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二年的昆曲发展历程中,有个人不能不提,他引领了一股昆曲青春之风,被称为“昆曲义工”、“昆曲推手”,他就是白先勇。  相似文献   

2.
伯龙 《北京文史》2006,(1):17-18
自从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我就想写点有关昆曲的文章。《韩世昌与“北昆”》题材涉及很广,现只能大题小作,尽力而为了。  相似文献   

3.
全国昆曲从业者约八百人,在“非遗”前一直苦苦支撑,所以在昆曲界一直有个说法,称昆曲从业者为“八百壮士”。围绕昆曲“非遗”十二年来的变化以及昆曲未来发展之路这两个问题,七大昆曲院团负责人分别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感受(以采访时间为序)。  相似文献   

4.
江南幽兰人间雅韵——昆曲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印证了已故昆剧艺术大师俞振飞曾经说过的“玉峰歌舞地,昆曲万年传”。如今,“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曲艺术,其诗的意境、画的风采,已经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昆曲的故乡——昆山,自古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艺事丰富多彩,孕育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戏曲幽兰——昆曲。 元代初期,昆山因户籍聚众,由县升为州,城内商贾云集,人烟稠密,市井茶楼酒肆成了艺事演唱的场所,使南词曲调得到流传和弘扬。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18日,是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之首4周年。古老而高雅优美的中国昆曲和它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正越来越获得世界公认。2004年3月,在全国政协报送的《关于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几点建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以及李长春、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抢救、保护、扶持昆曲的具体措施作出了重要批示。随后,中央财政决定从当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划拨1000万元,用于昆曲艺术的抢救和保护。同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举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与“人类…  相似文献   

6.
林璐 《神州》2011,(2):69-69,71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它们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预示着以昆曲、京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亟待保护与传承。然而保护与传承需要创新,如何在创新的基础上,又保有“传统”的特色,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多年来,大家一直在谈论,有褒有贬,涌现出来的新戏也良莠不齐,本文试从剧本、台词、舞美化音、传播途径等几个方面,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戏曲的创新之路该如何走。  相似文献   

7.
只要北方昆曲艺术在祖国的艺坛上存在一天,北昆人就会永远怀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66年,江青假借毛主席的名义,撤消了所有全国昆曲演出团体和戏曲学校的昆曲班。北昆老一辈艺术家白云生先生喊出了所有昆曲工作者、爱好者的心声:“取消昆曲我死不瞑目!”可惜,他到底没有赶上1979年北方昆曲剧院重建!有人说,北昆的老艺人对党的感情最真挚最纯朴,当他们跟别人一样说“党的扶持”时,总爱加上“亲手”两个字,说“党亲手扶持了昆曲”。是的,北昆(包括南昆)的老艺人,在旧社会受的苦最大最深,昆曲早从清代中叶就由辉煌转入衰败,曲…  相似文献   

8.
邱皓琛 《神州》2013,(24):42-43
婺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比发源于江苏昆山,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只晚200年。婺剧,因金华历史上素称“婺州”而得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当地有人称它为“农村戏”,俗称“金华戏”,是浙江金华最古老的戏曲,也是浙江省第二大剧种。它以金华为中心,流传于浙江金华、衢州、丽水和江西等一带。婺剧的艺术特色是古朴浑厚,强烈粗犷;唱腔高亢,音乐丰富;擅长武功,特技惊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9.
《世界遗产》2013,(3):80-83
“5·18”对于昆曲来说是个神奇的数字,有着起死回生的功效。这仿佛也验证了几百年来昆曲独有的生死轮回。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北方昆曲剧院原副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项目传承人丛兆桓先生在接受笔者访问时说:“其实昆曲就像《牡丹亭》中的女主角杜丽娘,生了死、死了生,生生死死,皆情之至也。”  相似文献   

10.
木渎修建姚建萍刺绣艺术馆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政府投资300万元,专为农家工艺美术师姚建萍而修建了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占地6亩的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木渎是苏绣之乡,沈寿、顾文霞等刺绣名家都出自这里。36岁的姚建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1998年,乱针绣《周恩来》、《邓小平》,精微绣《吹箫引凤》在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同获金奖。昆剧、评弹艺术节第二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于2003年11月在昆山举行。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副省长张桃林等出席了开幕式。与首届艺术节相比,本届艺术节参演剧团和新戏均有所增加,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昆剧接班人。全国六大昆曲院团和中国戏曲学院、浙江永嘉昆曲传习所演出了《宦门子弟错立身》、《班昭》、《窦娥冤》等七台重新演绎的经典剧作、一台新创剧目和三台经典折子戏。昆剧节期间,还举行了“昆曲国际学术研讨会”、“虎丘曲会”、“中国昆曲博物馆揭牌暨一期工程竣工仪式”及《昆曲研究系列丛书》(共10种)和《中国昆曲论坛》的首发式。中法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年“锦绣江苏—中国江苏工艺美术精品暨中国江苏摄影艺术展”在法国巴黎举行。本次展览以工艺精品和摄影作品为载体...  相似文献   

11.
昆曲“十五贯”编演始末黄源[编者按]年近90高龄的黄源同志,为本刊寄来了他所忆撰的《昆曲<十五贯>编演始末》(原正题为《毛泽东思想救活了昆曲》)。他这种具有高度历史责任感的“老骥”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并为他的高寿而遥贺!可能有些文化界的青年同志对黄...  相似文献   

12.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宣布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昆曲被评审委员会一致通过,在首批19个项目中荣登榜首。昆曲终于得到了应有的礼遇和尊重,也证明了她“百戏之祖”的地位。兴衰众所周知,元代乃我国戏剧艺术空前繁盛的时代,但铁木真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仅仅存在了百余年,随着元代的衰微,“北剧”(元杂剧)走向没落,“南戏”逐渐兴盛。“流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的昆山腔,简称昆腔,她最初是元末南曲的一个支派,明万历以前,还只是流行于吴中的“小集南唱”的清曲。嘉靖、隆庆年间,流寓太仓的北曲清唱家江西人魏良辅经过潜心研究,并在张野塘等人的帮助下,把昆山腔由原来的吴中小曲改变成为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新声”。据说魏良辅为了悉心钻研,十年不下楼梯一步,为了昆曲,他把擅长唱曲的爱女,嫁给了因罪发配太仓的北曲弦索名家张野塘,张野塘则帮助他“更定弦索音节,使与南音相近”。这种新腔的特点是轻柔婉转,“调用水磨,拍捱冷板……启口轻圆,收音纯细。”所谓“调用水磨”是指这种“新腔”把曲牌加以细致的雕琢和华丽的修饰,使之像水磨的竹器一样精致。昆曲由清唱到被搬上舞台,成为戏剧,是由梁辰鱼的《浣纱记》完成的。梁辰鱼精...  相似文献   

13.
庚寅话虎     
2010年是农历庚寅年。 虎的额头纹隐藏着一个“王”字,虎也被称为“百兽之王”。在人们心目中,虎是威武、刚强、气魄、智慧的象征。帝王居住的京城被人们称为“虎踞龙盘”,衙门公堂竖着“虎头牌”,上书“肃静”、“回避”,勇猛、得力的文武官员被称为“虎将”,调动军队的最高信物是用铜铸成的虎形物,叫做“虎符”。  相似文献   

14.
王星 《神州》2013,(23):37-37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昆曲“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荣誉称号。本文即将就昆曲艺术如今的传承与发展为主旨进行讨论,旨在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昆曲“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荣誉称号.本文即将就昆曲艺术如今的传承与发展为主旨进行讨论,旨在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昆曲艺术既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形式,又是世界三大戏曲源头之一。她格律严谨、形式完备、声腔婉转、悦耳柔媚,更经过许多文学艺术家的智慧奉献,成为融汇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富有诗情画意的舞台艺术;她独特渊厚的美学传统与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之大成,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魅力不泯。2001年5月18日,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之首。党中央、国务院对昆曲艺术的抢救和保护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在对江苏等地进行调研后,提出了…  相似文献   

17.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这是在昆曲最为衰微的时候昆曲艺人由衷的慨叹.也是我对丛兆桓先生访谈之后,走在夜幕下,脑海中久久回荡着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姜椿芳被一些同志称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之父,在中国出版界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的狄德罗”。  相似文献   

19.
昆曲会好吗?关于昆曲"非遗"十二年 昆曲成为"非遗"的十二年,可说是百年昆曲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一方面,昆曲自清末以来的衰势(数衰而未绝)似乎被遏止,而呈现出上升之局面;另一方面,昆曲在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空间中的位置,也达到近代以来的顶点.其重要变化至少有二:  相似文献   

20.
韩亚轩  郭玲霞 《沧桑》2013,(6):113-114
《孙子兵法》被称为“兵学经典”,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一起被称为“兵学双璧”,孙子则被称为“兵家鼻祖”。《孙子兵法》在中国军事史、军事思想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并奠定了古代兵法的理论基础。同时它也是一部体系严密、说理透彻的军事哲学名著,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具有一般的哲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