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志出版社从创办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对于正在或曾经在出版社工作的人们,想来皆能真切体会到这“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况味。我与出版社的接触,是2001年到了地方志指导小组之后。尽管没有亲自去操持出版社的工作,但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了解,也深感办好一个出版社的不易。一  相似文献   

2.
在庆祝方志出版社建社1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地方志工作,首先感谢出版社为地方志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并向出版社的全体同仁致以衷心的祝贺190年代,方志出版社的创建,源于方志编修的历史积淀,源于新编地方志事业的蓬勃发展,源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层对方志事业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真分析了当前方志人才队伍的现状,并就方志事业自身发展特点,提出搞培训,发挥育人功能;抓对策,发挥引智功能;强措施,发挥开发功能;健机制,发挥管理功能等有效提高方志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赵凤 《宁夏史志》2006,(2):16-18
俗话说:事在人为,强调的是人在事物发展、事业成就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和主体地位。实践证明,志书是由人写出来的,修志人员是修志工作的主体,修志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志书的质量。因此,加强修志队伍建设,应该成为修志工作的重要任务。尤其在续修方志的工作中,方志队伍建设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精简机构,县以下方志办有些与档案、党史部门合并,工作人员大大减少。而各职能部门(尤其是小部门)人少事多,很难抽调专人从事修志工作;二是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参与首轮修志的人员大多离退休,年轻一代中基本没有专业人才,呈现青黄不接,人才断档;三是人员更换频繁,一方面由于修志工作历时较长,人事变化较多,另一方面因为修志工作清苦,条件艰苦,有的同志不愿干,想方设法“金蝉脱壳”。  相似文献   

5.
方志出版社     
《中国地方志》2009,(1):F0002-F0002
目前方志出版社拥有一支受过高等教育、学识广博、有较高专业水平、充满集体凝聚力的编辑队伍。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3%,大学本科学历占60%。出版社的编辑工作,除社内专职编辑审读外,还特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各学部的一批老专家、学者参与把关。方志出版社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秉承以高质量的专业编辑审读志书及全方位的出版专业服务的出版理念,贯彻为地方志服务的办社宗旨,有力地保证了志书、年鉴的出版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后事业,打造集中展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后优秀研究成果的学术平台,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设立《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择优出版博士后成果。作为承担《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出版工作的方志出版社,现面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及广大博士后,征集  相似文献   

7.
目前方志部门的用人机制不合理,人才短缺,方志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优秀人才“外流”严重,不利于方志事业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方志部门应提高认识,改善用人机制,加大投入,抓好人才的培养教育,并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元谋县志办李在营在《云南史志》2000年第2期上发表《弘扬区域文化是方志工作长期发展的主题》一文。文章认为,弘扬区域文化,是目前方志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地方志机构生存的条件和动力,也是方志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该文首先阐述了弘扬区域文化的必要性的重要性,认为区域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是一地各项事业发展的“晴雨表”;区域文化是反映一地精神面貌的窗口;区域文化是研究地方史、民族史的钥匙;区域文化是增强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弘扬区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宏观要求。 如何弘扬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2月30日,方志出版社成立20周年座谈会在国家方志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出席座谈会并作题为《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再创辉煌》的讲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方志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冀祥德主持座谈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方志》2009,(11):17-17
在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500家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开展首次等级评估工作中,方志出版社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将出版单位划分为社科类、科技类、教育类、少儿类、文艺类、美术类、古籍类、大学类八个类别,分别按类进行评估。评估指标体系由图书出版能力、基础建设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附加项目等方面组成,按照分类评估结果,将图书出版单位分为四个等级,由高到低排为一级至四级。方志出版社被划入社科类。  相似文献   

11.
方志理论     
《沧桑》2012,(2):136-139
论方志政治文化与泛政治化王晖在《安徽地方志》2011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探讨方志政治文化与泛政治化。1.方志是一种政治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政治"与"文化"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作用于二者之间的正是所谓"政治文化"。方志是政治文化建设的产物。方志是伴随国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所作出的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思路、具体目标、重点任务等战略部署,是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对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每项工作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对方志工作来说,就是要在十八大精神鼓舞和引领下,结合实际地推动和促进方志事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薛利华老先生.原本是一位组宣干部,为了方志事业,23年奋斗不止。其事迹感人至深。老先生对方志事业无比挚爱。对方志工作无比认真。再好的单位他不去,再好的职位他不要,再好的待遇他不享.恰恰心甘情愿地在方志战线“友情出演”。苦着乐着一发而不可收。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方志人”独有的特别能淡泊明志.特别能无私事献的精神。如今,这位朴实而执著的老人,仍在苏州东山一如既往“瞎起劲”地干着哩。好一位令人钦佩的薛利老!  相似文献   

14.
15.
<正>随着国家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都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每一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无须讳言,在这场深刻变革的挑战面前,史志工作在许多方面越发显露出不够适应:有机制的、有观念的、有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6.
新千年、新世纪伊始,大地回春,千舟竞发,各行各业在改革开放中前进,一派欣欣向荣之气。地方志事业也硕果累累,令人振奋,在此,我们谨向方志界同仁致以春节的问候和新千年、新世纪的祝贺!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第一代新方志的编纂,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极大地推动了方志事业的发展。然而,今天方志工作手段仍然沿袭着传统的青灯黄卷、案牍劳形式的工作手段。大多数方志人的工作手段仍处在手工抄编写阶段。以县一级的地方志部门为例,绝大多数尚没有电脑、复印机,更不用说扫描仪之类。对大多数修志部门来说,办公现代化步伐落后于同级政府的其他职能部门,多数方志人还没有学会使用电脑。有人说二十一世纪不会用电脑的人就是这个时代的“盲”,这些方志人一不小心,已经成了时代的“盲”。  相似文献   

18.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多少年来,历史的斑驳记忆散落在这吴头楚尾、映带山水、临江伴城的钟灵毓秀之地。厚重与辉煌在这里凝结:7000年前,“丁沙地”遗址,骨针、骨凿、陶屋模型,先民们生息劳作,并创造着农牧业文明。2200年前,始皇帝设置江乘县,南京的建置史从此开端。1500年前,13位齐梁王孙贵胄托葬栖霞山畔,神兽辟邪,风雨守护。250多年前,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山,六次登临燕子矶,“第一金陵名秀山”驰名天下。100年前,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燕子矶作沿江考察。命名“新生圩”,  相似文献   

19.
方志期刊的办刊原则是指导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三结合。为了方志期刊的生存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为续志工作服务与为地方建设服务的关系;二、指导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关系;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新方志事业,已走过20年的路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新方志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与广东作为经济、文化大省的地位相适应。全省首届新方志编修,已在世纪之交相继完成,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获得全国新方志评奖的奖项。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是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历来强调把志书的质量和科学性放在首位;为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