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洪烛  金陵客 《旅游》2013,(1):12-17
被称作两大"国庙"之一的北京孔庙走在孔庙前那条国子监街,就像来到另一个北京。那条街又叫成贤街,既短暂又漫长,就像成为贤人的过程。街道两侧的槐树,清越如古人,默默地注视着你。告别了二环路的喧嚣,迎面而来的是别处少有的肃穆与安静。是啊,看见那座"文官到此下轿,武将到此下马"的石碑,再粗鲁的人,也会下意识地把脚步放轻。这里确实是另一个北京,孔子的北京。应该算北京最有文化含量的地方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杭州孔庙大成殿彩绘保护性修复工程的技术措施、施工工艺以及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案等。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保护材料和修复工艺的大胆创新,使修复后的彩绘真正做到了文物保护的"最低干预、有效保护"和"可逆性"要求,是彩绘保护性修复的一个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3.
孔庙是中国古代祭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场所。作为传播儒家文化的载体,她的历史厚重深邃;她的文化博大精深。她的建筑精美绝伦,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关历史上是河网纵横的水滨地区,有肥美的平原沃野,泮塘地区更是遍植菱角、茭笋、莲藕、马蹄、茨菇,时人称为“五秀”,且名园遍布,地理环境优美;历史上由于珠江与小北江的相汇,使西关平原不断向西南方向增长,随着历史的发展,扩建为街道,并随着商贸业的发展成  相似文献   

5.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重要文物,是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青铜艺术瑰宝,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古朴庄重、工艺精美、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枝瑰丽的奇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藏的铜鼓有1500多面,是当今世界上保存铜鼓最多的国家。铜鼓大体上分为八种型制:北流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灵山型、西盟型、麻江型、遵义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建筑文化有着历史悠久和体系独立的特点,再加上封建社会的礼制森严,等级分明,在建筑规制上有充分的体现,因此。广州从秦汉时期建城以后的二千年间,其建筑文化尽管有着本土的特色,但其基本面貌一直受正统文化的制约。建筑型制与全国各地大同小异,无论是城市布局、会馆、学宫、官署、牌坊、民宅。都表现出中华传统建筑体系的主体特色。从明代后期到清代,西方近代文化逐渐传人中国。由于广州在封建王朝的对外贸易中长期是唯一对外通商港口的特殊地位,以及环珠江口的澳门、香港先后为葡、英等西方国家所租占。使广州有条件得风气之先,成为西方建筑文化最早传入中国内地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谷雪 《神州》2013,(33):26-26
藏族民间舞是农奴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舞蹈形式,然而风格特点又体现在舞蹈的形式上,也体现在伴唱曲调的旋律特征和歌词上,又因为文化的丰富也都体现在藏族舞蹈里面,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人们的穿衣打扮,也都更加的突出了藏族舞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8.
9.
文以明清时期的梳妆文化为主题,探讨了其历史背景、发展演变和影响。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梳妆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分析,对明清时期梳妆文化的历史、特点、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平山文庙大成殿是元代文庙建筑的代表作,柱网分布为典型的元代建筑平面布局风格;梁架举架较大,用自然材,简洁生动,彻上露明造,是早期建筑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壮族是广西主要的世居民族之一,在中国民族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1991年广西壮学学会成立起,才十几年的时间,壮学研究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语言文字、信仰、思想文化、经济、制度等领域,成果颇丰。然而,这些研究多着眼于整个壮族群体,而鲜有从地域划分的角度来分析壮族文化。实际上,根据语言、地域等的区别,广西的壮族可分成南壮、北壮。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文化比较,中国文化在器物、技术和艺术层面与西方文化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但中国文化在制度层面,在理念层面,在风俗层面与现代化的要求尚未真正契合。  相似文献   

13.
北流河流域的本土陶瓷业历史悠久,本文试图从解放以前的历史长河中阐述分析它的发展变迁状况,并探析其兴衰原因。  相似文献   

14.
曾永丰 《攀登》2012,(2):156-159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其建筑网络在符合伊斯兰宗教教规的前提下,以中式古建筑殿堂为基本单元,中轴线布局,东西对称,构成庭院式古建筑风格,尤其是建筑装饰的与众不同等,充分表现了河湟地区各民族文化包容、文化融合、文化自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赵涛 《文物世界》2013,(1):33-37
我国传统建筑的彩删历史由来已久。彩画作为建筑的重要装饰手段,不仅起到了保护和美化木构建筑的作用,且随着时间推移,建筑彩画也具有了体现建筑等级的功能,即建筑形制要与其彩画等级互相协调。印证上述观点的庙宇很多,下面以山东曲阜孔庙的相关情况而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研究南诏化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区域化、民族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论述了什么是南诏化,南诏化的内容、特征、化类型的形成以及历代研究的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羁縻制度上承秦汉的初郡制度,下启明清的土司制度,在广西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政治上,它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同样,在经济、文化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太原近代学校建筑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英 《文物世界》2003,(4):50-53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东西方化碰撞日益频繁,中国建筑发生了急剧变化,教育也经历了一个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的过程。近代学校建筑的发展变革,同样也是中国建筑在近代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太原自古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近代太原的历史变革,无不影响着近代教育,乃至近代学校建筑。  相似文献   

19.
焦天龙 《南方文物》2008,(3):101-107
文化概念在西方考古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副有.再到被扬弃的变化过程。在当代西方考古学中,“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风格”(style),“认同”(identity)。“族群”(ethnicity)等概念成为西方考古学者分析考古材料区域特征的主要术语。这些术语被用来探讨物质文化所反映的区域差异和社会界限。与欧美考古学相比,中国考古学界虽然有关于文化因素分析的探讨,对文化概念本身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争论,并完全错过了西方考古学过去三十年来有关风格的大讨论。西方考古学界对文化概念的扬弃过程值得中国考古界深思。  相似文献   

20.
历代传承的寺观坛庙是我国建筑遗产的重要一类。本文以此观察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保护现象,孔庙建筑的维护是具体案例。民国时期,这些历史建筑成为文物法规的保护对象,也形成了新的公共空间。社会以之为精神文化象征而关注其物质保存,并通过保护和使用方式发挥了教育功能。"不改变原状"原则在20世纪30年代的修复实例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