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魏晋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发展、大变革,民族大融合的阶段。这一时期各种文化空前交汇杂糅,形成了"自由开放,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创造出精彩纷呈的物质文化,改变了秦汉以来中国汉文化传统,为隋唐大一统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邺城遗址及其周边的北朝墓群是这一时期河北地区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该地区是曹魏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东部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中心,这些遗存的发现对于魏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评述了中国魏晋时期著作的总体规模、写作特点、代表著作、散佚情况等等,同时,对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魏晋全书》的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也予以介绍,便于读者从整体上了解我国魏晋时期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魏晋墓壁画砖以生动、鲜明的墓室壁画,表现了魏晋时期的美学概念,是魏晋时期艺术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魏晋时期美学的重要依据.文章从果园墓群魏晋墓壁画砖形成的文化环境为切入点,研究魏晋时期酒泉地区附近河西走廊的文化环境及墓室壁画形成的原因,深入分析了果园墓群为祭墓壁画砖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魏晋无论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魏晋时期的状况与现今的状况都存在种种的不同,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魏晋无论是自然或人文地理因素,魏晋时期的情况和目前都不同,所以,不能以今天的地理解释魏晋的历史状态;再加上魏晋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地理位置本身就是魏晋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狭义"的历史研究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一、气候寒冷气候是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的文人会社李修松中国的文人会社兴起于魏晋,到唐宋时期,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究其原因有四:第一、“君子以文会友”①是中国文人一贯的传统,汉以前临时性的文人会聚发展到魏晋以后,受民间其他会社的影响,遂逐渐演变成为相对稳定的文人会社,其成员之间经...  相似文献   

6.
李传军 《民俗研究》2008,(3):220-226
两汉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发展、民族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自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综合国力到两汉时期而臻于鼎盛。魏晋时期,中国虽然又重新陷于分裂,但南北各方之间,汉族和兄弟民族之间交往密切,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主要交通道路基本上都是畅通的。这一切,都促进了中国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人们的旅行活动,使得行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形式,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行旅民俗。汉魏时期的行旅习俗,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把中国的古代比做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的话,唐朝无疑是有着最奔放热血、最开阔胸襟、最活跃思维、最纵情玩乐的青年时期。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的士族门阀遭到了李唐王朝压制,不久,新崛起的关陇贵族又遭到了武则天的打击,加上自隋朝建立的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南选"的进行,国家政治向平民敞开了大门,魏晋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板结被打碎,大批读书人通过考试而做官,有机会参与和  相似文献   

8.
蒲利利 《沧桑》2014,(1):77-78,86
魏晋时期,帝国的重建文化又一次走向整合,形成了广汲博纳、气势磅礴的胡汉、中印文化大融合时期。玄学是对两汉经学表现形式上的否定,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魏晋时期,经学式微,玄学不断地兴起,展开"自然与名教的争辩",其中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在玄学思想影响下开始放荡不羁的社会生活,玄风兴起的魏晋时代,传统的儒学开始玄学化,注经数量多,经学家群起,并与道教思想互补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帝国的重建文化又一次走向整合,形成了广汲博纳、气势磅礴的胡汉、中印文化大融合时期。玄学是对两汉经学表现形式上的否定,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魏晋时期,经学式微,玄学不断地兴起,展开"自然与名教的争辩",其中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在玄学思想影响下开始放荡不羁的社会生活,玄风兴起的魏晋时代,传统的儒学开始玄学化,注经数量多,经学家群起,并与道教思想互补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的南下,中国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和文化大融合的浪潮。十六国时期,多个民族在甘青地区建立政权。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都城应运而生,推动了甘青地区区域开发。研究甘青地区古都问题,对于了解魏晋十六国时期西北地区政治格局和民族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染色文化区域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本文以中国古代(以东周秦汉魏晋时期为限)的染色文化为现象,力图从染料应用、染色工艺等角度来讨论中国古代染色文化的区域体系。  相似文献   

12.
邯郸市发现的金质"关中侯印"出土于赵都邯郸两汉时期的贵族墓葬区域内。"关中侯"的设置始于东汉末年,是一种安抚诸侯王的虚衔。邯郸历史上曾有孙资在魏晋时期被赐爵关中侯,推测这枚金印极有可能就是当时颁赐给孙资的。  相似文献   

13.
2006年7—12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唐县东都亭村、李家庄等村附近开展了考古工作,抢救性清理了大量各时期古墓葬,其中包括4座魏晋北朝时期墓葬。这4座墓葬较好地展现了魏晋北朝时期河北地区的丧葬文化面貌,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相关考古学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维摩诘形象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隋唐及其以后历代都有所体现,其从魏晋时期带有少数民族特征的胡人居士形象到南朝逐渐转变为汉化的汉族名士形象,而且魏晋时期与南北朝时期的维摩诘形象都存在差异。本文从维摩诘服饰角度入手,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和政治状况,详细论述了魏晋与南朝维摩诘形象在服饰上的变化,同时把维摩信仰与维摩诘服饰结合起来,说明维摩诘在中原受到士族名流推崇的原因;把维摩诘服饰与同时期的士大夫服饰进行了比较,发现在不同时期二者在服饰上的相应变化,反映了维摩诘形象逐渐汉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佛教义理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5.
魏晋墓壁画砖是中国历史上一朵瑰丽的艺术之花,掩埋于墓室之下的壁画砖镌刻着穿越时空的生动鲜活,在魏晋时期"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下,让现代人再次领会阅读了一个动荡时代的唯美思潮。  相似文献   

16.
吉春阳 《东南文化》2000,(9):115-118
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六朝是中国人物画由汉代粗放简略的画风转向精致工整画风的时期,其内部也因不同时期的审美趣味蕴含了一一个整体性演变过程,显示出人物画风格成熟过程中诸多样式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甘肃省武威、张掖地区相继出土了一批魏晋木牍,这些资料均是古墓随葬品,且大多是衣物疏和墓葬祭文,对研究汉晋以来的道教思想有重要意义。魏晋时期民间道教在河西地区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出土的告地文书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河西地区丧葬习俗中的道教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刘伶醉酒     
魏晋时代,有七位文人墨客,喜欢在竹林间饮酒赋诗,人们称他们为“竹林七贤”。他们都是魏晋一代名士,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刘伶便是他们中的一员。刘伶,字伯伦,沛国人,其生卒年代不可考,大约是魏黄初二年至晋惠帝永康二年间的人。他的容貌极丑陋,塌鼻梁,高额头,扁阔嘴,面皮黄黑,头发稀疏,枯瘦如柴。他的性格则豪放不羁,纵情于山水之间,尤好老庄哲学,心系宇宙万物。魏晋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各地割据势力起而争战,都想在汉王室衰弱的情况下扩大自己的力量,夺取天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后,终于形成了三国鼎…  相似文献   

19.
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魏晋时期州郡兵制度的演变高敏一、引论西汉时期的军队,由中央军与地方军两部分组成。所谓中央军,在汉代谓之“南军”与“北军”(魏晋时期谓之中军),即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统辖和指挥的军队,其主要任务是宿卫京师,边境有事,则命将率之以御敌寇。所谓地方军,...  相似文献   

20.
贵州的瓷器     
陶瓷是中华民族最优秀、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发端于奴隶社会的商代、成熟于魏晋六朝时期.到明清时期,瓷器的生产和技术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我国生产的古今瓷器,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因而我国有“瓷器之国”的美誉,英语单词中的“瓷器”,亦是英语中的中国国名。瓷器是以高岭土为原料,成型烧制而成,其股体须经12O0C——1300C的高温炼制。瓷器洁白细密,软薄者呈半透明,音响清彻、质地坚硬,胎釉浑成一体,釉面光滑,断面具不吸水性,便于清洁。具有实用性,又具观赏性,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全国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