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尔岐主张在经中寻得圣人之意,其所撰《仪礼郑注句读》以发明郑《注》、辨析贾《疏》为宗,一反宋明以来轻视汉唐注疏之治学理路。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于《仪礼》文字有校勘,其所撰《监本正误》和《石本误字》还对《仪礼》监本和石本做了校勘。张尔岐还将所传《仪礼考注》的内容与吴澄《仪礼考注序》进行比较,指出世传《仪礼考注》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与吴《序》不合。清人从事《仪礼》诠释时,对张尔岐的《仪礼》解义颇为重视,并时有征引。张尔岐的《仪礼》诠释可谓有清一代《仪礼》学之先声。张氏《仪礼》诠释崇实黜虚,顺应了明末清初反王学末流的学术大势,成为清代实学之先声。  相似文献   

2.
诠释与展示是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对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欣赏,提高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手段。从《关于适用于考古发掘的国际原则的建议》到《文化遗产地诠释与展示宪章》等国际文件都传达了文化遗产诠释与展示的国际理念。引入这些国际理念,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并用于中国的实践将会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代《论语》诠释,上承宋元之余续,下启有清一代之端倪,具有自身的时代特色.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论语》进行了各具特色的阐释、利用和发挥,建构了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同时他们对《论语》的阐述、利用、发挥,又促进了《论语》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兴盛.后世学者对这一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既有宏观的通史类、断代史类著作,也有微观的...  相似文献   

4.
《无圈点老档》及乾隆抄本名称诠释阎崇年《无圈点老档》及其乾隆抄本的名称,原来明确,间或不清;近百年来,却颇混乱。兹据史料,爬梳分析,阐述原委,做出诠释。不妥之处,企盼讨论。一《无圈点老档》是以无圈点老满文为主、兼以加圈点新满文并间杂蒙古文和个别汉文书...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上博《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以及其他各种早期资料中关于《关雎》的讨论,本文阐明,在战国晚期和秦汉时期对这一文本的理解与《毛传》和西汉《三家诗》中的诠释相当不同。这种早期的诠释将《关雎》与传统上被认作“淫诗”的一些文本——尤其是《郑风·将仲子》和《陈风·月出》——联系起来。此外,本文提议就《国风》整体而言,《毛传》不仅仅是对一部已存在的公认的《诗》的原始文本的诠释,还同时通过其选字、训诂注释和《小序》的整体效果,决定文本的字词与意义。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在摒弃《小序》的同时还继续接受《毛传》的训诂注释;我们也不能依靠《毛诗》和《毛传》来决定在《孔子诗论》一类文本中讨论的《国风》的字词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思想史研究领域,明末清初的思想界从来不曾寂寞。学者们为它贴上了“实学”、“经世”、“启蒙”等各种标签。吴震先生的新著《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9年9月)则为这一阶段的思想贴上了“劝善”的标签。全书除《导论》外,下分《明末清初劝善思想溯源》、《阳明心学与劝善运动》、《晚明心学与宗教趋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欧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关系为切入点,概括性地阐述遗产诠释行动的意义,并由此论述欧洲共同体和UNESCO在遗产保护与管理层面的内在联系。遗产管理规划作为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应用受到遗产诠释的影响。反之亦然,虽然欧洲遗产诠释是一项自下而上的活动,但仍需要从UNESCO和欧盟两级加以考虑,以保证地方社区在这两个层面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英语写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可以从道儒释三方面来分析。林语堂通过人物的形象书写,向西方社会诠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孙燕 《东南文化》2012,(2):23-27
遗产诠释是一种旨在揭示文化和自然遗产内涵及价值的行为,其功能包括遗产保护、旅游管理、休闲娱乐、教育、宣传等。对遗产诠释的研究源于美国,自提尔顿以"通过诠释,以致了解;通过了解,以致欣赏;通过欣赏,以致保护"为中心的诠释思想奠定了西方遗产诠释理论研究的基础后,遗产诠释研究随即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发展起来。现在,西方已经形成一系列的诠释理念和经验。介绍和梳理西方有影响的诠释思想,可为中国的遗产诠释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电影《天慕》开展新时代"两路"精神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遵循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制约因素规律,在诠释"两路"精神行为中深挖"两路"精神在青藏高原交通建设中所蕴含的价值资源,提升"两路"精神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文明进步、共同富裕等方面的精神价值,强化交通强国梦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1.
<正>海虞钱氏家族,是明末清初常熟地区的文化大族,其源远流长的藏书、校书、刻书传统早已引起世人瞩目。而钱氏家族的杰出代表钱谦益,活跃于明清之际,以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学创作在明末清初文坛占有重要地位。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又称虞山先生。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编有《吾炙集》《钱注杜诗》《国初群雄事略》。  相似文献   

12.
李科玲  吴素敏 《沧桑》2008,(4):144-145
围绕历史,从古至今评述和探讨颇多。本文试图从对历史概念的传统界定展开,通过对历史诠释的主要载体——历史著述、历史学、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叙述,重点阐释历史诠释过程中理解和解释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朱子与王阳明对于《孟子》知言养气章"养浩然之气"一节的诠释出现显著不同。王阳明以"致良知"为旨归,认为工夫全在"必有事"上,不需说"勿忘、勿助",而"必有事"只是"集义","集义"只是"致良知"。因王阳明的思想多是在与朱子长期的"对话"中形成的,故他对此节的一些解释又直接承自朱子。所以,通过分析王阳明对此节的诠释,并对比与朱子对此节诠释的异同,不仅可以管窥他晚年以"致良知"涵盖一切成圣工夫的诠释学特色,同时还能了解朱子的思想对王阳明的重要影响以及二人以对"格物"的不同理解为基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张青仁 《民俗研究》2012,(3):156-159
同是对北京天桥的研究,岳永逸的新作《老北京的杂吧地:天桥艺人的记忆与诠释》(后文简称《杂吧地》)既是其前著《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的"前传",又是其诸多论点的延伸。相较于偏重阐释而被方家诟病(实则也是误读)为"田野已乘时光去,  相似文献   

15.
《历史研究》2007,(5):76-94
中国经学由汉学向宋学的划时代转型,以四书学的兴起为标志,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汉唐以来的四书升格运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自汉唐以来经历了由子升传、由传升经的升格历程,到宋代都上升为儒家经典。经学领域中四书学兴起,直接促成汉学向宋学的转型。随着四书的升格运动,新的四书学经典诠释体系滥觞于隋唐王通、韩愈,到宋初四书学兴起。王安石把四书学上升为官学,二程建立理学的四书学体系,到朱熹完成集大成的"理一分殊"的四书学体系,四书学成为儒家十三经经学体系的重心。  相似文献   

16.
胡安国《春秋传》有其鲜明的理学特色。他以二程理学作为解经的指导思想,以六经注我之精神,天理人欲二分之笔法,兼取三传,对《春秋》作了全新的诠释。胡安国将在《春秋》中明上下尊卑的礼用别义利之辨的理代替,理被诠释为人与事乃至君臣共同遵循的封建道德法则,以至天理。而理的社会道德表达就是义,并通过正名别类来达到。因此,义理不但是胡安国诠释《春秋》的准则,而且是其发《春秋》微言大义之所在。胡安国《春秋传》的这一特色,使其在《春秋》学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汉语景教典诠释》是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一部校勘整理汉语景教献的作,由于作对于中古语言特别是俗语词缺乏研究,致使在校勘中出现了大量的错误,本即是针对其谬误提出补正意见。论对涉及“扇”、“腾祥”、“休烈”、“声颠”、“许”、“理”、“由绪”、“欲似”、“取……进止”、“遣”、“螫”、“百灵之府”“摄化”等语词的二十二处校诂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清代以来,学者或以服虔治《鲁诗》,或以主治《韩诗》,偶也兼及《毛诗》。但经过清理残存的服虔涉《诗》文献,发现其《诗经》学应以《毛诗》为主,兼治《韩诗》。服虔的《毛诗》学,表现为以《毛传》训释《左传》词汇与相关《诗》文;以《毛诗序》诠释《左传》涉《诗》文献。服虔在据《毛诗》以诠释《左传》时,存在以《毛诗》学与《左传》互动的经学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19.
《昭昧詹言》是部诗歌史论性著作,隐含着一套由诗歌观念、诗歌史观、诗歌史批评方法构成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诗学批评体系.在展开方式上,方东树采用“通变—正变”批评、“通论—个案分析”相结合的诠释模式,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形成“复调叙述”;在批评形态上,具有形式美学批评之特点,体现了历史原则与审美原则的相统一.由此,方东树建构了具有桐城文派特色的传统诗歌发展史,确立了诗歌典范在桐城诗学传播中的价值,有着争取诗学话语权,确立桐城诗学地位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成书于清,被誉为"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本文从《红楼梦》各章回中有关女子教育的思想、言论等描述切入,浅谈明末清初女子教育的形式、功用和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