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使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成为一项彰显国家意志的重要活动。国家公祭悼念的对象,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国家公祭是继“两个法庭”关于南京大屠杀案审判,1985年前后建馆立碑编史后,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第三次固化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它对于凝聚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际惯例、人民的呼声和未来的祈望三个纬度,论述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认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法案,全面体现了我国宪法人民主体性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7年以来,我国通过“两个法庭”审判和建馆、立碑和编史,先后两次对...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60多年了。那场至今 让全世界震惊的血腥大屠杀,已被历史镌刻在人类反对战争的纪念碑上。无论人类文明如何拓展,无论战争怎样远离和平,南京城下的累累白骨和34万不死的亡灵,都会昼夜不息地向着蓝天和白云,向着山川和绿水,向着正义与和平呐喊:为我伸冤! 当人们一次次追忆起那场中国最大的惨案时,定会声讨那些制造血腥事件元凶们的罪行,并追寻他们的下场和结局! 因指挥南京大屠杀受天皇赏赐、放下屠刀依然杀气腾腾的── 松井石根,日本爱知县人。1878年生,历任日本参谋本部驻中国广东、上海武官,驻华…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屠杀后,日军暴行所导致的社会与经济环境恶化等系列恶果持续发酵,使南京民众陷入无尽的困苦之中。本文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伯克图书馆特藏南京鼓楼医院院长霍顿。丹尼尔斯夫妇南京大屠杀后的书信及文献资料,重点考察后大屠杀时期南京市民的生活实态,以及大屠杀期间产生的PTSD症候在日伪当局恐怖统治下难以愈合的情形。尽管后大屠杀...  相似文献   

5.
南京大屠杀案市民呈文是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一座富矿,值得深入挖掘。然而由于受资料的限制,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中对此涉猎甚少,专门从市民呈文角度探讨南京大屠杀的文章更几为空白。本文以新近出版的《南京大屠杀案市民呈文》所搜集的呈文资料为中心,围绕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几个中心论题进行统计和探讨,其目的在于还原市民呈文下的完整历史图景。文章首先就市民呈文的来龙去脉以及史料价值、局限性等作简略地论述;继而从人口伤亡、人员失踪和财产损失三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旨在对市民呈文中涉及的南京大屠杀案被害者的基本情况、被害原因陈述以及集体屠杀、失踪人员、工商业损失等角度进行初步的梳理、统计和阐释;最后还就市民呈文中透露的其他民生信息,如生活状况、心态转变等稍作阐述,以尝试构建完整的南京大屠杀生活史,既关注大屠杀的死亡群体,更关注生存群体,从而更为完整地反映日军南京大屠杀对中华民族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索尔·弗里德兰德对20世纪纳粹大屠杀的历史研究在书写实践和理论反思上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救赎性反犹主义是纳粹大屠杀得以发生的主要思想根源。在理论反思层面,他一方面利用深层记忆概念突出受害者个体记忆的创伤属性,另一方面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修通"来突破深层记忆在表达和书写方面的局限。在叙事形式上,他创造性地将受害者第一视角的个体记忆融入第三视角的历史叙事中,从而提供一种更立体也更全面的大屠杀史。这些理论思考和实践虽有不可避免的时代和视野局限,但充分体现了弗里德兰德将跨学科视角及方法引入纳粹大屠杀史研究的引领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1985—1987年在德国历史学家马丁·布罗扎特与以色列历史学家索尔·弗里德兰德之间展开了关于民族社会主义历史化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运用历史化概念对纳粹罪行重新解读的合法性及其触发的问题,其根本分歧在于二人对第三帝国进行历史解释时使用的理论框架不同。布罗扎特试图对第三帝国历史进行结构主义解释,并利用历史化将第三帝国放入长时段的社会发展图景中重新解读;而弗里德兰德则坚持意识形态在纳粹罪行认定中的核心作用和道德维度在大屠杀历史书写中的核心地位。"历史化"概念也启示了大屠杀记忆演变中时间维度的复杂性,其中涉及到时间距离、历史性等概念在构成层面、功能发展层面的不同涵义,及其在与道德因素碰撞时会遭遇的问题。争论一方面提醒了大屠杀历史解释在认识论上的相对主义及其带来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在方法论层面大屠杀历史研究新视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惨绝人寰的"纳粹大屠杀"通常被视为由男性纳粹军官们犯下的罪行,然而据研究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学家温迪·罗沃教授在其新书《希特勒的复仇女神:纳粹屠场上的德国女人》中说,造成至少600万犹太人死亡的"纳粹大屠杀"并非全是由男性纳粹党徒实施的罪行,至少50万名德国女人也见证和参与了血腥大屠杀,她们有的是女护士,有的是军官女秘书,有的是拥有好几个孩子的母亲,有的还是孕妇。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们来到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参观,得知1949年“11.27”大屠杀渣滓洞监狱脱险志士孙重还健在,立即前去访问,由此揭开了国民党反动派1949年“11.27”大屠杀的真像。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印度尼西亚有个小岛叫弗洛勒斯,波兰南部有个城叫奥斯维辛,把这两个地理名词放在一起,因为他们都关乎"人"的概念。前者呈现的是有可能改写人类进化史的一次考古大发现,后者则记录了60年前最灭绝人性的一次大屠杀。它们也是本期将要阐述的两个主题。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大屠杀时日军官兵心态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60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其手段之残忍,前所未闻。南京大屠杀虽然是日军高层的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行动,但这一行动毕竟是通过成千上万名日军官兵去执行的。那么,作为人类一部分的日军官兵对南京军民何以如此残忍?他们在大屠杀中的心态如何?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蒋家王朝覆灭前在重庆的大屠杀,屡见文字记载,特别是自从写入小说、搬上银幕之后,更使国人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现发表重庆市公安局史志工作者根据档案所撰此文,以使读者对重庆大屠杀的史实有一更确切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日本作家石川达三以亲身采访经历,创作出揭露南京大屠杀的《活着的士兵》这部写实主义战地文学作品。但在军国主义思想控制下的日本,一切揭露侵略战争罪恶的言论都必将受到当时日本国内严格的舆论管控制度之弹压。石川达三也因此被送上了法庭。但对石川达三来说,揭露南京大屠杀只是其写实主义创作手法使然,他在思想上仍未达到对军国主义言论统...  相似文献   

14.
杨松语 《神州》2013,(17):27-27
在电影《金陵十三衩》中,张艺谋用细腻的镜头拍摄的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战争电影着实给了观众震撼和同情。影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和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共同面对大屠杀的故事。片中开始的战争场面拍摄的极其具有震撼力。佟大为饰演的李教官为了让战火中逃命的女学生能安全的撤离,不幸却让一个连的兵死在日本人手中。  相似文献   

15.
正在白色恐怖中秘密入党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先后残杀5000余人。优秀共产党员陈延年、赵世炎、汪寿华等壮烈牺牲。7月15日,汪精卫集团提出"统一本党政策案",公开背叛孙中山制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纲领,再次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大屠杀。国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大革命宣  相似文献   

16.
种族屠杀研究与犹太大屠杀研究是两个深度交织在一起的学科,犹太大屠杀研究深刻影响了种族屠杀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演进。近年来,新一代研究者开始以多样化的角度重新审视种族屠杀问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与历史上的其他种族灭绝事件进行比较有多种可能的途径,未来的研究将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方法来建立南京大屠杀与世界历史上其他大规模暴力...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屠杀事件之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大屠杀事件之再研究吴天威亲历和目睹“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经不可多得了,能作见证的人亦即将与时俱逝。但是,这个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惨案还悬而未决,让我们活着的,尤其是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的一代,有责任把“南京大屠杀”这件在第二次中日战...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学犹太化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和英国伦敦犹太化研究中心于2005年8月7日到11日在南京共同主办了“纳粹屠犹和南京大屠杀国际研讨会”。参加该研讨会的国外学有以色列纳粹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纳粹大屠杀纪念馆、伦敦战争博物馆、弗兰克纪念馆、法国纳粹大屠杀纪念中心等处的代表,国内学则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河南大学等高校,与会代表80余人。  相似文献   

19.
审判谷寿夫     
高明明 《文史月刊》2013,(11):39-46
"把杀人的人,交给被害的人民去审判;要杀人的人,在当年逞恶行凶的地方来忏悔,这是最应该而合理的处置。"南京审判乙级战犯谷寿夫过程中,谷寿夫以"中华门地带没有屠杀、强奸等犯罪对象;对南京大屠杀毫不知情;驻留南京的时间、区域与南京大屠杀不符合;军纪严明;主张中日亲善而非激进军人"等理由,并将罪责推卸于其他日军部队,来反驳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审理,至始至终不承认第六师团参与南京大屠杀,对判决坚决不服从。该文作者拟从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亲历者、掩埋尸体者、调查坟冢者、检验尸骸者等证人的证言,以及军事法庭收集到的日军自行拍摄的屠杀照片十六帧与屠城电影、南京安全区档案、郭岐《陷都血泪录》等方面,驳斥谷寿夫的辩词,以说明谷寿夫及其部队参与南京大屠杀,残害中国人民十万余众纯属事实,不容辩驳。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12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由程兆奇著的《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 ,41 5万字。该书汇集了作者 5篇论文 ,14篇短文与札记 ,1篇论著评议 ,通过对抗战时期日本军队组织和个人等大量公私原始资料的查考 ,逐一细致地批判、纠正了日本虚构派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的种种胡搅蛮缠 ,肃清理路 ,以正视听。该书附录有日本有关南京大屠杀书目 ,相关大事记 ,进攻南京日军编表 ,日本虚构派、中间派、大屠杀派三派问卷调查等。《南京大屠杀研究——日本虚构派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