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源郡王神道碑,是金王朝为表彰和纪念一批已经故去的金初女真勋贵,大规模地立建的纪念碑。迄今为止,共发现了四通金源郡王神道碑,包括完颜希尹碑、完颜娄室碑、完颜斡鲁碑、完颜忠碑。金源郡王神道碑在历史研究、书法研究、旅游文化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南金 《四川文物》2020,(2):96-105
明代蜀藩墓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现颇多。结合对《明实录》等文献的梳理,推测潘家沟蜀王墓为明晚期的蜀端王墓,圹志碑未写蜀王谥号或与继任者"遽奏名封"一事有关。根据墓葬形制及蜀王文集、地方志等文献,凤凰山"蜀王妃"墓应是一座明早期的郡王级墓葬,墓主为崇庆王的可能性更大。结合部分亲王妃、郡王等略低等级墓葬的分布情况,可知蜀藩亲王墓可分为成都北郊、成都东南郊、黄龙溪、仁寿4个墓区。明初蜀王墓的选址经过较严格的规划;僖王使用了尚在郡王位时即已选定的墓址;此后的和王、定王选址较分散,距成都较远;怀王之后均相对集中葬于成都东南郊,或有政令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廷玉《明史·诸王世表》记载明代亲王、郡王世系,并将各郡王系于对应亲王之下,收罗宏广,排列清晰,然而讹误、疏漏亦在所难免。今依据相关史料对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诸王世表三》中唐藩世表15则条目进行考疑正误,其中2则各含2条讹误、缺载之处。  相似文献   

4.
<正> 清“太子陵”,位于天津市蓟县东北约55华里的小港乡和孙各庄乡境内。北倚黄花山,东侧隔山与遵化县清东陵相望。东起丈烟台西至石头营分布着七座清代皇子园寝。197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一)1981年6月,天津市考古队刘幼铮、邸明对陵园进行了勘查测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园寝分布及结构 黄花山南麓的支脉高地上,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荣亲王、理密亲王允礽、裕宪亲王福全、纯靖亲王隆禧、直郡王贝子品级允褆、恂勤郡王允禵园寝。端慧太子永琏园寝在黄  相似文献   

5.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如今,它成为中国反腐斗争中的一个新热词.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8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4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相似文献   

6.
刘碑寺造像碑,是河南现存最大的造像碑,清代金石著录对其多有介绍,但仅限于造像铭文,其精美的造像未有著录和专文介绍,不被世人关注。本文主要对刘碑寺造像碑的现状、造像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并对造像题材、风格以及艺术成就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7.
棺制曾经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身份等级标识之一,迄至明代,这种制度的等级差异在帝后以下的皇室贵族中已不甚明显。自皇帝至亲王、郡王、将军、中尉等,其棺有重数、材质和尺寸的等方面差异,但在亲王及其以下的层级中似乎不足以构成明显的等级差别。  相似文献   

8.
碑文记录了义县奉国寺的始建时间、建筑规模、所在位置和经过相关人员保护才得以延续的情况.到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发生了地震,又给奉国寺造成了严重损害,经普颜可里美思公主和驸马宁昌郡王不邻吉歹施财得以重修,恢复了奉国寺的原貌,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刻碑记其功德.本文论述了该碑的价值,考证了相关人物.  相似文献   

9.
明代开封的王府──兼评《东京梦华》中的一处错误苏宁明朝规定,皇子封亲王,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诸子年十岁,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  相似文献   

10.
陈良军 《文博》2011,(6):56-60
济源市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济源化城寺遗址上发现了一通元代重修延庆化城寺碑。碑文记载了元、宋两代朝迁对天下寺观等宗教场所的保护旨令、宋真宗赐予济源化城寺佛教经典的情况,特别是碑中原文刊录了生于济源的唐代宰相裴休关于建造延庆化城寺的四篇表疏文书。通过对该碑的考证、释义,揭示了唐相裴休与济源、济源延庆化城寺修建的深层关系,认为寺碑是由元代怀庆路范围内名寺院宫观共同参与刻写,宋代朝迁保护宗教场所是因济源化城寺而逐渐波及全国。并推断延庆寺所在地即是裴休年少读书处。  相似文献   

11.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一带曾经有一个被叫做"五通碑"的地方。"五统碑"盖因此地早年曾立有五统墓碑而得名。据民间传说,此地早年所立的五统墓碑的墓主人是当年克勤郡王家族成员。民间学者冯其利先生说,这里早年葬的五个人分别是追封克勤郡王岳托二子衍禧郡王罗洛浑、三子贝勒喀尔楚浑、衍禧郡王罗洛浑长子平郡王罗克铎、平郡王罗克铎第四子革退平郡王讷尔图、革退平郡王讷尔图长子追封克勤郡王讷清额。到底这五统碑的墓主人是否如冯氏所云,本文拟做考证。  相似文献   

12.
大明碑是炳灵寺石窟保存最为完整的石碑之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大明碑上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注释。  相似文献   

13.
龙藏寺碑刻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年),现位于正定隆兴寺大悲阁月台东侧,是我国现存的著名碑刻之一。本文对原碑文及内容做了浅析,并就张公礼撰或书的问题、龙藏寺碑的位置变化、1987年原碑升高时发现的龟趺座及龙藏寺与隆兴寺的关系等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的一大收获是发现了数十页金、银材质的明代封册,这些封册为明王朝和大西政权册封后妃、太子、公主、亲王、郡王等或其配偶所用。此次发掘出水封册中的两页已在《文物》本期公布,另有学者披露了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征集的两页金册的信息,此  相似文献   

15.
余国江 《北方文物》2017,(1):69-71,112
惠觉禅师碑原立于河北省沙河市广阳山漆泉寺,是关于新罗入唐僧人惠觉的重要资料。在已有学者对之展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纠正谬误,提出新的观点。认为惠觉禅师碑并非《沙河县志》中记载的唐漆泉寺碑,惠觉禅师碑的刻立时间在贞元十年之前,邢台开元寺中出土的两块与惠能有关的残碑都是惠觉在参拜神会以后刻立的。  相似文献   

16.
觉苑寺碑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觉苑寺位于剑阁县西武连镇,武连是古蜀道上的一个驿站,曾设县署,觉苑寺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一个景区。寺内陈列了唐代以来各历史时期的石刻碑碣,有唐代《弘济寺新制石灯台铭并序》石灯台残断、逍遥楼碑、南宋《治路种松碑》、明代《陆放翁诗》碑、清代《张问陶诗》碑、民国《步陆放翁次韵》碑、《行路歌》碑以及一些现代碑刻等十余通。兹就其中逍遥楼碑、《治路种松碑》、《陆放翁诗》碑,试行考释,还望读者指点。  相似文献   

17.
《莫高窟六字真言碣》和《重修皇庆寺记》碑是敦煌莫高窟保存下来的两块非常珍贵的碑石,两块碑中都记载有元代沙州路河渠司下的李世荣,而李世荣的身份是画工,《莫高窟六字真言碣》中央的四臂观音像就是由其所绘,奢蓝令栴所刻。又《重修皇庆寺记》碑所载重修皇庆寺时所绘的壁画及该碑碑阳首上的二龙戏珠图也应是李世荣等人所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新近重新发现的开元三年《唐相州邺县天城山修定寺之碑》残石予以拼合释读,并利用拓本对已破碎的开元七年《大唐邺县修定寺传记碑》作出释文。这两件碑刻对判断修定寺塔的建造年代及修定寺历史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2月,笔者同梓潼县副县长孙滔、梓潼政协文史委赵荣先、仇昌仲等在天字山近山顶处发现“魏公寺碑”。该地,密林掩盖之下有40平方米的石砌围墙,石墙上半截早已倒塌,尚存8公寸左右高的石墙基础。“魏公寺碑”在石墙中央,碑高2.2米(不算碑基),宽0.75米,厚0.1米,碑盖与刻字的碑身是整体,碑顶呈弧形,碑盖部分正面是精雕的二龙戏珠,碑盖背面是林中奔鹿。碑的周围的石围墙内,乱石堆集,扫开泥土和枝桠,发现有石雕人像、(有佛象)石香炉、黄色筒瓦、石碉圆柱等,但多断折倒伏。此碑是大清乾隆四十九年岁次…  相似文献   

20.
《唐故大德大证禅师碑》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岳寺山门内西侧。该碑刻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原发现于嵩岳寺塔院西北山坡上,是嵩岳寺的重要附属文物。在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对碑文进行校订的基础上,指出文献中认为嵩岳寺旁边存在过敬爱寺的错误,并指出该碑的原始发现地为寻找唐代嵩岳寺寺院布局提供了线索。本则碑铭不仅可以弥补传世文献中禅宗北宗自普寂之后传承情况之不足,也可以管窥"安史之乱"之后禅宗内部争夺正统地位、社会认可和官方扶植的情况,对于禅宗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