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历史文化分为周亲汉唐四大体系,这四大文化资源包括丰厚的陵墓遗存和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底蕴深厚的民俗民情和丰富的文物遗存。目前人们对这些资源的单个旅游价值研究较多,但对其文化价值关注较少。基于历史发生学解读下的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开发研究,旨在将陕西文化历史资源放在文化学研究领域,这将丰富对历史资源的文化价值重要性的理解。本文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分析陕西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遗存和风俗习惯特色。并对陕西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陕西唐塔遗存考实及历史地理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佛教的全面中国化和鼎盛时代。与佛教理论发展同步,唐代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佛塔建造的高峰,由中国高台楼阁建筑与印度窣堵波结合的中国式佛塔遍及南北大地。由于建筑材料上的原因,唐代所建的大量木  相似文献   

3.
<正>灾害文化是人类在与自然灾害共生过程中总结形成并代代相传的集体智慧、传统知识及经验总结。(2)历史继承性是灾害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强调从时间的角度认识灾害文化,认为灾害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有一定继承性的、长期的过程,因此要认识它,便有必要追溯其发展历史和发展过程。灾害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凸显了以时间为坐标轴的灾害史研究对灾害文化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疫灾高峰期,疫灾频度平均为21.0%,其中西晋时期疫灾最为频繁,疫灾频度高达34.6%。夏季是疫灾流行的最主要的季节,约41%的疫灾发生在夏季。疫灾周期具有波幅越来越小、波长越来越短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疫灾范围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疫灾重心有由北向南迁移的趋势,都城所在地为疫灾多发区,都城区位的变迁影响着疫灾重心的变迁。三国时期的疫灾重心在河南,西晋时期的疫灾重心在陕西与河南,东晋以后的疫灾重心在江苏。总体来看,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稠密、战争相对频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它们之间的淮河流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的主要流行区域。  相似文献   

5.
黄敏兰 《史学月刊》2003,(1):121-128
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对历史规律性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争论。人们对历史规律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社会发展史意义的规律,一种是历史认识论意义的规律。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人把五种生产方式的演进当作历史规律的主要形式。近年来一些学者反思过去研究中的简单化倾向.对历史规律的研究开始进入到历史认识论的层面,对规律的理解日益深入和具体。  相似文献   

6.
元代陕西行省设立早,起初临时处理军政,且与四川时合时分,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后自为一省。陕西行省与行御史台、宗王等分治最为典型。因西台负责四省监察,蒙古军都万户府迁治凤翔及安西王等出镇,陕西行省长期充任西部军政大本营。然军事权偏弱,还有所谓"未尝提调军马"的"旧例"。这是前期四川设行枢密院,蒙古军都万户府与其不相统摄,平章多不兼都万户,直接支配军队有限等所造成。任职或镇守陕西的,往往是廉希宪、赛典赤、阿思罕、乃蛮台等重臣及安西王、湘宁王等显赫宗王。该省"舞台"或可窥见元朝廷各种政治势力的角逐乃至厮杀。  相似文献   

7.
邵杰 《神州》2011,(29):158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历史史料的作用,帮助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寻找历史发展的本质,引导学生在类似的历史现象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制作短片,提高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邵杰 《神州》2011,(12):158-158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历史史料的作用,帮助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寻找历史发展的本质,引导学生在类似的历史现象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制作短片,提高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陕西典藏古籍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西典藏古籍价值进行全方位研究,是一大空白。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出陕西典藏古籍在积累广博史料,丰富史学内容,深化史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认识文学发展规律,繁荣当代的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发掘陕西地域特色文化,促进陕西地方史地研究,提升我省文化品位,都将会发挥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绚  侯鑫 《人文地理》2006,21(6):35-39
针对"传统堡寨聚落"这一重要的人类聚落形态,文章选择相关遗存丰富的陕西地区作为研究重点,以典型实例为依托,分别从"自然地理"与"社会人文"两种角度展开分项类型研究,归纳总结各类型的聚落结构特征。揭示出堡寨聚落物质硬防卫与精神软防卫的双重性格。最后,强调指出类型多样的堡寨聚落及其丰富遗存成为陕西地区的特色,应及时针对这一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开展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档案关于1736-1911年洪涝灾害史料的记载,以州县为空间单元,对清代淮河中游皖北地区的洪涝灾害进行初步的研究。首先,从灾害学研究的角度,针对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特征,根据研究的需要,突破以往学术界关于水旱灾害气象学的等级划分模式,建立了一个洪涝灾害的灾害学等级划分体系,并对皖北地区洪涝灾害进行了逐年等级划分。以此为基础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此间皖北洪涝灾害频繁,其发生具有普遍、连年和集中的特征;灾害的年际、年内持续时间起伏较大;除广泛性外,灾害空间分布还有明显的区际间不平衡性;其洪涝灾害的类型以涝、偏涝为主,大涝次之,特大涝约30余年一遇。上述洪涝灾害发生的基本情形,说明皖北地区属于典型的"积歉之区"。连年范围广大的洪涝灾害,对皖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In October 1720, when the Qing troops had driven the Zungar forces out of Tibet, the Qing court started to reform the govemment system of the region that was geared to control by Tibetans of the upper ruling class.  相似文献   

13.
杭志宏 《文博》2011,(2):69-73,96
契丹人是我国古代北方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其建立的契丹王朝(后改名辽)长达二百多年。辽代文物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既有草原文化的特色,又受中原地区唐宋文化的影响。本文所述的辽代文物对研究辽代历史、文化以及唐代金银器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唯物史观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原理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世界历史和当代生活本身仍然可以在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内得到很好的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或最基本原理只有一条,即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所制约的合乎规律的过程。早期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犯教条主义的毛病,其因盖出于理性时代形成的规律崇拜。  相似文献   

15.
修昔底德的史著以叙述伯罗奔尼撒战争为主要内容,涉及希腊世界主要城邦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以及海陆交通等方面丰富多样的史料。修昔底德按照自己处理史料的原则,对于战前史和战争史本身的史料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战前史料的选择和考信方法主要采用比较考异法和反溯法;对于当代史料的选用及考信方法主要采取实录法、辨异法、推测法、纠错法、隐微法等五种。修昔底德貌似如实直书的表象背后,隐含着名副其实的“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16.
试论赫尔德浪漫主义历史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尔德是近代西方史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学家,他身上兼有启蒙与浪漫的双重因素,这使他成为思想领域的集大成者。他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历史新观念。他的“历史的有机体“的观点,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启蒙运动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发展新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对历史发展的个体性、多样性、内在性、连续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他理解历史的“移情“方法,对浪漫主义历史学和后来的史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李维的历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的历史方法是罗马传统历史方法的继承与发展。首先,他采用了逐年纪事的年代记的叙述方式。其次,他继承了罗马史学在其肇始就具有的爱国主义偏见和为罗马辩护的特点,特别是在对史料的处理方面,他按照爱国主义和道德教导的写作目的对史料进行删选,甚至伪造。最后,李维把文学技巧应用到历史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18.
陈爽 《文献》2020,(3):4-9
本专栏收录8位青年学者的研究论文,时间跨度从南北朝至明代,涉及史料体裁包括了官私史著、文集表奏、碑刻墓志等,虽考察对象不一,切入角度各异,基本都是以史料的文本辨析为手段,以探究史源、明晰流变为旨趣,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历史文献研究的新取向。一、采摭旧文:传统史籍中的源与流重视史源,强调史料文本的原始性与可靠性,是当今文献整理与史学研究的共识;但在中国古代,史学著作的撰述却往往并不讲求所谓的“原创性”,通过“采摭旧文(闻)”的方式,不做说明地抄撮转引乃至删削修改其他史传中的文字,是司空见惯的寻常操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政治观念、宗教信仰、学术研究以及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角度分析了世界主义的社会根源、历史形态和发展趋势,揭示了世界主义由亚洲西部、欧洲南部和西部向整个欧洲和美国扩展,最终实现由西方中心主义向全球化过渡的真实内涵。作者认为,必须用世界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代民族国家及其社会发展的共存与互融问题,让世界主义问题的研究有效地推动人类社会向着和谐、进步与幸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文献史料的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建新 《史学集刊》2002,2(1):14-19,76
文献史料是以文字形态存在的史料,也是历史认识的基础之一。它实质上是人类的一种精神产品,被赋予了认识主体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文献史料不断解构与建构,文献史料及其记载的历史本体的内容也具有了重构的特质。在历史认识的过程中,文献史料则扮演着历史本体和认识主体以外的第三者的角色——中介客体,这与上述特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更深的层次上反映出文献史料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