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星 《民俗研究》2002,(2):169-171
顾希佳先生的新着《礼仪与中国文化》,是作为“中国文化新论丛书”之一,新近由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读到此书,正值报端公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着道德礼仪的建设。虽说这是巧合,不过也由此想到,顾希佳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够切中时弊,选题选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唐浩明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信息的曾国藩家书详加评点,认为曾国藩是传统中国文化最后一个集大成者,曾氏将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运用到居官为政、统驭军队、教育子弟等各方面,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贡献。评点曾氏家书的目的是揭示其给后人的“启迪性和昭示性”,并进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唐浩明对曾氏家书既有肯定赞扬,又有批判、否定。  相似文献   

3.
边缘人 《民俗研究》2000,(3):166-168
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上、中、下三层文化构成的。所谓上层文化是指居于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创造的高雅文化;所谓中层文化是指知识分子创造的通俗文化;所谓下层文化是指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民众创造的民间文化。前二种文化主要是以书面的形式流传于世;后一种文化则以口传的方式流传于民众之中。民间故事就是后一种下层文化(一日民间文化)中流传广泛、生命力旺盛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如何进行中西方史学比较研究以及在新的世界史背景下认识中国史学传统,是当今中国历史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海内外学人倍加关注。刘家和先生长期从事希腊、印度与中国的古史研究,近些年来开始从思想的层面检视中西方史学,因为有着深厚的古史研究基础与通贯中西的理论修为,刘先生总能见人所不能见,于中西史学颇多新识,尤其是在方法上多能予人以启导。当然,由于中西方语文背景与思想进路的迥然不同,双方史学的比较研究,特别是西方的逻辑理性与中国的历史思维如何对接与融通,仍然存在诸多值得进一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卢卡奇之《历史与阶级意识》从历史唯物主义与阶级意识交织腾挪的视角,不啻在黑格尔式的思辨框架内雄辩地证明了无产阶级意识的世界性意义。他之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性分析,对无产阶级意识的历史定位,或能为中国的文化建设及其所倡的文化自觉激发一些新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6.
由英国资深汉学家罗森 ( Jessica Rawson)女士所著 ,孙心菲等人翻译的《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一书 ,已于2 0 0 2年 7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当今西方汉学界 ,谈到美术考古问题时 ,几乎没有不推重罗森的” (中译本序作者范毓周语 )。该书是作者近年有关中国美术考古的部分论文的汇编 ,内容涉及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等多种质地的文物或古代艺术品。作者在这里显然对器物类作品情有独衷 ,她从各种不同风格的造型和纹饰等视觉艺术的形式要素入手 ,把细致入微的样式分析 ,置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中加以诠释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何长凤教授编著的《贵阳文通书局》一书在我案头已有大半年时间了。封面古朴、版式疏朗、印制精良,我是十分喜欢的。这是由贵州教育出版社梁茂林先生(也是本书的责编)寄赠的。梁先生附了一纸短信,他说:“贵阳文通书局在中国出版史上存在过41年,也曾创造了  相似文献   

8.
1978年7月15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73期发表了韩树英撰写的《“一分为二”是普遍现象》的署名文章,从提出写作任务到成文发表,都是在胡耀邦同志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文章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各地市县区地方志办公室编发的各种修志报道中,大多都结合实际,具有较高的质量,这显然与这个省在文化水平上历来居高有关,这在首轮出版的志书质量上可以证明。首轮出版的《萧山市志》,不仅在时间上领先,在质量上也粲然可观。我曾于1988年3月应邀到北京出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持的地方志讨论会,即当时所谓“十教授评志”,其时,全国出版的志书尚不过几十部,指导小组事前选出了其中较好的陕西渭南、江西玉山、浙江萧山3部为评论对象,只要稍加浏览,水平显而易见,《萧山县志》当然遥遥领先。由于我是浙江去的,不便多加轩轾,但其余9位包括指导小组的成员在发言中,显然一致推崇萧山。追溯往事,回忆当年《萧山县志》在首轮修志之初就荣膺佳评,令人踌躇满志。  相似文献   

10.
中江县位于川中丘陵地区西部,凯江、郭江、建兴河、石泉河、清溪河五水润泽,龙泉山一脊纵贯。三国蜀汉时期即设县治。灵秀的山水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中江灿烂的地域文化。中江县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中江县文化遗产志》,地方特色突出,资料价值高,在创新编纂体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是部具有特色、有较高水准的专志,对于进一步彰显人文中江的魅力和促进中江文化强县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枫 《中国钱币》2006,(4):78-78
一本专题论述会票的书终于出版了。这就是俞鸿昌著写的《中国会票概论》。读后第一个感觉是,会票作为中国古典票据,一向是比较深远莫测的,而今似乎就显现在眼前。它的身影隐现于近代票据之中,使数百年的历程顷刻犹如咫尺之间。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月坛邮票交流市场上出现一些宣化乾顺兴店号信票,后来又出现一批河北东口福庆园、永兴货店兑票。后者数量很多,且系私家发行的汇兑票据,不同于银票、钱票,为藏家所漠视。唯独本书作者意识到这可能就是会票,及时收集,作为研究探讨会票的基础,并历经十多年的寻访,扩展品种,形成系列。这一漫长的过…  相似文献   

12.
13.
张影舒 《丝绸之路》2013,(4):108-109
李济《中国文明的开始》及其相关学术研究,旨在以知识考古学的角度探寻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历史研究的新途径,并为中国考古学的学术范式与研究视野,开创了一代风气之先。本文拟就李济先生的学术成就和研究背景,对其著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14.
秋阳 《贵阳文史》2006,(2):35-36
中国扇有着悠久的历史,品类繁多,工艺精美,蕴含深厚,很值得研究。耀卿兄历经十多年的努力,不懈探索,将其所得写成《中国扇史与扇文化》一书,向人们讲述扇的来历,制作工艺的发展,以及功能的演变。翔实深透,配以照片,图文并茂。读后不仅增长知识,还能怡情乐趣,引发思考,受益不浅。  相似文献   

15.
秦戈 《南方文物》2010,(2):108-111,6
<正>近年来,考古学与公众的关系成为考古学家们热议的话题,越来越多的考古学家开始意识到"考古学知识的普及与文化的寻根正在变得更加重要"①,而且认为"考古学家在普及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②。但是,考古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加上学科传统、研究重点以及理论方法的  相似文献   

16.
一册尚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放上了我的案头,这是盛观熙先生所作《梁溪集·中国钱币研究丛论》。深红的封面上是浩瀚的东海,辽阔的天宇,海水映照朝阳的一片灿烂,下角是沉稳的海岸和屹立的灯塔。16开的本册印制精美,75万字的含量沉稳厚重。开卷而读,掩卷而思,我读到许多泉学的真知灼见,我更感到了一个泉人前行足迹和不懈的追求。我与观熙先生相识、相交于文字、于办刊,十几年来相见匆匆,相别依依。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当代泉坛真正的耕耘者之一,他实实在在地担当了三种角色:组织者、编辑者、研究者。说他是泉坛的组织者,是因为观熙先生一直担任…  相似文献   

17.
高歌 《旅游纵览》2013,(7):342-343
本文从微观政治的视角比较了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沟通模式与统治形态:在乡土社会中,扎根于土地的世代凝聚感形成了基于言传身教的教化沟通模式模式和长老统治的权力形式,权力分异的基础在于对当地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是否熟悉;而在现代社会,择地而居的生活状态常常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来形成沟通符号的普遍性,因而形成了基于权利与义务的契约式沟通和科层制,并以对某一专门领域知识的陌生与否作为权力分异的基础。由此,本文指出,微观解释对传统社会的回溯之所以能够成立,在于它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取向,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回归通过对文化的重新阐发而发现了新的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8.
《秦汉历史地理与文化分区研究》,2007年9月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中央民族大学雷虹霁博士在同名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完成的专著,7章约25万字,李学勤、陈连开先生作序,值得阅读,也引人多思。  相似文献   

19.
周春 《神州》2011,(22):101-103
一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不被中断的文化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思想。中华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其重要动力即在于中国学术思想的发达。自周公、老子、孔子以降,三千年来,中国学术思想已经发展成为一股巨流。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0.
冰河 《中国西藏》2003,(3):78-78
2002年8月,中央民族大学学研究院教授周润年撰写的《西藏教育五十年》,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8章,25万字。这是第一部系统地介绍和研究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教育发展的学术作,是涉及西藏教育层面最广的专。社会的发展进步,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