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异寻源     
在阅读各家的明刀论述中,遇到两枚反写明刀。文字、形制与常见者不同,初则诧异,继而才想追寻它的原因。明刀的面背,是以手持刀柄,刀刃朝左,刀脊朝右时,向上者为刀面,向下者为刀背,其明字正写,固定在刀面,不见反写例。常见燕明刀都是面文明字正写,刀脊中断,向右;背文也正写,刀脊不断,向左。从未见有例外。两枚反写明刀,分别见例一、例二,面文、背文之字,都是反写,且面文不是明字,  相似文献   

2.
正关于燕明刀币的范畴及分型标准,笔者已在《由燕明刀形制划分兼谈燕明刀起源假说》一文~([1])中做出界定,本文不再赘述。一问题的提出燕明刀币(以下皆称"明刀")的背文极其宏富,学者们在其体系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且颇具启发意义。如朱活认为:"背文所冠的左、右、■(匽)、外是代表铸造的场所,当时可能称为‘炉’,所以■刀背文有‘外■(炉)’字样。笔者认为匽国政府铸造■刀开始称匽,后来需要量增加,又增设左、右、外三个场,而这些场也分属政府不同  相似文献   

3.
<正> 1981年7月,河北承德县大郭林子乡村民在锄地时发现一批燕国刀币。刀币装在一绳纹陶罐内,出土时陶罐已破碎。当地的文物保护员立即将刀币送交县文物保管所。 这批刀币重47公斤,约3100多枚,画文皆为“明”字,背文较为复杂,可分为三大类,即“左”、“右”、“(?)”三字或以这三字为组合,如“左二”、“左▽”、“左下二”、“右(?)”、“右介”、“右▽”、“八”、“上”等(图1—11)共140余种。其中“右  相似文献   

4.
洛阳新安县发现博山刀1995年初,笔者收集到20余枚博山刀,据说出于洛阳西新安县五头乡一砖窑场。刀币均残碎,计有缺环刀11枚、刀首2枚、刀柄8枚。这批博山刀与1枚明刀同,现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几枚介绍如下:1,博山刀,弧背,面文“明”字作大方折、大圆状,...  相似文献   

5.
余藏西汉吉语厌胜五铢两枚:(一)重4.14克,直径2.7厘米,面外郭,穿右“五”左“铢”篆书,穿下半星;背内外部,穿右连下有“宜官秩吉”四篆书,穿上连左有七星,穿下连左有六星。(图一)(二)重2.9克,直径2.5厘米,面外部,穿右“五”、左“左”篆书,穿下半星;背内外郭四出文,穿右”长宜”、左“子孙(合文)篆书,上四星有联索,下三星有联索。(图二)两  相似文献   

6.
1987年春,在河北省围场县克勃沟乡二道梁村西北200米处的砖厂,民工从距地面深约0.8米的土层中发现1个泥质陶罐(已碎),内装有重达12.75公斤的战国燕明刀币,其中完整的248枚,重5.5公斤。根据刀币幕文,将这批明刀介绍如下。1号幕文"左二",长13.4、刀首宽1.8、刀尾宽1.6、柄长5.9、柄宽1、环径1厘米,重14克(图一:1)。2号幕文"左口",长13.4、刀首宽  相似文献   

7.
1997年夏,在香港中文大学见到该校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中心邓聪先生,获知他刚从日本冲绳回来。偶然谈起冲绳以前曾出土明刀的事。承邓先生赐告,冲绳又新发现明刀,随后以有关材料见示,并嘱写一小文论述。现草出本篇,向读者请正,也表示对邓聪先生的感谢。新出明刀一枚,是在冲绳县岛尻郡具志头村发现的。冲绳县立博物馆当真嗣一有《论具志头城东北崖下洞穴内发现的明刀钱》专文详论①,下面就根据此文作一介绍。这枚明刀的发现时间是1992年初,发现者为美国人达文波特(DaveD.Davenport)。达文波特原系驻冲绳美军,与冲绳女…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古代货币中,方孔圆钱(亦称方孔制钱)使用的时间最长。一般说从秦始皇统一货币(公元前221~215年)到清朝末年(1911年),历时两千一百多年。实际上,它的铸行时间,要更长一些。因为,在秦行“半两”钱之前,我国在战国晚期已经出现了方孔圆钱,如“一刀”,“明刀”,“明四”钱等,而到民国初年,我国的某些地区还在铸行方孔圆钱。如:成都曾铸折二型“民国通宝”背“十文”钱;云南曾铸“民国通宝”背“东川”平钱;福州曾铸“福建  相似文献   

9.
摘录一九四三年上海《泉币杂志》第二十三期九页郑家相先生写“燕布之新发现”一文的一段:“此布出土燕地,戴葆庭由北平获一拓墨、同人见之,叹为创见,并嘱余考释。余细审之,仅识右方上下两字为右明,左方上下两字,因拓墨不晰,一时不能识。旋闻此布归老友方药雨君,乃驰书索精拓,承其惠赐两纸,并附书相告曰:“四字小布,文似左明亲(?),亲新也、(?)(亻品)也,但见明刀背文,或为地名,失载”。余再四审视,左方上一字确属亲字,即新字省文,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收集的“半两”钱中,发现三枚背阴文“半两”钱。一般“半两”钱的读法是由右至左,这三枚背阴文“半两”钱,均是“两”在穿右,“半”在穿左,故应称为背阴文“两半”钱,或背阴文传形“半两”钱。所见几篇文章,皆称为背阴文“半两”钱,为便于讨论,本文仍从旧称。三枚之中,一枚面无内外郭,径2.35、穿0.78、厚0.1厘米,重2.5克。背平,有阴文“半两”二字,“半”在穿左,“两”在穿右(图1)。第二枚面有外郭,径2.36、穿0.9、厚0.1厘米,重2.1克。背平、有阴文“半两”二字,“半”在穿左,“两”在穿右。但阴文“半”字少第四笔,“两”字缺第二笔(图2)。第三枚面有外郭,径2.4、穿0.82、厚0.1  相似文献   

11.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于1644年定都燕京,同年开铸顺治通宝铜钱,前后历时十八年之久,所铸顺治通宝可分五式。一、光背钱;二、背单汉字钱;三、背满文钱;四、背“一厘”钱(穿左“一厘”二字,穿右一汉字);五、背满汉文钱。这五式顺治通宝钱都是遵旨设炉,照式鼓铸,采用的铸钱方法均为钱模造型,合箱浇注的翻砂法。  相似文献   

12.
常宝玉 《新疆钱币》2001,(4):43-43,F003
笔者在1999年于玛纳斯从一维民手中购得一串红钱(约百枚),其中有一枚乾隆钱甚为奇异。其钱如图(见封三)所示,重4.12g.面文“乾隆通宝”“乾”字长扁“日”,“乾隆”二字大而宽,“通宝”二字小而长。背文,穿左满文“阿克苏”,穿右5点维文“阿克苏”,穿上有一“阿”字,奇就奇在穿下是一“大”字,“大”字左撇连缘,右捺连缘,左撇右捺,“大”气十足。  相似文献   

13.
满城、迁西出土的明刀、尖首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满城出土的明刀 1998年秋,河北满城柳佐镇出土了一批明刀币。据了解,是一砖瓦厂取土时推土机推出的,估计数量有六、七百枚。出土时刀币锈结成团,由于取土工人对其不甚了解,遂用改锥将其强行撬开,因此,完好者甚少,并且随即散失。经调查,只见有30多枚,中国钱币博物馆征集到21枚,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征集到8枚。我们随即对其中的17枚作了仔细的分辨、测量,并用X-荧光(XRF)分析法(下文尖首刀亦同)作了合金成分的分析。所得数据见表1。 满城出土的这批明刀,大小、形制基本一致,当属同一类型;弧背,凹…  相似文献   

14.
河南叶县境内出土元代铜印一颗。印为正方形,重1.5公斤,边长7.9、厚1.14厘米;梯形钮,上宽3.8、下宽2.27、高6.8、厚1.14厘米。印背钮旁左刻"唐县栲栳义兵万户府",右刻"中书礼部""二至正十八年三月造",字迹潦草。印文为八思巴文,译成汉文为"唐县栲栳义兵万户府之印",比印背钮旁左刻汉字多"之印"二字。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博物馆藏"平阳"刀系战国齐币,前人多有著录,见诸:《中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1])(以下简称"币源")图版叁陆2-3;《古钱新探》~([2])第146页图版;《中国历代货币大系1·先秦货币》~([3])(以下简称"货系")第958页图3797;《齐币图释》~([4])第448页图339等等。面文"明"字右上角方折,为典型的"齐明刀"样式。背文四字,笔画轻,线条不甚清晰,拓本多有漫漶之态,很难准确把握完整字形,甚至从实物上肉眼也很难辨清,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文字的释读,旧释为"莒"刀、"安阳"  相似文献   

16.
燕国货币是先秦货币中的重要一支,它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铸行年代较早,根据考古界的研究,尖首刀始铸于春秋早中期,是先秦货币中比较早的一种;二是有比较明确的发展序列,从尖首刀到明刀,从大弧尖首到小弧尖首,从弧折明刀到方折明刀,发展脉络清晰可辨;三是铸行量大,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尖首刀出土了30余公斤又50O0余枚,明刀出土了1900公斤又5800余枚①,如此庞大的数量在先秦列国中是绝无仅有的。近年来,燕国货币的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如利用田野考古资料对尖首刀和明刀类型、分期的重新划分,大量出土实物科…  相似文献   

17.
<正> 1986年7月,河北省涞水县西武泉村北砖厂出土一批燕国刀币。刀币原装在一灰陶罐中,陶罐已破碎不能复原。在这批出土的货币中完整和较完整的共计62枚。可分尖首刀和匣字刀两种。现将这批刀币初步整理报导如下: 一、尖首刀1枚。弧背,凹刃,刃部和首端均无廓线,刀背两面的廓线均断在与刀柄相交处,刀柄面上的两条纵纹较高。面文“九”字,幕平素。通长15.1、刀首宽2、  相似文献   

18.
<正>在清代云南制钱中,有一种面文为顺治通宝,背楷书穿左"一厘"二字、穿右"云"的小平铸钱,它是顺治时期云南官方铸行时间较长、铸量较多的钱币;从其样式方面而言,它也是有清一代云南制钱中较为独特的品种。顺治十年(1653)七月,"廷议疏通钱法,以(顺治)八年增重一钱二分五厘为定式,幕左汉文‘一厘’二字,右宝泉铸一字曰‘户’,宝源曰‘工’,各省、镇并铸开局地名一  相似文献   

19.
正八星重轮乾元重宝,是唐乾元钱中的珍贵品种。此钱所谓"八星",200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钱大集》(华光谱主编)解读为寓八星高照之意,此钱为开炉特铸的吉祥钱。笔者细读此钱(图1),此钱实则钱面钱背各铸四星,钱面的四星分铸钱文两字之间各一星,钱背四星分铸穿上、穿下、穿右、穿左各一星。此四星即指:北斗七星中的四星。北斗七星,我国古代分别把它们称作: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蘅、开阳、摇光。道教称北斗七星为七元解厄  相似文献   

20.
枣庄市发现顺治通宝钱树1983年12月,枣庄市文物管理站从市物资回收公司仓库出土于南部地区泥沟、坊上一带的铜钱中拣选出顺治通宝钱树22件。因收购时碰撞,部分铜钱脱落。钱树分两类:第一类10件,其上铸铜钱9对,件长23.4,钱径1.8厘米,钱文楷书,背穿右铭“东”,穿左“一厘”;第二类12件,其上铸铜钱11对,件长24、25.3厘米不等,钱径1.6厘米,钱文、形制与第一类相同。这批钱与以往所见同类顺治钱比,尺寸略小。背铭表明此钱应为山东局铸。(《文物》1992年6期李锦山,文光,郭景新)枣庄市发现顺治通宝钱树@李锦山,文光,郭景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