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洋 《东南文化》2023,(2):135-142+191-192
在博物馆学研究领域,“博物馆化”是布尔诺博物馆学学派思想的关键词汇,于1972年首次使用,并于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被普遍使用。“博物馆化”可理解为将物件的物质性与观念性自其原有的自然或文化脉络抽离,并赋予其博物馆地位,将其转变为博物馆物或使其进入博物馆领域的操作。此外,遗产保护、旅游开发等领域也都广泛使用“博物馆化”一词。该词汇的含义逐渐广泛,从狭义的博物馆学领域有了广义的理解,指其他领域借用博物馆的方法或功能进行操作。无论在何种领域,我们都要警惕过度“博物馆化”的弊端,避免未来再反过来“去博物馆化”。  相似文献   

2.
陈列学概说     
一 博物馆运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本世纪开初几年,一个蓬勃崛起的博物馆热潮席卷中国大地,我们暂且将其称之为“博物馆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中国博物馆不仅在数量上剧增,而且在行业的分布上也实现了许多零的突破。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为数众多,颇具规模的各类行业博物馆纷纷建成开馆,引起世人的注目,同时也引起博物馆工作在欣喜之余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苟艳红 《文史月刊》2012,(Z3):88-89
"忽如一夜春风来",近年来行业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型体制的博物馆在我国悄然兴起,北京目前已存在的行业博物馆有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电信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等。在广州也先后建立了广州金融货币博物馆、广州邮政博览馆、陈李济中医药博物馆等各种类型的行业博物馆.在其它城市,各行各业的博物馆也相继建成并向公众开放。我国"以国有博物馆、纪念馆为主体、各行业博物馆和民间博物馆为两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运营方式的中国博物馆新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中"。基于此,本文对行业博物馆发展问题和对策做出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琳 《东南文化》2023,(6):141-146
随着策展人制度的兴起,博物馆和美术馆在策展理念方面不断交融,对话展是策展融合的产物,在博物馆和美术馆有不同的特征与体现,由此引发了关于“美术馆的博物馆化”与“博物馆的美术馆化”现象的讨论。对于这一现象,不能仅从阐释的角度去理解,还应将其置于策展人制度发展这一语境中探讨。这种现象是博物馆、美术馆在策展方面不断融合的结果,也是博物馆、美术馆打破自身边界的一种体现,为双方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市场营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7月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19届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和第20届国际博物馆协会全体会议以“管理变革:博物馆面临着经济与社会挑战”为议题,探讨了现代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博物馆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时任法国国立博物馆联合会(Reuhiondesmuseesnationaux)主席的菲利普·杜雷(PhilippeDurey)发表专题演讲,谈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欧及北美的博物馆普遍在行业竞争和商业竞争不断激烈的环境中,积极从各个方面寻求资助,并将收入和筹集款项回馈于博物馆运营、扩建和更新上的现象[1]。杜雷的发言揭示了一种新的博物馆经营理念,即博物…  相似文献   

6.
高文杰 《南方文物》2004,(2):120-122
时下,在我国博物馆尽吹收藏现代物之风,这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对博物馆工作的一次全新诠释,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充实了馆藏,还锻炼了队伍,是一件值得称赞的好事。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一些馆对什么是现代物、哪些是博物馆要征集的现代物在概念上有些模糊不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馆在现代物征集工作中求“大”求“全”.致使博物馆库房容纳不下。还有的馆求“精”求“美”,范围过小。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物界对现代物的把握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虽然学者们注意到博物馆展示的类型随着历史变迁更加多样化,但并没有从类型学的意义上进行讨论。本文从“纵向分类”的角度出发,对博物馆展示的历史变化作出类型学的探讨,指出在历史过程中相继出现了“欣赏型”、“理解型”、“思考型”三种不同的类型,这不但体现了展示观念与方式的历史性变化,同样它还可被视为一种典型的分类系统,被有选择地应用于现代博物馆展示。  相似文献   

8.
202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通过了新的博物馆定义,定义中新增了博物馆应“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公众在享受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阻碍,也许是经济上的、文化上的,也许是身体上的、感官上的。影响博物馆可及性的因素有很多,提升博物馆的可及性就是要着眼于消除这些障碍。文章主要对博物馆线上服务进行分析,以廊坊博物馆为例,浅谈中小型博物馆如何通过互联网平台提升博物馆可及性。  相似文献   

9.
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新时期需要新的设计理念。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信息中心的传统形象,在当今受到了现代交流方式多样化的考验。“体验理念”的实践既能为经济领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能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博物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情感体验、情景体验和文化体验,故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应以人为本,确立“体验”的展示理念,培育博物馆体验兴趣;突出体验诉求,做好目标观众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展示形式;深化主题体验,满足个性化体验需求。  相似文献   

10.
构架博物馆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博物馆事业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博物馆建设的一个突破。只有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水平,响应人民群众的要求,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国现有的大型博物馆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而建立发展的。本文主要是根据我国现目前行业博物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行业博物馆在社会经济的作用下是如何生存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的公共服务应该理解为既包括藏品、研究、陈列展览等活动的开放,也要包含配合以上活动而延伸的相关服务和内容,尤其是最为服务核心的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小博物馆因资源、人力不足等因素,在公共服务方面面临种种挑战。现以“影动唐博——沉浸式系列社教活动”为例,分析唐山博物馆围绕“唐山皮影”开启系列社教活动的优势、渠道及其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李雪 《四川文物》2022,(5):113-120
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博物馆发展呈现出与观众需求、社会资源深度融合的趋势。在多元与包容的文化背景下,牵手新技术与新业态的“博物馆+”模式成为推动博物馆行业创新发展、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驱动力。在陈列展览方面,博物馆与时尚业态的跨界合作成为一个热点现象。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与奢侈品牌选择联合举办展览,从初期伴随着质疑的大胆探索到以文化为纽带的展览呈现,博物馆延伸出更多的文化供给形态。时尚业态的引入促进了博物馆传统展览模式的创新发展与固有形象的转变。在遵循以文化为导向,主题内容为先的原则下,博物馆与奢侈品牌的展览合作实现了双赢。二者的跨界融合建立起古典与时尚、历史与当下、文化与艺术的沟通桥梁,为公众带来更多元的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3.
行业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博物馆发展体系中作用突出。然而,行业博物馆在运行和发展中出现了部分问题,必须通过强化改革等措施,提高行业博物馆运行水平,发挥其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杨君 《中国钱币》2013,(1):80-80
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ICOMON)第19届年会于2012年10月15—17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召开。应举办方邀请,中国钱币博物馆代表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组团出席此次会议,并应法国图书馆币章部的邀请赴巴黎访问。此次年会主题为“钱币与银行博物馆:新的挑战与远景”。共有来自五大洲20个国家的40余名代表到会,13名代表作了主题发言。会议由摩洛哥央行博物馆,即马格里布银行博物馆承办。与会代表就“数字博物馆理念和技术在博物馆业务发展中的应用”、“如何使博物馆更接近公众”、“如何在教育下一代方面发挥重要角色”及钱币银行类博物馆促进国家金融遗产的保护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会上.周卫荣作为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亚洲区执委主持了会议的有关议题;杨君代表中国钱币博物馆作了“中国钱币博物馆在数字博物馆领域的新探索——以‘反假货币展数字博物馆’为例”的报告,向与会代表介绍并演示了“‘反假货币展’数字博物馆”。中国的数字博物馆项目引起与会各国代表的浓厚兴趣,纷纷发言给予赞誉和高度评价.有的代表还详细询问了这个数字博物馆项目的制作周期、参与人数、项目费用等问题,并希望能看到该项目的英文版。  相似文献   

15.
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无疑是所有现代意义博物馆的天职,其对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博物馆公众服务功能的发挥需要多维度的考虑,既有诸如《博物馆条例》等制度性设计作为保障,更要有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的自律与约束,而后者是衡量博物馆行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在博物馆界,《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被公认为博物馆及其从业者的最低标准,比较清晰地反映了当代博物馆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它的相关原则在博物馆公众服务领域的引入,不仅约定了博物馆与公众的关系,弥补了博物馆法律工具的滞后性,而且帮助博物馆在利益博弈中做出正确判断。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博物馆在引入上述职业道德准则的过程中,如何制定资助和创收政策,如何解读和展示敏感文化物品,如何尊重所处或所服务的社区,如何对待非传统服务对象等,仍需要业界理性面对、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杨怡 《东南文化》2002,(11):59-63
行业博物馆怍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类型正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试从行业化、博物馆自身及都市化产业运作三个角度,对发展行业博物馆的意义和现实必要性做一剖析。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进步依托于理论的成熟,但是目前学界有关博物馆观众这个定义的理论研究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本文作者对以往有关博物馆观众的若干流行定义进行了质疑和辨析,同时对博物馆观众的定义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了自己对于博物馆观众的理解,即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环境的直接体验行为人的集合体。文章结束部分进一步对博物馆环境、博物馆体验以及人的集合体等信息点进行了必要的深化补充。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王懿荣纪念馆为例,分析了“互联网+”对博物馆宣传教育的影响,指出当前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互联网+宣传教育”的策略。在“互联网+”持续发展的环境中,“互联网+宣传教育”是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博物馆应该基于技术创新,融入新型的宣传教育模式,找到“互联网+宣传教育”的实施路径。博物馆应当利用大数据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宣传教育模式,应用数字化手段拓展宣传教育的内容与途径,并通过互联网实现博物馆内外部的跨界融合与开放共享。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考察了日本的一些博物馆后,认为其博物馆十分重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关系的研究,他们“以人为本,把参观者当作朋友;广开渠道,让博物馆走近公众”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阐释学的要旨是鼓励人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创建个人意义,因此,它将成为推动中国博物馆由“藏品导向”向“观众导向”转型的核心议题。阐释学从文化、自然遗产领域被引介至博物馆领域并开枝展叶,但围绕该议题一直存在由直觉和经验所导致的认知模糊甚至误区。类型上,博物馆的阐释属于探索型阐释,不可将其任意发展为独断型阐释;功能上,有效的阐释将有助于理解博物馆信息、增强差异化体验、改善后续行为;要素上,在借鉴阐释学模型等代表性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博物馆阐释的成功离不开六大要素,即主题性、舒适度、组织性、相关性、趣味性和评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