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6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北京主办中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会上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这个消息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立即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关注,这是一件造福于中华民族的大事。其实,早在几十年前,上海图书馆就已开始注重中国家谱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华家族文化是民族文化血脉,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以旧修旧"的家谱编修方式已不适应新时代要求,家谱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必然趋势。结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编修家谱,提高编修家谱文化质量,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民族文化各领域的交流以及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认祖,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维 《神州》2013,(33):23-23
人们应该还依稀记得,当文学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掀起一股狂热的"寻根"思潮时,老百姓对纂修家谱还噤若寒蝉。直到几年后,国家档案局、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民间才惶诚惶恐地联宗问祖。时隔十八年,在海内外一片"反台独,促统一"的声浪中,无数海外华人热血沸腾,以前所未有的热忱,捐资倡修其所属姓氏的《大统宗谱》。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中国民间自发开始编修新的家谱。与旧编家谱相比,新谱在编修内容、编修体例、编修宗旨乃至编修形式上都有所革新,并提供了更为详实可靠的资料。家谱在古代主要充当政治和伦理教化作用,在当今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寻根认祖等价值,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主要结合对新乡西牧村前后三次续修的尚氏族谱的研究,进行论述,以便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家谱。  相似文献   

5.
杨俊杰 《神州》2012,(34):249
家谱档案是中国原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家谱档案工作包含对家谱档案的征集、保存、管理和利用等各个方面,其中又涉及到数字化管理和新媒体传播等多种新型管理模式。当前,中国家谱档案领域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家谱档案的征集方面,对其的利用工作开展不足且手段有限。本课题以上海市"三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为例,深入分析了当前家谱档案领域的工作现状,对其改善和完备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正家训又称庭训、庭诰、家诫、家范等,一般是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训示、教诲,也包含兄姐对弟妹的告诫、夫妻之间的嘱托。~①家训是家族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训以治家,训以育人,训以养德"。~②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历代治家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无论对于中华文化还是对于清代文化来说,十八世纪都是甚为辉煌的一页,千年的古典文化之流在这里积淀。正是在这一历史阶段,规模空前的大型图书先后涌现,它们标志着文化的熟落、文化的总结以及文化的反省。《四库全书总目》(下称总目)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应运而生。《总目》是中国古代最为系统、完善的目录学巨著,它撮举《四库全书》收录、存目书的提要,辨别考订著作源流,并以超凡的眼力品评先代前贤,议论风生,是中国文化史上难得的学术精品。《总目》一出,世人瞩目,研究者众,以《四库全书》及《总目》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记载一姓世系和人物的谱籍,称为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中国家谱,由来已久。殷商之甲骨、金文已有家谱刻辞。战国末成书的《世本》是家谱开山之一作。  相似文献   

9.
仇桂凡 《古籍研究》2001,(4):130-134
近二十年来,古代小说书目提要研究和考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书目提要和考证方面,我们可以举出《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以及主要以考证为特征的《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宋代志怪传奇叙录》等几部堪称经典的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出版物都令人钦佩,例如由齐鲁书社出版的宁稼雨所撰的《中国言小说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  相似文献   

10.
浙江湖州,向古以方志之乡而著称,历史上曾产生过多部名志。还在宋代,就编纂景德《吴兴统记》、淳熙《吴兴志旧编》、嘉泰《吴兴志》等,特别是明代天启中期由董斯张编纂的《吴兴备志》,更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志书,深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者的好评,不仅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特别是征引资料竟达400多种,除正史、前志之外,还有大量野史、杂记、文集、笔记、家谱等,许多征引之书都早已散佚,因而保存了许多今人难以看到的地方文献。  相似文献   

11.
陈希红  陈瑞 《安徽史学》2010,(3):126-128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等,是一种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自家谱萌芽、诞生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优生功能、政治功能、伦理功能、文化功能等不同的社会功能;加上家谱中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经济学、教育学、宗教学、人类学、伦理学、方志学、遗传学、人物传记和地方史的资料,可以用来校勘史实之讹误、补充正史之不足、解决历史之悬案、印证史家之论断,对开展学术研究极富价值,因而长期以来,家谱、家谱资料的利用、以及对家谱的研究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青睐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家谱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记述了以家族世系为中心的重要历史,是研究历史及探索人物的重要资料。 在我县发现的家谱中,多数是一张谱单,记述也较为简单,《巴雅喇氏家谱》也是如此,但要详细研究,也可对满族的一些具体问题,提供一些较为有益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3.
《冯氏家谱》中有关冯国璋的几件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岁进行河北地方文献的调查搜集工作 ,发现了民国时期曾任代理大总统的冯国璋的家谱———《冯氏家谱》。该谱为手抄本 ,由冯氏后人保存至今 ,长 31厘米 ,宽 2 3厘米 ,共计 1 5 9页 ,保存完整。该家谱为乾隆年间重修本 ,至民国六年 ( 1 91 7) ,由冯国璋出资再次重修 ,其堂叔冯甘棠负责具体修订。这部家谱对了解河间冯氏家族的来源及冯国璋军政生涯颇多帮助。冯国璋 ( 1 85 7— 1 91 9) ,字华符 (一作华甫 ) ,河北河间县诗经村人。早年弃文从武 ,后得到淮军统领刘淇保荐 ,进入天津武备学堂 ,毕业后留校任教官。 1 893年 ,经人推荐 ,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方志》2006,(4):61-61
《中国新编地方志总目提要》是方志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索引性的大型地方志工具书,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方志出版社、各省志办组成编纂委员会,郁文担任顾问,秦其明、田嘉分别担任主编和副主编。该书参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形式,收录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区)以及专业方志类书籍的内容提要,总览全国方志概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新、最全已出版的志书信息资料。与其他同类工具书相比,本书不仅具备查询中国新编地方志目录的系统性和权威性,尤为独特的是,提供了所有入选志书的内容提要,是任何同类工具…  相似文献   

15.
《巴蜀史志》2018,(3):29-29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载体。家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历史文献,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家谱)之一,是人类对自身繁衍谱系的理性认识,是人类进步文明的基本体现,是珍贵的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4,(3)
我国谱牒之学源远流长,今传最古本似为《世本》。《汉书·艺文志》著录:“《世本》十五篇,古文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诸侯大夫。”魏晋南北朝至唐是我国谱学最盛时期,家谱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依据,起着维护士族门阀的重要作用。宋代以后,谱学由官而私,家谱成为封建家庭加强对  相似文献   

17.
张晨 《沧桑》2009,(4):36-37
张士贵家谱分两次修成,第一次以元代世居盂县之张士贵后裔张秀为一世祖、“以可知为断”编修。第二次据元代名臣吕思诚为张秀撰写的墓表编修,而该墓表又是依据张士贵祖坟里保存的石碑撰写的,斑斑可考、代代可数。综合两次而成的张士贵家谱,其可信度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18.
家训之最     
<正>家训,又叫家规、家戒、家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南北朝以降,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家训,如《朱熹家训》(朱熹)、《告兄弟子侄》(范仲淹)、《曾文正公家训》(曾国藩)、《林则徐家训》(林则徐)等,其中,堪称家训之最的主要有:最早的一部家训是周公的《诫伯禽书》。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  相似文献   

19.
上海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是乾隆四十六年二月至四十七年七月期间四库馆臣修订《四库全书总目》时抽换下来的零页汇集。它反映了这一阶段《四库全书总目》的面貌及其变化,仅从清代别集部分就可以看出,一些原拟抄录的著作被移入存目(原因很可能是时间紧迫来不及抄录),而相应提要的褒贬倾向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对于我们认识《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总目》的纂修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吴地记》是现存最早的吴地方志,旧题唐陆广微撰,但《四库全书总目》对其成书时间有所怀疑。本文拟对四库提要进行辨析,并进一步考察《吴地记》的源流和版本。一、《吴地记》四库提要辨析(一)各本《总目》及各阁书前提要的异同浙本《总目》中的《吴地记》提要如下(括号中所注是殿本、文渊阁本《提要》与浙本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