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末民初"国民外交"一词的形成及其含义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国民外交"一词的提出,既是中国人民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寻求自强独立的现实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日本的影响,将本意为国家外交的"national diplomacy"译为"国民外交"。中国的"国民外交"概念的内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将人民主权思想应用于外交领域,含有视外交为国民的外交,政府应尊重民意办理外交的意思;二是指国民可通过国会参与外交,以舆论监督外交,将自己的意志反映贯彻于外交事务;三是通过国际民间交往增进友谊,进而改善邦交,促进世界和平。虽然今天的"国民外交"概念主要是从国际民间交往的外交意义上来说的,但不容忽视其原来政府外交须尊重民意,而国民有权监督政府外交的含义所具有的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蒙古问题既为中俄复交久拖不决之主要原因,亦因中俄交涉而由舆论之边缘进至中心视野。知识界由友俄到出现联俄与仇俄之争,苏俄对蒙古问题的介入乃是导致这一变化最敏感、最直观之因素。各方对"民族自决"及其基本范畴之不同阐释与论争,将蒙古问题高度意识形态化。随主权话语渐次压倒革命话语,告别"自决"之趋势因以出现。"民族自决"本为被压民族、国家之理想诉求,其流播世界辄成不同势力之政治利器。蒙古问题乃20世纪一二十年代国内首要之民族问题,外来"民族自决"在此遭遇特殊困境,促使其由外交及政治争端,延伸至思想学术领域,并对中国民族学之建构发生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对南海的政策立场逐步发生变化,去"中立化"倾向日益明显,甚至走向直接介入。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南海政策的变化与南海局势发展变化直接相关,更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相关。美国插手南海问题对亚太区域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也必将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构成直接威胁。防止中国所处国际环境因中美可能在南海问题上发生的冲突而恶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论文从关系网络的视角,以中国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建立的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政府论坛为对象,探讨了中国侨务公共外交为实现与华侨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而构建的关系网络类型及其特点、效果和局限。研究显示,关系网络应用在侨务公共外交这个分支领域,能增强中国与华侨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华侨华人"桥接中外"的积极效应。但因目前关系网络的结构、内容以及信息策略难以充分调动华侨华人在公共外交中的主体性,同时因海外华人社会的发展变化,关系网络在联接中外、沟通中外上还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因此,构建"多中心型""非政府型"和"数字型"关系网络以及转移网络"中心行为体"的政策思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曾请苏联帮助印制第二套人民币中三种面额最大的纸币。而当时的"老大哥"也不负重托,按时将数十亿元印制精美的人民币钞票交付给了中国。当时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把如此重要的事情请苏联去做?这中间经历了哪些曲折?……一批向公众开放的外交档案,揭开了半个世纪前的这些绝密内幕。解密外交档案中有"中国请苏联代印新人民币问题",其中一件长达87页,囊括了绝大部分当时中苏双方的相关谈话记  相似文献   

6.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钱端升、周鲠生等知名学者奉命赴美开展"民间外交"攻势,宣传中国抗战,争取美国朝野对华援助、对日禁运,并将其见解通过军委会参事室直接反馈到决策层。  相似文献   

7.
项锷 《史学集刊》2001,(1):53-58
国民政府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废约之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虽然是中国人民长期抗争的结果,但政府的外交行为是实现不平等条约废除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在评价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时,不应从其政权性质出发,而应从史实出发;也不应只着眼于废约中所遗留的问题,而应明白外交上全瓿的可能是极少的。对国民政府在废约上的作用只能从它是出卖了中国的权益,还是收回了权益这一角度来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黎虎先生,祖籍广东兴宁,1936年8月出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并留校任教,现为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黎虎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自著及主编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黎虎先生的学术成就与贡献,主要为如下三个方面:一、开创并构建了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研究的学术体系。这一由外交决策制度、外交管理制度、外交使节制度、外交方式方法、外交手段与工具、外交礼仪制度与法纪等方面构成的中国古典外交制度学术体系,被学界盛誉为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代表作有《汉唐外交制度史》(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汉代外交体制研究》(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二、开创并构建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吏民"问题研究的新路径和学术体系。黎虎先生的吴简"吏民"学术新体系将吴简与文献资料结合,推翻了长期统治魏晋南北朝史的"吏户"论;全面、系统论证了"吏民"的内涵、性质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所阐释的"真吏"论、"给吏"论等对于从新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官制史,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代表作有《先秦汉唐史论》(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三、提出并构建了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问题研究的全新学术体系。提出"权力的掌控与人力的掌控"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演变的两个关键,据此而将中国古代历史划分为"无君群聚"社会、"王权众庶"社会、"皇权吏民"社会依次相承的三个时代。代表作有《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文史哲》2020年第1期)。  相似文献   

9.
邓星晟 《神州》2012,(35):224
外交部微博"外交小灵通"应新媒体发展而生,是开展公共外交的全新手段。自开通以来",外交小灵通"在宣传我国外交政策,树立中国外交形象,争取国内民众理解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本文介绍"外交小灵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产生背景、定位、作用和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32年12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正式宣布两国无条件复交。此事件是中国政府在国联会议上反对日本侵略屡遭挫折之际获得的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胜利,该外交胜利不仅使中国在国际上突破了外交方面的困境,而且对于中国当时整个政局的发展都具有较重大的影响。本文拟从这一事件的中方主持者——颜惠庆对此事件的具体操作入手,来对这一事件作一初步的梳理,以此来展现当时中国内政与外交的某些特点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具体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子《大宗师》集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真人"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一书内容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对于古籍献中“百工”一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考证,发现它与“百官”一词的关系错综复杂,于是从字形、声音及化历史的研究对比中取证,认为“百工”作为上古一官职名,后世直接对译成“百官”实际上存在混淆和误解,却也可从中看出它们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特殊语词的变化的历史考证将对训诂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3.
14.
Museum learning的相关研究范式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学观众研究和教育学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国内这两门学科对museum learning的翻译存在分歧:博物馆学界将其译为"博物馆学习",而教育学领域则将其译为"场馆学习"。原因在于二者对museum learning的研究方法存在分歧,以及二者对"博物馆"一词本身范畴和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博物馆学习"不仅保持了museum在跨语境研究中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在概念上确保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和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在museum learning研究中的相同地位,这是"场馆学习"一词无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5.
“树崇拜”是世界各地早期人类一项重要的信仰习俗,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广泛的影响。三星堆出土的三千年前的青铜神树和四川等地出土的东汉前后的大量青铜钱树,是“树崇拜”的珍贵遗物。它们不仅造型优美、内涵丰富,而且有其内在的联系。研究两者的特征、异同及其演变情况,有助于揭示古代先民的思想观念发展变化及其所反映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伴随唐宋文化转型而兴起的“正统”论,扬弃了天人感应、五德终始之说.以法则性、道德性“天理”取代主宰性、意志性“天命”,经宋儒精心阐发的文化价值理想、社会政治理想“天理一王道”再次构成统合历史兴盛衰亡之变的“贞一之理”。而北宋时代的正统之辨呈现出儒家历史哲学、政治哲学在因应时代变化之际曾具有的复杂、深刻的思想面貌。  相似文献   

18.
对“上博竹书”的研究,无疑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我们便随处可见专家学者们对这部竹书的品头论足与考订释读。然而,从总体上看,人们对它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却并不一致。仅就这部“竹书”的主体内容而言,有人称它是“《孔子诗论》”;还有人称之为“古《诗序》”,进而认为,所谓“《孔子诗论》”的说法并不妥当。于是,争论日起,尚未止息。本文认为,这种有关称谓的争辩是无畏的,因为比此更必要也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搞清楚孔子这部“竹书”所要表达的思想和道理。本文以所谓“诗言志”与“诗无隐志”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经过研究认为,这个思想和道理就在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上博所藏楚竹书<申公臣灵王>与<平王与王子木>两篇中所存在的若干疑难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补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探寻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一 西行[1]和歌には「身」と「心」の语が多くみろれる.久保田淳氏は、みずからの心情を大切にするところに西行の文学の根元をみることができるとされる[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