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荻 《百年潮》2008,(10):16-22
任仲夷(1914--2005)“文化大革命”后曾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他在广东早期最艰难的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东的先行一步,对带动全国改革起到了重大影响。笔者于1998年至2004年夏天曾多次在任仲夷家中对他进行采访。任仲夷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多次谈到广东之所以有今天,首先应该归功于党中央特别是邓小平的正确领导和关怀。笔者根据多次访问记录,试将任仲夷有关回忆邓小平的部分摘录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任仲夷同志离去,失去一位最真挚的同志,一位最敬重的良师益友,我感到很孤独,很失落,很悲痛!回顾过去我们之间无话不谈,开怀交心,使我获益匪浅。如今失去最可信赖的兄长,内心的痛楚,谁人知晓?!惟一能做到的是按照任仲夷同志的忠告,多读各家的书,多听各家之言,多想问题,继续发挥余热,又不患痴呆症。一年来,我正是这样度过的。  相似文献   

3.
任仲夷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位老党员、老领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主政广东期间,思想解放,政绩显赫,频出新招,为全国改革开放作出表率,颇获邓小平的赏识。离开权力舞台后,还能经常看到他在媒体上议论风生,依旧思想敏锐,见解深刻,对邓小平理论领悟运用得颇为精湛。最近,我从2006年第11期《炎黄春秋》杂志上读到关山先生撰写的《任仲夷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一文,感到是一篇触及时弊、发人深思的好文章。文章详细记录了任仲夷同志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1月逝世前,谈论有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见解、思想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1999,(7)
在改革开放20周年的日子里,我拜访了原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同志。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广东改革开放艰难的开创时期,任仲夷和省委、省府的许多领导同志一起,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披荆斩棘,“闯出一条新路”,取得了海内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因此,我请任仲夷同志谈谈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体会。仲夷同志沉思了一会,颇有所感地说:前些日子,我也回顾了亲身经历的这一段历程,把零星纷繁的感受梳理了一下,想从中找出一点带规律性的经验教训来。我主要集中思考了如何处理好改革开放中的若干关系问  相似文献   

5.
《炎黄春秋》2000,(7):2-5
近接广州来信,说任仲夷老4月29日又有新作在《南方日报》发表,题为《再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谈的是老问题,读来却很有新意。今年86岁高龄的任老,说来也是本刊的老朋友了。1997年他出席党的十五大,并当选为主席团成员,本刊 1998年 11期刊载了他的学习心得《十五大在观念上的新突破》。在此之前,本刊还发表过张作斌、向明写的《任仲夷谈“为民作主”还是“由民作主”》,摄影家李振盛写的《我所拍摄的“文革”纪实照片主人公任仲夷》。 任仲夷——这位抗战前即投身革命的北平中国大学学生,抗战后身着戎装转战冀鲁敌…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南关外汉代画像空心砖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市南关外汉代画像空心砖墓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几年来,随着郑州市旧城改造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多次配合南关外的基本建设,发掘了一批汉代墓葬。其中布厂街M1、北二街M4、M5等均为画像空心砖墓。(图一)由于这些墓葬的结构及画像空心砖具有较高艺术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l979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80年,任仲夷出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他和省委一起率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惊人的速度,奇迹般地把这个“圈”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深圳经济特区。32年前,我为当时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任仲夷拍摄了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惨遭批斗的照片,被他的家人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任仲夷历尽“文革”磨难,痛定思痛,立志改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中,我作为一名青年摄影记者,拍摄了近十万张疯狂岁月的历史见证照片。今天要给…  相似文献   

8.
王涛 《百年潮》2014,(9):19-27
正从1976年11月起到1985年7月,任仲夷在一北一南的辽宁、广东主政长达9年,坚持思想解放,坚守改革开放,他虽未曾担任过国家级领导职务,却无可争议地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政治家,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解放思想力主为张志新平反1972年6月,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了230多次的任仲夷,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兼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6年11月,中央决定调  相似文献   

9.
敦煌莫高窟第98窟供养人画像多达251身,文章以该窟画像为案例,从画像本体出发,分析了画像在洞窟中的位置布局、画像的两种组织形式以及画像所持供养物品等,探讨了它们与供养人之间的尊卑关系问题。整体而言,位于洞窟内部南侧的供养人画像要尊贵于北侧;位于佛坛前部和后部的供养人画像的尊卑关系,是由东向西分为四级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0.
墓葬结构是葬俗的物质表现之一,而墓中时壁画更直接反映了当时当地人的文化面貌。汉代画像石墓在东南地区的苏北鲁南发现颇多,本文所述四川乐山地区汉崖墓石刻画像,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比较:东南地区汉墓石刻画像和巴蜀地区的有哪些异同?  相似文献   

11.
晚年任仲夷     
2005年11月21日,91岁的中共元老任仲夷,落下人生帷幕,遗体在广州火化。灵堂就设在他平日所用的书房里。这是他的遗愿,不张扬,不铺张。任仲夷静静地走了。从他15日病重起,海内外媒体便对他进行了持续的报道,称赞其功勋,追忆其生平。数以万计的网民则在各自钟情的论坛上留下了思念之情。人们思念他,因为他是广东思想解放“闸门”的开启者,是改革开放之初关键时刻的引领者,是因为“这位先锋与长者的身上,有我们不可遗忘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12.
东周铜器上的画像是春秋战国绘画艺术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较全面地代表着当时的绘画水平。但一提起东周绘画,通常只谈长沙出土的战国帛画,而往往忽略东周铜器上的绘画。一般美术史论著对其描写也多是蜻蜒点水式的一笔带过,专论  相似文献   

13.
邹城卧虎山M2石椁墓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墓内南石椁的画像曾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石椁画像的布局和内容,得出以下结论 :内壁画像表现的是以升仙为中心的祥和场景,注重画像的叙事性和连贯性;外壁画像表达的是震慑鬼神的驱鬼主题,强调了布局的对称性和内涵的统一性。在第宅化特征下,该石椁将打鬼和升仙这两种思想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此外,画像中子路与西王母并不构成组合,对其他疑似二者组合画像的分析,表明子路并非西王母的配偶神。  相似文献   

14.
北朝墓室画像的区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质葬具画像和墓室壁画为主体的北朝墓室画像,在画像形式、布局和内容上都因政治格局的变化而有明显的区域性变动。本文分别以云代、洛阳、邺城-晋阳、关中、青齐五个地区,分析了北朝墓室画像的区域特征,并结合历史、艺术和文化背景,讨论了墓室画像所反映的区域性文化互动与嬗变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有文献可考的画像,可以利用文献的线索建立对画像的解释,而无文献可考的画像,又该如何解释?事实上,画像中某些奇特因素的出现,与当时的地域、风俗、流行等因素密切相关,是时代思想风气的特定反映,正如邢义田在《汉图解渎方法试探——以“捞鼎图”为例》一文中所说:“特定的风格、美学标准和品味表现都大有助于了解所谓的集体文化意识,也大可帮助我们判断时代、地域、社会阶层或民族文化的差异。”本文即通过壁画来探讨村落的民众信仰等种种问题,不当之处,祈望方家修正。  相似文献   

16.
《百年潮》1999,(8)
六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的关系。任仲夷同志早在1979年8月25日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就比较详细地谈到了“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仲夷同志更多次讲到这个问题。谈得最深刻、最具理论色彩的,是1994年12月27日发表在《羊城晚报》上的谈话,题目是《任仲夷说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重视和发挥“两只手”的作  相似文献   

17.
关山 《炎黄春秋》2007,(10):64-64
任老生前常说:形势比人强。这话当然有道理,孙中山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事在人为,有些时候,英雄确实会创造历史。在任仲夷主政广东五年里,他至少有两次顶住巨大的压力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18.
宋凤英 《文史天地》2006,(11):19-24
他率先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他顶住压力为张志新平反昭雪;他主政广东实践改革开放:他在退休后未敢忘忧国。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大将任仲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羊城晚报》记者李宜航、魏辉在十六大期间走访十六大代表任仲夷的报道,本刊特予转载。  相似文献   

20.
用户画像通过收集用户的社会属性、消费习惯、偏好体征等维度的特征进行分析、统计,挖掘潜在价值信息,从而抽象出用户信息全貌。本文利用网络游记及评论数据,使用文本情感分析、关键词提取算法等方法,构建了包含用户基本信息、用户偏好信息、用户情境信息、用户情感感知4个维度的用户画像,并构建了与用户画像耦合的景点画像,刻画用户对于旅游的兴趣偏好。用户画像为旅游企业分析用户心理、完善景区服务提供辅助。本文以成都市著名旅游景点为例,将用户画像与景点画像耦合对用户的兴趣偏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