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代徐胜买地铅券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博物馆收藏一件汉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徐胜买地铅券,未见于著录。兹作介绍和浅释如下。铅券长47、宽约4、厚0.2厘米。有隶书三行,第一行46字,第二行43字,第三  相似文献   

2.
汉代买地券的实质、渊源与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今见东汉买地券均为随葬明器,并非实在的土地买卖文书,而是“实在的冥世土地买卖契约”:买地券所涉及的买卖双方、见证人均为亡人,所买卖之对象———墓地所有权是冥世所有权,其田亩面积、所用之钱亦仅具冥世意义,也就无须亦不可能与现世实际墓地亩数及现世土地价格相对应。(2)今见东汉镇墓文在时间、空间上均与买地券并存,其功用、性质与买地券并无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向地下鬼神通告亡人之殁亡,并祈求得到地下鬼神的接纳与保佑,只不过镇墓文以铅人、金玉奉献给地下土神以解除丧葬动土对地下神的冒犯,而买地券通过向地下鬼神购买葬地以得到地下鬼神的保佑。(3)买地券与镇墓文之源头,至少可上溯至西汉前期墓葬所出之告地策;告地策、镇墓文、买地券三者之间的功用与性质基本相似,演变之迹也比较清晰;至于三者与战国楚地墓葬所出遣策(物疏)有无继承关系,则尚不能确定。(4)告地策、镇墓文与买地券起源于民间巫术,书写者主要是巫觋(东汉中后期亦有“道中人”);书写规则与书写内容主要取决于巫觋方术的准则,而并非亡人及其墓地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永济市博物馆藏有一块明代的“买地券”石刻,此石刻长60厘米,宽58厘米,厚16厘米,青石质地,保存完整。券文字迹整齐,为正楷书体,全文计329字。现将其内容抄录标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也谈“地券”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3年第5期《文物》有方诗铭先生《从徐胜买地券论"汉代"地券的鉴别》一文,列举了四例买地券,经过考证,认为孙成买地券是可信的,其余三例可能是伪造的。这里提出一点意见,和方先生商榷。为免检寻,将孙成买地券释文抄录于下:  相似文献   

5.
"盗葬"一词作为丧葬习俗中的特殊用语,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指"窃用他人土地、墓穴埋葬死者",在典籍中较常见;另一个重要义项是"葬不斩草买地立券,谓之盗葬",在买地券中常见,主要出现在宋元明时期,且只在江西地区,并与道教内容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道教词条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六朝买地券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买地券是为死者购买阴宅、冢地的契约凭证,在我国古代沿续使用了很长时间。六朝买地券因被视为刻写草率、内容怪诞,故未能像六朝墓志那样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不揣卑陋,在汉代实地券研究的基础上,[1]搜罗归纳,旨作引玉之砖,以盼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买地券词语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买地券作为碑刻中的一部分,是非常宝贵的出土文献。从已经刊布的买地券录文来看,文字误录、句读误断的现象颇多,影响了该资料的有效利用。今摘出买地券中若干条常见词语,加以释义例析,分析部分买地券释文的误因,同时为辞书的编撰提供补正。  相似文献   

8.
买地券是两汉以来墓葬中常见的随葬明器。虽然,自近代学者罗振玉著录和研究买地券以来,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并对买地券的演变过程、券文内容以及史料价值等问题作了综合的分析和研究,但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晚期买地券(晋以后)文字荒诞,信迷色彩浓厚,与实在的土地契约文书  相似文献   

9.
江南和华南地区已经发现22件南朝买地券。它们依券文可分为三类,在内容、书写格式和行文语气上均有区别。总体上,南朝买地券一方面包含了强烈的道教因素,表明道教在南朝底层社会的广泛影响,另一方面,券文内容也反映了南朝社会的生死观念和埋葬习俗。  相似文献   

10.
再论“地券”的鉴别——答李寿冈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9,(8)
对于汉代以后的"地券",如何去伪存真,进行鉴别,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由于《文物》发表了《徐胜买地券》,我感到可疑,结合平日所考虑的一些鉴别上的问题,写了《从徐胜买地券论汉代"地券"的鉴别》短文。事隔数年,始在1978年第7期《文物》上读到李寿冈先生的《也谈"地券"的鉴别》一文,和我商榷。空谷足音,跫然以喜。《文物》1973年第5期上所发表的我那篇短文,由于《徐胜买地券》上的年号是汉光武帝的"建武中元元年",这件"地券"又是属于土地买卖文书,而不是那些具有封建迷信内容的另一类"地券";因此,这篇短文只限于论述汉代属于土地买卖文书"地券"的鉴别,其他概不涉及。李寿冈先生的商榷把范围扩大了。从时间上来说,他引用了晋代的《杨绍买地券》、唐代的《王  相似文献   

11.
1990年6月25日,我应邀赴岚县评审县志稿,第二天参观了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三件元代买地券使我颇感兴趣。这三件买地券为(一)至元十年(1273)张氏买地券,(二)皇庆二年(1313)康宁买地券,(三)至正元年(1341)杨世安买地券。第二件朱笔写,另两件墨书。现作介绍和研究于下:  相似文献   

12.
买地券研究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墓葬出土的买地券,内容丰富,富有特色,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古代文献中大约在宋代已有关于买地券的记述,清代之后著录与研究者颇多。近年来更有许多新的考古发现,学者们对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论述。这里对买地券研究作了回顾,并对买地券形式与性质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1995年5~7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基建工程,在洛阳市()河回族区五股路龙泉小区工地发掘了一座明代墓葬,墓中出土了一件买地券。此件买地券券文中涉及的买、卖双方均为具体人物,其中4位人物在《河南洛阳县志》[1]中有记载  相似文献   

14.
“买地券”中历日校补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日作为买地券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我们研究历史文化、语言史、天文史等提供了参考,误释历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券文内容的正确理解,笔者尝试以<文物>中所公布的买地券材料为对象,对误释历日处加以指正并分析误因.  相似文献   

15.
<正>买地券(地券文碑),是中国古人安葬亡人时使用的一种明器。作为随葬品,它以地契形式置于墓中,是生者为死者在阴间买下的一块栖身之所的证明。它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唐宋以后传布于大江南北。它系由买地契约演变而来,一般还包含镇压鬼神的文字符箓等内容,其主要功能是给死者买地作宅,使死者得到安居及活动之所,同时还带有保佑生者  相似文献   

16.
凉山州出土的明代买地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凉山州在基本建设中,曾出土了数量比较多的买地券。从时间上看,目前已发现的资料,主要是明代的,质地是当地所产的石头。墓主人的身份有官吏或其家属,也有一般富人绅士①。从券文形式看,其铭文内容大体相同。但是根据笔者收集整理的资料,大约有四种不相同的格式,这是我们研究古代凉山州葬俗、“村巫”的信仰②是难得的实物材料。现将凉山州出士的四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明代买地券,分别介绍如下,供研究参考。(一)明天顺(公元1457年至1464年)残买地券一方(图一、图二)。宽40、高40、厚4厘米。红色砂石质地,两面均刻写文字。早…  相似文献   

17.
河南偃师县发现汉代买田约束石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7年12月间,我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偃师县缑氏公社郑■大队南村第六生产队的仓库院内,清理出一块汉代侍廷里父老惮买田约束石券。缑氏公社在偃师县城南约20公里,郑(?)村在缑氏镇西南约4公里,郑■村以南是南村。南村位于一块岗地上,浏涧河自村南绕村西往北注入伊河(图一)。南村西北直至河岸,地面上散布着许多汉代砖瓦碎块。我  相似文献   

18.
19.
陈杏留 《华夏考古》2013,(1):134-136
买地券作为珍贵的出土文献资料,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目前刊布的买地券释文材料不少都存在问题。我们通过整理汉至唐宋买地券材料,将常见误因在此刊布,以引起学者注意,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份宝贵的文物材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海南宋代墓葬中出土几方买地券,出土情况及特点、年代及涉及的地名,买地券所反映的民间风俗信仰等方面进行梳理和考证,尽可能地揭示出隐藏在这些文字背后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