年。金陵自古是江南繁华之地,也是书籍集散之地。古旧书店,书肆书铺,比比皆是,都是鲁迅最爱去的地方。近四年的金陵读书生涯,鲁迅中外文化修养进一步提升,眼界、胸怀与学识都非昔日可比。在南京,鲁迅刻了两颗图章,一颗刻着"文章误我",一颗刻着"戛剑生",意思是:以前自己读古书、做古文,耽误了青春,现在我要"戛"的一声拔出剑来参加战斗了。在南京,鲁迅的读书方向开始转向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思想文化,欧风西雨的沐浴,使他对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8.
二叶亭四迷作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在日本文学史中曾被埋没多年。同样,在中日两国的鲁研界,谈及对鲁迅产生影响的日本作家,二叶亭也不在其列。但是二叶亭在鲁迅留日期间发表了大量的俄罗斯文学及文论的译文,这成为鲁迅通往俄罗斯文学道路上的一座重要的桥粱。在小说创作上,因为中日两国近代社会变革和小说流变有着惊人的相似,二叶亭作为筚路蓝缕者,替鲁迅完成了过渡期的挣扎和探索,使鲁迅在高于历史的平台上起步,一举奠定了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鲁迅风波":当代中国思想史的一个侧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著作已成为经典,不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在思想史上,都是公认的事实.而且这在鲁迅生前业已发生,是在各种思想争论中历史地形成的.自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以来的20余年间,鲁迅及其思想又遭遇挑战,这已不是经典形成的话题,而是挑战经典本身,由此而引发的纷纭评说,人称"鲁迅风波"."鲁迅风波"虽经几起几落,但其背后隐藏的,不啻是鲁迅经典文本的现代阐释,尽管阐释有严肃的,也有调侃的,但都是借阐释鲁迅以表达某种当代思想诉求.因此,关于鲁迅的不同层面、不同取向的论争,凸显的无疑是当代中国思想史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后,出版《鲁迅全集》便成为中国文学界和出版界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在抗日文化运动中,《鲁迅全集》的出版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在国家和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人们更迫切需要《鲁迅全集》这样的精神食粮来唤起民众,支撑抗战。而这一重任,首先就落在鲁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