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山西省兴县康宁镇麻子塔村附近发掘了一座壁画墓,因墓葬被盗,未出土随葬品,但墓室结构完整,墓内壁画保存完好。根据墓葬形制与壁画内容判断该墓时代为元代晚期。该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元代晋西北地区社会文化、民间信仰和绘画技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姬翔月 《文博》2011,(6):71-73,2
该元墓壁画系榆林地区馆藏首例,画面内容为宋金以后常见的墓主居家生活、出行、孝子故事等,墨书题记记录了墓主姓氏和埋葬时间,此为明确壁画的年代提供了直接依据,为研究元代北方汉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服饰装扮,以及"银州"在历史上的变迁与沿用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雁塔区集中发现了一处元代家族墓,是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之一。其中两座编号为M38、M40的墓葬残留壁画,壁画残损但颜色鲜艳,基本保留了颜料层结构信息。为了解这两座元墓壁画的颜料类型,通过剖面显微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拉曼光谱和显微红外光谱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壁画颜料成分开展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壁画颜料包含矿物颜料和有机染料——红色颜料有铅丹、朱砂、铁红,黑色颜料为炭黑,白色颜料为白垩,绿色颜料为石绿,蓝色颜料为石青和靛蓝;墓葬M38的壁画有白灰层,墓葬M40的壁画无白灰层。靛蓝的应用是西安地区继唐代韩休墓壁画中发现之后的又一使用实例,为靛蓝在元代作为绘画材料在壁画中的使用提供了新的资料。研究结果也将为两处元代墓葬壁画后续的保护修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尉氏元代壁画墓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尉氏县张氏镇壁画墓在最近的报道中被断为宋代。本文结合相关考古资料,从墓葬形制、壁画布局、仿木结构、人物服饰、墓门题记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将该墓订正为元代。又依据文献记载和图像资料,对该墓壁画中“曾参行孝”和“焦花女哭麦”两组孝子图加以考证。并进一步梳理了考古所见二十四孝图像,发现其组合形式在宋金时期比较稳定,而元明时期则逐渐转向多元。  相似文献   

6.
山西兴县红峪村元至大二年壁画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兴县康宁镇红峪村发掘了一座壁画墓。墓葬坐西朝东,由墓道、封门石、甬道、墓门及墓室组成,墓室为八角形,为夫妇合葬墓。墓顶和墓室皆绘有壁画,包括花卉、鞍马、墓主夫妇对坐图、备茶图及孝行故事等。西壁墓主夫妇之间有一牌位,题有墓主武庆及其妻景氏名字,其后座屏上题传马致远所作《天净沙.秋思》。西南壁上题记中有元代至大二年(1309年)纪年。  相似文献   

7.
山西是我国寺观壁画遗存最多的省份,自唐、五代以迄明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承系统。山西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总数的70%以上,而其中保存的元代以前壁画有2872平方米,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珍贵遗存。  相似文献   

8.
马金花 《文物春秋》2005,(2):16-19,31
唐代是墓葬壁画的一个黄金时期山西地区虽然发现的唐代墓葬壁画不多,但其表现方法独特,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着承继北朝的绘画风格,同时也有唐代墓葬壁画所具有的各类表现形式,形象地描绘出了四神、星象、人物、驼马及树下老人等内容,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唐代绘画艺术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9.
《文物世界》1999,(3):58-59
永乐宫是我国著名的元代道教官观,为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造。它创建于公元1247年到公元1358年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元代道教建筑群,它以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壁画艺术而脍炙人口,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10.
夏鲁寺壁画     
《中国西藏》2015,(3):92-92
夏鲁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系夏鲁派主寺。最早由介尊·喜饶琼乃大师于11世纪中叶修建,在元代经历了3次不同规模的修葺和扩建,才形成今天夏鲁寺寺院建筑格局。寺内壁画系元代藏传佛教壁画艺术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1.
永乐宫是我国名的元代道教宫观,为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造。它创建于公元1247年到公元1358年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元代道教建筑群,它以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壁画艺术而脍炙人口,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12.
赤峰元墓壁画人物服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自80年代至今,笔者先后造访后藏名刹夏鲁寺不下二十回。佛家有“不三宿桑下”之说,是惟恐出家人对旧情旧物生出眷念之心,有碍修行。毋庸讳言,我等对夏鲁寺确实是深怀感念之心,其中包括对寺僧的平和善助,和寺内绘画雕刻艺术美的纯正地道,以及对那集藏汉风格于一身,别具一格的寺体建筑本身。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壁画是祖国优秀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壁画作为古代化信息的物质体现,有着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16年3月,在配合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羊毫街棚户区改造工程进行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两座元代土洞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晋中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两墓出土有瓷枕、黑釉瓷罐、茶叶末釉瓷罐等随葬品,丰富了榆次地区元代墓葬的资料。其中,M9使用了简易的生土雕刻仿木结构,填补了榆次地区此类型墓葬的空白,为榆次以及整个晋中地区元代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2004年7月下旬至8月底,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甘肃肃北县马鬃山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  相似文献   

17.
高平开化寺位于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舍利山腰,该创建于晚唐昭宗时期,初名清凉寺。宋天圣八年(1030年),仁宗下诏赐原清凉寺改名为开化禅院,即今所谓的开化寺。同时,在原址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改扩建。现存的大雄宝殿便是此时建成。开化寺现存建筑多座,  相似文献   

18.
莫高窟第3窟壁画是研究莫高窟晚期壁画艺术面貌的重要遗存。这一时期出现了新的造型样式,即同一种形象有不同的造型特征,如"世俗化"的人物形象、从"神格"到"人格"的毗那夜迦神像、异样的飞天造型等艺术风格都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这种"中国化"突出了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更加说明了元代工匠不束缚于传统壁画的造型模式,艺术上进行圆融创新,同时还构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繁华景象。  相似文献   

19.
李玉年 《安徽史学》2007,8(3):38-44
元代法律由以大札撒为核心的蒙古法和为了满足统治需要不断立法而形成的条格组成.蒙古法为元代地位最高之法,延续于蒙古国,称之为札撒,具有"以刑为主,诸法合一"法典的性质.条格,为元代立法所有成果,是对唐格的借鉴,对蒙古法的必要补充,具有"以行政法为主,刑法为其重要内容,诸法合一"法典的性质,含狭义条格、断例、制诏.在对元代法律组成解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元代法律体系由札撒、条格构成,在条格内又有亚系--狭义条格、断例、制诏.此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全面掌握元代法律,也有利于反思元史学界对元代法律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梳理山西地区元代壁画墓,从墓葬形制、壁画布局和题材、随葬品等方面进行了考古学的观察和探讨。山西地区元代壁画墓常见长方形或方形砖石墓,壁画题材主要有墓主人并坐图、日常生活图、孝行故事图、宗教题材图、宇宙星辰图、题榜类等。山西地区的元墓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侧面反映出了元代山西社会主流文化——蒙汉文化的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