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随葬玉器的分析,对反山、瑶山墓地的墓葬作出了年代学的研究,认为瑶山墓地的起始和结束年代比反山墓地要早。  相似文献   

2.
良渚文化发现已历五十余年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资料缺乏,其文化面貌和社会性质一直若明若暗。近几年发掘了良渚文化几处重要遗址和墓地,特别是1988年《文物》杂志第一期发表的《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和《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使人们对这些间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明朗化。本文仅就反山墓地和瑶山祭坛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并论及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一、关于反山良渚文化墓地性质根据发掘简报的资料,此处墓地是就  相似文献   

3.
瑶山祭坛及良渚文化神徽含义的初步解释王立新良渚文化反山墓地与瑶山祭坛是近年中国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之一[1],颇令国内外学者为之侧目,尤其是出土的大量精美绝伦的玉器及其神秘纹饰一直是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与此同时,有关祭坛的功能和目的、神徽的含义等问题则...  相似文献   

4.
良渚文化玉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型式研究良渚文化玉琮,早在1936年施昕更先生发掘良渚遗址之前即有出土,但多流于海外。对其真正的认识,是从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发掘之后开始的。迄今为止,经科学发掘的材料除草鞋山之外,已有江苏吴县张陵山、常州寺墩、上海福泉山以及浙江余杭反山、瑶山等数处。这些有确切地层依据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翟杨 《东南文化》2012,(3):92-96
通过对反山、瑶山墓地出土玉器纹样的分析,可以认为良渚社会细线刻神兽纹存在不同的纹饰风格,其雕刻是在不同族群进行的。一些墓地出土细线刻纹样的相似性表明良渚文化贵族集团在很大空间范围内存在着玉器交流的现象,这对认识良渚社会各贵族集团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玉琮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分布区域广泛,长江以南集中在江苏、武进寺墩、草鞋山、常熟、昆山、张陵山、上海的福泉山,浙江余杭反山、瑶山等;长江以北散见于河南殷墟、山西的保德、曲村,陕西的周原、延安、宝鸡、沣西,甘肃的灵台,山东的滕州、济阳等;而且使用时间长,从良渚文化时期直延  相似文献   

7.
<正>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等地的考古学文化,纷纷在文明化道路上阔步向前。良渚文化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在礼制规范、信仰统一方面,在早期文明中堪称出类拔萃。无可争议的文化中心杭州余杭的良渚遗址群,分布着莫角山、反山、瑶山、汇观山等130多处良渚文化遗址,它们以良渚古城为核心框架,布局有序、等级分明、规模宏大、  相似文献   

8.
反山M12再思--良渚遗址群显贵者墓葬个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期“史前文化”专栏,选登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向明先生的《反山M12再思--良渚遗址群显贵者墓葬个案的研究》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朔知先生的《皖西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变迁》。良渚遗址群以及位于遗址群中部的反山墓地对于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地区史前历史乃至中国文明化进程研究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能够碰到并发掘出这样一个墓地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反山M12再思--良渚遗址群显贵者墓葬个案的研究》一文作者方向明先生虽不是反山墓地的发掘者,却是墓地的整理者和新出版的《反山》报告编写者。同时也是很多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者以及《瑶山》等重要报告的编写者,对于反山墓地乃至良渚文化的墓葬制度有很透彻的了解并发表过很多相关论文。而本文对出‘琮王’的反山M12的个案研究,特别关注的是墓葬中随葬器物放置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及其与已经朽坏有机物质之间的联系,试图复原这些器物原初的存在状态,因而对于了解反山墓地以及良渚文化的埋葬制度、礼仪文化和社会制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反山墓葬保存状况十分不理想,一些有机物甚至是人骨、象牙器具等都已朽烂殆尽,发掘的时候由于是第一次遇到良渚文化这样大型的墓葬,基本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因此尽管发掘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很难将随葬品最原初的状态完全恢复出来,因此就特别需要本文这样参照其他相关材料对原始资料的‘再发掘’。  相似文献   

9.
金秀瑶山(旧称大瑶山),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在桂江与柳江之间,是越城岭南行的一支山脉,面积二千多平方公里。山高坡陡,谷深林密。任何一种社会都需要一种约束力量来维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瑶山自古也有自己独特的约束机制。这种约束力表现为村规民约、宗规族诫和习惯法,在理山还表现为石牌制度。  相似文献   

10.
良渚玉符试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太湖地区一批良渚大墓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良渚玉器的种类。由于这些玉器形式繁多,数量庞大,以及长年瘗埋的腐蚀作用,要认识它们各自的完整状态和原始用途,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本文试就良渚玉符的形状及用途作一探讨。一、发现概况及复原依据良渚玉符,过去人们称之为"角形装饰物"、"玉佩饰"、"玉冠状饰"等。这种器物多见于良渚大墓人骨架的肩部、头侧。如上海福泉山2件,江苏草鞋山、张陵山、少卿山、咎庙、寺墩各1件,浙江反山9件、瑶山儿件。其主要形  相似文献   

11.
简讯     
《收藏家》2005,(5)
良渚文化文物精品展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于8月20日至11月20日主办“良渚文化文物精品展”,展览将集中展示浙江省各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良渚文化文物二百余件,其中,许多器物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良渚文化以磨制精细的石器、种类繁多的黑陶器、雕琢精巧的玉礼器而著称。良渚文化的发现虽已超过半个世纪,但近二十年的考古工作成果十分显著,浙江省的瑶山、反山、汇观山、莫角山等墓葬遗址的发现,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陶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杨桂梅)  相似文献   

12.
良渚文化时期,玉璜是主要的玉器种类之一。本文通过对良渚反山和瑶山遗址出土玉璜组合关系的研究,将良渚玉璜纳入良渚文化玉礼器的范畴,继而提出良渚玉璜的组合是后世组玉佩雏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1935年费孝通与王同惠结婚照人生无常。但有一种情怀,很难割舍;有一种牵挂,很难放下。位于祖国南岭西部峰峦层送、山高水激、坡陡谷深的广西大瑶山,在蜚声中外的社会人类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心中的份量,是沉甸甸的,他先后5次上瑶山,与瑶山结下了真挚而凝重的不解之缘,瑶山,印过费孝通年轻时的足迹;瑶山,是费孝通和爱妻走上社会调查之路的起点,也是他遇险获得第二次生命和爱妻献身社会学的殉难地;瑶山,是费孝通心中一首激越的、刻骨铭心的诗!“瑶山并不都是陷阶,更不是一个可怕的地狱。瑶山是…  相似文献   

14.
<正>良渚文化玉器的出土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但良渚文化玉器的辨识则是自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1973年在江苏草鞋山遗址良渚文化M198中发现了琮、璧、钺等玉器与陶器伴出的事实,首次从层位关系上确认了琮、璧、钺等玉器的良渚文化属性,使人们终于摆脱了传统史学观的束缚,开始对良渚文化玉器的年代与文化面貌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和瑶山良渚文化墓地的发掘,数以千计大量玉器的集中出土,不仅解决了一些玉器的名称、用  相似文献   

15.
良渚文化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以其精湛的琢玉技术闻名于世。良渚文化的髹漆工艺也很精彩,反山、瑶山、卞加山、梅堰等遗址都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髹漆器物,器形多样,胎骨主要有木胎、陶胎和石胎等,以生活用器为主。髹漆彩绘和髹漆嵌玉技术是这一时期的重大创新,代表了良渚文化漆器装饰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器物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完美体现,也是等级分化的标志之一。髹漆工艺的发展是人类审美发展、欲求膨胀、技术进步、财富增长的结果,是为贵族服务的产物,富裕的环境促使人去注意生活装饰,愉悦自己。  相似文献   

16.
说“琮”     
一、玉淙的出土与分布琼,在本世纪30年代施听更先生发掘良诸文化遗址之前就有出土,但大都流传海外。自从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发掘之后①,江苏吴县张陵山②、常州寺墩③、上海青浦福泉山④、上海市松江广富林⑤、上海马桥③,以及浙江余杭反山、瑶山等处o,江苏海安县青墩、江宁县处庙、武进县的横林青墩、雪堰桥南山和湖塘金鸡墩、吴江梅堰龙南遗址、常熟市的三条桥、黄土山和嘉菱荡、昆山县的绰墩、新沂县的花厅、阜宁县陆庄、涟水县三里墩以及吴县的东清等地均发现有综。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出土玉珠的地点已超过20余处③。在黄河流域和…  相似文献   

17.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地区的一种重要的考古文化类型 ,以出土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而闻名 ,尤以大型玉制礼器著称。礼器 ,通常指用于祭祀、丧葬、宴飨、朝聘、婚冠等礼仪活动的各类器物。考古研究发现 ,礼器的应用于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 ,不过当时只用于祭祀和丧葬等活动。玉制礼器的产生大约在距今 6 0 0 0至距今4 0 0 0年间 ,多发现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 ,黄河流域的大汶口、龙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中。其中良渚文化礼仪用玉尤为典型。它们大部分出土于浙江反山、瑶山、上海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新沂花厅、赵陵山等遗址…  相似文献   

18.
在广西中部偏东北,介于浔、桂两水之间,大、小瑶山绵亘千百里,蜿蜒于蒙山、荔浦、鹿寨、象川、武宣、桂平、平南7县。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瑶族兄弟,就世居在这片高高隆起的广袤的华夏大地。他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历代统治阶级又施以权术分而治之,一方面把瑶民分成尊卑等级,一方面在板瑶、花蓝瑶、过山瑶、山子瑶中分设酋长,使各自为政。这就更使外界难窥瑶族生活全貌,而凭添了神密色彩。在旧中国,没有对社会的系统调查,当然也就缺乏可供学者查询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谁来开启瑶山这神密之门?谁来把瑶族兄弟的真面目介绍给外部世界?社会在呼唤,瑶山在期待!  相似文献   

19.
何驽 《东南文化》2016,(4):43-49
浙江余杭瑶山、反山贵族墓地的考古资料显示,两处墓地属于两个不同的统治阶级集团,集团内都是由男性担当社会管理和防卫职能,由女性担当社会宗教和纺织业职能,但两个集团职能的侧重不同,前者偏重于宗教祭祀,后者偏重于社会管理和政府财富。这两个社会控制集团联合执政或轮流执政,显示出良渚文化公共权力的传递与分割似与职能有关,符合民主国家权力集团组合的特征,成为良渚文化作为商业国家的社会政治的民主特征。良渚文化民主政治的社会中坚支撑是由拥有殷实财富和中等社会地位的中等集团所构成的"中产阶级",良渚社会统治集团内部成员也是由"中产阶级"晋升而来。  相似文献   

20.
瑶山瑶寨     
瑶山瑶寨 瑶族,是生活在贵州瑶山的土著居民。瑶山位于以风景著名的荔波县,距荔波县城30公里。瑶族人数不多,大约只有3000来人,但却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化,尤其是对死亡,他们有着特殊的想象和特别的关注,因而又被称为“哭歌于群山中的族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