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大伟 《丝绸之路》2010,(6):103-104
本文从国家宗教管理法制建设和将宗教问题纳入社会主义社会两个视角探讨了目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宗教管理等问题,试图找到一个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和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开展宗教学研究,人们对于宗教的社会作用问题探讨得比较深入;尤其是宗教对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发展的影响,谈得比较充分。但对宗经与语言学的关系问题,宗教作为一种神秘主义世界观对语言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的问题,似乎未见有人涉及。我们知道,语言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宗教的反科学性是对立的。但一切事物都有相互排斥、相互联系的特点,宗教与语言学亦不例外。宗教虽信奉神灵,用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来认识客观世界,但在一定程度上,宗教家们也还尊重客观事实,并按照语言的自身规律去研究和使用语言。因为他们明白,他们的那套宗教理论再神秘,也必须通过自然语言才能传导出去,而  相似文献   

3.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发展,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也指明我们国家解决和处理宗教问题总的方向。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脉络出发,指出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要性,客观阐明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笔者见解。  相似文献   

4.
秦学勤 《攀登》2012,(2):27-34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旗帜和灵魂,是凝聚民族合力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精神支柱.而培育和谐的宗教文化,则是维护国家宗教文化安全以及构建边疆稳定社会的核心因子.解读青藏高原的宗教文化因子,着眼宗教文化因子视角探讨青藏宗教文化因子与区域社会稳定的内在机理,对于巩固我国边疆安全和维护区域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朝鲜是唇齿相依的邻邦,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有明一代,这种友好关系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但是在明初洪武年间,由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地区形势,中朝(当时的朝鲜先称高丽,后才称朝鲜)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过了一段短暂的磨擦和曲折时间的。研究和探讨造成这种短暂磨擦和曲折的原因,对于我们了解中朝两国传统的友谊和发展我们今天“睦邻友好”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明初洪武年间,中朝两国之间短暂的磨擦和曲折关系,主要是因为北元和明朝对于高丽  相似文献   

6.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如何对待宗教是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制定宗教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苏联的解体给予我们很多思考,在诸多因素中宗教政策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当代的中国,宗教问题不仅仅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
于丽娜 《神州》2013,(12):173-174
宗教对于社会稳定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双重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双重作用的比率会发生变化,彼此消长,你强我弱。所以我们要通过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挖掘有益的宗教伦理、鼓励宗教慈善事业的发展的途径,引导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的正面功能。  相似文献   

8.
明祖陵的修建是明初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结合史实进一步探讨了明祖陵的营建年代以及在明代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及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年以来,史学界对明朝在北部边防和蒙古统治集团的战争论述颇多。对于留居在中国内地特别是明朝辖区内的蒙古人则鲜有论述。笔者在考查了这些蒙古人在明初社会生活领域中一系列表现后,既充分肯定了明初统治者采取妥善安置和任用政策,也对这些蒙古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0.
王荣珍 《沧桑》2008,(1):119-120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宗教问题着重突出了长期性、群众性和复杂性;宗教的社会作用仍然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要从社会主义制度与宗教自身互动的视角,明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和方法,找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着力点,下工夫引导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1.
李懋君 《沧桑》2012,(2):30-32
朱元璋在明初实行的重典治吏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各种因素综合决定的结果,对于澄清明初吏治和稳定明初社会秩序起到了很大作用,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分析我国宗教工作形势,研究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水平。"~①正确处理宗教问题是确保西藏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关键,如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引导西藏地区宗教健康有序发展,是当前西藏宗教工作面临的新  相似文献   

13.
志书的篇目是志书的总体设计,是志书的骨骼,是志书的写作提纲。篇目设计得好不好,与志书的质量关系甚大。因此,对于篇目的设计,我们十分慎重,十分认真,从草拟到定稿,费时一年半,三上三下,反复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四易其稿,直到2004年11月才完成修订。民族与宗教本无内在联系,只因为两者同属于一个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而将其合为一卷。在篇目设计过程中,我们紧紧扣住三方面的问题,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4.
张践 《史学理论研究》2020,(2):87-95,159
治理与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把握、刚柔并济、综合施策、互利双赢。中国历代宗教治理不仅包括政府刚性的宗教管理,还包括整个社会柔性的礼乐教化;宗教治理不仅包括针对宗教的一套规则,而且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管理制度;宗教治理不仅指政府的管理,也包括宗教组织的自治;宗教治理的手段不仅是控制、引导、操纵,还包括对话、辩论、汇通;宗教治理的结果并非简单的支配与服从,更多的是理解与配合。具体内容包括:对宗教“敬而远之”的治理理念;多元宗教和谐并存又不一家独大;礼乐教化引导外来宗教中国化;保持政教关系的适度张力;经济上控制宗教发展的适度规模;政府管理与僧团自治结合运用;防范境外宗教引发的国家主权危机。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青海民族宗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官却加 《攀登》2008,27(3):62-64
青海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信仰宗教,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民族宗教工作在全省工作大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坚持从青海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与宗教政策,不断加强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巩固和发展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活动,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切实做好青海的民族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16.
编写宗教志应注意的问题谢春明编写宗教专志,这在我国历史上是首次。宗教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它与同属社会上层建筑范畴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部高质量的宗教志书,不仅是当地宗教历史的客观反映,而且也是执政党制定宗...  相似文献   

17.
伟人谈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社会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生的一种表达和实现方式。迄今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没有宗教。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无神论者,毛泽东对宗教始终相当重视,并坚持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待宗教。建国后,毛泽东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抓紧时间阅读一些宗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毛泽东阅读宗教典籍,既作为哲学的问题来研究,也当作群众工作问题来看待。1959年10月13日,毛泽东在与北京大学任继愈教授谈话时说:“我们过去都是搞无神论、搞革命的,没有顾得上这个问题。宗教问题很重要,要开展研究。”在他…  相似文献   

18.
<正>道教是明代政府认可的宗教。在整个明代社会,道教以不同方式得到普通民众、知识精英和皇室成员的青睐,活动频繁。通过英国大英博物馆"明:盛世皇朝五十年"大展中展出的道教文物我们或许可以对十五世纪早期中国道教的重要发展有所认识。明代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不同的宗教活动同时并存。这并不意味着明代拥有完全的宗教自由,因为国家会采取措施对宗教进行管理。这些管理措  相似文献   

19.
唐后期五代宋初沙州僧尼的宗教收入(四)──为他人举行法事活动之所得郝春文唐后期五代宋初沙州僧尼的宗教收入,系指这一时期沙州憎尼通过为他人做法事或依靠其宗教身份得到的经济收入。这类收入是沙州僧尼全部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的琉球(今日本冲绳县)移民政策,对于明代中外关系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迄今仍有深远的历史影响,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随着明初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朱元璋十分重视对海外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他遣使外夷,诏谕四海,“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还立下遗训,将朝鲜、日本、琉球等一些国家列为不征夷国。存这种海外政策的实行下,许多国家与明朝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尤其是东南海上的琉球岛国,自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派遣杨载诏渝琉球始,至明朝灭亡,中国与琉球始终保持着贸易往来的友好关系。但是琉球毕竟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的岛国,“地无货殖”“商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