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绍宽是民国海军的重要领导人,民国21-34年(1932-1945年),他先后担任过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等要职,主持民国海军工作达13年,对海军的建设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绍宽主持民国海军工作17年。他十分重视海军人才建设,多次提出"训练人第一"的主张,重视海军院校和人才体系建设,重视海军人才训练和思想教育,培养了一批当时海军建设与运用急需的人才,对民国海军的建设发展与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1928年,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陈绍宽向蒋介石提出建造一艘航空母舰的计划,未获重视;1937年江阴海战,中国海军力量损失殆尽,陈绍宽在海军重建报告中再次提出建造20艘航母的宏伟计划,无奈也被搁置。虽然陈绍宽未能实现他的航母计划,但他却被誉为"中国航母第一人"。然而,你也许不知道,比陈绍宽还早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早在1926年就改造  相似文献   

4.
马骏杰 《文史春秋》2002,(11):53-57
陈绍宽,福建闽县人,生于1889年10月7日,17岁入南洋水师学堂读书,从此投入海军。毕业后历任舰长、舰队司令、海军部长、海军总司令等职,曾授海军一级上将军衔,是闽系海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动荡纷乱的民国时期,由于他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对海军的责任感,曾一度得到蒋介石的器重和重用。  相似文献   

5.
武汉会战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日军占领,而此时国民政府海军舰艇仅存十余艘内河炮舰。面对此种局面,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陈绍宽提出除在长江上游坚持防御作战外,抽调海军主力到长江中下游敌占区开展水雷游击战。1940年1月,海军成立长江布雷游击队,随即赴敌后开展游击战,揭开了海军游击战的序幕。全面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海军布雷游击队屡建战功,牵制、消耗了日本海军力量,破坏了日军长江水道交通,配合了陆军作战,拱卫了陪都重庆的安全,增强了民族抗战的自信心,推动了战争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清同治五年(1866年)六月二十五日,左宗棠为实现中国海防自强,在福州马尾设立船政。船政集造船、教育为一体,以组建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为目标,其辉煌历史孕育了优秀的船政文化。一百多年来,船政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过,笔者通过史料、船政老照片等考证,发现被学术界经常引用的:民国15年(1926年)福州船政局改称"海军马尾造船所",民国15年福州海军学校改称"马尾海军学校"及民国6年福州海军学校第一、二届转入烟台海军学校就读等三处有误。其实,民国  相似文献   

7.
在民国海军37年的发展历史中,曾先后出现过11位海军总司令。他们是: “尽力民国最多”的黄钟瑛 黄钟瑛,字赞侯,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十一届驾驶班毕业,曾随“济远”舰参加过甲午海战。身材瘦小的黄钟瑛在清末海军中资历不深,声名不显。但因参加辛亥革命有功,成为民国的首任海军总长和首任海军总司令。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此时,黄钟瑛任“海筹”号巡洋舰舰长,奉命率舰前往武汉江面,帮助镇压起义。因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黄钟瑛逐渐开始同情、支持海军中下级军官和…  相似文献   

8.
李世甲(1894-1970年),又名渚藩、德声。字凯涛,现代海军名将,生于侯官,长乐沙京人。他一生主要从事民国海军事业.先后历任海军部中校副官、练习舰队司令部中校参谋、“楚同”舰舰长。民国16年(1927年)2月,奉令率舰驶沪,归附国民革命军。  相似文献   

9.
1944年下半年,为加速日本投降,中美两国商定,由美方出船,中方出人,赴美受训,以加强西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国民党政府根据中美两国签署的“租界法案”,由重庆的海军整建委员会(主任白崇禧、主任陈绍宽)在国统区各海军学校毕业生、海军军官、青年军及各大学肄业生中公开招考海军赴美留学生.基于爱国热情,也受到出洋“镀金”的诱惑,考生十分踊跃.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等校不少学生都弃学应考.录取的1100名学员在出国之前都突击补习英语.1945年初,学员在重庆集中,搭乘军用运输机出国.起飞前,国民革命军参谋总长陈诚到唐家砣机场送行并致欢送辞,他说:“今天我在唐家砣送他们出国,明年我要在吴淞口接你们胜利归来!”飞机抵达印度加尔各答后,  相似文献   

10.
自1933年起,国民党海军将领欧阳格麾下的电雷学校在蒋介石本人的全力支持下,短短几年间已迅速成长为民国海军中一支最新锐的水上武装力量。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却又迅速抛弃了这支自己亲手扶植起来的嫡系海军,甚至将欧阳格本人革职查办以至最终裁决其死刑。欧阳格及电雷学校势力起伏兴衰的背后除了隐藏有海军内部派系斗争的潜流外,亦受蒋介石当时海军人事处置策略变化的直接影响。透过对欧阳格案始末的详细梳理来分析抗战前后蒋介石对民国海军建设与人事布局的政治考量,还原其相关决策的历史情景与行为逻辑,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探寻历史陈迹本身并无宣扬之意,只是为了不被忘却。最近查找了一些民国海军时期的资料,感触颇多。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海洋战略的政治家,早在1919年在他的《战后太平洋问题》序中就指出:"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海权轻,则国权轻。"这些话语至今仍为立国之要。脱胎于清末海军的民国海军,诞生于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12月,临时海军司令部在上海成立,民国海军正式建  相似文献   

12.
留学归国人员是民国前期海军的骨干力量,他们人数众多,并占据着许多关键岗位。他们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军事理论,有力地促进了海军的发展。他们参与进步活动,也参加了军阀混战,深刻地影响了民国政局。留学生文化交流桥梁的地位、海军留学特殊的制度以及复杂的社会背景是留学归国人员得以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芳 《福建史志》2012,(6):42-43,52
林遵,原名林准,福州人,烟台海军学校驾驶十八届学生。民国17年(1928年)烟台海校停办,林遵和同学一起转入马尾海军学校完成学业。次年被选派赴英国留学,学成归国.先后担任海军枪炮官、航海官和副舰长等职。民国26年又赴德国潜艇学校深造.民国28年回国参加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4.
正(二)孙中山"以海制陆"军事思想的实践孙中山等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成败中得出"革命之成败,视海军之向背"的结论,即"以海军确立制海权,海陆联动,实现以海制陆"。广州护法军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决定北伐。民国6年(1917年)11月27日,委任林葆怿为征闽海军总司令、陈炯明为征闽粤军总司令、林虎为桂军总司令、方声涛为滇军总司令,分4路讨伐福  相似文献   

15.
萨镇冰(1859—1952年),字鼎铭.闽县(今福州市)人,原籍雁门(今山西代县).世居福州城内朱紫坊,幼时,曾住黄巷三年。他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与解放初期三个历史时期。清末.历任“威远”、“康济”、“通济”、“海圻”舰长.广东水师提督、总理南北洋海军、筹办海军大臣、海军总制等职;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珠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村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民国海军总司令潘文治。说到潘文治,他与民国的两个重要人物孙中山、蒋介石以及共产党都有一段奇缘。  相似文献   

17.
1984年4月的一天,福建省福州市文林山革命公墓正在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安葬一位曾为人民海军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军人,他就是民国海军中的早期共产党人郭寿生。郭寿生,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生于1900年。幼年时寄养在嗣母舅家里,舅父黄展云是早年追随孙中山的同盟会员,也是后来福州市著名的国民党元老,受舅父影响,他从小就产生了革命思想。1916年他考入烟台海军学校,开始了海军生涯。当时,北洋军阀控制着海军教育,学生的思想受到沉重的压抑,他产生了改革海军教育制度的强烈愿望。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使他的思想受到了一次猛烈…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天河区有一条美丽的珠村,珠村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民国海军总司令潘文治。说到潘文治,他与民国的两个重要人物孙中山、蒋介石以及共产党都有一段奇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海军自慈禧太后将海军建设经费移建颐和园以后就日渐赢弱,又在清王朝丧权辱国、屈膝求和及李鸿章的错误决策下,打了两次不该失败的败仗,致使清末海军全军覆没,从此一蹶不振,再也建不起一支象样的海军来.民国以后,虽又建起了力量极小的海军,但在军阀混战的情况下,这些海军也四分五裂,散不成军.  相似文献   

20.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最为著名的战舰。1996年11月12日,时值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在武汉金口镇江底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山”舰被打捞出水。 中华民国的海军虽然在世界近代海军中始终是一个弱势群体,“中山(永丰)”号军舰也非民国海军主力。但作为民初海军历史的见证人,“中山”舰饱经沧桑,先后经历了清末海军重建,护国、护法战争,孙中山广州蒙难,蒋介石叛变革命,抗日战争等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 海军重建中的“小字辈”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