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上海像什么?上海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在你心中,是否描绘过它的将来?2010年世博园里的"魔方"——上海企业联合馆(Shanghai  相似文献   

2.
上海湖南路105号。梧桐树掩映着几座小楼,这里是上海交响乐团,也曾经是孙中山独子孙科的宅邸。团长陈光宪正埋在两叠高过他头顶的资料堆里,隔壁楼的排练厅里传出时断时续的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5号》。拥有超过130年历史的“远东第一乐团”在音乐声中开始了新的一天。  相似文献   

3.
上海好友跟我说:"我们小时候,爸妈每星期都会带我们去吃一次西餐,非常普通,现在吃西餐,却成了必须正经八百的一件事。"我们走在百乐门前的万航渡路,街上到处都看得到老外,路边的连锁糕点店里有一半是白人。居民小区里也有各式白人黑人进出,就连楼下的重庆鸡公煲,大半夜里也坐着两三桌外国人。这种上海,我不知道对我的朋友意味着什么。她的小时候,也不过是二十几年前。生于1962年的新井一二三在书里写  相似文献   

4.
《文史天地》2014,(7):94-94
正提起十里洋场,上了年纪的人大都明白,它指的是解放前的旧上海。之所以称为十里洋场,那是因为时人称它是东方巴黎,是西方冒险家的乐园;这里洋人横行,洋货充斥;这里具有浓郁的西洋风情。上海故城北门外一里余,有一条洋泾浜。它是黄浦江的支流,英法租界的界河。它的北面为英租界,南面为法租界,美租界则在虹口。侵略者在各自的租界里,修桥铺路,建教堂、医馆、茶楼酒肆、声色犬马淫色之场所。由于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面对洋泾浜租界里的"华堂大厦"而哀叹。  相似文献   

5.
正这篇小文,不是描绘美国总统青年时代的头饰和发型的。说的是驰誉江南的一道名菜狮子头。作为自小出生在上海、成长在上海的一个居民,我们从学生时代就知道上海的餐馆里有一道名菜:红烧狮子头;而且知道,红烧狮子头是江苏扬州著名的"三头"之一,那就是砂锅鱼头、赤扒大猪头,红烧狮子头。其中红烧狮子头最为人们所知,在上海普通的餐馆里,在上海很多单位的食堂里,几十年来都有这道菜供应,受到人们极为普遍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黄伟 《岭南文史》2008,(2):19-24
近代上海是广东人的第二故乡,也是广东戏的第二故乡。早在明末清初,即有大批潮汕人移居上海,并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兴建了粤籍同乡组织一潮州会馆。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又有大批广肇两属的广东人随洋行北上定居上海。有资料显示,咸丰元年(1851),上海县城里有广东人八万左右,多于江苏和浙江人。[1](P434)到了二十世纪初,上海的城市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上海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发源地,那么,上海侵华日军势力集中的虹口北四川路区域,就是上海日军慰安所的发源地。在1930年代初,上海的日军慰安所经历了由“贷席业”向“海军慰安所”的转变,美楣里和克明里的慰安所是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海军慰安所。横浜桥地区是日军慰安所高度集中区域,尤以朝鲜侨民开设的小型慰安所为典型。1939年和1940年出现的慰安所登记管理机构,也位于横浜桥地区。本文对日占时期出现在上海四川北路区域的各类慰安所进行历史和现状的描述,以期揭露日军“慰安妇”制度在上海贯彻的罪恶事实。  相似文献   

8.
胤凌 《文史月刊》2010,(3):33-34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后,日军占领了上海,在上海大西路当寓公的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出于安全考虑,住进了位于开森略法租界的一幢花园式洋楼里。  相似文献   

9.
苏菲的秘密     
从远处看苏菲比近处看年轻很多,腰身的曲线是长期不懈练习瑜伽的结果(一周3次,连失恋期间都不间断)。最近,她的健身日程表上又增加了高尔夫,但那更多的是一种交际,毕竟,上海并非一座方便打高尔夫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生活,有时候,像住在一只光影璀璨的玻璃盒子里,美丽通透又坚硬冰冷。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市江安路月季园一幢普通的房子里,住着一位著名的百岁画家,他就是当代著名水彩画家、一级美术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美协会员、上海水彩画研究会和上海粉画协会名誉会长、美术教授、美术教育家李森老先生。1996年3月4日,上海美术馆举行了李森老先生...  相似文献   

11.
《中华遗产》2010,(5):10-11
这是20世纪30年代南京路的景象。其中占据中心地位的大厦,是当时的大新百货公司。大厦依旧在,只不过今天它是上海第一食品公司。80年前南京路的恢宏与繁华给人带来的震撼无疑是巨大的,它丝毫不逊色于今天中国任何一座大都市的繁华商业区。而它给上海带来的消费文化,在半个世纪后的岁月里放大到整个中国。  相似文献   

12.
肖黎  唐旻红 《世纪》2023,(3):15-16
<正>《世纪》杂志2023年第一期发表了由金大陆、李拓恒撰写,为纪念中国乒乓球队成立70周年的文章《上海的参与和贡献》,经新媒体传播,引起社会的关注。我想说说父亲肖舟——一名新四军战士与中国乒乓球的不解之缘。从上海建业里到安徽抗大分校我的父亲生于1923年,原名周勤业,后改名肖舟。周家祖辈是从广东来到上海做生意的,在老北站浙江北路的福康里开一典当铺,楼上住家,楼下是自家的门面。在上海滩属于殷实之家。  相似文献   

13.
朱培毅是位普通的古玩收藏爱好者,他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上海的旧货市场里。几年前的一天,他在上海城隍庙旧货市场偶然发现有人在出售一种印有外文字的小册子。上面还贴有外国人的照片,与一般证件不同的是,上面盖有醒目的纳粹标志的钢印。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选了两本,一个男孩的,还有一个女孩的。  相似文献   

14.
过几天,李山就要回美国了。可以想象,明年2月的某天晚上,我正陷在沙发里无聊地剔牙,随手翻着一本叫《像一块滚石》的回忆录,冷不丁桌上电话响了起来。"喂,"是李山慢吞吞的声音,"我明天回来了。"哦,我知道你总是惦记着回上海,你每一次回美国就是为了下一次回上海。你压根儿不爱上海,回上海就是因为你的画室在上海。当然你也可以在纽约弄一个画室,但那种感觉完全不一样。是的,这个我懂。  相似文献   

15.
金钱永不眠     
在上海见刘了初中的同学.他是搞金融的.才一年半的光景.一年就可以入账三十多万.当然这在同行里还属于差的了。他分析原因,一是跟对了师傅,也就是认对了大哥.  相似文献   

16.
上海影像     
从浦东金茂大厦88层看上海一家双语幼儿园里,过万圣节的孩子徐家汇,两个精心打扮的女孩傍晚时分,常熟路上的一家快餐店里,油条、豆桨、葱油饼.一对老夫妇吃,简单的晚侣月,乌食木齐中路一南京路,一家日本餐厅门前,年轻的服务生一手拿着中国国旗一手拿若印有日本相扑的菜单招揽生意上海影像@姜晓明~~  相似文献   

17.
“不得不承认,我跟芸芸众生一样,一点都不特别。”台湾新晋杰出青年廖信忠说。他过了30岁,还没立起来又趴了下去。虽然他是受“拯救水深火热的大陆同胞”的教育长大,但让他“水深火热”的却是个上海女人。他“为爱走天涯”,屈居在上海青年旅馆里。  相似文献   

18.
1927年4月,徐悲鸿从法国回到国内。 同年8月,19岁的吴作人从苏州一所中专学校毕业后来到上海,打算报考上海艺术大学的建筑专业。可当他看到上海艺术大学招生广告中,校董的名单里有徐悲鸿的名字时,便毅然报考了该校美术系,因为他对徐悲鸿仰慕已久。20多天后,吴作人便收到了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的录取通知书。  相似文献   

19.
母亲揭发女儿,沙拉成为“政治犯”1950年,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一个长着犹太人特有的大眼睛的漂亮女婴呱呱坠地。孩子的父亲是犹太人,孩子的母亲是一位苏北农村的女子。父亲乐得合不扰嘴,给女孩起名叫沙拉。  相似文献   

20.
宏溪  徐永明 《世界》2010,(7):28-33
从《双面胶》里说着一口娇嗲上海普通话的小媳妇“胡丽娟”,到《蜗居》里踌躇满志的房奴“海萍”,再到《媳妇的美好时代》里个性开朗,善良聪慧的“毛豆豆”,海清饰演的每一个角色都饱含张力,即使表面上的个性不一定讨喜,但内在那股劲儿却很是吸引人。海清坦言,这股子由内而外的魅力得益于多年游历书海的经历,就连她的旅程,很多时候也是由一本书、一张图展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