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顾宋辽金诸朝纺织工具的发展情况,通过比较方法推测西夏纺织水平。从文献、壁画、出土实物等方面来看,西夏纺织工具有纺轮、单锭纺车与多锭纺车斜织机、立织机、罗织机、小花本束综提花机等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萧巍 《丝绸之路》2012,(6):44-45
本文从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不同种类的丝绸、麻布,论述我国古代纺织手工业技术的发展过程.通过敦煌出土的纺轮,阐明敦煌汉唐时期的原始纺织技术。  相似文献   

3.
新疆新石器时代和汉代的遗址中曾出土大量不同质地纺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历代织物馆展出的有喀什疏附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骨纺轮、哈密焉不拉克新石器时代铜纺轮以及民丰县出土的汉代木纺轮等等。各种形式和质地不同的纺轮,就是古代西域先民毛织的历史见证。1977年,新疆博物馆考古队在木垒四道沟新石器遗址进行试掘,出土了大量的陶纺轮和骨纺轮。在早期遗址(距今约3010t105年)中发掘出陶纺轮分三种:一种算珠形,制作粗糙,器表凹凸不平。二种扁圆形。三种也是扁圆形。用陶片改制,由两面对钻孔。早期遗址并出土骨纺轮2件,器形…  相似文献   

4.
吴卫 《文物春秋》2015,(2):15-21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及闽江下游流域同类型遗址中出土的纺轮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总结了昙石山遗址出土纺轮的基本特征,对其制作方法、技术和工具进行了阐释,探讨了各时期不同型式纺轮的使用情况及其所反映的当地的史前纺织水平,最后对纺轮纹饰和随葬纺轮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探索了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吴卫 《文物春秋》2015,(1):15-20,41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及闽江下游流域同类型遗址中出土的纺轮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总结了昙石山遗址出土纺轮的基本特征,对其制作方法、技术和工具进行了阐释,探讨了各时期不同型式纺轮的使用情况及其所反映的当地的史前纺织水平,最后对纺轮纹饰和纺轮随葬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探索了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捻制纤维成线用于编织的工具在我国众多新石器遗址中亦有发现,称之为纺轮、纺专或纺坠。据孙机先生对汉代纺织工艺的研究,捻制纤维(主要是麻)的工序叫绩或缉,所用工具即称纺轮。一般为带孔圆饼形态,将轴杆固定于纺轮中孔,提调起来,捻动轴杆下端,纺轮依靠自身质量和惯性力在旋转中将纤维牵伸并加拈、轴杆顶端的钩子用  相似文献   

7.
在周原遗址内,曾发现了大量的陶制工具。这些生产工具中有些我国考古界对其名称、用途早有认识,有些则存有争议。本文拟就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记载,参照各家之说,对其形制、名称、用途、断代作一初步探讨。周原出土的生产工具,从用途看,有纺织工具、渔猎工具、制陶工具、计算工具、农作物、皮毛、木器加工工具、铸铜工具等等,分述如下: 一纺织工其 1、纺轮:纺织工具中主要有纺轮和纺专两种。纺轮主要用以纺纱,有牵伸的作用,犹如近世之纱锭。纺专则用以把细纱并合施捻合股成线,没有牵伸作用,似近世之  相似文献   

8.
荥阳青台遗址出土丝麻织品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南青台仰韶文化遗址所出的炭化丝织品,经观察和鉴定,发现其中不仅有麻布、丝帛,而且有浅绿色罗纹丝织品。本文通过对遗址出土的纺轮、陶刀和村关骨制用具的分析,对当时的丝织技术和纺织水平作出了科学地推断。  相似文献   

9.
在距今大约七八千年前,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的祖先,进入原始农业的阶段,开始了定居的生活,产生了衣着的需要,出现了最初的纺织技术。全国已经知道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大约有六七千处,只有一部分经过考古发掘。江苏有近300处,其中近100处经过发掘。通过出土的遗迹遗物,我们对这种原始的纺织技术,已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它们主要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捻线的纺轮和捻杆,另一个是由一些零部件组成的织机。纺轮是和捻杆配合起来使用的,快速地捻动捻杆和纺轮,使它们旋转,把动、植物纤维捻成线,缠绕在捻杆上。由于捻杆和织机都是木制的,地下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脚踏纺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脚踏纺车是我国古代棉纺、麻纺的重要机械之一。它比手摇纺车有了很大的改进。纺人可用较省力的脚踏劳动转动绳轮,不仅提高了绳轮的牵引力,能同时带动三个以上莩繀,而且还可将右手解放出来,与左手一起作纺纱或合线的活动,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