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和她     
作为接受再教育的下乡知识青年,年轻英俊的他,在那个又小又破的灯塔牧场,遇见了活泼能干的她,他们成了家。“再教育”完毕后,他带着她以及四个孩子搬到了县城,买了房子。房子不算太大,但十分精致,因为他在院子的各个角落种满牡丹、百合、薄公英,还有几种不知名的花,甚至在窗前还种了两棵樱桃树。房子里的摆设不是最好的、最贵的,却是最干净的,因为她每天都将这间小屋里的每一处擦拭一遍。  相似文献   

2.
季老者     
我至今不清楚他的名字,院子里的人都叫他季老者。这是那种三组相连的四合院,格局很小,每间房子的面积不超过十平米。且结构松散,断檐钱壁,碎瓦朽木,比比皆是。据说房子的主人是一个药房老板,一九三九年日本飞机扔炸弹,家中七八口人全炸死在院子里,他正巧外出,回来后也郁郁而终。解放前夕,他的一个远房侄子将房子低价卖给现在的十三四家住户。只要从房屋的外观,你就可以想像住户们的生活状况。的确,这是一些差不多处于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这些人在解放前大多是卖苦力或在街头摆摊的小商贩,而且百分之八十有过抽大烟的经历,在…  相似文献   

3.
看车的老人     
接到上海姑妈的电话,说要回来,我就和表哥约好去车站接她。来到车站,我们把车停在车站门口的台阶旁。这时,走过来一位老太太,戴着黄袖章,手里拿着存车牌。不用问,她肯定是来帮我们看车的,不过,要收一毛钱的管理费。她笑嘻嘻地走到我们跟前,刚要递过一个存车牌,我就故意转过脸去,大声说道:“哥,你去看看最后一班车子来了没有,我看车。”嘿!这话还真灵,那老太太听了,只说了一句“孩子,把车子靠边点儿,别影响交通。“说完,便离开了。我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按着坐垫、身子斜靠在车梁上,悠闲地数着过往的车辆:58、59……不自觉地看了看那位老人说也奇怪,这时没人存车,她也不坐不歇息,不停地在车子旁边来回转悠,那神情俨然是一  相似文献   

4.
将来我要发明一种智能房子。这种智能房子的门非常有趣,它是一种用重锤都敲不破的复合材料制造而成的。门上有一个绳索洞,一个强力吸人盘,一个电磁感应器和一个紫外线识别器。只要有强盗或小偷想偷主人的东西,紫外线识别器就会首先识别他(她),然后通过电磁感应器对强力吸人盘进行感应并下指令给强力吸人盘,这样强力吸人盘就会把他(她)牢牢地吸住,使他(她)动弹不得,最后绳索洞里的绳索就会死死地把他(她)索住。索住后,有两种可供选择的A、B功能供主  相似文献   

5.
丁丑 《炎黄春秋》2003,(2):65-66
当年,林彪家有一位不是家人、如同家人的工作人员,她就是王淑媛。如今她已届耄耋之年,然而精神矍铄,有时甚至透着天真。无论是在艰难的岁月中,还是在宽松的日子里,她都是一位快乐的老人。平时,同事们(包括年长的,年轻的)都亲切地称她老王或老太太。近年,一些媒体对老太太有过报道,称她是林家的保姆,老人对此十分反  相似文献   

6.
吉祥的日子 两天后,我们又踏进俄珍卓玛的院子,这次,院子里停放了一辆天蓝色小奥拓,不过,没见它的主人。四朗局长又喊了半天,俄珍卓玛才慢慢踱出来,说,“今天我在闭关。不过,既然你们都来了,就请进来吧!”再次走进她小小的起居室,杨教授立刻惊叫起来,“啊呀呀,今天真是吉祥!太吉祥了!你们看,酥油灯花都开出了两个!”  相似文献   

7.
在内蒙古根河市郊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个德高望重的老太太玛丽亚·索就出生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但没有人知道那是哪一年,更没人知道那是哪一天。森林里的鄂温克人从来没有日历。玛丽亚·索从来没过过生日。人们推算她八十多了,这是以山下她的同辈人做参照的。  相似文献   

8.
与“忧愁”无关的花姑娘 49岁的格桑曲珍家住堆龙德庆县桑木村,她有两个妹妹:二妹巴桑46岁,三妹米玛40岁。姐妹三人“不约而同”地都没有结婚,住在一个大大的藏式院子里,院子里收拾得千干净净,开满各种鲜花。 春天,她们不仅在土地里种下青稞、麦子和土豆,还在院子旁边的地里洒下花的种子。每年的68月,花开了,格桑曲珍就每天坐18路公交车到八廓街四周的小巷里卖花,她是西藏版的“卖花姑娘”。  相似文献   

9.
都说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是个挺厉害的老太太,这两天却笑容可亲,她北伦敦家门口外堆满了花束,起居室里也满是花,大都是橙色和红色,莱辛笑言:"很明显,人们想到我,就想到夕阳。"马上要88岁了,被人视为夕阳未尝不可。惟一不高兴的是她的猫们,全世界把注意力都给了女主人,猫们有些嫉妒。  相似文献   

10.
母亲是大清早去挖土豆的.我回到家里时,母亲已将满满一大篮子土豆背回院子里,太阳光把院子照得亮晃晃的.一身汗湿的她休息了一会儿,就弯腰把土豆倾倒在院子中的土窖边,把泥剥掉,一边又慢慢地把不好的土豆拣出,等着煮熟给猪吃. 剥开泥的土豆躺在阳光下,我禁不住抓一个土豆到面前,一股温暖的泥土香飘来,母亲见我那样子,笑了,她说,你小时候喜欢吃土豆呢.我小时候随母亲去挖土豆,我会把土豆放到收割后没有拉走的麦秸秆中,烧熟放到嘴里咀嚼,虽味道青涩,有点烟熏味,我却吃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妈妈去世了,骨灰埋在了她工作过的单位的院子里。"这主意不错!"爸爸打算照办,"把我的骨灰,一半埋在生物化学所,一半埋在生物物理所。"——他在这两个所都工作了相当长时间。关于死亡的话题,我们已经讨论过多次了,多数是我讲给他听。吃河豚鱼,这是我想出的最好的自杀方法——吃死,对我来说是死得其所。  相似文献   

12.
半夜里,忽然一声响亮的鸡鸣,就在我们住的僧舍窗下,我看看表,只有3点半。到了明天这个时候,村里的女人们一定在睁着眼睛数鸡叫,她们要在鸡叫三遍之前赶到井边,在鸡叫三遍的那一刻,打上第一桶水,背回家。为证明是自己打到了新年第一桶水,离开前她还要在水井上系上哈达。  相似文献   

13.
杨乃运  汝百乐 《旅游》2006,(1):70-72
三水大旗头村,一条条深巷隔离开的一溜溜老屋,锅耳式,防火山墙。进到巷里,有些吃惊,院子里、房子里空空荡荡,居然 没有人住,连续走了几家,串了两条深巷,都是这样,景象就像遭遇了大瘟疫或兵燹似的。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两个孙子,在三岁时都有特别可人的表现,这些真实的故事,每每想起,都令人捧腹。大孙子三岁时,特别喜欢听故事,看图画书,一边打吊针,一边看书,做到精神食粮与物质食粮共享。他会认钱,我把一张像钱一样大的纸给他,他拿到手里一看就说“:这是支票。”他想到广场上玩,我不应允,他就从三楼把东西向院墙外扔下,不得己,我只能抱着他一起下楼,走过广场,再走进别人的院子里,要他把扔掉东西捡回来,他也借机大玩了一把,特别开心。他参加我们择菜活动,把两根蒜插到两个鼻孔里,说“:你们看,我是大象。”今年小孙子也三岁了,特地从广西北海到深圳来过年…  相似文献   

15.
罗拉 《风景名胜》2014,(4):84-91
从谷歌地图看巴丹吉林沙漠南缘,你会发现很多墨绿的圆片镶嵌在莽莽黄沙之中,如锦鲤一般耀眼,似孔雀开屏,景象奇诡.这苍茫沙漠里到底藏了什么?我很想去看一眼.禁区里的生命进沙漠前,我们此行徒步的向导乔师傅把我们带到他家,莽莽戈壁中,一座孤零零的房子.附近搭了个羊圈,有些轮胎半埋在地下,说是拴羊用的.一望无际的黄色荒漠,半圆形的黑色轮胎,风向标下,小小的风车呼啦啦转着,很有一种苍凉的感觉.同伴“煎锅”把他要寄存的手提电脑和衣物整理出来,我把所有的容器都灌上水,套上雪套,理好背包,跟着乔师傅上车出发.车行两个小时后,我们远远地看到了两个海子,那就是宝日陶乐盖,我们徒步的起点到了.下车,我们告别乔师傅,把雪套和鞋带紧一紧,深吸一口气,背包上路.  相似文献   

16.
苦并快乐着 总的来讲,我们最后这一届工农兵学员的学习气氛很浓,学习成绩也是比较好的,这在我们政治系几乎为老师们所公认。 我们的学习生活很紧张。一般是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或者两节课。如果上两节课,就有两个小时可以自由活动,我们通常是打打篮球或办办个人的私事。我因为是学校排球队的队员,每周还要参加几次集中训练。我们每天晚上都要雷打不动地上图书馆自习,从晚上7点到10点钟,去迟了就找不到座位,直到图书馆闭馆大家才回自己宿舍休息。在我的印象里,只有遇到电视台播送重大的国际体育赛事时,同学们才舍得牺牲一次晚自习,把系里仅有的一台电视机搬到院子里,大家一边围着看一边为中国队加油。  相似文献   

17.
民间语文     
《南方人物周刊》2010,(1):65-65
一 生活就像超级女生,走到最后的都是纯爷们。 二 刚从学校走出来时,我们怀着憧憬看了《奋斗》,当我们寻找爱情和事业的时候,我们看了《我的青春谁做主》,就当我们即将豁然开朗准备新生活的时候,一部《蜗居》把我们全拍死了。绝望中,我们看了《2012》,顿时一了:买什么房子啊,迟早要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我家的院子里有一片绿色的小草,青翠欲滴。一天,我把作业做完就去院子里看那一片生机勃勃的小草。嗬,小草们可真有精神啊,其间还有一只可爱的不知名的小虫在那跳来跳去呢!可是,好景不长。那天傍晚就突然下起了暴风雨。当场,小草就被淋得东倒西歪,到了晚上暴风雨  相似文献   

19.
那年春暖花开的时节,学校组织教师带家属去苏州旅游。回来后,宿舍大院子的孩子们像一群麻雀,叽叽喳喳争先恐后地讲着旅游的见闻。只有一个叫梅的小女孩闷头不语。爷爷问她在公园里看见了什么,她细声细气地说:“妈妈要我盯着她的红外套,怕把我弄丢。”大家听了一笑而过,也没往深处细想。后来,我看了篇文章,才对这个身边的故事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麻田转移     
鸡叫三遍时,“前总”来了电话,说是左权参谋长在作战科叫我.作战科住在上麻田的天主教堂里,离我们警卫连驻地(下口)只有3里路.它在河南,我们在河北,淌过河就到了.一进天主教堂的门,就看见参谋长站在墙跟前看地图.他矮矮的个儿,很健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