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显庆五年(660年),唐朝在新罗导引下灭亡百济,并立即在百济故地设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及五都督府下辖的三十七州。唐朝在百济故地初设的行政建置与百济末期的"一都五方三十七郡"政区关系密切,本文以此为据对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的地望和三十七州中部分州的州名和地望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2.
白江之战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唐朝出兵百济后,各方利益矛盾冲突的演变结果。唐朝以臣服高句丽作为重建东亚国际关系秩序的关键,这场战争引起东亚各国关系的重新分化组合,反过来又影响了唐朝对朝鲜的决策,造成唐朝出兵百济的新发展。唐军占领百济之后,新罗想统一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想在朝鲜南部获得利益的目标,同唐朝国际战略的矛盾日益显现,唐、罗联盟出现罅隙,而日本更是大规模出兵朝鲜,与唐朝决战于白江口。从日本出兵的政治和军事战略分析,可以看出其欲控制朝鲜南部的目的,但这也造成了日本指挥上的失误,大败而归。东亚各国均参加的朝鲜战争,却成为东亚世界最终建立的一大契机。  相似文献   

3.
7世纪中叶,唐朝与朝鲜半岛的新罗国联合,相继灭亡朝鲜半岛的另外两个国家———百济和高句丽。与此同时,数以千计的朝鲜半岛遗民因各种原因被迫来到唐朝。迄今为止,学界对来唐的高句丽、百济遗民的具体数字并无定论;遗民的流向和安置也是众说纷纭。本文通过探讨国内外学界对高句丽、百济遗民的人数、流入地、安置地域分布等研究现状,指出其中的不足和应当侧重关注的问题,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应注重地方志资料的搜集,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并转换角度,使高句丽、百济遗民关联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文史天地》2013,(7):94-94
663年,唐朝与日本因插手朝鲜半岛纷争,在白村江展开大战,日本惨败。战败后的日本处于恐慌之中,担心唐朝继续进攻日本,于是在本土岛屿上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形成三道防线。没料到唐朝此时却伸出了橄榄枝。664年5月,唐军驻朝鲜半岛百济的统帅刘仁愿,派将军  相似文献   

5.
唐朝与高句丽、百济关系的恶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世纪,东亚各国的国内和国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学者称其为东亚动乱年代。尤其是中国出现了强大的唐帝国,对东亚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随着国力的迅速上升,其对东亚政局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并试图建立以唐为中心的东亚国际新秩序,这必然要与其它东亚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摩擦。怎样处理这种摩擦和矛盾,当时正在朝鲜半岛争霸的3个国家采用了不同的外交策略:新罗利用唐朝这种希望威慑半岛的欲望极力依附于唐;而高句丽和百济则选择了联合并与日本勾结,进攻新罗,这种做法无疑是对唐朝所要建立的东亚秩序的公然挑衅。其结果是新罗借唐之力基本统一三国,高句丽和百济兵败国亡。本文主要探讨唐与高句丽、百济这种敌对关系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华建强 《沧桑》2011,(4):52-54
7世纪前期,朝鲜半岛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间矛盾尖锐,互相攻伐。唐建立后出于重建东北亚国际秩序的考虑,几次出征伐高句丽,但进展不大。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半岛上逐渐形成了两大联盟——唐朝、新罗联盟和高句丽、百济的联盟。而日本对半岛争端的直接介入最终使白江之战爆发。战后,唐朝以自己为核心的东亚秩序得以建立,日本也认识到与唐的差距。唐日之间关系逐步走出战后初期的低谷,从而形成了中日交流史上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7.
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五十年(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琏瑰 《百年潮》2001,(1):64-71
二次大战后朝鲜分裂的出现朝鲜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自从公元7世纪新罗王国联合唐朝军队克灭高句丽、百济,结束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统一半岛以后,朝鲜便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衰落,西方势力开始侵蚀朝鲜。特别是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  相似文献   

8.
一自古以来,我国在政治制度和文化等许多方面,都受到中国的强烈影响。中国文物的传入和引进,曾直接、间接地大大依赖兴亡于朝鲜半岛上的各国。这些事实,当是毋席赘言的了。但是,就八世纪以后的情况来看,在上世纪下半叶,由于百济、高句丽相继被唐朝灭亡,继续与日本交往的朝鲜半岛上的国家,便只有新罗了。然而,日本与新罗的关系,从八世纪初以后,也走上了冷却化的道路。当时,日本仰慕先进国家唐朝,为了吸取其文化而  相似文献   

9.
唐政权与朝鲜半岛的关系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先后出兵灭掉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和高句丽政权.析其地置熊津都督府和安东都护府,又在新罗领土上设置鸡林州都督府,不但恢复了汉魏时期对朝鲜半岛北部的有效统治,而且在整个半岛地区普遍设立了府、州、县,把这一地区直接或间接地纳入唐王朝统辖之下,这是中国东北古史研究中不能回避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0.
熊津都督府陷落始末——兼论唐罗战争的爆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与新罗联手灭亡高句丽后,两国因百济故地控制权等问题矛盾激化,新罗利用唐军主力被吐蕃牵制在西部战场的良机,于咸亨元年至咸亨三年(670—672)不断进攻唐熊津都督府。出于国内政治及经济需要,唐朝于咸亨三年五月前后主动将熊津都督府驻军及当地百姓撤往内地,因之有关新罗于咸亨二年(671)夺占熊津都督府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唐朝在唐罗熊津之战中犯下了一连串的战略、战术失误,而没有制定完善可行的整体战略则是熊津都督府撤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陈玮 《北方文物》2017,(1):61-68
洛阳邙山新出、归藏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之《大周故陈府君墓志铭》为近年来出土之罕见入唐百济移民墓志。志文主要记载了陈法子先世源流、其曾祖以下的家族世系、显赫仕途及其本人入唐前后的仕宦经历。墓志为研究百济教育制度、官制、政区、族群结构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料,补史之阙。从中亦可管窥唐廷对百济移民的安置政策、百济移民于唐代军事系统之融入以及百济移民在唐代士民社会中的族裔感知、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邵磊 《中国钱币》2009,(3):39-47
朝鲜三国时期,和高句丽、新罗相比,百济与东晋南朝的关系尤为密切。从以宗教、艺术为纽带的联系而言,百济对萧梁似乎尤为推崇。据《三国遗事》卷三“原宗兴法”条,百济甚至曾在首都熊川州(公州)为梁武帝创建大通寺,而《梁书》卷五四《诸夷传·百济》更是记载了百济屡屡遣使进呈方物并恭请梁武帝所著经解以及《毛诗》博士、工匠画师之事,于此足见两国交往的频繁与密切。  相似文献   

13.
新近出版的胡戟、荣新江主编《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一书中,公布了《大周故明威将军守右卫龙亭府折冲都尉陈府君墓志铭并序》墓志。这方出土于洛阳,现收藏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的入唐百济人陈法子墓志的公诸于世,为学术界提供了入唐百济移民新的人物样本,弥足珍贵。特别是墓志涉及的几个百济灭亡前的地方行政地名以及百济的职官等问题,很值得探讨。本稿依据中外现存文献资料,探讨墓志涉及的陈法子入唐相关问题,墓志中的百济地方郡名等,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权五荣  许莉 《东南文化》2011,(2):101-108,132
自1997年后持续发掘调查的首尔江南风纳土城,因城墙规模巨大,出土了许多与王城相符的遗迹及遗物,被推断为百济最初的王城河南慰礼城。遗址出土了诸多邻国制作的物品,证实当时百济与周边国家保持着交流。特别是数十件中国西晋至南朝刘宋时期施釉陶器、钱纹陶器等类物品的出土,揭示了3世纪以后百济与中国在陶瓷器交易乃至宗教、思想层面广泛而紧密的交流,也为百济史及与中国的交流史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韩国公州宋山里6号坟的形制结构与武宁王陵一样属于典型的"建康模式",其时代比武宁王陵略晚,墓主推测是武宁王之子百济圣王,墓壁发现的"四神"壁画明显受到南朝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建康模式"的砖室墓在百济葬制中的植入,应与百济东城王六年遣使中国南齐要求内属有关,可能是百济内属时期的制度规定与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隋唐与百济新罗的往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4世纪初到7世纪中叶,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及至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唐出兵与新罗联合,灭百济;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句丽;此后,半岛逐渐为新罗所统一,三国鼎立的形势结束了。南北朝隋唐时与百济、新罗的往来频繁,经济和文化交流关系密切,兹略述之于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学术界,连云港封土石室墓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墓葬方式,其年代大约为南北朝末期(或隋代)到中晚唐。从形制和结构看,连云港地区分布的封土石室墓与韩半岛古代百济的石室墓颇有关联。墓葬习俗是考古文化中保守性最强的,是强烈反映民族性的文化领域,连云港封土石室墓本身就是这种民族性的反映。百济灭亡之后,大多数百济遗民在660年被唐军带到并安置于徐州和兖州,676年为了充实辽东熊津都督府再次被迁徙于高句丽故土建安古城,可能经连云港口从海路到辽东。后随着熊津都督府消失,不少百济遗民在离散过程中在连云港一带定居下来。他们定居于同外地人接触机会较少的海岛上,保持着自己固有的墓葬习俗。在这种背景下长期绵延传承下来的百济遗民墓葬,就是连云港的封土石室墓。  相似文献   

18.
任那考论     
4世纪初,日本开始向未整合进百济、新罗的弁韩诸部渗透,并将此地区称为"任那"。369年前后的任那诸国,其地东至今金海,西可能达今顺天,最北端约至今高灵,大体说,包括今庆尚南道绝大部分地区,以及全罗南道、庆尚北道的部分地区。日本控制此区域,不仅阻碍了百济、新罗对三韩各部的整合进程,还成为其进一步向半岛北部进兵的基地。百济在与高句丽争夺带方郡故地失败后,转而与日本联合,但日本军队为南下的高句丽好太王击溃,百济被迫臣服高句丽;新罗迫于日本的压力,向高句丽求救,在击退日本军队后,高句丽驻兵新罗境内,至此,半岛内部形成以高句丽为主导的新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至2015年4月,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对市境内的封土石室墓进行了考古调查,共调查发现474座,墓葬形制多样,出土文物为唐代器物。通过与江南石室土墩、朝鲜半岛百济石室墓的比较,结合相关实物、史料,推测连云港封土石室墓为百济移民的墓葬。  相似文献   

20.
韦正 《东南文化》2011,(2):109-114
韩国风纳土城出土了一批大型钱纹陶器,经过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这些钱纹陶器可能与百济王室有关,其输入百济的时期可能在东吴中后期,西晋时期的可能性也存在,东晋时期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此风纳土城的始筑年代可追溯至中国东吴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